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途六尺巷

来源 :杂文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co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几何学上的直线有着无法描述的纤细苗条,在教科书上,我们能清晰地看见她,却无法测量得它的宽度。但现实中的直线却粗细胖瘦千姿百态,她的腰可以粗如屎篁(从前厕所里贮粪便的巨型木桶),也可以纤如楚王宫中的小蛮腰。甚至细如发丝。因此,我们在教科书上学得精通的直线知识,拿到现实世界使用。便傻了眼。何况我们古代的儒生只钻研“四书五经”。几乎不碰几何——安徽桐城县令(姑且叫他卫流铭)便遭遇了这样的尴尬。
  康熙年间。安徽桐城的一张图纸上,一条直线隔开两块宅基地。线左那块属于当朝文华殿大学士、礼部尚书张英世家;线右的属吴姓人家,也是显赫的官宦之家。两家对此没有什么争议,两家都想在自家的地上盖房子。管家拿着设计图纸来到现场,指挥民工开挖地基时,遇到了新问题。图纸上隔开两家地的那条直线,在眼前对应的是一条笔直的田塍。一尺宽,三十丈长——这条直线是谁家的?吴家先下手为强。说这条田塍是他家的。张家岂肯示弱。两家便围绕着这条一尺宽的界线争执不下。张家人告到了县衙,希望政府主持公道。这可给县令卫流铭出了道大难题。思前想后。卫流铭唯一能做的就是一个字:拖。
  张英家人觉得有理难争,遂驰书京都,希望有权有势的张英摆平此事。没想到好嘛,只盼得张英寥寥数字的一纸回信:“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家很失望,但转念一想,张英这么有出息,听他的没错,主动将自家宅基地退后三尺。吴家见张家权势地位都比自己大,却主动退让,深受感动。效仿张家也向后退让三尺。问题似乎解决得非常圆满,圆满得足以成为载入史册、光前耀后的道德佳话。空出的六尺地成一小巷,千古(虽然至今才300多年,但肯定能传千年)美谈“六尺巷”就此诞生。
  在安徽桐城西后街,呈现在我面前的是一条短狭简单的巷子,灰墙黑瓦夹道,无门无窗,也不见雕檐画栋,唯有巷口立着的石牌坊给了它些许没落贵族的身份象征。置身六尺巷,一阵冷风拂过,我突然萌生了一个大胆且荒唐的想法:张家退让三尺,吴家不让怎么办?
  吴家本就垂涎那一田塍的地,没想到现在这么轻易就得到了,自然是心花怒发,敌退我进,他毫不客气地向前三尺。而后。尝到甜头的吴家又这样想:张英是不是生性怯懦,我何不再多占一些呢?张英是不是曾做过对不起对我的事,心里有愧?张英是不是以为有什么把柄落在我手里?越想越兴奋,感觉不把张英的整个宅基地弄过来,都对不起张英。于是吴家不断地创造借口,不断地蚕食鲸吞张家宅基地。张英,你怎么办。继续感动对方?
  张英是幸运的,那样糟糕的结果没有出现。张英的退让,明眼人可以看出来,那是建立在相当自信的基础上的——谅你吴家不敢得寸进尺!人家是文华殿大学士、礼部尚书,有权有势。如果张英是个无权无势的百姓,我想,不一定有那样皆大欢喜的结果产生吧。
  可是。类似于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即使问题解决得看似很圆满,但其实由此會派生出新的问题。比如桐城这样的城市。后世如果政府征地。土地补偿款可是一笔不菲的收入。张英的子孙会不会说,“佳话”言之凿凿,记载六尺巷原来是我家的,平时贡献出来让大家走路可以。既然征地了,土地补偿款肯定是要给我家呀。政府给还是不给。给谁?吴家的子孙势必也想要的,因为当时虽然成就了一段美谈,但并未明确土地的权属。于是,争端又来了——
  我不是胡扯,现实中这样的事不少,政府每次征几亩地,都会暴出一大堆关于土地权属纠纷的事,何况六尺巷本就是个糊涂账。
  假如这个田塍原本属张家,那么吴家原先的做法无疑是肆意侵占私人财物。无论何时都是属于无理的那一类,那么,张家退让三尺,岂不是助长无理、纵容贪欲,这该值得称道么?这种解决争端的模式有多大的借鉴与普及意义。能推广么,值得推广么,能推得多广?此后,面对个别人的无理取闹,面对巧取豪夺,我们是坚持原则,还是退让等待对方幡然悔悟?
  如果这事发生在现代社会,我想最好的处理方法应该是各请律师上法院解决,法院按照证据判决,该是谁的就是谁的,清清楚楚,决不含糊。
其他文献
“最后一招”等十四則
期刊
写下这个题目,是据《明史。海瑞传》所说的:“居正惮瑞峭直,中外交荐,卒不召。”万历年间,张居正当了十年首辅,因为害怕海瑞的严厉正直,尽管朝廷内外都推荐海瑞出山,但终于没有召见他。直到万历十年(1582年)张居正死后,在乡闲居了16年的海瑞,才被明神宗朱翊钧于万历十二年(1584年)重新起用,可惜海瑞此时已是72岁的老翁,两年多后就病死在南京任上了。张居正闲置海瑞不用,这是清官海瑞的悲哀,也不能不说
期刊
不少职业,靠年龄吃饭,又常有截然区别,有的行当因年老而兜得转(资历贵重),有的营生因年轻而吃得开(青春值钱)。  姑姑婚后数年未育,同我生父商量:“你已有两个娃娃,给我一个吧?”生父兄弟六人,唯我姑一妹,当即应允:“你挑。”姑喜爱圆脸孩儿,我恰恰脸圆,遂入法眼。  两岁进了姑家,成为独子,成天吃香喝辣,幸运的肠胃,填满万般宠爱。就人生“起步”而言,我是否也可算作“靠了脸蛋儿吃饭”呢?  1960年
期刊
人类的文明和历史,靠漫长的时间积淀;形成和毁灭,相距多远?无数案例回答:须臾之间。  巴黎时间4月15日晚18时50分,巴黎圣母院屋頂冒出火焰和烟雾,火势很快蔓延,从教堂两座钟楼间窜出,烈火熊熊,浓烟滚滚,96米高的塔尖轰然倒塌。  塞纳河西堤岛上,作为城市地标、欧洲历史见证的巴黎圣母院陷入火海。巴黎民众悲痛欲绝,不少居民失声痛哭。各国游客目瞪口呆,难以置信地看着圣母院遭此劫难。当晚,数百民众在圣
期刊
单位办公室的年轻人小侯,是同事们公认的聪明人。  吴小丁分管办公室,经常使唤这个年轻人,有时不得不承认小伙子脑瓜活络办法多。  比如。吴小丁叫小侯去复印一份文件,不巧的是,文印室的复印机正忙着,一时排不上队。换了一般人,也就先等等再说了,小侯却很快把复印件交过来了。原来,为了省事,他直接就在自己办公室的传真机上把文件给复印好了。又比如,有一阵子,大家流行用手机记录行走步数,小侯在微信上晒出的步数却
期刊
阳春一日,橘树对桃树说:“别看你姹紫嫣红,出尽风头,有道是‘三月桃花满树红,风吹雨打一场空’。”  桃树不以为然地回答道:“这你就不懂了,我虽然花期短暂,可是‘春宵一刻值千金’啊!”  橘树不无讽刺地说:“什么千金、万金。桃子采摘完了之后,你就只剩下一副瘦筋了。”  桃树盈盈一笑说道:“看事物不要只看表象,要看本质。古往今来,赞美桃的诗词歌赋不胜枚举,如唐朝诗仙李白的‘偶蒙春风荣,生此艳阳质’,白
期刊
我在园子里种了一棵月季一棵腊梅,长得很茂。我常把吃剩的肉、鱼等隔夜菜当作“荤肥”埋进两棵树的根部想让它们腐烂了给植物补充营养。可每次,第二天就发现树根的土被挖出了深深的洞,“荤肥”被偷盗一空。几次以后,我晓得一定是猫们干的。杜区里有很多流浪猫,它们也需要生存呀。我就不再把剩下的荤菜当肥料施,干脆把它们放在盆子里供作猫们的免费自助餐。果然,翌日,盆子里的剩菜“销售”一空,我很开心。  社区里有业主讨
期刊
富有是什么?富有可以是拥有富丽堂皇的住宅、别致精美的花园、豪华雅致的潜艇,也可以是仅有简陋却也安静的茅屋、狭小却可观星的院落、门前一条蜿蜒流淌的小溪……  不一样的人,崇尚不一样的富有。  我所崇尚的富有,不是前者,而是后者,因为它与生命相关。这让我想起了陶渊明。陶渊明的富有,即在于拥有田园之美、自然之趣,以及由此映照出来的生命的富有。  生命的富有,并非显耀荣华,除非这荣华耀自心灵深处。  陶渊
期刊
最近这两年,老爸和老妈相继退休,离开工作了几十年的岗位,我和姐姐唯恐他们会因此陷入失落,于是费尽心思、各种计划,想让他们能拥有幸福的晚年。  姐姐在南方上大学时和姐夫相识相恋,婚后她就留在当地生活,小夫妻共同打拼了几年之后,按揭了一套临海的房子。拿到钥匙的第一天,姐姐就兴致勃勃给爸妈打电话,极力邀请他们去住:“我们上班的地方离家远,只有周末才回家,房子闲着也是闲着,你们来住,站在窗前就能看到大海,
期刊
已故哈佛大学费正清教授在《剑桥中国史》中说:19世纪的鸦片贸易是“近代史上为时最久的、最有系统的犯罪行为”。此乃不刊之论矣!  清廷以“天朝上国”自居,不思联络外邦。自然也就不主张通商贸易。在外邦频频“叩门”的情形下,清廷出于“施恩”予以“抚绥”,设立了所谓一口通商制度,外国人仅可在广州十三行做买卖。(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后才有“五口通商”)在通商贸易中,真正腐蚀中国社会的洋货是鸦片,如18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