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青春

来源 :中国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yatow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有上海后花园之称的水乡古镇锦溪,不仅以美妙的自然环境和历史深厚的人文景观吸引了众多的各地游客,自然也吸引了摄影家和摄影爱好者。锦溪古镇依托文化促进古镇发展,自2010年起与本刊共同举办全国摄影大展,2014年再度合作,成功举办了青春之歌—第三届“锦溪杯”全国新人新作摄影大展。
  大展得到了全国各地摄影家和爱好者的踊跃参与,有30个省市自治区的摄影者投送的各类题材的作品万余幅组。从来稿情况看,作品技艺水准较之往届多有提高,特别是一些年轻作者,包括在校大学生的积极参与,使作品呈现出更新鲜更多样化的表达。许多作品也更有社会责任和担当,更多地关注诸如污染、城市化进程等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
  大展组委会邀请中国摄影家协会分党组成员、秘书长高琴,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新华社高级记者罗更前,中国摄影家协会艺委会委员、中央美院摄影系教授姚璐,《摄影旅游》杂志执行主编诺小娜,第二届“锦溪杯”摄影大展“希望之星”得主郑思琪担任本次大展的评委,评选出不同类别的最佳、优秀、入选作品共计101幅(组)。
  艺术创意类最佳作品获得者曾康辉是一来自广东的去年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他以一组《Plastic garbage》,来表现对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担忧。鉴于其作品的创造性、表现性,以及题材的重要性,评委们一致推举他为本次大展的全场大奖“希望之星”。


  青春之歌―“锦溪杯”全国新人新作摄影大展,自2011年9月正式启动至今已连续举办三届。三届摄影大展的举办,把青春、锦溪、摄影,三个看似毫无关连的名词,从此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青春是青年最宝贵的财富,青年张扬个性,善于发现、乐于探索,浑身涌动着积极、活跃和朝气;摄影,是记录故事、美丽和创意的眼睛,快门按下,一张张独家记忆由此诞生;锦溪,那个被美丽风景所环绕,被不朽传说所沉醉的千年古镇,恰如“睡梦中的少女”,一直在优雅地静候着,静候千万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青春之歌?锦溪杯摄影大展把青春、摄影和锦溪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它抓住了青年,捕捉了美丽,赢得了希望。
  三届摄影大展的举办,不仅在国内外扩大了锦溪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更培育了一批批优秀的摄影爱好者,也为更多热爱锦溪的游客们留下了更多美好的记忆。
  回顾三届青春之歌?锦溪杯摄影大展,有如下三个特点:
  一是参与者众。三届活动,参展人数超过3万人,除西藏自治区外,参展作者涵盖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共收到摄影作品47000多幅(组)。其中,第一届14000多幅(组);第二届13000多幅(组);第三届20000多幅(组),评出各类别获奖作品286幅(组、部),希望之星2名。
  二是内容丰富。在三届摄影作品征集活动中,我们立足锦溪,以“印象锦溪”为主题,设置了“印象锦溪类”的最佳、优秀和最佳表现、最佳创意奖,以及“最美锦溪类”的最美水乡、最美建筑、最美人物、最美风景、最美风采等奖项。同时,为了引起大家对社会现象的关注,提升大家的社会责任意识,我们还安排了社会记录、艺术创意、DV摄影短片等门类,激发青年人的创作热情。
  三是影响广泛。活动期间,先后在北京、上海、南京、深圳、西安、沈阳等地的高校进行了活动的推介,并邀请了国内著名摄影评论家、中国摄影出版社副总编辑晋永权,中国美院摄影教研室副主任遥路,当代艺术家、中央美院摄影学院副院长王川等举办相关讲座;同时,在锦溪、长三角等地开展了影友联谊、交流活动。邀请中新社、新华网、《北京晚报》等多家重要媒体来锦溪采访并发表专稿。评奖中邀请当代著名诗人西川以及多位当代著名艺术家、摄影家协会多位副主席组成评委会,保证评奖的公正和权威。
  回顾三届青春之歌?锦溪杯摄影大展,我们收获良多:


  一是打响了锦溪新名片。青春之歌?锦溪杯摄影大展的举办吸引了各地摄影人和旅游爱好者前往锦溪采风,推动了这锦溪旅游事业的发展;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系列摄影讲座和活动推广,为锦溪的宣传和营销增添了新途径;摄影大展中通过专家评选出的优秀作品在全国各地展览,提升了锦溪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青春之歌?锦溪杯摄影大展已成为锦溪又一张声名远播的新名片。
  二是拓展了摄影新未来。青春之歌,顾名思义,大赛参赛者以中青年为主。三届大赛的举办,极大激发了青年人投身摄影的热情,也培育和发现了一大批摄影界的后起之秀和未来之星。青年是未来、是希望,是未来摄影和旅游的主力军,抓住青年就赢得了希望和成功。
  三是夯实了创作新基地。摄影大展的举办对摄影界来讲是一次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摄影盛宴,锦溪是一个有题材、有故事、有景致的摄影富矿,为鼓励更多优秀的摄影人创作更多更好的作品,《中国摄影》杂志社于2012年9月份在锦溪设立了摄影创作基地,这是摄影人和摄影界都能共享的平台,我们期待摄影基地能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培养出更多一流的摄影人才。
  在建设“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交相辉映、历史风貌与现代气息和谐共生、文化传承与创新创造齐头并进”的现代化美丽新锦溪过程中,要继续运用摄影这一手段来讲述锦溪故事,表现锦溪形象。青春、锦溪、摄影,在未来会迸发出更多绚烂的火花,也会带给我们更多更美好的惊喜和希望!

其他文献
轻巧自如  相信所有人拿到QX1时都会惊讶,惊讶它的小巧,惊讶它的智能。从外观看我们很难辨别QX1是一款相机,因为它看上去更像是一款转接环。没有液晶屏、没有手柄、没有曝光补偿,如果一定要让我说出与拍摄有关的按键,那因该是快门与闪光灯开启按键。所以想要通过取景的方式拍摄,必须配合智能终端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等。第一次连接使用也非常方便,使用者只需在手机软件市场下载“PlayMemories Mob
期刊
对于人像和商业造型摄影师而言,多灯布光拍摄是最为常用的拍摄手法。因此,越来越多的职业摄影师开始使用无线电传输或光学脉冲传输的方式进行无线控制闪光。如佳能的EX RT系列闪光灯就是此类产品。但如果摄影师要使用这样的闪光功能,在以前就必须同时购买支持该功能的多支同类闪光灯才可以使用,相对而言成本较高,同时,对于非佳能用户而言,也存在无法使用该功能的问题。但使用永诺YN600EX-RT闪光灯,则可以轻松
期刊
对于许多追求格调和品位的摄影爱好者而言,相机不但是一个摄影工具,更应该是一件艺术品。富士的X100T则就是一件颇具古典情调的现代工业技术与上世纪怀旧感受完美结合的艺术品。小巧而便携的体型,银白色机身和黑色覆皮的经典外观,都让这款相机在简洁之中暗含内敛。而快门按钮上那复古的螺纹快门线孔,则很容易让不少人想起儿时拍纪念照的情景。但在功能上,其模仿传统旁轴相机的光学取景器其实却是一个带有电子亮框显示的逆
期刊
在小巧的机身中,有着全画幅的传感器、敏捷的相位调焦系统、更细腻的显示屏、小巧轻便且高成像的镜头。微单在功能性、实用性上日渐地向专业相机靠拢,彻底摆脱了最初傻瓜相机的面貌,成为了摄影师手里必备的相机。索尼的全画幅微单A7在整体设计上给了像我这样的专业摄影师一个新的选择。非常便携,全画幅高像素的传感器、快速的调焦系统、清晰的EVF取景器,可满足我日常的一切需求。与此同时,富士X系列微单的产品线日渐丰富
期刊
在拍摄旅途中背负量大始终困扰着长时间行走的摄影人,所以重量轻、收纳小是选择脚架重要考虑因素。此次拍摄我选择了磐图T-64C,其脚管使用日本三菱1K碳布,自重仅1.5公斤,收纳高51.5cm,且最大承重达20公斤,可满足我长途旅行摄影中各种相机、镜头的组合使用,此外复杂恶劣环境中拍摄对三脚架的稳定要求极高,磐图T-64C没有多余复杂的设计,讲究极致稳定,其金属表面采用硬质氧化处理形成超厚氧化膜,耐磨
期刊
尼康F型以其灵活多样的组合、相对低廉的价格(与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相机相比)、毫不逊色的质量、更加完备的功能、更为便利的操作以及更加轻巧的体积和重量,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超越,博得了广大摄影爱好者、相机爱好者的青睐,更受专业摄影人士的喜爱。特别是战地摄影、体育摄影记者,更将其视为手中得心应手的武器,尽情发挥各自的特长,拍摄出一幅幅高质量的作品。  照相机为连底脱卸式后盖,后盖背部中央为面积较大的黑色平面
期刊
5轴更稳定  索尼微单TMA7Ⅱ较之索尼微单TMA7最大的不同应该就是5轴防抖的加入,可以较好地弥补因为手持相机拍摄造成的抖动。在我们使用长焦镜头时,手持相机最容易产生摇摆抖动,而使用微距镜头时则易产生位移抖动,夜景拍摄时我们最容易发生旋转抖动。以上抖动则是5轴防抖功能可以对应检测并进行修正补偿的,在拍摄静态影像时可实现最大4.5级快门速度的补偿。  为了能更好地感受索尼微单TMA7Ⅱ的5轴防抖功
期刊
民族危亡之际的摄影转向  在抗日战争爆发前一个星期,即1937年6月24日至30日,在北平曾举办过一次规模宏大的“北平第一届摄影联合展览会”,许多当时的摄影名家如北京的张印泉、李黎轩、魏守忠、蒋汉澄、方大曾、魏南昌,上海的郎静山、刘旭沧,南京的叶浅予、高岭梅等都参加了这次展出。这些人当时大都还是为艺术而艺术或为兴趣而艺术的信奉者,他们展出的作品,其内容大都依然是风花雪月、名胜古迹等,和当时已经岌岌
期刊
大皇宫巨大的玻璃穹顶之下,各式各样的摄影作品静谧而高调地悬挂于眼前,仿佛窈窕又高傲的丽人,等待看客们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最好来杯香槟,才配得上如此的精心布置和一年的漫长等待……  作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摄影艺术博览会,一年一度的巴黎摄影艺术博览会(Paris Photo)于2014年11月13日至16日在巴黎大皇宫(The Grand Palais)再次拉开帷幕。好不容易挤进门,很多人都会被眼前景象慑
期刊
一、源起  “自拍”,与绘画的“自画像”一并传达出图像的哲理性,它们是艺术家投射“自我”的镜子,让其在与“自我”的碰撞中,与国族、历史、文明的对话中,更加确定作为“人”在所处时代中的价值。有关“自画像”(Self-Portrait),其形式早在古埃及与古希腊艺术中就已出现2,其概念则是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艺术中得以明确。而“自拍”(Selfie,指用智能手机或电脑摄像头拍摄然后上传到社交网站上的“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