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地球运动部分是地理学习的重难点。这部分内容考点多,难点多,不容易掌握,历来是学生学习自然地理的瓶颈,“地球运动”内容因其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要求高而被公认为高考的难点。因此,我们要增强高中学生的认识能力和理解能力,重视知识体系的建构,弄清知识之间的“点线面”的关系,通过图形建构和策略探究,提高学生地理复习的有效性。总之,在“地球运动”部分知识的复习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认知能力。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以发展变化的观念认识其规律,构建起清晰的主干知识体系。通过提高学生基本能力,加上有实效的针对性训练,学习质量一定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关键词:地球运动;知识体系;复习策略;高中地理
高中学生在学习“地球运动”这部分内容时,存在的主要问题的有:基础知识和规律不清,即基本概念含混,理不清楚规律之间的相互关系;基本能力不足,即提取信息作图的能力欠缺;空间想象能力不够,对地球这个球体上的“点”(太阳直射点)“线”(晨昏线,经纬线)“角”(太阳高度角)之间的空间关系认知能力有限。通过对多年复习过程的研究,对本节知识的复习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高中地理“地球运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光照图从经纬线圈发展到一条线段和一个圆点,让考生很难入题,时间从小时发展到分秒,让人感觉在考数学:这是过去“地球运动”高考题偏、难、怪的写照。其难度超乎想象,一度让不少学生在高考中面对此类试题深感棘手。由于高考必考,难度又远超出教科书,于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影响深远,至今尚存。这些问题主要有:教材校本化,加大深度,提高难度;教学时长设计过长;命题脱离生活,空洞化严重;对考纲误解,偏、怪、难等现象依然存在。这些现象的存在,与国家推行的“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相悖。近年来,尽管全国卷中“地球运动”考题的难度和频率在明显下降,但为数不少的教师还是对此“牵肠挂肚”和“提心吊胆”,于是教师开始迷茫,走到了进退两难的十字路口。
基于日照图基础上的变式图日趋多样,过去由于对“侧视光照图”的转化应用未加以重视,不能灵活应用,作图能力久缺,使学生在遇到地球运动的考题时无从入手,解题存在盲目性,思维受限,抓不住解题的切入点、关键点,以致在考场上屡战屡挫。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教会学生善用图、巧用图、活用图,将抽象的信息转化为直观具体的解题条件,加强他们善用“侧视光照图”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
二、掌握基本学习技能,引导学生发散性思维
翻开高中地理教学目录,可以发现地球运动知识章节在高中地理第一章第三节当中,这也就意味着地球运动是学生学习高中地理的入门知识,是高中地理学习的基础环节。在地球运动中,包括地球公转、地球自转等空间运动,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具有很高的要求。
比如说,在地球运动中教学地球公转过程中,可以引入生活物理常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知道手电筒照射的光线照射地面具有能见度,但能见度有一个范围,只有在该范围内才能在黑暗中看清物体,并且手电筒移动的话相应视线范围也会随之变化,但是范围大小不会出现变化。老师在讲解晨昏线的知识内容中,就可以以该小生活物理常识作为“导火线”,将手电筒照射地面的范围和太阳直射地面的半球作为对比,将照射的最外圈和晨昏线作对比。还可以横向移动手电筒,让学生明白晨昏线的运动原理。通过这样结合手电筒照射形象化地教学讲解,学生对于晨昏线有更深地认识,引导学生在学习地球运动以及其他知识也能结合生活物理常识进行发散性思考。
三、跨学科“联动”组合
当前教育提倡复合型人才,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同样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在高中地理教学当中,不仅是单一的地理知识教学,而需要联合其他学科知识加以丰富,让学生明白知识的“共通性”,有意识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比如说,老师在讲解地球运动知识中,可以结合语文诗句,在毛主席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当中,有坐地日行八万里的说法,老师可以让学生选择这种地理现象是在南北回归线上、南北两极、赤道上,通过语文诗句让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提高文学素养。
有关于近日点和远日点的知识点时,可以结合物理角速度和线速度关系的知识。如果两者位置一定时,线速度越大的话那么角速度就越大,可以得出线速度和角速度成正比;而如果线速度一定的话,位置越近的话那么角速度就越大,位置越远的话角速度越小,角速度和位置成反比的关系。将上述物理知识运用到地球公转有关于地球公转速度内容中,可以得出在近日点(一月初)时,地球离太阳最近时,地球公转速度最快;在远日点(七月初)时,地球离太阳最远时,地球公转速度最慢,也就是说地球公转速度和地球与太阳的位置关系成反比关系。
地球运动其地理意义的灵活应用,如光照图的变形变式、昼夜现象与昼夜长短的变化、时间计算问题,在解题时要抓住地球运动规律,理清答题思路,掌握基本技巧,可简单归纳为:①地球运动要以“二分”、“二至”日的日照图为基础。在解题时把各种有效信息回置于日照图中,然后进行分析解答。②日照图中分析地理现象的动态变化要以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为突破口,动态分析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对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影響,以及晨昏线的周日与周年运动规律。
地球运动作为高中地理知识的基础,对于后期高中地理的学习具有重要作用。但与此同时,地球运动又是高中地理中的难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感觉吃力和困惑。因此,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通过地理学科自身的特点结合其他学科知识关系,以点带面、联合创新,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邵志豪.高中地理课程中活动的设计与教学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2]李红.高中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构建与培养策略[J].教育探索,2016(05):29-34.
关键词:地球运动;知识体系;复习策略;高中地理
高中学生在学习“地球运动”这部分内容时,存在的主要问题的有:基础知识和规律不清,即基本概念含混,理不清楚规律之间的相互关系;基本能力不足,即提取信息作图的能力欠缺;空间想象能力不够,对地球这个球体上的“点”(太阳直射点)“线”(晨昏线,经纬线)“角”(太阳高度角)之间的空间关系认知能力有限。通过对多年复习过程的研究,对本节知识的复习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高中地理“地球运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光照图从经纬线圈发展到一条线段和一个圆点,让考生很难入题,时间从小时发展到分秒,让人感觉在考数学:这是过去“地球运动”高考题偏、难、怪的写照。其难度超乎想象,一度让不少学生在高考中面对此类试题深感棘手。由于高考必考,难度又远超出教科书,于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影响深远,至今尚存。这些问题主要有:教材校本化,加大深度,提高难度;教学时长设计过长;命题脱离生活,空洞化严重;对考纲误解,偏、怪、难等现象依然存在。这些现象的存在,与国家推行的“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相悖。近年来,尽管全国卷中“地球运动”考题的难度和频率在明显下降,但为数不少的教师还是对此“牵肠挂肚”和“提心吊胆”,于是教师开始迷茫,走到了进退两难的十字路口。
基于日照图基础上的变式图日趋多样,过去由于对“侧视光照图”的转化应用未加以重视,不能灵活应用,作图能力久缺,使学生在遇到地球运动的考题时无从入手,解题存在盲目性,思维受限,抓不住解题的切入点、关键点,以致在考场上屡战屡挫。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教会学生善用图、巧用图、活用图,将抽象的信息转化为直观具体的解题条件,加强他们善用“侧视光照图”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
二、掌握基本学习技能,引导学生发散性思维
翻开高中地理教学目录,可以发现地球运动知识章节在高中地理第一章第三节当中,这也就意味着地球运动是学生学习高中地理的入门知识,是高中地理学习的基础环节。在地球运动中,包括地球公转、地球自转等空间运动,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具有很高的要求。
比如说,在地球运动中教学地球公转过程中,可以引入生活物理常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知道手电筒照射的光线照射地面具有能见度,但能见度有一个范围,只有在该范围内才能在黑暗中看清物体,并且手电筒移动的话相应视线范围也会随之变化,但是范围大小不会出现变化。老师在讲解晨昏线的知识内容中,就可以以该小生活物理常识作为“导火线”,将手电筒照射地面的范围和太阳直射地面的半球作为对比,将照射的最外圈和晨昏线作对比。还可以横向移动手电筒,让学生明白晨昏线的运动原理。通过这样结合手电筒照射形象化地教学讲解,学生对于晨昏线有更深地认识,引导学生在学习地球运动以及其他知识也能结合生活物理常识进行发散性思考。
三、跨学科“联动”组合
当前教育提倡复合型人才,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同样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在高中地理教学当中,不仅是单一的地理知识教学,而需要联合其他学科知识加以丰富,让学生明白知识的“共通性”,有意识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比如说,老师在讲解地球运动知识中,可以结合语文诗句,在毛主席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当中,有坐地日行八万里的说法,老师可以让学生选择这种地理现象是在南北回归线上、南北两极、赤道上,通过语文诗句让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提高文学素养。
有关于近日点和远日点的知识点时,可以结合物理角速度和线速度关系的知识。如果两者位置一定时,线速度越大的话那么角速度就越大,可以得出线速度和角速度成正比;而如果线速度一定的话,位置越近的话那么角速度就越大,位置越远的话角速度越小,角速度和位置成反比的关系。将上述物理知识运用到地球公转有关于地球公转速度内容中,可以得出在近日点(一月初)时,地球离太阳最近时,地球公转速度最快;在远日点(七月初)时,地球离太阳最远时,地球公转速度最慢,也就是说地球公转速度和地球与太阳的位置关系成反比关系。
地球运动其地理意义的灵活应用,如光照图的变形变式、昼夜现象与昼夜长短的变化、时间计算问题,在解题时要抓住地球运动规律,理清答题思路,掌握基本技巧,可简单归纳为:①地球运动要以“二分”、“二至”日的日照图为基础。在解题时把各种有效信息回置于日照图中,然后进行分析解答。②日照图中分析地理现象的动态变化要以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为突破口,动态分析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对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影響,以及晨昏线的周日与周年运动规律。
地球运动作为高中地理知识的基础,对于后期高中地理的学习具有重要作用。但与此同时,地球运动又是高中地理中的难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感觉吃力和困惑。因此,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通过地理学科自身的特点结合其他学科知识关系,以点带面、联合创新,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邵志豪.高中地理课程中活动的设计与教学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2]李红.高中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构建与培养策略[J].教育探索,2016(05):2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