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編者按:楊允中教授已是88歲高齡的澳門知名學者。1950年,年僅16歲的楊允中便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進入軍委直屬大連一所軍幹校俄語專業學習,後又陸續完成研究生、博士生等課程學習,先後進入澳門大學和澳門理工學院任專職教授。他用自己畢生的經歷關注祖國及港澳的回歸與發展,參與全國人大常委會主持澳門基本法的起草諮詢工作,也是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南開大學、中山大學、暨南大學等諸多高校的兼職教授。
來到楊允中教授澳門居住的一套老舊步梯樓,房間很小且樸實無華,干凈整潔且不乏溫馨。楊教授雖然年近九旬,頭發花白,面容清瘦,卻氣色紅潤、耳聰目明、精神矍鑠,思維清晰。他說自己每天睡覺很少,醒來就是關心國內外大事,關注粵港澳大灣區及澳門的發展。他是一位為人嚴謹,處事幹練,言直口快的學者,更是一位與共和國同成長,親身經歷和見證新中國70年發展變化的一代代表,是馬克思主義思想與中國實踐相結合有代表性的觀察者、體會者和研究者,是位值得人們敬重的老一代知識分子代表。
正確客觀認識大橋現狀
任何事物都不是絕對的,必須實事求是,用辯證唯物主議的觀點一分為二地來分析和看待。
港珠澳大橋是世界最長、最複雜、難度最大、技術標準要求最高的橋隧跨海大橋,由於投資巨大,前期論證國家慎之又慎,花費了不少的時間和精力。大橋的建成通車為中國人民增了光,為粵港澳三地人民鼓了氣,更增強了中華民族的自豪感,這是毋庸置疑的。粵港澳是面向國際的前沿陣地,港珠澳大橋是面向世界的橋頭堡,地位特殊,意義重大,到目前為止沒有什麼可與其相提並論的大型工程,其優勢地位突出。
我們在充分認識和肯定港珠澳大橋的地位和重要意義的同時,也必須明確一點,國家和港澳花費了上千億建設的大橋,不能只是個表面工程、參觀工程,更不能只是個現實中遠望的景點。它還應該切實發揮其應有的功能和作用,為珠江口兩岸三地的人民作貢獻,也為全國人民做出示范。而自開通到現在,大橋的車流、物流、人流等現狀,距當初的設計要求及廣大人民群眾的期望,似乎還有著很大的差距和待提升空間,值得上至中央、下至兩岸三地的政府及相關部門認真、理性地去思考和研究,給予應有的重視,切實制定相應的措施和辦法加以改進。
提升認知發揮大橋效益
以世界領先標準建設的港珠澳大橋,把珠江入海口粵港澳三地以陸路的方式進行了物理意義上的實際連接,從而縮短了珠江口東西兩岸的實際距離。但必須承認,當年我們對大橋的功能、定位認識還是不深不透的,尤其是隨著時間和時代的變化,如何利用好大橋,發揮大橋應有的作用,讓其功能最大化,仍是值得我們深入研究和探討的一項課題。
過去社會和媒體對大橋在論證、建設、開通前的各種重要意義的談論非常多,熱度也很高。大橋建成通車後,相關管理部門根據自己前期的調研和預判,制定了很多上橋的規定、配額等限制性要求,初衷是為了確保大橋的正常有序運營,出發點是好的。但歷經近幾年的實際使用和運營情況看,與我們先前的認知和判斷之間還存在著比較大的差距,甚至可以說有令人差強人意之感,說明當初的認識和推行的大橋管控措施一定程度上存在有表面化、簡單化的問題。比如上橋的車輛必須配額申辦港澳兩地或粵港澳三地牌照的問題,是否面太窄,門檻太高,阻礙了廣大百姓上橋的機會。大橋兩側人工島是否應該進一步完善設施,便於為增加兩地車輛上橋停靠或通行提供應有的保障。
面對目前大橋人流、物流存在的嚴重不足問題,有待於國家、地方、港澳三地對該工程的性質、定位和功能進行重新認識和調整,要從如何讓大橋發揮更好的作用,讓廣大人民群眾受益,帶動粵港澳大灣區整個領域發展,發揮應有的綜合性效益的角度去考慮、調整制定相應措施。這個問題一定要看準,要結合實際制定出切實可行的優化方案。
珠江兩岸建更多通道
事屬正常
中國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堅持馬克思主義,堅持社會主義道路,探索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成功之路的唯一大國。歷經70多年建設,40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已擺脫“一窮二白”的落後局面,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實現帽窮到富、由弱到強的歷史性轉變,這是一項了不起的偉大成就,是全國人民挺起腰桿、大長民族志氣的世界創舉。
我們能在珠江口建起世界級的跨海大橋,顯示出中國的力量,未來也會根據實際發展的需要,在珠江東西兩岸建起更多的通道。從這個發展的趨勢來講,珠江口東岸的重要城市深圳前兩年提出交通規劃,要建與港珠澳大橋相連的支線,如果論證科學可行,這也是完全必要的。雖然目前深中通道已在建設,深珠公鐵通道也在謀劃建設,但作為已建成通車的港珠澳大橋,逐步完善其互連互通功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和激發周邊城市活力,促進大橋發揮應有的綜合效益也是非常需要和必要的,各方應該以更加開放的態度考慮這一問題。
從發展的眼光看,粵港澳大灣區作為世界未來重要的城市群,在珠江口兩岸即使能建起十條八條通道都是正常而有必要的,所以我們現在應該珍惜和完善已有的工程,從發展的眼光、效益最大化的角度看待和對待港珠澳大橋,讓其為國家展現出更大示范作用,做出更大的貢獻。
粵港澳政府應定期
研究大橋事宜
港珠澳大橋目前的狀況,說明我們過去的認識尚有局限,思想多少受到了束縛。我認為,中國的發展和實踐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異曲同工的一項創舉,傳統的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對抗已經讓位多元思維並存,和諧共生,這是我們當代認知領域歷史性的一個突破,可以講是人類認知領域的第三次飛躍(第一次是以馬克思《共產黨宣言》為標誌,第二次是以蘇俄“十月革命”和中國革命的成功,第三次飛躍就是中國共產黨幾代領導集體對建國70多年成功發展,特別是40年改革開放實踐總結出來的科學認知)。
中國共產黨一百年奮鬥改寫了中國當代的發展史,也改寫了馬克思主義的實踐史。中國共產黨的幾代領導人帶領中國人民走出了一條給中華民族爭氣的成功之路,當代的中國人應該引以為榮。我們應該感恩這個時代,感恩這個社會主義制度,感恩偉大的祖國。
無論是經濟的發展,還是政治、文化維度的提升,中國當今已突破了舊有傳統思維束縛,一切不利於社會進步,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水準提高的人和事我們都應該摒棄。
港珠澳大橋作為我國改革開放進程中推出的一項偉大工程,在當今這個時代,更需要我們兩岸各地突破舊有思維模式,衝破體制束縛,破除圈子文化,利益約束,用理性的、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和解決現實中出現和存在的問題,讓大橋能進一步擴大造福社會、造福人民。
為了能讓這個工作有效地推進,建議國家應該介入,督促廣東省牽頭組織粵港澳三地,至少每年應該針對港珠澳大橋的運行情況舉行粵港澳專項聯席會議,具體通報、研究、解決港珠澳大橋運營管理中的各類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各方必須抱著合作共贏的理念,本著實事求是、利益共享、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目標,認真商討大橋的發展和出路,早日推動大橋發揮預期多重作用,實現效益最大化,避免和減少不必要的損失和浪費。你爭分多少,我爭分多少,他爭分多少,談不攏誰也沒得分,談攏了大家都有利!這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大事,時不我待,應該不能等,也等不了!
來到楊允中教授澳門居住的一套老舊步梯樓,房間很小且樸實無華,干凈整潔且不乏溫馨。楊教授雖然年近九旬,頭發花白,面容清瘦,卻氣色紅潤、耳聰目明、精神矍鑠,思維清晰。他說自己每天睡覺很少,醒來就是關心國內外大事,關注粵港澳大灣區及澳門的發展。他是一位為人嚴謹,處事幹練,言直口快的學者,更是一位與共和國同成長,親身經歷和見證新中國70年發展變化的一代代表,是馬克思主義思想與中國實踐相結合有代表性的觀察者、體會者和研究者,是位值得人們敬重的老一代知識分子代表。
正確客觀認識大橋現狀
任何事物都不是絕對的,必須實事求是,用辯證唯物主議的觀點一分為二地來分析和看待。
港珠澳大橋是世界最長、最複雜、難度最大、技術標準要求最高的橋隧跨海大橋,由於投資巨大,前期論證國家慎之又慎,花費了不少的時間和精力。大橋的建成通車為中國人民增了光,為粵港澳三地人民鼓了氣,更增強了中華民族的自豪感,這是毋庸置疑的。粵港澳是面向國際的前沿陣地,港珠澳大橋是面向世界的橋頭堡,地位特殊,意義重大,到目前為止沒有什麼可與其相提並論的大型工程,其優勢地位突出。
我們在充分認識和肯定港珠澳大橋的地位和重要意義的同時,也必須明確一點,國家和港澳花費了上千億建設的大橋,不能只是個表面工程、參觀工程,更不能只是個現實中遠望的景點。它還應該切實發揮其應有的功能和作用,為珠江口兩岸三地的人民作貢獻,也為全國人民做出示范。而自開通到現在,大橋的車流、物流、人流等現狀,距當初的設計要求及廣大人民群眾的期望,似乎還有著很大的差距和待提升空間,值得上至中央、下至兩岸三地的政府及相關部門認真、理性地去思考和研究,給予應有的重視,切實制定相應的措施和辦法加以改進。
提升認知發揮大橋效益
以世界領先標準建設的港珠澳大橋,把珠江入海口粵港澳三地以陸路的方式進行了物理意義上的實際連接,從而縮短了珠江口東西兩岸的實際距離。但必須承認,當年我們對大橋的功能、定位認識還是不深不透的,尤其是隨著時間和時代的變化,如何利用好大橋,發揮大橋應有的作用,讓其功能最大化,仍是值得我們深入研究和探討的一項課題。
過去社會和媒體對大橋在論證、建設、開通前的各種重要意義的談論非常多,熱度也很高。大橋建成通車後,相關管理部門根據自己前期的調研和預判,制定了很多上橋的規定、配額等限制性要求,初衷是為了確保大橋的正常有序運營,出發點是好的。但歷經近幾年的實際使用和運營情況看,與我們先前的認知和判斷之間還存在著比較大的差距,甚至可以說有令人差強人意之感,說明當初的認識和推行的大橋管控措施一定程度上存在有表面化、簡單化的問題。比如上橋的車輛必須配額申辦港澳兩地或粵港澳三地牌照的問題,是否面太窄,門檻太高,阻礙了廣大百姓上橋的機會。大橋兩側人工島是否應該進一步完善設施,便於為增加兩地車輛上橋停靠或通行提供應有的保障。
面對目前大橋人流、物流存在的嚴重不足問題,有待於國家、地方、港澳三地對該工程的性質、定位和功能進行重新認識和調整,要從如何讓大橋發揮更好的作用,讓廣大人民群眾受益,帶動粵港澳大灣區整個領域發展,發揮應有的綜合性效益的角度去考慮、調整制定相應措施。這個問題一定要看準,要結合實際制定出切實可行的優化方案。
珠江兩岸建更多通道
事屬正常
中國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堅持馬克思主義,堅持社會主義道路,探索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成功之路的唯一大國。歷經70多年建設,40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已擺脫“一窮二白”的落後局面,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實現帽窮到富、由弱到強的歷史性轉變,這是一項了不起的偉大成就,是全國人民挺起腰桿、大長民族志氣的世界創舉。
我們能在珠江口建起世界級的跨海大橋,顯示出中國的力量,未來也會根據實際發展的需要,在珠江東西兩岸建起更多的通道。從這個發展的趨勢來講,珠江口東岸的重要城市深圳前兩年提出交通規劃,要建與港珠澳大橋相連的支線,如果論證科學可行,這也是完全必要的。雖然目前深中通道已在建設,深珠公鐵通道也在謀劃建設,但作為已建成通車的港珠澳大橋,逐步完善其互連互通功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和激發周邊城市活力,促進大橋發揮應有的綜合效益也是非常需要和必要的,各方應該以更加開放的態度考慮這一問題。
從發展的眼光看,粵港澳大灣區作為世界未來重要的城市群,在珠江口兩岸即使能建起十條八條通道都是正常而有必要的,所以我們現在應該珍惜和完善已有的工程,從發展的眼光、效益最大化的角度看待和對待港珠澳大橋,讓其為國家展現出更大示范作用,做出更大的貢獻。
粵港澳政府應定期
研究大橋事宜
港珠澳大橋目前的狀況,說明我們過去的認識尚有局限,思想多少受到了束縛。我認為,中國的發展和實踐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異曲同工的一項創舉,傳統的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對抗已經讓位多元思維並存,和諧共生,這是我們當代認知領域歷史性的一個突破,可以講是人類認知領域的第三次飛躍(第一次是以馬克思《共產黨宣言》為標誌,第二次是以蘇俄“十月革命”和中國革命的成功,第三次飛躍就是中國共產黨幾代領導集體對建國70多年成功發展,特別是40年改革開放實踐總結出來的科學認知)。
中國共產黨一百年奮鬥改寫了中國當代的發展史,也改寫了馬克思主義的實踐史。中國共產黨的幾代領導人帶領中國人民走出了一條給中華民族爭氣的成功之路,當代的中國人應該引以為榮。我們應該感恩這個時代,感恩這個社會主義制度,感恩偉大的祖國。
無論是經濟的發展,還是政治、文化維度的提升,中國當今已突破了舊有傳統思維束縛,一切不利於社會進步,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水準提高的人和事我們都應該摒棄。
港珠澳大橋作為我國改革開放進程中推出的一項偉大工程,在當今這個時代,更需要我們兩岸各地突破舊有思維模式,衝破體制束縛,破除圈子文化,利益約束,用理性的、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和解決現實中出現和存在的問題,讓大橋能進一步擴大造福社會、造福人民。
為了能讓這個工作有效地推進,建議國家應該介入,督促廣東省牽頭組織粵港澳三地,至少每年應該針對港珠澳大橋的運行情況舉行粵港澳專項聯席會議,具體通報、研究、解決港珠澳大橋運營管理中的各類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各方必須抱著合作共贏的理念,本著實事求是、利益共享、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目標,認真商討大橋的發展和出路,早日推動大橋發揮預期多重作用,實現效益最大化,避免和減少不必要的損失和浪費。你爭分多少,我爭分多少,他爭分多少,談不攏誰也沒得分,談攏了大家都有利!這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大事,時不我待,應該不能等,也等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