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辛勤工作几十年,老爸终于退休了。他和我妈身体都不错。本以为老爸很享受现在这难得的休闲时光。养养花,种种菜,没事还可以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谁知道,退休后的老爸变了:原本和蔼可亲,现在变得脾气暴躁;原本爱说爱笑,如今变得沉默寡言。原本乐观开朗的老爸,变得唉声叹气;原本很少生病的老爸,变得疑神疑鬼,总是觉得自己得了什么病……弄得一家人不得安生,真的不知道老爸这是怎么了,为何变得如此古怪,甚至是不可理喻呢?”小王在办公室里跟同事们抱怨自己刚退休的老爸的反常行为,边说边摇头、叹气。
其实,小王所说的这种情况并不是个例,而是一种普遍现象。退休后的老年人尤其是男性,大约有80%会出现退休后心理不适的状况,甚至会被“退休综合征”击中,引发严重的心理问题。
心理不适的表现
老人在退休之后,可能会一时之间无法接受工作、生活上发生的巨大改变,从而造成心理不适,严重者会导致身心失调,患上“退休综合征”。
常见症状有:经常感到孤独、空虚和无聊,有严重的失落感;体力和精力明显减退;看到别人生病或是死亡,马上会联想到自己,总是感觉身体有问题;身体的老化加速,总是觉得脑袋不够用,身体也没力气,觉得未来没有希望;对人挑剔,爱找茬。总之,退休前后的对比明显,判若两人。
男性在退休之后,更容易出现如下表现:总是追忆往事,尤其是愿意跟老伴儿和孩子讲工作曾经的辉煌;突然间爱管家务事,对孩子的工作指手画脚;爱抱怨,易猜疑和产生偏见。
心理不适的诱因
1.年龄带来的生理衰退,导致身体渐渐变差,从而引起内心的忧伤感和恐惧感,尤其是当身边有朋友生病或去世时,这种感觉会更为明显。
2.退休后因社会角色的改变而引发的失落感和空虚感。退休后,突然无所事事,老爸们会感到空虚而无助,尤其是那些在单位是领导角色的老爸,更容易有失落感和空虚感。无事可做,就会更加关注自己的身体,总是会出现这痛那痛的不适感。
3.退休后生活圈子变小,所引发的孤独感。退休后,远离了原来朝夕相处的同事和朋友,社交活动一下子变少了,很容易引起孤独感。空巢老人家庭、家庭氛围不太和谐的家庭会更加剧这种孤独感。
乐享退休生活的五点建议
老爸心情郁结,无论是对老爸本人还是对家庭,都有非常不好的影响。俗话说得好:治病不如防病。退休后的第一年是非常关键的时间节点,咱们看看怎么做可以更好地享受美好的晚年生活。
1.早准备,早受益。
退休的心理变化其实早在退休前就开始萌动。因此,老爸对于退休后的角色转变要有提前安排。这种角色转变的前瞻性安排越有序,退休后的角色适应就越主动、越有利。
老人可以在退休前一年开始规划退休后的作息时间和生活内容:比如,去探访多年未见的好友;培养一些新的兴趣爱好;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果实在想工作,可以考虑返聘或做兼职工作来发挥余热……总之,规划得越早、越清晰, 退休后的角色适应就会越快,甚至在规划的时候老爸都会有点期待早点退休了。
2.面对现实,改变认知。
老爸可以自己学习一些心理学知识,提前了解一下老年心理的特点、如何预防退休综合征。认识到衰老、退休是人生的必经阶段,这样就会更容易“接受现实、认清形势”。当然作为子女也可以和老爸一起学习一些处理不良情绪的方法:比如适度宣泄——告诉老爸不要好面子,心里有什么解不开的结儿,要主动跟儿女沟通,防止陷入死循环;比如积极的自我暗示,多想想退休之后的好处。
3.退而不休,老有所为。
中国的退休年龄一般是在55~65岁。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分类,这个年龄段属于“年轻”的老年人。再加上,咱们国家医疗水平和物质水平的不断提升,60岁的“老”同志耳不聋、眼不花,能打球、能跑步,思维活跃,能很快掌握新生事物的大有人在。马路上应用手机App骑共享单车的很多都是“银发族”。因此在这个阶段,老爸仍然是可以为社会和家庭做贡献的。
老爸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下面3种形式来实现老有所为:发挥原有专长,接受单位的返聘繼续工作;从事个人感兴趣的社会活动或公益服务;体贴子女,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当然了,作为子女也可以就工作事务多请教一下老爸,让老爸更有存在感和成就感。
4.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学习不仅可以延缓大脑衰老,而且还可以帮助老爸摆脱孤独和焦虑。退休后,如果可以在画画、音乐、戏剧、手工、陶艺等方面培养自己的兴趣与爱好,就可以重新找到生活的兴趣,忘掉退休后的孤寂,做到自得其乐。
正所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与人交朋友,可以帮助宣泄情绪、陶冶情操、忘却烦恼,从而使身体处于愉悦的状态。退休后可以选择去看望多年不见的好友,也可以选择去结交新的朋友。
作为子女,应帮助老爸做到知足常乐,活在当下,享受现在所拥有的生活,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让老爸感受到居家养老、含饴弄孙的天伦之乐。
5.走出去,重新融入社會,亲近自然。
老爸可以约上三五好友一起去旅行,走进大自然,感受不同风光的美好;也可以在节假日叫上儿女,远离尘嚣,来个家庭郊区大聚会;或是参加老年“驴友团”,去认识些新朋友……只有这样才能保持生命的活力,才能感受到“与时俱进”的乐趣。
总之,人生是一个大舞台,每个人都会从一个角色走进另一个角色,只要带着新鲜感,只要有家人的陪伴与鼓励,相信每一个老爸都可以过上幸福快乐的退休生活。
其实,小王所说的这种情况并不是个例,而是一种普遍现象。退休后的老年人尤其是男性,大约有80%会出现退休后心理不适的状况,甚至会被“退休综合征”击中,引发严重的心理问题。
心理不适的表现
老人在退休之后,可能会一时之间无法接受工作、生活上发生的巨大改变,从而造成心理不适,严重者会导致身心失调,患上“退休综合征”。
常见症状有:经常感到孤独、空虚和无聊,有严重的失落感;体力和精力明显减退;看到别人生病或是死亡,马上会联想到自己,总是感觉身体有问题;身体的老化加速,总是觉得脑袋不够用,身体也没力气,觉得未来没有希望;对人挑剔,爱找茬。总之,退休前后的对比明显,判若两人。
男性在退休之后,更容易出现如下表现:总是追忆往事,尤其是愿意跟老伴儿和孩子讲工作曾经的辉煌;突然间爱管家务事,对孩子的工作指手画脚;爱抱怨,易猜疑和产生偏见。
心理不适的诱因
1.年龄带来的生理衰退,导致身体渐渐变差,从而引起内心的忧伤感和恐惧感,尤其是当身边有朋友生病或去世时,这种感觉会更为明显。
2.退休后因社会角色的改变而引发的失落感和空虚感。退休后,突然无所事事,老爸们会感到空虚而无助,尤其是那些在单位是领导角色的老爸,更容易有失落感和空虚感。无事可做,就会更加关注自己的身体,总是会出现这痛那痛的不适感。
3.退休后生活圈子变小,所引发的孤独感。退休后,远离了原来朝夕相处的同事和朋友,社交活动一下子变少了,很容易引起孤独感。空巢老人家庭、家庭氛围不太和谐的家庭会更加剧这种孤独感。
乐享退休生活的五点建议
老爸心情郁结,无论是对老爸本人还是对家庭,都有非常不好的影响。俗话说得好:治病不如防病。退休后的第一年是非常关键的时间节点,咱们看看怎么做可以更好地享受美好的晚年生活。
1.早准备,早受益。
退休的心理变化其实早在退休前就开始萌动。因此,老爸对于退休后的角色转变要有提前安排。这种角色转变的前瞻性安排越有序,退休后的角色适应就越主动、越有利。
老人可以在退休前一年开始规划退休后的作息时间和生活内容:比如,去探访多年未见的好友;培养一些新的兴趣爱好;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果实在想工作,可以考虑返聘或做兼职工作来发挥余热……总之,规划得越早、越清晰, 退休后的角色适应就会越快,甚至在规划的时候老爸都会有点期待早点退休了。
2.面对现实,改变认知。
老爸可以自己学习一些心理学知识,提前了解一下老年心理的特点、如何预防退休综合征。认识到衰老、退休是人生的必经阶段,这样就会更容易“接受现实、认清形势”。当然作为子女也可以和老爸一起学习一些处理不良情绪的方法:比如适度宣泄——告诉老爸不要好面子,心里有什么解不开的结儿,要主动跟儿女沟通,防止陷入死循环;比如积极的自我暗示,多想想退休之后的好处。
3.退而不休,老有所为。
中国的退休年龄一般是在55~65岁。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分类,这个年龄段属于“年轻”的老年人。再加上,咱们国家医疗水平和物质水平的不断提升,60岁的“老”同志耳不聋、眼不花,能打球、能跑步,思维活跃,能很快掌握新生事物的大有人在。马路上应用手机App骑共享单车的很多都是“银发族”。因此在这个阶段,老爸仍然是可以为社会和家庭做贡献的。
老爸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下面3种形式来实现老有所为:发挥原有专长,接受单位的返聘繼续工作;从事个人感兴趣的社会活动或公益服务;体贴子女,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当然了,作为子女也可以就工作事务多请教一下老爸,让老爸更有存在感和成就感。
4.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学习不仅可以延缓大脑衰老,而且还可以帮助老爸摆脱孤独和焦虑。退休后,如果可以在画画、音乐、戏剧、手工、陶艺等方面培养自己的兴趣与爱好,就可以重新找到生活的兴趣,忘掉退休后的孤寂,做到自得其乐。
正所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与人交朋友,可以帮助宣泄情绪、陶冶情操、忘却烦恼,从而使身体处于愉悦的状态。退休后可以选择去看望多年不见的好友,也可以选择去结交新的朋友。
作为子女,应帮助老爸做到知足常乐,活在当下,享受现在所拥有的生活,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让老爸感受到居家养老、含饴弄孙的天伦之乐。
5.走出去,重新融入社會,亲近自然。
老爸可以约上三五好友一起去旅行,走进大自然,感受不同风光的美好;也可以在节假日叫上儿女,远离尘嚣,来个家庭郊区大聚会;或是参加老年“驴友团”,去认识些新朋友……只有这样才能保持生命的活力,才能感受到“与时俱进”的乐趣。
总之,人生是一个大舞台,每个人都会从一个角色走进另一个角色,只要带着新鲜感,只要有家人的陪伴与鼓励,相信每一个老爸都可以过上幸福快乐的退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