目的 比较渗透树脂和粘接剂在乳磨牙邻面早期龋损中的渗透能力,以期为渗透树脂在乳牙龋中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32颗邻面呈白垩色改变的早期龋损离体乳磨牙,垂直于白垩色斑块表面将牙齿切开,在体视显微镜下进行病损组织学分级(C1~C4):C1:龋损位于釉质外1/2;C2:龋损位于釉质内1/2;C3:龋损位于牙本质外1/2;C4:龋损延伸至牙本质内1/2.随后病损用15%的盐酸酸蚀2 min后,分别用渗透树脂(渗透树脂组)和粘接剂(粘接剂组)渗透5 min.使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在双荧光模式下观察,分别测量病损深度及渗透树脂和粘接剂的渗透深度,并计算渗透百分数.两组间比较使用配对符号秩和检验,同组不同组织学病损分级间比较使用多样本秩和检验.结果 所有样本病损组织学分级为C1~C3级,渗透树脂组与粘接剂组C1、C2、C3级的渗透深度分别为240(230,260)和190(150,210) μm、405(300,523)和180(160,200) μm、590(430,640)和180(160,200) μm,同组织学分级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渗透树脂组各级渗透深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渗透树脂组C1~C3级的渗透百分数分别为[100.0%(96.2%,100.0%)]、[99.1%(95.7%,100.0%)]、[82.0%(81.1%,92.2%)],粘接剂组C1 ~ C3级的渗透百分数分别为[79.2%(68.4%,87.5%)]、[41.8%(29.1%,74.5%)]、[30.2% (29.2%,39.6%)],同组织学分级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渗透树脂组C3级渗透百分数与C1、C2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渗透树脂能有效地,甚至完全渗入乳磨牙邻面早期非洞龋损中。
渗透树脂在乳磨牙邻面龋损中渗透能力的实验研究
【摘 要】
:
目的 比较渗透树脂和粘接剂在乳磨牙邻面早期龋损中的渗透能力,以期为渗透树脂在乳牙龋中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32颗邻面呈白垩色改变的早期龋损离体乳磨牙,垂直于白垩色斑块表面将牙齿切开,在体视显微镜下进行病损组织学分级(C1~C4):C1:龋损位于釉质外1/2;C2:龋损位于釉质内1/2;C3:龋损位于牙本质外1/2;C4:龋损延伸至牙本质内1/2.随后病损用15%的盐酸酸蚀2 min后,分别用渗
【机 构】
:
050000石家庄,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口腔内科,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050000石家庄,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口腔内科,050000石家庄,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口腔内科,05000
【出 处】
: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发表日期】
:
2012年47期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基于当代网络技术与软件绘图功能的发展,为了适应市场的需要,卡通图像设计绘制方法与设计风格也在不断的发展,以此来满足人们不同的需要,在这样的需要下,设计师们采用了先进
在机械产品微小位移高精度检测显示中,针对所选位移传感器量程的不同而给检测结果的显示带来不便的问题,设计了单片机控制的多量程位移数显仪.采用4.5位A/D转换器将电感位移
三滚自动化夹持机构是实现夹持机构直接从螺栓加热机构上夹取热料,放入三滚滚丝机支撑架上,实现自动夹料→运行到指定位置→放料(滚丝)-回到初始位置等待夹料的一个往复运动
蛋白酶激活受体家族(protease-activated receptors,PAR)是一组广泛存在于全身各种组织细胞中、具有7个跨膜单位的G蛋白偶联受体.PAR可被多种内源性及外源性蛋白酶激活,参与炎症和免疫反应.近年大量研究证实:中、重度慢性牙周炎与心血管疾病具有相关性,牙周炎可能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在牙周炎慢性感染过程中,牙周可疑致病菌可以通过直接分泌细菌蛋白酶及间接促进宿主表达内源
期刊
汽车涂装空调系统是在室体内进行空气处理的大型设备,将采样温湿度与设定的温湿度相比较,按照一定的控制算法,对调节阀及加湿泵等设备进行控制,达到最终控制要求.其温湿度要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图像识别技术在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应用不断扩大,极大的促进了工作效率和生活便捷.本文从计算机图像识别技术的应用进行讨论,并对其中存在
孢子丝菌病是由申克氏孢子丝菌所引起的皮肤及皮下组织感染的一种慢性疾病,最常见的孢子丝菌病有皮肤淋巴管型,沿局部淋巴管有许多皮下结节,可穿破皮肤,出现肉芽肿及化脓损害.还有固定型,只局限于一处,多发于面、颈、躯干等处,常是浸润性肉芽肿红色斑块样.虽然人孢子丝菌病通过动物传染的报道很少见,但是人体也可以因动物的抓、咬导致皮肤破损而感染孢子丝菌病[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