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颗心是孤独的,两颗心也是孤独的,可是三颗、四颗....三百颗、四百颗孤独的心聚集在一起,彼此温暖,你不会再感到孤独——
2006年1月,在中宣部、团中央联合举办的“全国青少年身边最让我感动的人”评选中,安徽省肥东县六家畈镇养正中心小学学生谭海美,当选为10个“感动人物”之一。其前,她被共青团中央、教育部、中央电视台等五家单位联合授予全国“十佳”少先队员荣誉称号。谭海美是肥东县六家畈镇一名普通的农家孩子,和千千万万个农家孩子一样,他们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在缺少母爱也缺少父爱的日子里,她流过无数次眼泪,甚至想过离家出走,然而一次偶然的家长会改变了她的想法。她发现,孤独的不是她一个人,他们班上五十多名学生,其中有四十多名学生的父母都在外打工,他们被称作“留守孩子”。一个大胆的想法由此萌生:组建“留守孩子”小分队,用一颗孤独的心去温暖另一颗孤独的心……很快,留守孩子小分队由2个人发展到20人、200人……他们彼此温暖,互相帮助,共建一个温暖的家……
突发奇想,被父母“丢下”的孩子有了家
谭海美的爸爸常年在外打工,妈妈在她还小时就离家出走了,奶奶在外拾一些“废品”补贴家用,家里就剩下爷爷和小海美。小海美特别想念爸爸和妈妈。
2004年3月的一个下午,谭海美收拾书包正准备回家时,班主任突然来到班里,宣布周末要召开家长会。这是谭海美上小学以来学校首次召开的家长会,老师要求每位学生家长都要来。下课回到家,谭海美就到田里找爷爷,她要告诉爷爷家长会的事。爷爷正弯腰干农活,海美喊了一声“爷爷”,下面的话却说不下去,爷爷已经够忙的了……爷爷问海美有什么事,懂事的海美对爷爷撒了一个谎:“没事,我来帮你干活。”
第二天,谭海美一个人去了学校——她要代爷爷去开家长会。谭海美本以为只有她一个人以学生的身份去开家长会,但走进教室一看,有20多位同学已经坐在了教室里,其余的都是同学的爷爷奶奶!谭海美觉得自己并不孤独,她的左边坐着她的同学,右边也坐着她的同学,他们和她一样,都是被父母“丢下”的孩子。谭海美想,要是把这些被父母“丢下”的同学组织起来,成立一个大家庭,“留守孩子”在这个大家庭里互相帮助,彼此温暖,那该多好啊!谭海美为这个想法激动不已,家长会一结束,她就把要好的同学王丽约到操场上。
“王丽,我有个想法,说了你可不准笑话我。”“说吧,我不笑话你。”“咱们班56个人,除了王胜利、刘婷婷的爸爸妈妈在家外,其他人的爸爸妈妈都在外打工,要是咱54人合在一起新建一个家,叫‘打工者儿女之家’你说好不好?”“好是好,就是这名取得太土。”“先别管名土不土,只要你觉得这主意好,咱们明天就开始行动。”
第二天,谭海美和王丽约了几个要好的同学在谭海美家聚会。谭海美和王丽把自己的想法跟同学说了。虽然同学们刚才在吵闹,但一听说这种新鲜事,个个来了精神。李军第一个起来表示拥护:“谭海美,我选你当队长,你领着咱们干。”大家正讨论得热火朝天时,临村的张奶奶急匆匆地跑了过来,焦急地说:“不好了,李大爷爬梯子时摔倒了。”张奶奶的话刚说完,李大爷的孙子李军像“火箭”似的从屋里冲了出去,同学们也跟着到了李军家。
只见李大爷还在地上躺着,疼痛使他原本消瘦的脸上露出跳动的筋。“爷爷,爷爷!”李军大哭起来。李军父母在外面打工,奶奶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李军是在爷爷的怀抱里长大的。大家七手八脚将爷爷抬上了一辆推车,谭海美和她的准队员们轮流推车,一直把爷爷送进镇卫生院。爷爷在医院里住了一个星期,两条腿都绑了石膏。李军又要上学又要照顾爷爷,哪里忙得过来!谭海美和王丽商量:“我们轮流帮李军照顾爷爷,要通过这件事让别人相信,没有爸爸妈妈的日子,只要互相帮助,就能克服困难。”
接下来的几天,谭海美发动班上同学到卫生院照顾爷爷。每天,谭海美在家里做好饭,中午和晚上给爷爷送去;王丽负责帮爷爷洗衣服,其他男同学帮着爷爷接尿、倒痰盂。
很快,谭海美和同学们帮助李军照看爷爷的事传到了老师耳朵里。老师在班上表扬了谭海美和她的小志愿者们,并向校长做了汇报。校长在全校师生大会上再次表扬了谭海美。同学们很受鼓舞,“打工者儿女之家”的成员由成立之初的12人很快发展到28人。
2004年7月6日,班主任把谭海美叫到自己办公室。“海美,你们‘打工者儿女之家’办得很好,但名字叫起来不顺口,老师给你们改个名好不好?”谭海美也一直为名字的事发愁,听说老师要帮自己改名,高兴得连声说好。“叫‘留守孩子小分队’怎么样?简称‘小分队’,叫着顺口。”名字的事就这样定了。在老师的帮助下,谭海美和他们的小分队还制定了队规:1、凡父母经常外出打工的,均可申请入队;2、队员本人或家人有困难,其他队员有责任提供帮助;3、队员之间要像兄弟姐妹一样相处,互相学习……
兄弟姐妹是一家,一颗心温暖另一颗心
“留守孩子”小分队算是成立了,谭海美被大家推选为队长。这个小分队得到了老师和校长的大力支持,校长多次在别的班级宣传谭海美的小分队,并鼓励其他班的“留守孩子”加入谭海美的小分队。到2005年3月,小分队的成员一下子增加到117人。
一天下课后,谭海美在学校楼道里,听到有人在哭。她走过去,轻轻地拍了下那个女同学,小声问她怎么了。女同学告诉谭海美,她的数学没考好,平时上课她听不懂,回家又没人问,现在越来越不想上学了。“爸爸春节回家一定会打死我的。”女同学害怕地看着谭海美,又低下头哭了起来。
女同学的哭泣给了谭海美又一个灵感:要是在小分队里组建一个互帮小组,让高年级的学生帮助低年级的学生,让成绩好的学生帮助成绩差的学生,那该多好啊!作为一名“留守孩子”,谭海美知道,爸爸妈妈不在家,爷爷奶奶不识字,学习上的事,家里没有人能够帮助自己,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如果自己不会做,那只有一个办法——不做。在小分队骨干碰头会上,谭海美把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王丽还补充说:“互帮小组最好以村为单位,由于同在一个村住得近,有不懂的问题可以随时问其他成员,寒暑假还可以在一起做作业。”
互帮小组成立后,很快有了成效,有的小组成员每天晚上都集中到一个同学家做作业。李军的爷爷告诉老师,以前李军回家老是偷懒,今天的作业想拖到明天,明天的作业想拖到后天。现在好了,回家吃完饭不用催他,自己就收拾书包奔村东李大明家去了。爷爷问他现在为什么不赖作业了,李军回答说;“同学们在一起做作业有劲!”
那个曾经在谭海美面前哭鼻子的小女孩也找到了好帮手——比她大两个年级的王青青。她的成绩很快有了提高,两个月后的单元测验,语文和数学都考了80多分。
小分队一位成员告诉谭海美,他们村有位同学叫吴浩,爸爸和爷爷都去世了,现在家里只有一个年岁已高的奶奶。妈妈一年只回来一次,每年都是烧好了年夜饭才能等到妈妈回来。奶奶年纪大了听力不好,整天和奶奶说的话还不超过三句。他本来性格就比较内向,现在变的更加孤僻了,从不跟同学说话,放学后一个人呆在家里,仿佛这个世界除了他和奶奶,再也没有别人了。一定要让吴浩加入到小分队来!谭海美和王丽就一起去找吴浩,但两人磨破嘴皮,吴浩死活不同意入队。谭海美没办法了,她无助地看着王丽,王丽摇摇头也没有主意。
两人垂头丧气地来到班主任的办公室,向班主任汇报她们这次失败的“收编”行动。班主任想了一会儿,给她们出了一个主意:“你安排和吴浩同村的一名队员天天陪吴浩一道上学、一道回家,路上多和吴浩说话,陪他玩,做他的好朋友,时间长了会有效果的。”就这样,和吴浩同村的田壮受命主动接近吴浩。头两天吴浩很拘谨,不愿和田壮说话,田壮有些灰心,但架不住小分队其他成员的轮番劝说,硬着头皮坚持了下来。不到一星期,吴浩的脸上有了笑容,虽然他的性格依然内向,但他已把田壮当成他真正的朋友。在田壮的劝说下,吴浩也加入了小分队。“六一”节时他还自编自演了一个节目,台下小分队的成员给了他鼓励。吴浩第一次感觉到“家”的温暖,下台后他哭了。
“留守孩子”小分队每个月要分组召开一次小会,有时还邀请老师参加。在2005年4月那次小会上,有好几名队员批评郭金同学不帮爷爷干活。郭金的爷爷今年快七十了,腿脚不方便,种了三亩田,还要照顾郭金。郭金在家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连洗碗、扫地这样的小事也不做。一位队员说到激动处还提出“我们不当小皇帝”的口号。会还没开完,郭金就气呼呼地跑了出去。谭海美和王丽一起追了出去,一直陪郭金走回家。谭海美和王丽帮助郭金爷爷把屋外打扫一遍,临走时还带走一堆脏衣服。第二天,谭海美把洗好的干净衣服交给了郭金。郭金不好意思地接过衣服,红着脸说:“以后我一定学会自己洗衣服。”现在郭金不仅洗衣服、洗碗,连早饭也是自己做了。在队友的帮助下,他成了一名合格的“留守孩子”。
冰雪过后,小分队几经周折往前行
经过一年的发展,到2005年3月份眼看快一周年了,队员们想搞个有意义的活动,最后定为“爬山比赛”。为了让队员们玩得更加无拘无束,谭海美没有邀请老师参加。比赛的规则很简单:谁先爬到山顶,谁就赢了。由于山峰较陡爬起来比较吃力,而且还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第一组比赛的同学是郭金,李敏,王丽三个人。郭金心想:自己是个男子汉,决不能输给女生,他想最先登上山顶。就在他快要登上山顶时,一块石头被他登滑,郭金和石块一起滚落到半山腰。大家七手八脚将郭金抬到医院,一检查两腿均骨折。谭海美吓得在医院走廊里呜呜大哭,队员们一个个耷拉着脑袋,不知道学校会怎么处理他们。
第二天班主任将谭海美叫到办公室狠狠批评了一顿,并传达了学校的决定:1、小分队暂停一切活动;2、今后小分队外出活动必须经老师同意;3、郭金的治疗费用由学校承担,责成谭海美和王丽到医院照顾郭金。
这件事后,小分队遭遇了自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寒流,许多同学怕麻烦纷纷要求退出,小分队由117人锐减到21人。
再这样下去,谭海美只有解散小分队。谭海美虽然有些舍不得,但这是没办法的事。听说谭海美要解散小分队,同学们的爷爷奶奶不愿意了,他们纷纷找到学校领导,要求保留小分队。郭金爷爷的话说得斩钉截铁:“孩子出事,不怪小分队,谁也不怪!自从孩子参加了小分队,变得懂事多了,我支持他重新归队。”爷爷的话让谭海美心里暖融融的,也坚定了她把小分队继续办下去的决心。在爷爷奶奶们的鼓励下,那些退出小分队的队员一个个开始返队,到2005年6月,谭海美小学毕业考试那一天,小分队的成员又增加到了208人。
一段时间过去了,学校考虑“留守孩子”还是个社会问题,能采取自帮自助的方法是很好的,就取消了“停止活动”那句话,小分队由阴转为晴。
2005年6月是小分队建队一年之时,然而这群孩子也即将要升入初中,小分队面临要解散的问题了。在六年级最后一次考试结束后,全体“留守孩子”小分队的队员们来到学校的操场上。由于小分队的主要成员都是六年级的学生,今天他们已经毕业了,下学期开学后,他们将分赴不同的中学,再也不能在一起聚会了。谭海美含着热泪宣布:养正中心小学“留守孩子小分队”正式解散!
2006年2月7日,记者在肥东县六家畈镇中学采访时,谭海美告诉记者,现在她又组建了一个新的“留守孩子”小分队。但由于初中学生住得比较分散,不方便开展活动,她现在的小分队只有11人。但她相信一天天坚持下去,小分队人数会增加的,因为“留守孩子”太需要互相帮助了。
(本文拒绝任何形式的转载、摘录)
编辑:韩铁马
2006年1月,在中宣部、团中央联合举办的“全国青少年身边最让我感动的人”评选中,安徽省肥东县六家畈镇养正中心小学学生谭海美,当选为10个“感动人物”之一。其前,她被共青团中央、教育部、中央电视台等五家单位联合授予全国“十佳”少先队员荣誉称号。谭海美是肥东县六家畈镇一名普通的农家孩子,和千千万万个农家孩子一样,他们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在缺少母爱也缺少父爱的日子里,她流过无数次眼泪,甚至想过离家出走,然而一次偶然的家长会改变了她的想法。她发现,孤独的不是她一个人,他们班上五十多名学生,其中有四十多名学生的父母都在外打工,他们被称作“留守孩子”。一个大胆的想法由此萌生:组建“留守孩子”小分队,用一颗孤独的心去温暖另一颗孤独的心……很快,留守孩子小分队由2个人发展到20人、200人……他们彼此温暖,互相帮助,共建一个温暖的家……
突发奇想,被父母“丢下”的孩子有了家
谭海美的爸爸常年在外打工,妈妈在她还小时就离家出走了,奶奶在外拾一些“废品”补贴家用,家里就剩下爷爷和小海美。小海美特别想念爸爸和妈妈。
2004年3月的一个下午,谭海美收拾书包正准备回家时,班主任突然来到班里,宣布周末要召开家长会。这是谭海美上小学以来学校首次召开的家长会,老师要求每位学生家长都要来。下课回到家,谭海美就到田里找爷爷,她要告诉爷爷家长会的事。爷爷正弯腰干农活,海美喊了一声“爷爷”,下面的话却说不下去,爷爷已经够忙的了……爷爷问海美有什么事,懂事的海美对爷爷撒了一个谎:“没事,我来帮你干活。”
第二天,谭海美一个人去了学校——她要代爷爷去开家长会。谭海美本以为只有她一个人以学生的身份去开家长会,但走进教室一看,有20多位同学已经坐在了教室里,其余的都是同学的爷爷奶奶!谭海美觉得自己并不孤独,她的左边坐着她的同学,右边也坐着她的同学,他们和她一样,都是被父母“丢下”的孩子。谭海美想,要是把这些被父母“丢下”的同学组织起来,成立一个大家庭,“留守孩子”在这个大家庭里互相帮助,彼此温暖,那该多好啊!谭海美为这个想法激动不已,家长会一结束,她就把要好的同学王丽约到操场上。
“王丽,我有个想法,说了你可不准笑话我。”“说吧,我不笑话你。”“咱们班56个人,除了王胜利、刘婷婷的爸爸妈妈在家外,其他人的爸爸妈妈都在外打工,要是咱54人合在一起新建一个家,叫‘打工者儿女之家’你说好不好?”“好是好,就是这名取得太土。”“先别管名土不土,只要你觉得这主意好,咱们明天就开始行动。”
第二天,谭海美和王丽约了几个要好的同学在谭海美家聚会。谭海美和王丽把自己的想法跟同学说了。虽然同学们刚才在吵闹,但一听说这种新鲜事,个个来了精神。李军第一个起来表示拥护:“谭海美,我选你当队长,你领着咱们干。”大家正讨论得热火朝天时,临村的张奶奶急匆匆地跑了过来,焦急地说:“不好了,李大爷爬梯子时摔倒了。”张奶奶的话刚说完,李大爷的孙子李军像“火箭”似的从屋里冲了出去,同学们也跟着到了李军家。
只见李大爷还在地上躺着,疼痛使他原本消瘦的脸上露出跳动的筋。“爷爷,爷爷!”李军大哭起来。李军父母在外面打工,奶奶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李军是在爷爷的怀抱里长大的。大家七手八脚将爷爷抬上了一辆推车,谭海美和她的准队员们轮流推车,一直把爷爷送进镇卫生院。爷爷在医院里住了一个星期,两条腿都绑了石膏。李军又要上学又要照顾爷爷,哪里忙得过来!谭海美和王丽商量:“我们轮流帮李军照顾爷爷,要通过这件事让别人相信,没有爸爸妈妈的日子,只要互相帮助,就能克服困难。”
接下来的几天,谭海美发动班上同学到卫生院照顾爷爷。每天,谭海美在家里做好饭,中午和晚上给爷爷送去;王丽负责帮爷爷洗衣服,其他男同学帮着爷爷接尿、倒痰盂。
很快,谭海美和同学们帮助李军照看爷爷的事传到了老师耳朵里。老师在班上表扬了谭海美和她的小志愿者们,并向校长做了汇报。校长在全校师生大会上再次表扬了谭海美。同学们很受鼓舞,“打工者儿女之家”的成员由成立之初的12人很快发展到28人。
2004年7月6日,班主任把谭海美叫到自己办公室。“海美,你们‘打工者儿女之家’办得很好,但名字叫起来不顺口,老师给你们改个名好不好?”谭海美也一直为名字的事发愁,听说老师要帮自己改名,高兴得连声说好。“叫‘留守孩子小分队’怎么样?简称‘小分队’,叫着顺口。”名字的事就这样定了。在老师的帮助下,谭海美和他们的小分队还制定了队规:1、凡父母经常外出打工的,均可申请入队;2、队员本人或家人有困难,其他队员有责任提供帮助;3、队员之间要像兄弟姐妹一样相处,互相学习……
兄弟姐妹是一家,一颗心温暖另一颗心
“留守孩子”小分队算是成立了,谭海美被大家推选为队长。这个小分队得到了老师和校长的大力支持,校长多次在别的班级宣传谭海美的小分队,并鼓励其他班的“留守孩子”加入谭海美的小分队。到2005年3月,小分队的成员一下子增加到117人。
一天下课后,谭海美在学校楼道里,听到有人在哭。她走过去,轻轻地拍了下那个女同学,小声问她怎么了。女同学告诉谭海美,她的数学没考好,平时上课她听不懂,回家又没人问,现在越来越不想上学了。“爸爸春节回家一定会打死我的。”女同学害怕地看着谭海美,又低下头哭了起来。
女同学的哭泣给了谭海美又一个灵感:要是在小分队里组建一个互帮小组,让高年级的学生帮助低年级的学生,让成绩好的学生帮助成绩差的学生,那该多好啊!作为一名“留守孩子”,谭海美知道,爸爸妈妈不在家,爷爷奶奶不识字,学习上的事,家里没有人能够帮助自己,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如果自己不会做,那只有一个办法——不做。在小分队骨干碰头会上,谭海美把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王丽还补充说:“互帮小组最好以村为单位,由于同在一个村住得近,有不懂的问题可以随时问其他成员,寒暑假还可以在一起做作业。”
互帮小组成立后,很快有了成效,有的小组成员每天晚上都集中到一个同学家做作业。李军的爷爷告诉老师,以前李军回家老是偷懒,今天的作业想拖到明天,明天的作业想拖到后天。现在好了,回家吃完饭不用催他,自己就收拾书包奔村东李大明家去了。爷爷问他现在为什么不赖作业了,李军回答说;“同学们在一起做作业有劲!”
那个曾经在谭海美面前哭鼻子的小女孩也找到了好帮手——比她大两个年级的王青青。她的成绩很快有了提高,两个月后的单元测验,语文和数学都考了80多分。
小分队一位成员告诉谭海美,他们村有位同学叫吴浩,爸爸和爷爷都去世了,现在家里只有一个年岁已高的奶奶。妈妈一年只回来一次,每年都是烧好了年夜饭才能等到妈妈回来。奶奶年纪大了听力不好,整天和奶奶说的话还不超过三句。他本来性格就比较内向,现在变的更加孤僻了,从不跟同学说话,放学后一个人呆在家里,仿佛这个世界除了他和奶奶,再也没有别人了。一定要让吴浩加入到小分队来!谭海美和王丽就一起去找吴浩,但两人磨破嘴皮,吴浩死活不同意入队。谭海美没办法了,她无助地看着王丽,王丽摇摇头也没有主意。
两人垂头丧气地来到班主任的办公室,向班主任汇报她们这次失败的“收编”行动。班主任想了一会儿,给她们出了一个主意:“你安排和吴浩同村的一名队员天天陪吴浩一道上学、一道回家,路上多和吴浩说话,陪他玩,做他的好朋友,时间长了会有效果的。”就这样,和吴浩同村的田壮受命主动接近吴浩。头两天吴浩很拘谨,不愿和田壮说话,田壮有些灰心,但架不住小分队其他成员的轮番劝说,硬着头皮坚持了下来。不到一星期,吴浩的脸上有了笑容,虽然他的性格依然内向,但他已把田壮当成他真正的朋友。在田壮的劝说下,吴浩也加入了小分队。“六一”节时他还自编自演了一个节目,台下小分队的成员给了他鼓励。吴浩第一次感觉到“家”的温暖,下台后他哭了。
“留守孩子”小分队每个月要分组召开一次小会,有时还邀请老师参加。在2005年4月那次小会上,有好几名队员批评郭金同学不帮爷爷干活。郭金的爷爷今年快七十了,腿脚不方便,种了三亩田,还要照顾郭金。郭金在家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连洗碗、扫地这样的小事也不做。一位队员说到激动处还提出“我们不当小皇帝”的口号。会还没开完,郭金就气呼呼地跑了出去。谭海美和王丽一起追了出去,一直陪郭金走回家。谭海美和王丽帮助郭金爷爷把屋外打扫一遍,临走时还带走一堆脏衣服。第二天,谭海美把洗好的干净衣服交给了郭金。郭金不好意思地接过衣服,红着脸说:“以后我一定学会自己洗衣服。”现在郭金不仅洗衣服、洗碗,连早饭也是自己做了。在队友的帮助下,他成了一名合格的“留守孩子”。
冰雪过后,小分队几经周折往前行
经过一年的发展,到2005年3月份眼看快一周年了,队员们想搞个有意义的活动,最后定为“爬山比赛”。为了让队员们玩得更加无拘无束,谭海美没有邀请老师参加。比赛的规则很简单:谁先爬到山顶,谁就赢了。由于山峰较陡爬起来比较吃力,而且还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第一组比赛的同学是郭金,李敏,王丽三个人。郭金心想:自己是个男子汉,决不能输给女生,他想最先登上山顶。就在他快要登上山顶时,一块石头被他登滑,郭金和石块一起滚落到半山腰。大家七手八脚将郭金抬到医院,一检查两腿均骨折。谭海美吓得在医院走廊里呜呜大哭,队员们一个个耷拉着脑袋,不知道学校会怎么处理他们。
第二天班主任将谭海美叫到办公室狠狠批评了一顿,并传达了学校的决定:1、小分队暂停一切活动;2、今后小分队外出活动必须经老师同意;3、郭金的治疗费用由学校承担,责成谭海美和王丽到医院照顾郭金。
这件事后,小分队遭遇了自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寒流,许多同学怕麻烦纷纷要求退出,小分队由117人锐减到21人。
再这样下去,谭海美只有解散小分队。谭海美虽然有些舍不得,但这是没办法的事。听说谭海美要解散小分队,同学们的爷爷奶奶不愿意了,他们纷纷找到学校领导,要求保留小分队。郭金爷爷的话说得斩钉截铁:“孩子出事,不怪小分队,谁也不怪!自从孩子参加了小分队,变得懂事多了,我支持他重新归队。”爷爷的话让谭海美心里暖融融的,也坚定了她把小分队继续办下去的决心。在爷爷奶奶们的鼓励下,那些退出小分队的队员一个个开始返队,到2005年6月,谭海美小学毕业考试那一天,小分队的成员又增加到了208人。
一段时间过去了,学校考虑“留守孩子”还是个社会问题,能采取自帮自助的方法是很好的,就取消了“停止活动”那句话,小分队由阴转为晴。
2005年6月是小分队建队一年之时,然而这群孩子也即将要升入初中,小分队面临要解散的问题了。在六年级最后一次考试结束后,全体“留守孩子”小分队的队员们来到学校的操场上。由于小分队的主要成员都是六年级的学生,今天他们已经毕业了,下学期开学后,他们将分赴不同的中学,再也不能在一起聚会了。谭海美含着热泪宣布:养正中心小学“留守孩子小分队”正式解散!
2006年2月7日,记者在肥东县六家畈镇中学采访时,谭海美告诉记者,现在她又组建了一个新的“留守孩子”小分队。但由于初中学生住得比较分散,不方便开展活动,她现在的小分队只有11人。但她相信一天天坚持下去,小分队人数会增加的,因为“留守孩子”太需要互相帮助了。
(本文拒绝任何形式的转载、摘录)
编辑:韩铁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