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思考

来源 :科学大众·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feijacky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学语文教师怎样才能把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恰当地统一起来,切实引导学生在凝重而厚实的人文气息里接受熏陶,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呢?关键是转变观念,讲究有效教学手段,合作探究,身教重于言教和引导审美。
  关键词:语文教学; 培养; 人文素质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3-023-002
  
   中学语文教学应发挥语文课程的优势,加强对学生的思想熏陶,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塑造人文品行,促进德、智、体、美、劳和谐发展。那么,中学语文教师怎样才能把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恰当地统一起来,切实引导学生在凝重而厚实的人文气息里接受熏陶,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呢?笔者不避粗浅,思考如下。
  一、转变观念
   传统的语文教学过分强调“工具性”,使得许多教师把语文课变成纯知识的教学和纯技能的训练。在课堂上,系统的语文知识、大量的语文习题和机械的测试训练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导致语文学习走入“唯工具论”的误区,失去了生命活力。其实,语文不仅是一种工具,但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工具,而是思想和感情的载体,也就是说语文不仅是听说读写,语文应该有厚实的生活、广阔的视野、真切的体验和丰富的情感,从学科教育意义上说,语文教育是‘人’的教育,具有鲜明的人文性和民族性。在新课改实验中语文教学又出现另一些偏差,有的教师为了突出“人文性”,片面“尊重”学生的个体解读:教师忌讳“讲解”,对文章的重点内容、精彩语段,对必须掌握的知识,也不敢讲、不敢抠了;学生的回答无论正确与否,老师都给予慷慨的鼓励……甚至还有的老师把语文课上成了政治课和社会历史课。那么,怎样才能让工具性和人文性水乳交融、让学生的语言与精神协同发展呢?首先,我们要在观念上真正搞清楚,到底什么是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因为“人文”本身是一个复杂的学术概念,它有着丰富的甚至是不确定的内涵。我们要切实把握“课程标准”所指出的语文课的“人文内涵”,选用好人文教材,培育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较高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应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其次,在语文学习中培养人文素质,决不能通过花哨的形式和另类的手段来实现,因为语文姓语,所以语文的人文性只能渗透在语言文字的学习过程之中,我们只能在教会学生理解祖国的语言文字的过程中,自觉感悟文字中蕴涵的思想情感和人文光芒。
  二、讲究有效教学手段
   古人云:“文以载道”,作为人类文化载体的语文,其语言文字、文学作品中饱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因素,蕴藏着浓厚的文化积淀,闪耀着理性思索的光芒,是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最佳材料。“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眼中的庐山瀑布是那样壮美;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彰显的正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不屈意志;赤壁之战、草船借箭,闪耀的正是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惊人智慧……如何将这些人文材料加以深化,除了重视阅读理解之外,很有必要借助其它有效教学艺术手段如现代电教媒体,为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增光添彩。现代电教媒体技术,可以把抽象的知识变为具体的,把复杂的知识变为简单的、把陌生的知识变为熟悉的、把枯燥的知识变为有趣的、把疑难的知识变为容易的,化静为动,化远为近,图文并茂,形声结合。课改第一线的广大教师,应自觉、主动、科学地运用现代电教媒体,充分有效地发挥音乐(录音)、网络图片、多媒体教学等直观艺术形式,让学生耳闻目睹,由于其形象生动,有很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学生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的感召下,会产生渐移默化的教育效果,学生既学到知识,又品尝到人文素养,这对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有促进作用的。文学作品与其它艺术形式本来就是相通的,语文教师应该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丰富、充实我们的课堂教学,强化情感熏陶,加深学生对教材中人文素材的理解和吸收,从而提高语文课堂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性。
  三、身教重于言教
   塑造人文品行是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怎样让学生养成人文品行?教师是关键,教师的工作是塑造人,是对学生心灵的“雕塑”,用自己的高尚人文品行做出榜样,成为学生学习和效法的楷模和表率。作为语文教师要坚持身教重于言教,要善于将教材中提倡的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见诸行动,凡要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作为语文教师还要善于引导学生躬行实践,自觉做中华民族和世界先进人文精神的传人。语文教材为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情操,为其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供了丰富的文本资源。如读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己”、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白求恩同志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等人文素养教材,我们在解析这些范例的时候,应不失时机地引导他们努力把模范人物的品格移植到自己身上,借助教材中得天独厚的育人因素,优化学生的人格结构。通过课程中人物形象、生动的事例,使学生受到熏陶,潜移默化中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在学习生活实践中,要提倡尊老爱幼,扶贫助弱,伸张正义,乐于助人;要自强不息,刻苦学习。提倡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讲道德,讲诚信,热爱党、热爱祖国,做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人民的人。若能坚持不懈地精心疏导,对学生充满无比的热爱之情,学生受到潜移默化教育,学生的人文品行是可以逐步培养塑造出来的,就可以把学生引导到陶行知所说的:“最高尚、最完备、最永久、最有精神的地方。”
  四、倡导合作探究互动
   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过度关注了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吸纳和掌握程度,忽视了学生作为一个活生生的生命个体所应有的需求。倡导合作探究互动,多一点心灵对话。从语文的人文性出发,我们看到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充满灵性的生命。生命本身代表美好和希望,代表活力和精神。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新形势下,要大力倡导合作探究互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师生、生生都可进行双边、多边活动,引导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提升自我,充分品尝“学会了”的高兴,“提高了”的欣慰,体验自己在集体成功中的人生价值。在合作探究互动中,教师要保护和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新性,鼓励学生展开自由联想,尤其要鼓励学生产生新、特、奇的想法,与众不同甚至荒唐的想法。对学生的质疑,不能求全责备,应与学生一起讨论琢磨,在明知学生不对的情况下,不要急于表现,可采用暗示的办法。例如学完《孔乙己》之后,可组织学生对孔乙己发表看法。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价值标准和对文本的理解展开讨论、大家畅所欲言,发表见解,将探究成果写成读后感,如《我看孔乙己》、《孔乙己的死》、《孔乙己——既可怜又可恨》、《孔乙己——封建科举制度的牺牲品》等感悟,这使课堂充满人文性的活力,学生在合作探究互动中发现自我、展现自我、彰显个性,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了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的发展,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
  五、引导审美
   新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趣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人的审美是一种精神的需要,是对美的事物和现象的期望与追求。现行中学语文教材,80%的课文是中外文学名作佳篇。文学作品中优美的语言,展示了崇高的美的艺术境界。在具体的操作思路上,我们可以聚焦“审美教学”,引领学生不断理解真的规律、感悟善的价值和达到美的境界,让学生在美的享受中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以艺术化的眼光看待人生,理解人生。
  1.创设教学情境,使教学过程审美化,产生教学美育心理效应
   如朱自清的《春》,这是一篇别具韵味而富于艺术魅力的散文名篇。在教学中我们可先利用录音带进行富情感的范读,在优美的朗读中把学生引入文章描写的艺术氛围中,然后放映有春天景色的录像及名诗名句,让学生去品味,然后布置学生收集有关的诗句、名句,把个人对春色的体味在课堂上说出来让全班赏评。这样学生的心灵就会在这系列的教学活动中受到春之美的熏陶,从而更好地理解作者描写的意境,深刻地体会了文章的主题,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审美情趣。
  2,在教学中还应注意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提高识别美丑的能力
   引导学生识别美与丑、提高鉴赏能力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对所讲的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事件进行准确的分析和评价。《木兰诗》是一首古诗,讲读时可结合我国传统美德“孝”字去评述代父从军和胜利后放弃做官,还乡侍奉父母的人美精神和崇高美德,这才不会对花木兰代父从军和弃官还乡的果断举措感到笨而傻,而会肃然起敬,这是中国妇女尽孝道的典范,从而收到鉴赏真、善、美的教育效果。
   总之,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关注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引导学生珍视体验,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事实上,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多为名家名篇,大多文质兼美,含有丰富的美育因素,为陶冶学生情操、启迪学生思维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我们需要探求的,一方面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因素,另一方面在课堂的实际教学过程中,要真正关注学生的真切体验,让学生不断获得美的享受,让语文教学不断闪耀人文的光芒。
其他文献
在困境中奋进的山西地方铁路杜振国我省的地方铁路、大型煤炭集运站和铁路专用线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为加快山西省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在国务院、铁道部和省委、省政府的重视、
种植修复并行使功能后,常出现种植体颈部周围的骨吸收。颈部吸收后,可造成种植体冠根比例增大,种植体周围炎,最终导致种植体的早期失败。本文就近年来保存种植体颈部骨组织的
摘 要:本文对如何提高施工项目质量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探讨,提出了如何采用相应的防治措施以强化施工项目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为解决目前施工项目质量控制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提供借鉴。关键词:质量; 施工; 因素中图分类号:TU7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10-176-002随着建筑施工队伍的不断壮大,建筑施工企业正面临着一次大的挑战、大的发展、质的飞跃。“百年大计、质量第
<正> 1.维护和检修 蓄电池的维护和检修,从技术上看并不复杂,难度不大。但在实践中能真正维护和检修得好,并不容易。笔者认为,正确有效地使用蓄电池,应严格执行蓄电池维护和
目的:探讨磁性附着体表面磨耗与其磁性固位力之间的关系。方法:将MagfltDX400型磁性附着体衔铁及磁体分别固定于0.9&#215;0.9&#215;1.5cm的长方体自凝树脂试件中,共制作10对试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