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舒伐他汀对老年颈动脉易损斑块的干预研究

来源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gle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老年颈动脉易损斑块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颈动脉易损斑块患者103例,随机分为小剂量组、常规剂量组及对照组。小剂量组(38例):基础治疗基础上加服瑞舒伐他汀5mg,1次/d;常规剂量组(37例):基础治疗基础上加服瑞舒伐他汀10mg,1次/d;对照组(28例):仅予基础治疗及生活方式干预。检测血脂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观察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面积及Crouse积分,比较治疗6个月后3组患者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小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治疗后TC、LDL-C、hs-CRP水平明显降低(P<0.01)。小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治疗后颈动脉IMT、斑块面积及Crouse积分较治疗前明显减小(P<0.05,P<0.01)。常规剂量组治疗后颈动脉IMT[(1.26±0.25)mmvs(1.44±0.27)mm]、斑块面积[(0.50±0.27)cm2 vs(0.70±0.25)cm2]、Crouse积分[(3.42±0.26)mmvs(4.04±0.26)mm]明显减小(P<0.01)。常规剂量组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明显低于小剂量组和对照组(8.1%vs 15.8%,25.0%,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及逆转作用,并能消除或稳定颈动脉易损斑块,防止或减少老年患者缺血性脑卒中事件。
其他文献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64岁。因“剑突下疼痛伴胸闷气促1d”于2016年4月16日入院。患者入院前1d突发剑突下剧烈疼痛。伴胸闷、气促、恶心、呕吐、畏寒、发热,体温最高达38.4℃,于我
目的研究微小(microRNA,miR)-155对心肌细胞肥大的影响及对钙调磷酸酶(CaN-β)和活化T细胞核因子4(NFAT-4)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培养大鼠心肌细胞H9C2(2-1),血管紧张素(Ang)
为了补充Multisim中没有仪器仪表可供直接测量电压相位差的不足,设计了基于差放电路的相位差直接测量电路。详细介绍了电路组成和设计原理,同时,通过该软件仿真,对相位差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