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因为网络文学评论家在对网络文学作品进行评论时与网络文学的作者缺乏沟通,所以造成了网络文学与网络文学批评之间存在隔膜或者说脱节问题。文章从三个角度论述这种隔膜关系,提出理论界应加强对网络文学创作活动的研究,及早建立适应当前文学创作需要的文学理论体系,从而为网络文学创作提供有益的理论指导。
关键词: 网络文学网络文学批评存在问题
网络文学的健康发展离不开评论家们的积极参与,但是通观网络文学发展的整个过程,网络文学批评与网络文学创作之间存在脱节的问题,这影响了网络文学创作与网络文学批评二者的良性互动。必须看到,由于网络文学评论家在对网络文学作品进行评论时与网络文学的作者缺乏沟通,因此造成网络文学与网络文学批评之间存在隔膜或者脱节的问题。这种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网络文学批评不能针对一个关于“网络文学”范畴的统一认识进行。
开展文学评论活动,首先是确定活动的对象,而当前的网络文学研究活动却在其研究对象上具有不确定性和模糊性。网络文学研究固然是针对“网络文学”而开展的评论活动,但是“什么是网络文学”,一直以来学者们总是各执一词,学界缺乏一个统一的或者相对来说能为各方认可的标准。统而观之,在对“什么是网络文学”这一问题的认识上,不外乎三种倾向:一种是将具有网络文化特质的新的文学样式称之为网络文学,它不包括传统文学文本的上网形态。再一种是将上网的传统文学文本与网络原创文学统而称之为网络文学,这种观点以葛红兵为代表。他认为网络文学包括三种形态,即上网文学、网上文学和网化文学。“所谓上网文学就是纸面文学作家将他们在纸面上创作、发表的文学作品出售或者免费提供给文学网站,令其在网上传播的文学。”“所谓网上文学就是使用计算机进行创作,以网上发表为目的,以网上读者为假想受众的文学作品。”“网化文学应当是一种超级多媒体语言艺术。”还有一种则将网络上的所有文字类型,包括评论、BBS留言、上网的传统文学文本及网络原创文学一概称为网络文学。这种观点以许苗苗为代表。她将当前的网络文学划分为五个类型,即“BBS网络故事型、传统文学型、大众参与型、接龙游戏型、完全网络型”。显然,在这一问题上,学界存在较大分歧,不仅网络文学写手与网络文学评论者之间观点不同,而且在网络文学评论者之间意见亦不统一。这样,由于在网络文学的内涵与外延认知问题上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学界围绕网络文学所开展的批评与研究不免带有较大的主观性和盲目性,而缺乏客观性和针对性,不利于网络文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开展。因此,学界达成对“什么是网络文学”这一问题的共识是当务之急,这不仅有利于对网络文学的批评、研究,而且有利于网络文学创作的健康、良性发展。
二、网络文学批评和研究同网络文学创作实践脱节。
这主要表现在网络文学批评和研究的主体与网络文学创作实践疏远或脱离。从事网络文学批评和研究的大多是大学、研究院、所的教师和学者,此外,还有长期从事纸质文学评论的批评家、编辑及从事纸质文学创作的作家,这些人或许对纸质文学创作及其理论甚为熟悉和了解,却少有大量阅读网络文学作品或从事网络文学创作的。难怪元辰会发出这样的呼吁:“希望评论网络文学者有三个月以上阅读网络作品与参与创作讨论的经历,这是最基本的资格。”他们大多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擅长对纸质文学进行理论上的演绎和推演,然而对于网络文学则由于自身感性经验的匮乏而难以进行准确的理性概括。他们关于网络文学的批评话语大多用词艰深、晦涩,专业性强,这就将一大部分年轻的网络文学写手拒之于千里之外,难以与之进行良性交流,造成批评交往的障碍。这就使网络文学的批评话语与网络文学作者之间存在隔膜与距离。从整体而言,网络文学的创作主体以年轻人居多,而网络文学的接受主体则以年轻人为主。由于当前从事网络文学批评和研究的学者大多出生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前,他们对网络技术的认知与熟练程度较之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后出生的年轻上网族来说有天壤之别,显然他们并非真正的网络文学接受群体,并不能完全承担对网络文学进行批评的使命。他们凭借自己在传统文学理论研究领域的权威而对网络文学创作做“妄想”之论,而至于对网络文学最有发言权的出生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后的年轻的上网族——真正的网络文学接受者,则由于传统批评势力的排挤而丧失了批评话语权。其结果就是网络文学作者对于网络文学批评话语充耳不闻,漠然置之,而网络文学的评论者则视网络文学写手为幼稚甚至“异端”,不愿与之平等对话。总之,网络文学批评和研究同网络文学创作实践相脱节的现实就导致创作与接受两个环节脱节、作者与评论者之间关系疏离,使两个层面之间不能相互照应和开展平等的对话,从而不利于网络文学与网络文学批评之间隔膜的消除。
三、网络文学批评和研究对网络文学的载体的关注不够。
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说,人类文化的发展经历了由口传文化向印刷文化再向电子媒介文化的演进三种不同形态,而后一种文化形态对前一种文化形态的超越又往往依托科技的进步实现。伴随着文化的三种不同形态的演进,文学的载体经历了口传、石质、竹质、棉质、丝质、纸质、网络的变化。在当前的电子媒介时代所出现的网络文学已不同于印刷文化时代出现的在二维空间开展的以线性叙述方式为特征的纸质文学形态。“这是一个图像泛滥的时代”。当前的这个时代被学者们称之为“图像时代”或“读图时代”。在这个时代,“图像”可以被大量便捷复制和传播,“图像”在追逐着人、压迫着人,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影响着文化的发展轨迹。网络文学由于以现代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为基础而存在,其势必受到“图像”的侵袭而具有更多的视觉艺术的特征,势必受到网络技术的影响而打上多媒体技术的烙印。技术不仅是一种手段,而且是一种展现方式。网络技术之于网络文学不仅是文学传播的手段,而且是网络文学存在的方式。也就是说,网络技术将对网络文学的叙述方式、艺术手段等方面产生重大的影响。为此,在网络文学研究中关注网络载体,研究网络技术在网络文学活动中的工具等作用,研究网络的实用性与文学的文学性之间的关系,研究网络载体与文学文本的兼容性、适应性等问题,是网络文学研究的任务。然而,当前的网络文学研究在这方面做得远远不够。大多数网络文学研究者将网络之于网络文学与丝帛、纸之于传统文学相提并论,认识不到网络之于网络文学的重大意义。不过,也有少数研究者提供了有关这方面研究的好的例证。
总之,网络文学与网络文学批评间存在的隔膜关系,使网络文学在发展的过程中因为不能很好地得到网络文学批评的及时指导而“身陷困境”,问题重重。因此,理论界应加强对网络文学创作活动的研究,及早建立适应当前整个文学创作需要的文学理论体系,从而为网络文学创作提供有益的理论指导。
参考文献:
[1]丛晓峰.网络文学刍议[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1).
[2]许苗苗,许文郁.网络文学的定义[J].北京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01).
[3]金振邦.网络文学:新世纪文学的裂变[J].东北师大学报,2001,(01).
[4]何志钧,于洋.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之比较[J].德州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03).
[5]罗静雯.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的冲击[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3,(02).
[6]丁鹏,段云华.网络文学论略[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02).
关键词: 网络文学网络文学批评存在问题
网络文学的健康发展离不开评论家们的积极参与,但是通观网络文学发展的整个过程,网络文学批评与网络文学创作之间存在脱节的问题,这影响了网络文学创作与网络文学批评二者的良性互动。必须看到,由于网络文学评论家在对网络文学作品进行评论时与网络文学的作者缺乏沟通,因此造成网络文学与网络文学批评之间存在隔膜或者脱节的问题。这种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网络文学批评不能针对一个关于“网络文学”范畴的统一认识进行。
开展文学评论活动,首先是确定活动的对象,而当前的网络文学研究活动却在其研究对象上具有不确定性和模糊性。网络文学研究固然是针对“网络文学”而开展的评论活动,但是“什么是网络文学”,一直以来学者们总是各执一词,学界缺乏一个统一的或者相对来说能为各方认可的标准。统而观之,在对“什么是网络文学”这一问题的认识上,不外乎三种倾向:一种是将具有网络文化特质的新的文学样式称之为网络文学,它不包括传统文学文本的上网形态。再一种是将上网的传统文学文本与网络原创文学统而称之为网络文学,这种观点以葛红兵为代表。他认为网络文学包括三种形态,即上网文学、网上文学和网化文学。“所谓上网文学就是纸面文学作家将他们在纸面上创作、发表的文学作品出售或者免费提供给文学网站,令其在网上传播的文学。”“所谓网上文学就是使用计算机进行创作,以网上发表为目的,以网上读者为假想受众的文学作品。”“网化文学应当是一种超级多媒体语言艺术。”还有一种则将网络上的所有文字类型,包括评论、BBS留言、上网的传统文学文本及网络原创文学一概称为网络文学。这种观点以许苗苗为代表。她将当前的网络文学划分为五个类型,即“BBS网络故事型、传统文学型、大众参与型、接龙游戏型、完全网络型”。显然,在这一问题上,学界存在较大分歧,不仅网络文学写手与网络文学评论者之间观点不同,而且在网络文学评论者之间意见亦不统一。这样,由于在网络文学的内涵与外延认知问题上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学界围绕网络文学所开展的批评与研究不免带有较大的主观性和盲目性,而缺乏客观性和针对性,不利于网络文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开展。因此,学界达成对“什么是网络文学”这一问题的共识是当务之急,这不仅有利于对网络文学的批评、研究,而且有利于网络文学创作的健康、良性发展。
二、网络文学批评和研究同网络文学创作实践脱节。
这主要表现在网络文学批评和研究的主体与网络文学创作实践疏远或脱离。从事网络文学批评和研究的大多是大学、研究院、所的教师和学者,此外,还有长期从事纸质文学评论的批评家、编辑及从事纸质文学创作的作家,这些人或许对纸质文学创作及其理论甚为熟悉和了解,却少有大量阅读网络文学作品或从事网络文学创作的。难怪元辰会发出这样的呼吁:“希望评论网络文学者有三个月以上阅读网络作品与参与创作讨论的经历,这是最基本的资格。”他们大多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擅长对纸质文学进行理论上的演绎和推演,然而对于网络文学则由于自身感性经验的匮乏而难以进行准确的理性概括。他们关于网络文学的批评话语大多用词艰深、晦涩,专业性强,这就将一大部分年轻的网络文学写手拒之于千里之外,难以与之进行良性交流,造成批评交往的障碍。这就使网络文学的批评话语与网络文学作者之间存在隔膜与距离。从整体而言,网络文学的创作主体以年轻人居多,而网络文学的接受主体则以年轻人为主。由于当前从事网络文学批评和研究的学者大多出生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前,他们对网络技术的认知与熟练程度较之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后出生的年轻上网族来说有天壤之别,显然他们并非真正的网络文学接受群体,并不能完全承担对网络文学进行批评的使命。他们凭借自己在传统文学理论研究领域的权威而对网络文学创作做“妄想”之论,而至于对网络文学最有发言权的出生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后的年轻的上网族——真正的网络文学接受者,则由于传统批评势力的排挤而丧失了批评话语权。其结果就是网络文学作者对于网络文学批评话语充耳不闻,漠然置之,而网络文学的评论者则视网络文学写手为幼稚甚至“异端”,不愿与之平等对话。总之,网络文学批评和研究同网络文学创作实践相脱节的现实就导致创作与接受两个环节脱节、作者与评论者之间关系疏离,使两个层面之间不能相互照应和开展平等的对话,从而不利于网络文学与网络文学批评之间隔膜的消除。
三、网络文学批评和研究对网络文学的载体的关注不够。
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说,人类文化的发展经历了由口传文化向印刷文化再向电子媒介文化的演进三种不同形态,而后一种文化形态对前一种文化形态的超越又往往依托科技的进步实现。伴随着文化的三种不同形态的演进,文学的载体经历了口传、石质、竹质、棉质、丝质、纸质、网络的变化。在当前的电子媒介时代所出现的网络文学已不同于印刷文化时代出现的在二维空间开展的以线性叙述方式为特征的纸质文学形态。“这是一个图像泛滥的时代”。当前的这个时代被学者们称之为“图像时代”或“读图时代”。在这个时代,“图像”可以被大量便捷复制和传播,“图像”在追逐着人、压迫着人,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影响着文化的发展轨迹。网络文学由于以现代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为基础而存在,其势必受到“图像”的侵袭而具有更多的视觉艺术的特征,势必受到网络技术的影响而打上多媒体技术的烙印。技术不仅是一种手段,而且是一种展现方式。网络技术之于网络文学不仅是文学传播的手段,而且是网络文学存在的方式。也就是说,网络技术将对网络文学的叙述方式、艺术手段等方面产生重大的影响。为此,在网络文学研究中关注网络载体,研究网络技术在网络文学活动中的工具等作用,研究网络的实用性与文学的文学性之间的关系,研究网络载体与文学文本的兼容性、适应性等问题,是网络文学研究的任务。然而,当前的网络文学研究在这方面做得远远不够。大多数网络文学研究者将网络之于网络文学与丝帛、纸之于传统文学相提并论,认识不到网络之于网络文学的重大意义。不过,也有少数研究者提供了有关这方面研究的好的例证。
总之,网络文学与网络文学批评间存在的隔膜关系,使网络文学在发展的过程中因为不能很好地得到网络文学批评的及时指导而“身陷困境”,问题重重。因此,理论界应加强对网络文学创作活动的研究,及早建立适应当前整个文学创作需要的文学理论体系,从而为网络文学创作提供有益的理论指导。
参考文献:
[1]丛晓峰.网络文学刍议[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1).
[2]许苗苗,许文郁.网络文学的定义[J].北京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01).
[3]金振邦.网络文学:新世纪文学的裂变[J].东北师大学报,2001,(01).
[4]何志钧,于洋.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之比较[J].德州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03).
[5]罗静雯.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的冲击[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3,(02).
[6]丁鹏,段云华.网络文学论略[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