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一家亲

来源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phiea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生正处在青春期,他们的思维具有独立性、批判性,其创造能力也逐渐增强,但他们看待问题还是较片面、主观、偏激,甚至以是为非、以非为是,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结合社会现实,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民族观。
  一、正面引导学生看待民族融合
  在川教版七年级历史教材中,民族融合是贯穿中国古代史的一条主线,正确看待民族融合,对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民族观非常重要。于是,我在《辽宋西夏金的并立》这一课结束后,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说一说你所理解的民族融合。问题一经提出,学生纷纷举手回答,很多学生认为民族融合是民族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而产生的一种现象,而不是少数民族学习汉族,这说明学生已经树立了一种民族平等的观念。这样一来,我在本节课上培养学生民族观的目的就达到了。另外,我还引导学生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民族融合是指不同民族之间由于生产方式、风俗习惯、文化心理特征等方面的相互影响和渗透,最终融合为一个民族的现象。民族融合既包括少数民族对汉族的学习,也包括汉族对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吸收。但是,由于中国古代历史上汉族的经济文化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少数民族,因此历次民族融合均以汉族为核心。
  二、正面引导学生看待民族冲突历史事件
  初中生的可塑性非常强,尤其是在对历史的认识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下,很容易对当前的民族冲突事件产生错误的判断。
  在我国历史上发生了不少民族冲突事件,如辽、西夏与北宋之间的战争。因此,我在讲这个知识点时,提了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如何看待宋辽、宋夏之间的战争与和平。对此,学生一般只能回答出:战争会给百姓带来深重的灾难,和平可以使百姓安居乐业,经济得到发展。这时,我给学生提供了一组有关北宋与周边少数民族战争与和平的数据,学生通过计算、比较得出结论:宋辽、宋夏之间虽有战争,但和平相处、友好往来是民族关系的主流,也是推动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重要因素。至此,我又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目前,虽然有极少数的民族分裂分子同国际上的反华势力相勾结,用极其低劣残暴的手段制造民族矛盾,破坏我国的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但是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也是当今中国的主流。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对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有着重要作用。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青少年学生一定要坚定不移地维护民族的团结和国家的统一。
  三、穿插讲解党和政府的帮扶措施
  国家对少数民族的帮扶政策中,与学生息息相关的就是高考加分。对此,很多学生不理解为什么少数民族的学生就能在高考中享受加分的待遇,认为这是不公平的。于是,我让学生打开一幅中国地图,从地图上可以看出,少数民族大都散居在我国边远地区。紧接着,我播放了有关“2013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格桑德吉事迹的视频片段。学生看完视频,再联系所掌握的历史知识,就能认识到:由于历史、自然和社会的原因,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一直比较滞后,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国家不给予少数民族一些政策上的优待,他们与汉族地区的差距就可能越拉越大,这不是真正的民族平等,也不利于民族团结。这样,学生就能理解国家对少数民族的帮扶政策了。
  另外,我还告诉学生,国家大力提倡的援疆、援藏建设,既可以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实现民族平等,还可以加强各民族之间的了解和交流,促进各民族的团结和进步。
  四、让学生了解我国历史上少数民族回归事件
  要想取得良好的课堂引导效果,教师还要扩充学生的课外知识。因此,我给学生布置了课外作业:搜集历史上流落海外的少数民族部落思国思乡的史实,体会中华民族伟大的凝聚力。很多学生搜集了土尔扈特部重返祖国的故事、莫日格勒鄂温克人回归祖国的故事,这些都是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集体回归的事件。学生通过搜集史实,不仅丰富了历史知识,而且体会到了流落海外的少数民族人民对祖国深厚的感情,深刻体验了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向心力,从而更加坚定不移地维护国家统一和中华民族大团结。
  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历史主题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也有助于学生认识民族统一与民族团结对少数民族和整个国家的重要意义,树立起正确的民族观,正确看待民族问题和民族冲突,维护祖国统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Z
其他文献
在中学阶段开展历史教学,主要就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并学习我国历史文明的进程,掌握历史前进的方向及规律。所以,历史这一学科经国内的教学纲要确认已经成为一门必修科目。因此,历史教学对个人及国家的进步都是不可或缺的。  一、对学生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巩固,保证核心素养得以培养  历史教材是学生得以了解历史的最直接途径,还是学习相关知识的主要来源,教材中的知识及信息,可以满足学生最为基础的学习要求。所以,教
学校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德育,德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作为学校课程之一的地理也理应承担教育责任。地理学科是一门复杂的系统化学科,地理德育是进行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德育教育有效渗透于高中地理教学的常规化教育中,对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正确的思想观念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地理教师应该紧扣教材,立足课标,深入挖掘和研究地理德育的内容、形式、方法,把德育目标分解到日常教学中,从而充
期中考试后,区教研员决定在我校开区级历史研讨课。经过半个多月的准备,我设计出了教学方案。我认为,这一教学方案的出彩之处是学生的表演。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工业革命的影响,我编排了历史剧,台词如下:  主持人:英国,这个被人们称为“小店主”的国家,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率先到达了文明的入口处。近代英国的崛起与工业革命密不可分,那么工业革命对英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下面请几位学生站在历史的角度
【摘要】高职与本科“3 2”分段培养模式是很多高职院校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分段培养的过程中,如何选择正确的教学模式,做到课程有效衔接,则是关乎分段培养效果的关键。高职英语课程的教学亦是如此。本文在实践教学基础上,提出了针对“3 2”专本贯通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段式课堂教学和线上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能够对不同基础的学生进行学习任务、教学内容的合理制订,使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
构建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效率,是当前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改革政治课堂教学的必然趋势。而当前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是,教师认真讲、满堂灌,学生认真听、认真抄,师生缺乏互动,课堂缺乏实效。只有通过考试,才能发现学生存在的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的问题。这些不利的客观条件和提升教学质量的主观意望,迫使政治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研究。  仔细观察,我们可以看到,高中英语、语文学科在课堂教学中几乎每天或者每周
新课程改革已实施了几年,高中地理教材也有不少变动,版本也很多,不过它们的共同点是教材中都设计了大量的“活动”内容。笔者先后已完成了中图版和人教版教材的教学,通过对比学习,笔者想对人教版教材中的“活动”谈谈自己的看法,与大家共勉。  人教版教材中的活动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分析探索类活动,即将地理事物或现象以图表、数据、材料等形式展现给学生,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其内在联系和变化规律;实践操作类活动,即通过
高考、中考对中学生的学习导向性极强。高中理科生认为高考不考思想政治,学不学无所谓;高中文科生认为政治理论抽象、枯燥,难以理解;初中生认为只要在考前背一背思想品德知识就行,不必深入地了解。这些观念极大地阻碍了中学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学。  当前,新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当前的中学思想政治(品德)课堂教学存在以下问题: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死记硬背,轻探索创新;重教材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为青少年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课程,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我认为在教学中要十分重视新课的导入环节,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贴切的导入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下面我将自己常用的几种导入方法做以介绍。  一、实例导入法  在講到《习惯对人的影响》时,我一直在苦苦思考如何导入,一直到进教室时还没有一个理想的方案,恰巧在这时,我看见一位学
刘小松长期以来,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材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其实,课程资源是非常丰富的。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程资源是指课程设计、编制、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发展过程中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它包括教材以及教材以外的来自于学校、家庭、社会中所有有助于增长学生知识、素质、情感的各种资源。因此,教师要寻找、甄别和开发课程资源,促进教学开展。下面笔者就根据教学实践,谈一谈如何开发高中历史课程
【摘要】 小学英语教学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小学英语的学习能够为学生后续英语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小学英语教学中应用智慧课堂教学方法模式能够带来良好的教学效果。借助智慧课堂的构建开展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获得全新的高质量学习,而且能够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让学生视听感官器官学习需求得到充分满足,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探究。还能够以信息技术的形式将知识展示给学生,这与小学阶段学生对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