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 逐风的阿拉善女人

来源 :八小时以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y50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阿拉善高原自古以来就是北方游牧民族生息繁衍之地,数千年的草原民族文化在这里积淀、传扬。
  从这里走出了一个个纯朴、豪迈的阿拉善人,他们为了理想、为了事业施展出浑身解数,搏击商海,独占鳌头,书写着一段段传奇。张红就是其中的一员。
  
  张红,一个土生土长、地地道道的阿拉善人,在天津这座城市里张扬着阿拉善女人的风采。初次见面是在她经营的马头琴酒楼,雍容的气质,优雅的谈吐,会让你觉得眼前的女人少了些北方草原游牧民族独有的豪爽与粗犷。然而几句闲聊之后,蒙族姑娘热情、直爽的性格还是展露了出来。与她谈话,有一种如沐春风之感,其丰富的阅历,独到的视角,都在表明她是个有故事的女人。
  
  近在咫尺的舞蹈梦
  她的家在内蒙古阿拉善盟左旗旗府所在地巴彦浩特镇,一个干净而悠闲的小城,随处体现着蒙古民族独有的民风和建筑特点。身为邮电局干部的父亲自小便对张红严加管教。“我父母都是很传统的人,他们对我的家教很严。比如父母觉得女孩子不能太晚回家,于是规定晚上9点之前我必须回家,所以小时候很少有机会和同学或者朋友疯玩到很晚。”
  身为蒙族姑娘,张红自小便拥有游牧民族崇尚自然、能歌善舞的基因,16岁时便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阿拉善歌舞团,进行专业的舞蹈和大提琴训练。“那时真的是特别开心。要知道,一个人能够将自己的兴趣当作事业去做是件多么幸福的事!”
  1991年,24岁的张红步入了婚姻的殿堂。为了这段婚姻,张红不仅放弃了成为一名文艺兵的机会,更远离了曾让她魂牵梦萦的那双舞鞋。“我老公很传统,他不希望我在歌舞团继续下去,所以结婚后我就不再跳舞了,大提琴也没再碰过。”从小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张红,虽没有到达“未嫁从父,既嫁从夫”的境界,但嫁鸡随鸡的观念仍然根深蒂固。“当时只是觉得既然嫁给了他,就要尊重他的意见,接受他的一切。”说到此处,张红的神色不禁有些黯然。
  
  结缘天津浮游商海
  平淡的日子总是消磨时光的利器。已为人妻、为人母的张红在简单的生活中迎来了1995年,这一年,她与天津结缘。“当时我的表姐在天津开发区有家公司,做煤炭生意,所以我和老公一起来到了天津。”习惯了广袤的草原和湛蓝的天空,阿拉善女孩似乎不太适应都市里钢筋水泥的丛林。“刚来天津的时候特别不适应,总觉得天是雾蒙蒙的,让人提不起精神。”
  曾经在舞台上婀娜多姿的女人开始驰骋商海。“当时我们自己有辆货车,主要运输蒙煤。我在表姐的公司里也做一些管理工作。”艺术世界里的灵性造就了她商场上敏锐的嗅觉,几年下来,张红和老公的煤炭生意日渐红火,在天津站稳了脚跟。
  1999年,煤炭生意在大环境影响下越来越举步维艰,表姐的公司也转做他行。眼光独到的张红决定进军餐饮业。从未涉足餐饮行业的张红找了个经验丰富的山西合伙人,一起合开山西餐馆。积累了一段时间餐饮业的经验之后,张红决定出来单干。身为阿拉善人的女儿,她希望能在天津开一个地道的蒙餐馆,于是,她的第二家餐馆“蒙古人”诞生了。
  
  寻找自我舞者歸来
  人生总是在跌宕起伏中前行。餐馆生意日渐兴旺,而张红与丈夫的感情却到了破裂的边缘。“我老公是个好人,但也是个非常强势的人。结婚十几年来,我总是处于被动的服从。开‘蒙古人’的时候,我每天的生活轨迹就是家和店里两点一线。”张红的老公很爱她,但也许在给予这份爱的时候选错了方式。一个总是希望把女人呵护在自己宽厚肩膀之下的男人,与梦想着重返舞台、自我实现的女人遗憾地分手了。“本来我想等孩子再大一些再说,我怕伤害到他。但是我太想做些自己喜欢的事情了,有时做梦都会梦见当年歌舞团的团长叫我回去,所以只能选择分手。”传统的家教使张红曾经放弃,对梦想的向往让她重拾希望。
  决心已定的张红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到北京去专业性地学习瑜伽。“以前老公不准,既然决定分手了,也就不用顾忌那么多了。”专业舞蹈演员出身的张红,学起瑜伽来自然事半功倍,很快便拿到了国际瑜伽教练的资格证书。从此,年近四十的张红开始为自己而活,她一发不可收的开始重拾年轻时的梦想。
  
  释放自己的情怀
  “离婚后,饭店交给了我老公打理,我彻底自由了,所以开始在外面教瑜伽。”每天穿梭于家中和健身房的张红,不但能够从事自己喜欢的职业,还能够锻炼身体,结交朋友。“那时觉得整个人轻松了不少,也开始联系以前的朋友。有的朋友开玩笑说:‘你终于出关了!’”
  有失必有得,失去了婚姻的张红,赢得的是追寻梦想的广阔空间,仿佛多年来积聚的能量瞬间爆发,机会也随之而来。正是在做瑜伽教练的那段日子,张红现在的合伙人邀请她一起经营马头琴酒楼。“我和他不仅是阿拉善老乡,而且是同学,他也是多年在天津做生意,一直想把正宗的蒙餐引进天津,让人们认识蒙古,认识阿拉善。”多年的同窗经历让他们一拍即合,马头琴酒楼开张……
  浓郁的民族风情,地道的蒙餐风味,身在异乡的蒙族人总能在这里嗅到家的气息。有了自己的酒楼,张红顿时忙碌了起来,召开集体会议,安排日常事务,忙忙碌碌,每天都要等到酒楼打烊才能回家。这个热爱艺术的阿拉善女人不但没有放弃做瑜伽教练的工作,反而与身边热爱舞蹈的朋友又办了一个业余舞蹈团。“我现在每周在喜来登和威斯汀酒店教几节瑜伽课,周末抽时间到舞蹈团排练,其余的时间全部都用来打理酒楼的生意。”去年9月,张红和四位团友还代表中国队参加了在洛阳举办的国际业余民间舞大赛,并荣获金奖。
  美丽的驼乡 我的家
  2009年8月,经舞蹈团的朋友介绍,张红认识了华星北方骆驼店的总经理于明。之所以取名骆驼店,是因为当年做公益活动捐助内蒙雪灾时,蒙族人民为表达感激之情送给于总两头骆驼。“因为我的家乡阿拉善是中国的驼乡,而于总又热心公益,想探访阿拉善,建立一个骆驼保护基金,所以就找到了我。”张红这个地道的阿拉善人被于明的热忱所感动,更怀着对故乡的无限热爱,欣然接受了邀请,义务当起了整个活动的联络人。8月24日,“驼舞津城——探秘中国‘驼乡’阿拉善”大型公益活动如期举行。雄伟壮丽的贺兰山,神秘奇幻的听经泉,浩渺无垠的巴丹吉林大沙漠,精致的曼德拉岩画……在领略美丽风光的同时,还可以感受浓厚到的沙漠情怀和传统的“驼乡”文化。张红希望更多的人了解美丽的阿拉善,认识善良的阿拉善人,她要让仅剩下一千多头的阿拉善双峰白骆驼得到更多人的关注与保护。在张红的办公桌上,摆放着各种形态各异的奇石,其中一块形似骆驼的石头是她的最爱,那是她的家,她的根,她的魂。
  
  未来身在何方
  不经意间的举动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驼舞津城”的活动结束之后,来店里吃饭的客人明显多了起来,甚至有很多人开始知道阿拉善,知道这个开朗的阿拉善女人。
  循规蹈矩不是张红的个性,她要让马头琴酒楼成为身在异乡的蒙族人真正的家。“经常有内蒙古老乡来店里吃饭,也有很多当年下过乡的老知青,他们非常热爱内蒙古,那里折射出他们的青春年华。”每次看到他们喝着地道的马奶酒又唱又跳的时候,张红都有一种流泪的冲动。“我一直想在酒楼正餐停止供应之后,把这里当成这些人欢聚一堂的地方,说是餐吧也行,酒吧也罢。总之,是马奶酒伴着蒙族音乐,让大家尽情的怀念。”
  除了像往常一样在酒楼、瑜伽、舞蹈团之间闪转腾挪之外,张红还在酝酿新的想法。“那次公益活动办完之后,阿拉善当地政府也非常高兴,希望我们能在外面多多宣传自己的家乡,让更多的人了解阿拉善。所以我们计划过段时间在天津市体育馆搞一次50头骆驼的比赛,让人们了解中国的驼乡,也为保护骆驼尽一份力。”
  一个个奇思妙想总能从张红的脑海中跳跃出来,甚至有时会让你惊叹面前这个女人精力的旺盛。张红的家在高层住宅的顶层,她总是喜欢远眺的感觉。“我不知道未来身在何方,做着什么。唯一能确定的是我一定会努力做一个称职的阿拉善人的女儿。”这就是张红,一个阿拉善女人在自己的人生中不断谱写着新的乐章。我们无法预知旋律的起承转合,因为她总是不按常理出牌。可以肯定的是,乐曲中的每一个音符都凝结着这个阿拉善女人的心血,她正伴随着自己的乐曲继续翩翩起舞……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