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老板为何自动放权?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szr1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花板"开了一道窗
  
  两年前,民营企业广东华帝集团营销部经理姚吉庆被华帝的7名创始人初定为接班的候选人时,他并不知道这个将对他的事业产生重大影响的决定。两年来,考察在悄悄地进行。几个月前,老板们找他谈话,说华帝要进行"两权分离"(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改革了,他仍觉得这只是老板们对未来的许多设想中的一个而已,是一件十分遥远的事情。他没想到的是,很快,老板们就真的来交班了!
  1999年12月28日,华帝集团宣布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聘请姚吉庆为公司总经理,整个管理班子由他来提名"组阁"。7名创始人将从具体的管理事务中全部退出,不再担任总经理、副总经理。原总经理黄文枝说:"董事会的管理将上升到更高层次。所有的决策指令都将是书面的,按照程序规定颁布。其他口头的,不经过程序下达的指令,只能是指导性的,参考性的建议。"今后的董事会将集中精力在企业发展规划和监督上。
  在新的公司治理结构中,不再是每个老板各管一块,而是加强统一指挥系统,下级只受一个上级领导,只向一个上级汇报并向他负责。总经理对下属的报告,8小时内必须回复;董事会对总经理的报告,24小时内必须回复。管理的效率大大提高。
  而从北方南下的新任总经理原来在顺德一家知名企业工作。在一般人看来,一个从其他企业跳槽来的外地人能够做到民企的部门经理或副总,就将遭遇企业创始人所构成的"玻璃天花板",再也无法上升。但是,华帝的"天花板"为这位职业经理打开了一道窗口。他的上升是华帝正式进行职业化管理的一个标志。
  那么,华帝的老板们为何要自动放权?
  
  成熟的市场呼唤成熟的老板
  
  华帝1992年创业,来自不同公司的7个30多岁的年轻人成了公司创始人。7人在行政、销售、科研、生产等方面各有优势。公司成立时就约定:各自的家人决不能进入公司。而7人各占均等股份(其中一人是以知识入股)。在连续几年的高速发展后,华帝1995年登上了中国灶具产销量第一的宝座。不过,1996年虽然保持了产销量第一,但总值增长缓慢。华帝的隐患第一次显现了出来,民企的发展"瓶颈"在华帝开始出现。老板们分工负责,"诸侯割据"不可避免,管理的效率、监督的力度受到削弱。而更大的问题是,在产值达到6亿元,员工2000多人,总经销商300多个,分销商4000多个,开始向大型企业集团演变的华帝,驾驭它的舵手们坦率承认:有越来越多的领域是他们相当陌生的---而这些都是企业必须进入的领域。怎么办?是在几年后让市场逼着变革,还是主动将潜在的管理危机"引爆",将隐患消灭于萌芽?市场在考验老板们的"远见"。没有新的管理力量的引进,华帝也许能像其他民企一样维持下去,但也同样很难有大的发展。
  出人意料的是,7名老板达成惊人共识:公司创始人全部退出管理层,实行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分离,引进职业管理模式。
  当时,作为中国经济新力量的民营企业正处于爆发增长的时期,管理上的先天不足尚未显现。但很快,1997年开始,让人失望的坏消息不断传来。巨人、三株、飞龙、爱多、南德……,民企的衰败成了各大媒体最热衷的新闻。在市场经济的幼稚期过后,日益成熟的市场正在不断淘汰成长太慢的老板。在此背景下,华帝老板们加快了"放权"步伐,"选人"工作开始在经理层中全面展开。
  国有企业面临的普遍问题是缺乏人才脱颖而出的土壤,人才虽多,但得不到发挥;而对于民营企业来说,人才资源相对比较稀缺。但人才进入民营企业仍然存在很大的障碍。其中最大的障碍往往来自于老板本身。如果老板不能走出不信任"外人"的心理陷阱,则很难聚集人才。所谓"有多大的人格,就有多大的企业"。如果一个企业家没有博大的胸怀、远大的目标和分利于民的境界,他是不可能罗致真正的人才,并持续发展自已的事业的。
  与此同时,美的集团让20多个创业伙伴"下岗"---革了"元老"们的职;浙江金义集团向家族制开刀---革了妻子、儿子、兄弟和七大姑八大姨的职;华帝所在的中山市及附近的顺德等地民企,近年来都在不同程度地进行企业管理模式的变革。不过,一些民企老板虽然开始把一些重要职位(如财务、人事、营销等)交给职业经理人打理,但仍然要亲自站在企业管理的第一线。这被许多观察家认为是民企老板的最后一道"防线",许多人都在想:什么时候,老板们能革自己的职?是不是非得等到企业面临严重危机,走上了华山一条道才来进行自我革命?
  现在,这道"最后防线"在华帝也被打破了。形势比人强,推动华帝老板们主动放权的,除了他们的远见和魄力,无疑还有市场的力量。
  这场自我革命的结局将如何?现在还言之太早。但只有尝试才有突破,才有新的出路。没有创新,在残酷的市场中无疑将坐以待毙。
  
  老板谈"交权"
  
  邓新华(华帝董事长):"企业就是要顺应市场的要求,多些管理方法的改革。今后,我们将更多地到市场上去考察,我们会站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去制定企业的发展战略。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关键,老板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
  黄文枝(原集团总经理):"这不是一时冲动,而是董事会深思熟虑的结果,是企业由人治到法治转变的重大决定。一般民营企业由于缺乏监督机制,老板被允许犯错误,失误的机会很多。而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后,由于有了一系列监督体系,管理人员犯错的机会将会减少,从而保证了企业的健康发展。
  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须要有适应它发展的相应的人才。有的管理者管理100个人没问题,管理500人也还可以,但管理2000人就不行了。
  我们7名老板引退,倒不如说是进了一步。有人说我们现在什么也不做了,其实,我们会比以前更忙。每天我们要在董事会公用的办公桌上讨论问题,还要到市场上去,到国外去考察,掌握一线情况。"
  李家康(原集团行政副总经理):"我们一直希望能找到一个比我们更聪明能干且有高度责任心的管理人才,来代替我们负担起华帝的全面管理工作。企业规模越来越大,已经没有太多精力兼顾具体管理,不如现实一点,从第一线退出。退出并不是不做事,而是把主要精力集中在企业的宏观发展、市场调研、外部公关上,为企业迅速步入职业化管理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从根本利益上说,我们董事会成员得到的将是大的利益。"□
其他文献
1999年10月6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发表上任以来第三份施政报告,在港澳两地所共同关心的香港未来是否建赌场这一问题上,施政报告的工作纲领中提到,香港拟研究"可否把香港建设为一个世界级的旅游、度假、会议、娱乐、博彩中心"。  在此前后,虽然董建华公开表示香港政府并没有决定要建赌场,然而关于香港是否会成为未来"博彩中心"这个敏感问题的风风雨雨,直如今夏的特大台风一样,袭击着整个港澳地区。  假如
期刊
克什米尔,一个充满无穷诱惑力和神秘感的名字,一个令我魂牵梦萦的地方。  道不明克什米尔对我的神秘感。也许是幼时听过的迷人传说,诗一般的美景,强悍淳朴的山民;在遥远的古代它曾是连接南亚、中亚与中国中原的大陆通道的组成部分,循着它西行可达到地中海;天竺的佛教高僧曾从这里出发,辗转西域抵达盛唐时期的中国。对克什米尔的好奇,也源自近年来那里不时发生的暴力、流血和游客的神秘失踪。    克什米尔:壮美的峡谷
期刊
流有各种流法    目前国有资产天天都在流,而且流到个人腰包的不少。报载国有资产一年流失400亿,可能还不止此数(国务院研究室有一个报告,1982年~1992年10年间,有5000亿资产流失)。当然,不能说原有的国有制一统天下瓦解了就一定是坏事。"流失"没有褒贬的意思,流有各种流法。我担心目前这种流法会引起社会问题。因为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基层的人感觉到,公共资产正在向有权有势的人那里流,而自
期刊
正像有首歌中唱的那样:"最近比较烦,比较烦,比较烦……"河南省兰考县县委书记宗家邦,因为在接受河南省电台记者(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委托制作国庆特别节目《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采访时,酒后失态,口出狂言:"焦裕禄精神我一听就烦",引来舆论一片讨伐之声,很快被河南开封市市委免去县委书记的职务。一个40岁不到的年轻干部,本来可望在事业上大有作为,不料祸从口出,一言丧"邦",昨天还是堂堂的县委书记,一夜
期刊
易手引发轩然大波    1999年12月18日,一条消息震动了网络界:国内著名的网站163.net(163电子邮局)被出售,这成了国内第一宗大规模的网站交易。卖家是广州电信局所属飞华电信工程有限公司,买家是深圳新飞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成交价为5000万元人民币。报道称,之所以卖掉这家中国第一家免费电子邮局,是因为其前途受到资金匮乏的威胁,不得不作出"靓女先嫁"的选择。  一名已从飞华跳槽到新飞网的
期刊
就像18世纪英国著名小说家约翰·班扬《天路历程》中的主人公,俄罗斯代总统普京,面临着政治、经济、社会、外交等层面种种危机交织的"后叶利钦时代"复杂的现实,同样走在一条充满荆棘和危险的道路上。  同许多叶利钦总统核心权力圈子中的人士一样,俄罗斯前副总理、财政部长安那托利·丘拜斯也经历了许多宦海浮沉:叶利钦两次把他炒了"鱿鱼"。作为一个著名的改革派人士,有"私有化之父"称号的丘拜斯不仅在  90年代初
期刊
叶利钦在世界舞台上跳着具有俄罗斯民族特色的政治芭蕾,在留给后人的政治剧照中,庞大的身躯,笨拙的体态,以及风吹即倒,屡屡感冒肺炎的身体,不时口出狂言的硬气,浓缩了俄国政治家乃至俄国的国际形象。    叶利钦:一个俄国政治的符号    叶利钦本身就是俄罗斯政治,乃至俄罗斯国家的一个典型符号。庞大却已年迈,步履蹒跚依然充满斗性,透过叶利钦,我们能够注视历史和现实中的俄罗斯。  叶利钦讲话最喜欢的开头就是
期刊
两个星期前,就在新一轮俄罗斯议会下院---俄国家杜马大选正式举行的前一夜,俄罗斯总理普京访问了俄联邦安全局(FSB)总部。联邦安全局的前身是苏联著名的情报机构---克格勃(KGB)。作为一名老资格的安全部门官员,普京此行目的是同他在安全局的同事们一起举行一个纪念活动。不过,对安全局的官员来说,再也没有比看到特工出身的普京,有希望当上总统更令人高兴的事了。  一名与会的安全部官员说:"终于,我们当中
期刊
据报载,随着原江西省副省长胡长清因生活腐化、贪污受贿被查处后,近日南昌市内的一些酒店、商场、汽车站、夜总会、药铺等企事业机关单位马上掀起一股刮字风,将胡副省长在任时题写的"金字招牌"铲掉---休怪这种颇具"人走茶凉"的做法,谁愿让一个"闻名全国"的大贪官的"墨宝"及名字高挂在自家大门上呢?再回想起前些年,我在东莞也目睹当原市委书记欧阳德被查处后,出现的类似的情况……  为什么颇具"中国特色"的领导
期刊
俄罗斯政坛的风云就像俄罗斯的天气一样,上午还是阳光明媚,下午可能就飘起了雪花。在世界历史上,关于俄罗斯这块广袤的土地,给人的印象是:无边的寒冷、伏尔加烈酒、辽阔的大草原、优雅深沉的人民---还有,与俄罗斯历史相伴的政治强人。无论是彼得大帝、叶卡捷琳娜二世,还是斯大林、赫鲁晓夫,直至叶利钦,似乎只有强有力的领导,才能相称于这片国土。  从地缘政治学的角度,这似乎是一种必然。当拿破仑陷于库图佐夫的坚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