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下信息技术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技能,形成个性化发展,还要求学生学会运用信息技术促进交流与合作,拓展视野,勇于创新,提高思考与决策水平,为适应末来学习型社会提供必要保证。新课标下如何有效开展信息技术教学?这就要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充分发挥他们的内在动力,让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觉有序地学习计算机的有关知识。
一、提供学习所需的硬件,营造有利的学习氛围
良好的信息技术学习氛围是有效教学的前提。一方面要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学习所需的物质条件,大到校园的的整体规则,小到图书馆、机房和教室的建设,都要考虑到信息环境的营造;另一方面,更要以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出发点,设计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相适应的信息文化环境。例如:学校多开展电脑作品制作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二、从教学实际出发,合理地选用教学方法
要从教学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对象和条件,灵活、恰当地选用教学方法,并善于将各种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
1.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适当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可以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将教学所需的数据、文字、图像、声音有机的融为一体,制作成相应的课件后,既可以重复使用,还可以按照教学的需要随时调整课件各部分的组合。一个设计合理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可以有效地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效率。
2. 在机房利用教学软件广播教学,主要使用“苏亚星”“红蜘蛛”等多媒体广播教学软件的广播功能完成在機房里的班级集体授课。教师在教师机上的操作过程通过广播软件同步显示在学生机上,每个学生都可以仔细观察教师的操作。当教师演示操作完成后,学生可以立即模仿老师的操作过程,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极大的提高。因为信息技术课程极其重视操作技能,因此这种方式是目前信息技术学科的主要教学方式,其优点也是显而易见的。例如,在教学生学习网页的制作时,先利用录制软件,把制作的过程录制下来,上课时,利用广播教学软件的广播功能,把网页制作过程播放给学生看,使学生易懂,很快就能自己动手,制作出图文并茂的网页来。
3. 策划上机任务,维持学习兴趣。上机操作是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一大特点。通过上机操作,学生可以将学到的理论知识马上付诸实践,手脑并用,可以极大地提高学习的兴趣,容易形成较好的学习氛围。上机时,每节课都要安排上机操作任务,例如:学习《报刊类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时,首先通过制作课件,学习理论知识之后上机操作,上机时提出任务:制作电子板报作品《中学梦之旅》,然后对学生制作的作品进行评价,大大提高学生上机的积极性。
4.“任务驱动”教学强调让学生在密切联系学习、生活和社会实际的有意义的“任务”情境中,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知识。“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是“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教育思想的具体化。“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例如,下节课要讲解表格制作,教师可让学生在课前调查自己家附近农贸市场里一些水果和蔬菜的价格,也可以调查最近一个星期的天气状况等。然后在课堂教学中布置任务:让学生利用课前调查的数据制作一个统计表格。这样既可节省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又能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体验,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 通过问题解决进行学习,从问题解决出发,让学生亲历处理信息、开展交流、相互合作的过程。
三、关注学生信息技术学习水平差异,鼓励个性化发展
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中往往分化很大,再加上起点水平参差不齐,会给教学带来诸多不便。现在有的学校小学四年级就开设信息技术课,而有的初中还没有开设信息技术课,学生起点水平参差不齐,在学习电子报刊的制作时,有的很快就制作好,而有的连文本框还不能制作,学生水平参差不齐,会给教学带来诸多不便,教师可以通过设立多级学习目标和多样的学习方式,让不同的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择到合适的内容;让学生在参与合作中互相学习并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协同完成学习任务;对于少数冒尖的学生,给予专门辅导,便其吃饱吃好,早日成才。
责任编辑 黄日暖
一、提供学习所需的硬件,营造有利的学习氛围
良好的信息技术学习氛围是有效教学的前提。一方面要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学习所需的物质条件,大到校园的的整体规则,小到图书馆、机房和教室的建设,都要考虑到信息环境的营造;另一方面,更要以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出发点,设计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相适应的信息文化环境。例如:学校多开展电脑作品制作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二、从教学实际出发,合理地选用教学方法
要从教学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对象和条件,灵活、恰当地选用教学方法,并善于将各种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
1.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适当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可以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将教学所需的数据、文字、图像、声音有机的融为一体,制作成相应的课件后,既可以重复使用,还可以按照教学的需要随时调整课件各部分的组合。一个设计合理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可以有效地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效率。
2. 在机房利用教学软件广播教学,主要使用“苏亚星”“红蜘蛛”等多媒体广播教学软件的广播功能完成在機房里的班级集体授课。教师在教师机上的操作过程通过广播软件同步显示在学生机上,每个学生都可以仔细观察教师的操作。当教师演示操作完成后,学生可以立即模仿老师的操作过程,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极大的提高。因为信息技术课程极其重视操作技能,因此这种方式是目前信息技术学科的主要教学方式,其优点也是显而易见的。例如,在教学生学习网页的制作时,先利用录制软件,把制作的过程录制下来,上课时,利用广播教学软件的广播功能,把网页制作过程播放给学生看,使学生易懂,很快就能自己动手,制作出图文并茂的网页来。
3. 策划上机任务,维持学习兴趣。上机操作是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一大特点。通过上机操作,学生可以将学到的理论知识马上付诸实践,手脑并用,可以极大地提高学习的兴趣,容易形成较好的学习氛围。上机时,每节课都要安排上机操作任务,例如:学习《报刊类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时,首先通过制作课件,学习理论知识之后上机操作,上机时提出任务:制作电子板报作品《中学梦之旅》,然后对学生制作的作品进行评价,大大提高学生上机的积极性。
4.“任务驱动”教学强调让学生在密切联系学习、生活和社会实际的有意义的“任务”情境中,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知识。“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是“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教育思想的具体化。“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例如,下节课要讲解表格制作,教师可让学生在课前调查自己家附近农贸市场里一些水果和蔬菜的价格,也可以调查最近一个星期的天气状况等。然后在课堂教学中布置任务:让学生利用课前调查的数据制作一个统计表格。这样既可节省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又能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体验,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 通过问题解决进行学习,从问题解决出发,让学生亲历处理信息、开展交流、相互合作的过程。
三、关注学生信息技术学习水平差异,鼓励个性化发展
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中往往分化很大,再加上起点水平参差不齐,会给教学带来诸多不便。现在有的学校小学四年级就开设信息技术课,而有的初中还没有开设信息技术课,学生起点水平参差不齐,在学习电子报刊的制作时,有的很快就制作好,而有的连文本框还不能制作,学生水平参差不齐,会给教学带来诸多不便,教师可以通过设立多级学习目标和多样的学习方式,让不同的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择到合适的内容;让学生在参与合作中互相学习并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协同完成学习任务;对于少数冒尖的学生,给予专门辅导,便其吃饱吃好,早日成才。
责任编辑 黄日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