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药物干预大鼠脑挫伤后局部脑血流对脑水肿及预后的影响

来源 :中华创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irdey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严重脑挫伤后存在明显脑血流障碍,其局部脑血流(rCBF)动力学改变贯穿于整个病情的发展中.由于中枢神经细胞对脑血流有较强的依赖,外伤后rCBF 降低是二次脑损伤的主要因素之一.而外伤后rCBF的改变又受神经细胞代谢、血管调节的影响.笔者在Feeney脑挫伤动物模型[1]基础上,给予多种药物干预脑血流,测量不同区域、不同时段rCBF的变化,并观察其对伤后12 h脑含水量影响及动物意识行为的改变。

其他文献
臀部血管损伤虽然较为少见,但处理却较为棘手和复杂,如果处理不当,可导致患者出血性休克甚至死亡[1].臀部血管损伤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和止血,目前常用的诊治方法均有一定的限度和不足.近年来介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创伤出血的诊断和止血.笔者应用该方法对6例臀部动脉损伤进行了早期诊断和栓塞治疗,均获成功.报告如下。
期刊
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是一种高度弥散的自由基,是生物体内重要的第二信使和神经递质.NO在神经递质释放、血压调节、免疫排斥、炎症反应、细胞功能及信息传递等方面有着广泛的作用.近年来,NO在骨科领域的研究也取得一些成果,其中包括骨组织的发生、骨改建、骨代谢、骨关节炎等方面.
期刊
舟月不稳定是最常见的一种腕关节不稳定类型[1].自1968年Armstrong[2]和Linscheid等[3]先后报告了创伤性舟月不稳定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诊断和损伤机制,这一疾患才引起广泛的重视.此后,经过30多年生物力学的研究和临床实践的总结与筛选,现已基本形成一套较为系统的治疗方案,加之最近一些新的技术被应用于这一领域,使我们对此类损伤的治疗有了更多的选择。
期刊
我院自2001年1月至2003年12月从腹部刀刺伤患者中选择16例进行单纯腹壁清创术,取得良好治疗效果。
期刊
胸部穿透伤近年尤为常见,蒋耀光[1]报告由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19.3%猛增到90年代末的40.1%.主要是各种锐器和枪弹致伤.手术率明显高于胸部钝性损伤[2].现报告我院1990年1月~2002年4月收治的549例患者的诊治情况。
期刊
髋臼后壁为较易发生骨折的部位,因其解剖厚度较薄,较难固定,而在生理活动时又易受到撞击,易导致固定失败[1].因此,在内固定的治疗上仍存在继续探讨的问题.笔者总结了1996年9月~2002年12月采用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髋臼后壁骨折42例的体会与疗效,旨在进一步探讨髋臼骨折的内固定治疗。
期刊
1 临床资料本组男21例,女8例;年龄11~52岁,平均32.6岁.交通伤18例,击打伤4例,坠落伤7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 ~16 h,平均7.3 h.术前一侧瞳孔散大13例,双侧散大7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3~5分17例,6~8分9例,9~12分3例。
期刊
目的 探讨颈髓前后方同时受压Ⅰ期前后路手术的方法. 方法总结1999年6月~2003年11月收治的25例颈髓前后方同时受压的临床资料.男18例,女7例;年龄28~56岁,平均36.4岁.交通伤致颈椎三柱骨折18例,嵌夹型颈椎病5例,椎体和附件、椎板恶性巨细胞瘤2例. 结果 25例均行Ⅰ期前后路联合手术减压内固定,创伤患者术后1例死亡,17例有不同程度恢复;颈椎病患者症状和阳性体征基本消失;肿瘤患者
我院自1994年11月至2002年2月采用动脉灌注抗凝、溶栓和扩血管药物治疗肢体重度冻伤30例,疗效满意。
期刊
人工髋、膝关节蓬勃发展于20世纪80年代.随后,人工踝关节由于较高的松动率和半脱位率而陷入困境,悲观论弥漫多年.至90年代初,加强了踝关节生物力学研究和认识,摒弃早年的限制性或半限制性踝假体两构件设计,发展到非限制性三构件套,消除假体与骨质间的高剪切应力,改进安装技术,特别是采用生物固定技术,制订了踝关节功能评分的Kofoed系统,从而完善了人工踝关节的各个环节,为开展这项技术奠定了基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