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全国中小城市在国家的经济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力改善中小城市的交通出行难,为城市繁荣、经济发展、群众出行提供一个安全、畅通、便捷、高效的交通环境成为众多中小城市的共同话题,当前众多中小城市交通环境滞后存在的共性问题突出表现的根源在于人、车、路三要素的不协调,因此要在充分考虑城市的人文地理、道路现状和经济能力等因素的情况下,在加强交通安全宣传、合理规划与管理、优化通行方式、提升科技管理水平上下功夫,才能走出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城市道路交通发展和谐之路。
【关键词】交通环境 中小城市 改善 管理
【作者简介】刘杰(1974-),男,河南省信阳市人,1994年毕业于河南省人民警察学校,2000年自修毕业于河南省郑州大学法律系。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整体要求,全国中小城市数量庞大,在国家的经济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与大城市相比普遍存在交通基础设施薄弱、道路规划不合理、交通秩序混乱等问题,因此牢牢抓住当前新形势、新时期下的宝贵契机,大力改善中小城市的交通出行难题,为城市繁荣、经济发展、群众出行提供一个安全、畅通、便捷、高效的交通环境成为众多中小城市的共同话题。
当前众多中小城市交通环境滞后存在的共性问题突出表现为:
一、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不合理。由于历史原因,城市道路狭窄,道路功能不健全,平面交叉过于密集,瓶颈路多,通行能力差,虽然近年来各地都在积极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力度,但仍不能满足交通流量的需求,还是经常导致交通高峰时段交通拥堵。
二、车辆保有量增大。随着人民群众富裕程度的不断提高,各类车辆保有量迅速增长,特别是近年来各地私家车年增长率普遍保持在30%左右。市区道路建成速度跟不上车辆增加速度,造成了道路交通供需矛盾日益激化。在今后若干年内,汽车保有量将进入持续增长期,停车的矛盾,车与路的矛盾,行人、非机动车与汽车的矛盾将进一步尖锐。
三、交通出行方式有待优化。大多数中小城市市区公交系统不够发达,公共交通出行比例仅为10%左右,而大城市的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平均为20%左右,像北京07年已经达到34.5%,公交线路和站点设置的便民化程度还不高,市民出行的交通工具仍主要依赖摩托车、自行车、电动自行车等。
四、市民交通素质文明程度偏低。人是道路交通三要素中最关键的要素,但目前大量的交通参与者交通文明素质不高,机动车违法数量大,行人、非机动车违法突出,与现代文明交通的要求相距甚远。而目前除了交巡警部门管理处罚外,缺乏对交通参与者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个人诚信教育,更缺乏相关的监督制约机制。
众多的因素制约着中小城市道路交通环境的发展,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人、车、路三要素的不协调,当然,这些主要因素也不同程度的影响着大城市的道路交通环境。目前,许多中小城市也已经意识到了道路交通滞后对城市经济发展的深刻影响,并积极汲取借鉴大城市或有特色的城市的成功经验。但是,有相当一部分的中小城市一味的贪大求功,盲目效仿,走了不少弯路,对城市现有的道路交通并无多大的帮助。笔者认为,中小城市的道路交通环境如果想达到和谐、安全、畅通、有序的程度,就必须与城市的人文地理、道路现状和经济能力等因素密切结合起来,而不仅仅是在道路建设上一味求大求宽,要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使道路的利用率最大化,切实发挥道路的最大通行能力,走出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城市道路交通发展和谐之路。
一、大力开展交通安全宣传,建立交通安全宣传的广泛阵地和长效机制,逐步提高市民的交通文明意识。
中小城市行人、非机动车闯红灯、乱穿马路,机动车强行并线、强超强会等交通违法现象非常普遍,它不仅扰乱了正常的交通秩序,还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很容易造成交通事故并导致道路堵塞。究其原因,是交通参与者的交通安全知识淡薄,交通素质不高。这一部分人在中小城市交通出行人群中占据了很大的比例,他们往往我行我素,混不顾及他人,还有少数交通参与者不但不遵守交通规则,还不服从交警管理,极大地破坏和影响了其他参与者的道德操守和自我遵章守法的意识。在人车路三要素中,人的因素是最为主要的,也是最主动的,如果交通参与者的素质较高,那么道路交通管理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大力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提高中小城市市民的交通素质是改善道路交通环境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但是这并非一日之功,需要几十年甚至是几代人的不懈努力、言传身教和潜移默化。当前要牢牢把握我国举办奥运会的宝贵契机,有机的结合交通安全宣传五进活动,大力开展"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交通安全宣传,当然不能只搞暴风骤雨式运动,更不能只追求大场面、搞形式主义,要坚持细水长流,才能滴水穿石。交警作为交通安全宣传的主力军,开展交通安全宣传不仅体现在集中教育,更要体现在每时每刻、潜移默化教育之中。要结合本职业务,开展好就事论法活动;要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寓教于乐,要根据不同层次受教育人的情况,因人而宜,因人施教,才能使交通安全宣传入脑、入心。
二、主动为城市建设决策当好参谋,积极促使地方政府科学合理的进行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过去,城市道路从设计到施工,由于事先没有征求交通管理机关的意见,建成后因设计不合理导致通行效率低下,甚至重新拆建。其根本原因是规划部门只管规划而不能结合实际,交通管理机关只抓管理而无法参与规划,这种规划、管理“两层皮”的现象,致使城市道路设计不合理,极大地影响了城市道路的利用率和出行率。交通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彻底解决中小城市道路的拥堵问题,一是要有合理的交通规划,二是要有科学的管理方法,交通规划是基础,管理方法是手段,只有二者的有机结合,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困扰城市交通管理的主要问题,以适应经济发展和形势的需要。因此,中小城市的道路交通发展要挖掘潜力、夯实基础、提高质量、合理扩大规模,早谋划,合理规划,避免走弯路。作为交警部门要积极参与城市交通规划的制定,合理提出建议,充分利用政策,加大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要联合相关部门对新修道路和改造老路的交通设计进行把关,及时提出意见,最大限度的减少道路安全隐患,最大限度的发挥道路的通行能力。对未规划设计停车场地的新建商场、公共娱乐场所等建筑要及时通报相关部门,予以停工整改,确保道路及附属设施的规划和利用率更加合理。
三、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提升道路通行能力。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发展环保产业,落实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的工作要求,在国际原油价格不断上涨的形势之下,世界各地都把城市交通的重心转向了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欧洲部分国家的公共交通事业已经日趋完善,我国像北京等特大城市公共交通事业的发展也在不断成熟。事实证明,城市公共交通事业的成熟完善不但能够改变以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为出行方式的传统模式,减少道路混乱的因素;还能够遏制机动车辆的迅猛增长势头,从而有效缓解道路交通流量的压力,大幅提升城市道路的通行能力。城市公共交通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级政府大力支持、扶持的一项产业。交警部门要积极向政府建言献策,主动做好与相关部门的协调,参与到公共交通发展事业中去,对公交专用车道、公交站点的设计规划等工作要早谋划,早安排,全力做好公共交通道路基础设施的筹备工作。
四、加大科技投入,改革完善管理模式,努力实现道路交通通行效益最大化。
城市交通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可以科学实施的系统工作,如果不能科学的掌握道路交通的规律,仅凭交警费力的指挥疏导,往往收效甚微。今年是三基工程建设的最后一年,每个中小城市的交警部门都要牢牢把握这个宝贵契机,结合城市实际进一步加大交通管理的科技投入,不断完善交通标志标线和主要路口的灯控设施;要充分利用道路网络,继续推行或扩大单行线、路口禁左,部分时段禁行等措施,使路网交通更趋合理。有条件的中小城市,可以借鉴实施大城市的道路智能系统控制建设,进一步提高道路交通管理科技含量,使城区各主要路口交通状况尽收眼底,为科学、合理的调控交通流,快速出警,发挥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交警部门要进一步改革完善管理模式,科学合理利用警力,充分发挥交警执勤管事的效率,执勤交警要走下岗台,高峰定点、平峰巡线、警便结合,动静交替,确保重点时段、重点路段交通的有序、畅通。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城市道路交通综合治理,在推进交通长效管理上下工夫。重点加强与规划、建设、交通、城管等相关部门的沟通联系,整合各部门力量,利用综合手段,及时研究破解城市交通发展难题,比如:合理设置停车场、依法理顺隶属关系,搬遷马路市场,还路于交通等等。要把阶段性专项治理变为长效性管理措施,把公安一家管变为大家一起管,这样既节省警力,又加大了管理的覆盖面和力度,才能使道路交通管理与经济社会建设协调发展,使城区的交通环境有明显的好转。
【参考文献】
[1]朱文科 《浅谈城市道路交通建设与管理的关系》
[2] 黄盛冬 邹仕俭《浅谈如何改善道路交通的环境》《法制与经济》-2006年10X期, 123页
[3]《 中小城市实施“畅通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交通环境 中小城市 改善 管理
【作者简介】刘杰(1974-),男,河南省信阳市人,1994年毕业于河南省人民警察学校,2000年自修毕业于河南省郑州大学法律系。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整体要求,全国中小城市数量庞大,在国家的经济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与大城市相比普遍存在交通基础设施薄弱、道路规划不合理、交通秩序混乱等问题,因此牢牢抓住当前新形势、新时期下的宝贵契机,大力改善中小城市的交通出行难题,为城市繁荣、经济发展、群众出行提供一个安全、畅通、便捷、高效的交通环境成为众多中小城市的共同话题。
当前众多中小城市交通环境滞后存在的共性问题突出表现为:
一、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不合理。由于历史原因,城市道路狭窄,道路功能不健全,平面交叉过于密集,瓶颈路多,通行能力差,虽然近年来各地都在积极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力度,但仍不能满足交通流量的需求,还是经常导致交通高峰时段交通拥堵。
二、车辆保有量增大。随着人民群众富裕程度的不断提高,各类车辆保有量迅速增长,特别是近年来各地私家车年增长率普遍保持在30%左右。市区道路建成速度跟不上车辆增加速度,造成了道路交通供需矛盾日益激化。在今后若干年内,汽车保有量将进入持续增长期,停车的矛盾,车与路的矛盾,行人、非机动车与汽车的矛盾将进一步尖锐。
三、交通出行方式有待优化。大多数中小城市市区公交系统不够发达,公共交通出行比例仅为10%左右,而大城市的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平均为20%左右,像北京07年已经达到34.5%,公交线路和站点设置的便民化程度还不高,市民出行的交通工具仍主要依赖摩托车、自行车、电动自行车等。
四、市民交通素质文明程度偏低。人是道路交通三要素中最关键的要素,但目前大量的交通参与者交通文明素质不高,机动车违法数量大,行人、非机动车违法突出,与现代文明交通的要求相距甚远。而目前除了交巡警部门管理处罚外,缺乏对交通参与者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个人诚信教育,更缺乏相关的监督制约机制。
众多的因素制约着中小城市道路交通环境的发展,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人、车、路三要素的不协调,当然,这些主要因素也不同程度的影响着大城市的道路交通环境。目前,许多中小城市也已经意识到了道路交通滞后对城市经济发展的深刻影响,并积极汲取借鉴大城市或有特色的城市的成功经验。但是,有相当一部分的中小城市一味的贪大求功,盲目效仿,走了不少弯路,对城市现有的道路交通并无多大的帮助。笔者认为,中小城市的道路交通环境如果想达到和谐、安全、畅通、有序的程度,就必须与城市的人文地理、道路现状和经济能力等因素密切结合起来,而不仅仅是在道路建设上一味求大求宽,要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使道路的利用率最大化,切实发挥道路的最大通行能力,走出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城市道路交通发展和谐之路。
一、大力开展交通安全宣传,建立交通安全宣传的广泛阵地和长效机制,逐步提高市民的交通文明意识。
中小城市行人、非机动车闯红灯、乱穿马路,机动车强行并线、强超强会等交通违法现象非常普遍,它不仅扰乱了正常的交通秩序,还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很容易造成交通事故并导致道路堵塞。究其原因,是交通参与者的交通安全知识淡薄,交通素质不高。这一部分人在中小城市交通出行人群中占据了很大的比例,他们往往我行我素,混不顾及他人,还有少数交通参与者不但不遵守交通规则,还不服从交警管理,极大地破坏和影响了其他参与者的道德操守和自我遵章守法的意识。在人车路三要素中,人的因素是最为主要的,也是最主动的,如果交通参与者的素质较高,那么道路交通管理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大力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提高中小城市市民的交通素质是改善道路交通环境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但是这并非一日之功,需要几十年甚至是几代人的不懈努力、言传身教和潜移默化。当前要牢牢把握我国举办奥运会的宝贵契机,有机的结合交通安全宣传五进活动,大力开展"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交通安全宣传,当然不能只搞暴风骤雨式运动,更不能只追求大场面、搞形式主义,要坚持细水长流,才能滴水穿石。交警作为交通安全宣传的主力军,开展交通安全宣传不仅体现在集中教育,更要体现在每时每刻、潜移默化教育之中。要结合本职业务,开展好就事论法活动;要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寓教于乐,要根据不同层次受教育人的情况,因人而宜,因人施教,才能使交通安全宣传入脑、入心。
二、主动为城市建设决策当好参谋,积极促使地方政府科学合理的进行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过去,城市道路从设计到施工,由于事先没有征求交通管理机关的意见,建成后因设计不合理导致通行效率低下,甚至重新拆建。其根本原因是规划部门只管规划而不能结合实际,交通管理机关只抓管理而无法参与规划,这种规划、管理“两层皮”的现象,致使城市道路设计不合理,极大地影响了城市道路的利用率和出行率。交通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彻底解决中小城市道路的拥堵问题,一是要有合理的交通规划,二是要有科学的管理方法,交通规划是基础,管理方法是手段,只有二者的有机结合,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困扰城市交通管理的主要问题,以适应经济发展和形势的需要。因此,中小城市的道路交通发展要挖掘潜力、夯实基础、提高质量、合理扩大规模,早谋划,合理规划,避免走弯路。作为交警部门要积极参与城市交通规划的制定,合理提出建议,充分利用政策,加大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要联合相关部门对新修道路和改造老路的交通设计进行把关,及时提出意见,最大限度的减少道路安全隐患,最大限度的发挥道路的通行能力。对未规划设计停车场地的新建商场、公共娱乐场所等建筑要及时通报相关部门,予以停工整改,确保道路及附属设施的规划和利用率更加合理。
三、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提升道路通行能力。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发展环保产业,落实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的工作要求,在国际原油价格不断上涨的形势之下,世界各地都把城市交通的重心转向了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欧洲部分国家的公共交通事业已经日趋完善,我国像北京等特大城市公共交通事业的发展也在不断成熟。事实证明,城市公共交通事业的成熟完善不但能够改变以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为出行方式的传统模式,减少道路混乱的因素;还能够遏制机动车辆的迅猛增长势头,从而有效缓解道路交通流量的压力,大幅提升城市道路的通行能力。城市公共交通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级政府大力支持、扶持的一项产业。交警部门要积极向政府建言献策,主动做好与相关部门的协调,参与到公共交通发展事业中去,对公交专用车道、公交站点的设计规划等工作要早谋划,早安排,全力做好公共交通道路基础设施的筹备工作。
四、加大科技投入,改革完善管理模式,努力实现道路交通通行效益最大化。
城市交通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可以科学实施的系统工作,如果不能科学的掌握道路交通的规律,仅凭交警费力的指挥疏导,往往收效甚微。今年是三基工程建设的最后一年,每个中小城市的交警部门都要牢牢把握这个宝贵契机,结合城市实际进一步加大交通管理的科技投入,不断完善交通标志标线和主要路口的灯控设施;要充分利用道路网络,继续推行或扩大单行线、路口禁左,部分时段禁行等措施,使路网交通更趋合理。有条件的中小城市,可以借鉴实施大城市的道路智能系统控制建设,进一步提高道路交通管理科技含量,使城区各主要路口交通状况尽收眼底,为科学、合理的调控交通流,快速出警,发挥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交警部门要进一步改革完善管理模式,科学合理利用警力,充分发挥交警执勤管事的效率,执勤交警要走下岗台,高峰定点、平峰巡线、警便结合,动静交替,确保重点时段、重点路段交通的有序、畅通。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城市道路交通综合治理,在推进交通长效管理上下工夫。重点加强与规划、建设、交通、城管等相关部门的沟通联系,整合各部门力量,利用综合手段,及时研究破解城市交通发展难题,比如:合理设置停车场、依法理顺隶属关系,搬遷马路市场,还路于交通等等。要把阶段性专项治理变为长效性管理措施,把公安一家管变为大家一起管,这样既节省警力,又加大了管理的覆盖面和力度,才能使道路交通管理与经济社会建设协调发展,使城区的交通环境有明显的好转。
【参考文献】
[1]朱文科 《浅谈城市道路交通建设与管理的关系》
[2] 黄盛冬 邹仕俭《浅谈如何改善道路交通的环境》《法制与经济》-2006年10X期, 123页
[3]《 中小城市实施“畅通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