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绵阳市涪城区成绵路社区,曾有这样一个“一门同进、一墙之隔、一管共用”的特殊院落——成绵路42号院。作为早期商品房,成绵路42号院属于“院中院”,以前,院内两个小区存在区域分隔,基础设施薄弱,屋顶渗漏、管网堵塞、违建多、停车难、邻里关系淡漠等问题,成为老旧院落整治的“老大难”。
可如今,院内的“认养盆栽”墙整齐美观、停车位设置规范合理、垃圾桶摆放有序,“环境优美、秩序良好、文化丰富、关系和谐”成为成绵路42号院新的“标签”。这样的大变化,还得从社区开展“双报到+小区党建”试点工作,成立楼院党小组说起。
筑“堡垒” 织密党群“关系网”
“自从党小组设立后,小区家园治理也有了‘主心骨’。7名报到党员在成绵路42号院的治理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据成绵路社区党委书记陈金凤介绍,社区在摸排清楚成绵路42号院党员情况后,于2015年11月成立了党小组。
党小组成员在老旧小区治理过程中按照“先自治、后治理”理念,分工协作,认楼包院。一方面积极上门开展意愿调查和治理需求征集,另一方面组织住户代表到成都肖家河街道学习老旧小区治理经验,引领小区居民业主从“看客”变成“当家人”,起到了家园建设的“助推器”作用。两个小区通过“拆墙并院”、基础设施提升和公共空间整扩实现了由乱而治。“小区院落环境越来越好、邻里关系也更加和谐,跟以前比好太多了。”居住于此的肖大爷告诉记者。
“党员到小区党组织报到,主动编织好与小区群众‘关系网’,在为小区办实事的同时其实自己也是受益人,更能促进从‘8小时’党员向‘全天候’党员转变,有力夯实小区支部‘堡垒’作用和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涪城区委组织部一干部介绍说。
对于涪城区迎宾社区党总支书记舒明英来说,面对辖区内破产改制企业多、商户多、流动人口多、老人多、专业市场多等现实情况,如何有效治理社区成为亟需解决的难题。“不仅仅是一些‘三无小区’,就连高档商住小区也存在管理难题。”舒明英感到头疼,“如何破题?我们从建立党组织入手,把党组织建到小区、建到市场、建到自治组织,凝聚各方力量,引领社区开展治理。”
迎宾路85号属于上世纪70年代初修建的“三无小区”,长期以来只要一遇到问题如下水道堵塞了,业主就打市长热线。于是,迎宾社区发动小区流动党员先是建立院委会,再进一步成立党小组,身体力行带领群众“自己的事自己办”。而辖区内的商住小区“天籁一品”因物业公司的干扰,一直以来都无法成立业委会,社区摸排了党员情况后则建议他们先成立党支部,通过党组织引领业主走程序成立了业委会。
“‘双报到+小区党建’模式能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把松散的、动态的楼栋居民凝聚成一个整体,有力推进居民自治,为构建和谐社区打下坚实的基础。”绵阳市委组织部一干部认为。
亮身份 志愿服务暖民心
“你看,就是这栋楼的玻璃窗框松动差点出了大事。”5月4日,当记者走进“天籁一品”小区时,小区党支部书记易有洪便指着身旁楼栋说。原来,因工程质量问题,小区部分住户的客厅落地窗框松动,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就在那时,小区党员主动站了出来,配合社区和小区业委会进行逐户排查,摸清底数,后社区、小区业委会和小区党员多次找主管部门协调,对26户住户窗户进行了加固,妥善解决了该事件。
“我是共产党员,有事请来找我。”简简单单一句话,却能让住在同一栋楼的居民感到幸福和温暖。在“天籁一品”小区每个单元楼道入口处,记者看到小区党支部将包片负责的党员照片、电话、服务事项进行上墙公示,通过亮明身份便于小区居民定向联系。“如今,如果发生超时跳广场舞、超时打篮球、打麻将到深夜等扰民情况,只要业主联系包片负责的党员,他们都会积极主动去化解这些小纠纷,促进邻里和谐相处。”易有洪说。
亮明身份,精准对接居民需求进行志愿服务,江油市涪滨社区构建“社区大党委+小区党支部+楼栋单元党小组”三级网络,把40名报到党员编入清风苑等3个小区的11个楼栋单元党小组,以爱心银行、百姓生活馆等3个常设服务项目为载体,完善居家养老日间照料、未成年人科教活动等5类20余个服务项目,由社区和小区统筹调配力量,有形有序有效地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
“党员向小区党组织报到,服务对象更容易聚焦,有利于志愿服务改变以往仅在过年过节给钱给物、看望慰问和扶贫济困的尴尬现象,转而整合资源满足不同群体的多元需求。”涪滨社区一干部解释道。
多元共治 构建和谐小区
两天的实地采访,记者明显感受到,党员向小区党組织报到,服务项目更贴近生活,一些亲子活动、公益活动更是可以举家老小共同参与,一定程度上激活了党员参加社区治理的内生动力。
绵阳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则思考得更深入:“通过开展‘双报到+小区党建’试点工作,探索出一条促进驻区机关单位党组织与社区党组织深度相融互动的路子,形成党组织领导下的工作共振、利益共享、合作共赢的城市社区治理机制。”
迎宾社区因集中了陶瓷市场、卓信综合市场、一○三批发市场三个大型市场,流动人口超过2000人。过去,由于父母们忙于生计,每到放学后和节假日,孩子们无处可去就来到商铺,有的蜷缩在菜摊边做作业,有的在车水马龙的公路上嬉戏,严重影响孩子们健康成长。为解决这个问题,社区利用空置的会议室,在卓信综合市场二楼建立了“流动儿童之家”,不仅让小朋友们有了“根据地”,也弥合了外来人口的疏离感,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区大家庭。
“流动儿童之家”仅是社区以项目撬动共治的一个典范。每年,迎宾社区党总支通过入户走访调查,将居民需求“打包”成项目,采取政府购买一批、辖区党组织认领一批、协调双报到党员志愿者对接一批,社区牵头开展一批的方式,打破条块制约、区域限制,激活大党建活力,通过资源共享、难题共解,活动共建等方式,集聚力量推进社区治理。
辖区内绵阳市图书馆党总支,每年认领“爱心助学”“公益电影进社区”项目,为孩子们提供免费学习剪纸、作文机会,5月至9月,每月为社区居民播放4场公益电影;卓信市场党支部,每年拿出50个摊位,免费提供给社区下岗失业人员创业、小商小贩使用,有效促进了居民创业和城市管理的难题;双报到的市总工会党员志愿者,认领“流动儿童之家”,为孩子们提供学习用具、特长培训、集体生日等服务。
经过近1年时间的实践检验,绵阳市“双报到+小区党建”使党组织担负起了时代赋予的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展现出在联系服务群众中教育引导群众的优势作用,成效明显。 (责编:舒小铃)
可如今,院内的“认养盆栽”墙整齐美观、停车位设置规范合理、垃圾桶摆放有序,“环境优美、秩序良好、文化丰富、关系和谐”成为成绵路42号院新的“标签”。这样的大变化,还得从社区开展“双报到+小区党建”试点工作,成立楼院党小组说起。
筑“堡垒” 织密党群“关系网”
“自从党小组设立后,小区家园治理也有了‘主心骨’。7名报到党员在成绵路42号院的治理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据成绵路社区党委书记陈金凤介绍,社区在摸排清楚成绵路42号院党员情况后,于2015年11月成立了党小组。
党小组成员在老旧小区治理过程中按照“先自治、后治理”理念,分工协作,认楼包院。一方面积极上门开展意愿调查和治理需求征集,另一方面组织住户代表到成都肖家河街道学习老旧小区治理经验,引领小区居民业主从“看客”变成“当家人”,起到了家园建设的“助推器”作用。两个小区通过“拆墙并院”、基础设施提升和公共空间整扩实现了由乱而治。“小区院落环境越来越好、邻里关系也更加和谐,跟以前比好太多了。”居住于此的肖大爷告诉记者。
“党员到小区党组织报到,主动编织好与小区群众‘关系网’,在为小区办实事的同时其实自己也是受益人,更能促进从‘8小时’党员向‘全天候’党员转变,有力夯实小区支部‘堡垒’作用和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涪城区委组织部一干部介绍说。
对于涪城区迎宾社区党总支书记舒明英来说,面对辖区内破产改制企业多、商户多、流动人口多、老人多、专业市场多等现实情况,如何有效治理社区成为亟需解决的难题。“不仅仅是一些‘三无小区’,就连高档商住小区也存在管理难题。”舒明英感到头疼,“如何破题?我们从建立党组织入手,把党组织建到小区、建到市场、建到自治组织,凝聚各方力量,引领社区开展治理。”
迎宾路85号属于上世纪70年代初修建的“三无小区”,长期以来只要一遇到问题如下水道堵塞了,业主就打市长热线。于是,迎宾社区发动小区流动党员先是建立院委会,再进一步成立党小组,身体力行带领群众“自己的事自己办”。而辖区内的商住小区“天籁一品”因物业公司的干扰,一直以来都无法成立业委会,社区摸排了党员情况后则建议他们先成立党支部,通过党组织引领业主走程序成立了业委会。
“‘双报到+小区党建’模式能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把松散的、动态的楼栋居民凝聚成一个整体,有力推进居民自治,为构建和谐社区打下坚实的基础。”绵阳市委组织部一干部认为。
亮身份 志愿服务暖民心
“你看,就是这栋楼的玻璃窗框松动差点出了大事。”5月4日,当记者走进“天籁一品”小区时,小区党支部书记易有洪便指着身旁楼栋说。原来,因工程质量问题,小区部分住户的客厅落地窗框松动,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就在那时,小区党员主动站了出来,配合社区和小区业委会进行逐户排查,摸清底数,后社区、小区业委会和小区党员多次找主管部门协调,对26户住户窗户进行了加固,妥善解决了该事件。
“我是共产党员,有事请来找我。”简简单单一句话,却能让住在同一栋楼的居民感到幸福和温暖。在“天籁一品”小区每个单元楼道入口处,记者看到小区党支部将包片负责的党员照片、电话、服务事项进行上墙公示,通过亮明身份便于小区居民定向联系。“如今,如果发生超时跳广场舞、超时打篮球、打麻将到深夜等扰民情况,只要业主联系包片负责的党员,他们都会积极主动去化解这些小纠纷,促进邻里和谐相处。”易有洪说。
亮明身份,精准对接居民需求进行志愿服务,江油市涪滨社区构建“社区大党委+小区党支部+楼栋单元党小组”三级网络,把40名报到党员编入清风苑等3个小区的11个楼栋单元党小组,以爱心银行、百姓生活馆等3个常设服务项目为载体,完善居家养老日间照料、未成年人科教活动等5类20余个服务项目,由社区和小区统筹调配力量,有形有序有效地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
“党员向小区党组织报到,服务对象更容易聚焦,有利于志愿服务改变以往仅在过年过节给钱给物、看望慰问和扶贫济困的尴尬现象,转而整合资源满足不同群体的多元需求。”涪滨社区一干部解释道。
多元共治 构建和谐小区
两天的实地采访,记者明显感受到,党员向小区党組织报到,服务项目更贴近生活,一些亲子活动、公益活动更是可以举家老小共同参与,一定程度上激活了党员参加社区治理的内生动力。
绵阳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则思考得更深入:“通过开展‘双报到+小区党建’试点工作,探索出一条促进驻区机关单位党组织与社区党组织深度相融互动的路子,形成党组织领导下的工作共振、利益共享、合作共赢的城市社区治理机制。”
迎宾社区因集中了陶瓷市场、卓信综合市场、一○三批发市场三个大型市场,流动人口超过2000人。过去,由于父母们忙于生计,每到放学后和节假日,孩子们无处可去就来到商铺,有的蜷缩在菜摊边做作业,有的在车水马龙的公路上嬉戏,严重影响孩子们健康成长。为解决这个问题,社区利用空置的会议室,在卓信综合市场二楼建立了“流动儿童之家”,不仅让小朋友们有了“根据地”,也弥合了外来人口的疏离感,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区大家庭。
“流动儿童之家”仅是社区以项目撬动共治的一个典范。每年,迎宾社区党总支通过入户走访调查,将居民需求“打包”成项目,采取政府购买一批、辖区党组织认领一批、协调双报到党员志愿者对接一批,社区牵头开展一批的方式,打破条块制约、区域限制,激活大党建活力,通过资源共享、难题共解,活动共建等方式,集聚力量推进社区治理。
辖区内绵阳市图书馆党总支,每年认领“爱心助学”“公益电影进社区”项目,为孩子们提供免费学习剪纸、作文机会,5月至9月,每月为社区居民播放4场公益电影;卓信市场党支部,每年拿出50个摊位,免费提供给社区下岗失业人员创业、小商小贩使用,有效促进了居民创业和城市管理的难题;双报到的市总工会党员志愿者,认领“流动儿童之家”,为孩子们提供学习用具、特长培训、集体生日等服务。
经过近1年时间的实践检验,绵阳市“双报到+小区党建”使党组织担负起了时代赋予的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展现出在联系服务群众中教育引导群众的优势作用,成效明显。 (责编:舒小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