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阳是初一年级第二学期开学两周后转来的。初见她,头发及肩,挽成一束,两腮各留一绺,眼神清亮而莫测,面容姣好,衣着新潮,走进我们班教室,显得与众不同。
据她父亲说,这孩子在初一上学期交友不慎,无心向学,多次离家出走;现在转到我校我班,想就此切断与过去“朋友”的联系。
这样的孩子,进入新的班级之后的表现大抵有两种情况:破罐子破摔,依然故我,并激起某些同学心里潜藏的欲望,带来负面效应;与自己的坏习惯作斗争,在新的班级蜕变,但这个过程不仅漫长而且也极具反复性,其中最关键的是依靠自我的力量走出迷阵。一方面,我要谨防第一种情况发生,另一方面更要创造条件驱逐她内心的雾霾,让她破茧而出,真心向学。
鉴于此,我只是向她强调了中学生守则和校纪班规,并希望她很快融入新的班集体;在班上只让她作了自我介绍。其他,没有多说。
二
我观察到,她在课堂上目光有点游离,简单的问题也能回答,朗读的声音清脆悦耳。下课开始默默坐在那,慢慢也能和同桌聊天。看来,第一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性不大,必须尽快创造条件引导她向上。
两周后,学校交给我一个任务,在我班物色人选代表学校参加县里的演讲比赛。离出赛只有一周的准备时间,比较紧张。思来想去,我决定让阳去参加:一来形象好,二来声音佳,更重要的是想让她通过比赛增强信心、磨砺性情,也在新同学面前树立新的形象。
周五早读,她背出了演讲稿,我再指导,让她周末好好练习。谁知她下午又离家出走,直到周六通过公安局QQ定位才找到。周一,形容憔悴的父親伴她来了,说不想上学了。看来习惯了无拘无束的日子,循规蹈矩让她受不了。刚来两周就“旧病复发”,今后的麻烦肯定层出不穷,如果现在她主动退学,对我来说未尝不是解脱。可是,这么小的孩子,就这样辍学回家,未来怎么办?看着他父亲无奈而求助的眼神,同样身为人母,我懂得她父亲心里的疼。思忖片刻,我说,现在不行,你上周答应了我参加演讲比赛,可不能反悔。她说,能不能换一个人?我说,时间来不及了,你答应了就得践行,这关系到整个学校的荣誉,我相信你是个守信的人。要不这样,你这周留在学校,等演讲结束,何去何从,你自己决定。她沉思了片刻,点点头,同意了。
一周里,每天放学她都到我办公室练习,从发音到语气语调。我发现这孩子很有灵气,点拨一下就能理解。在我的“不断肯定”里,比赛的时间到了。顺利进入决赛,拿了二等奖。这件事大大激发了她的自信,辍学也就不了了之,总算有惊无险。
周一,班会课上,我拿着阳的奖状隆重表扬了她,表扬她为班级为学校赢得了荣誉,一时掌声四起。我看到阳的眼睛亮了。因此,我又建议她担任班级的文化委员,专管班级图书。
这样,阳留下来了。
人是群居的动物, 她离开原来的朋友圈,又融不进新的圈子,内心是孤独的,就像无根的浮萍,只要原来的朋友一声呼哨,就会循声而去。此前,近一年的逃学生活,销蚀了她的学习热情,枯坐教室,习惯的力量使她想方设法逃离。在一周的训练里,我不断表扬她的灵气和勤奋,增强她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激励她努力赢得荣誉,赢得新同学的认可,让她有一种归属感,产生新的角色认同。
三
留下来,仅仅是第一步。让她爱上班级从而爱上学习才是关键。
我的班级活动比较丰富,手抄报比赛、课前三分钟演讲、课本剧表演、班级播报等,几乎每周都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展示,在活动中成长。阳设计的手抄报,构图大气,版面美观,夺得第一名,陈设在展示墙上。发现她的长处,吸收她进入板报组,负责版面设计,总能为班级板报评比拔得头筹。她有表演天赋,积极参与《石壕吏》课本剧表演,惟妙惟肖的表演赢得阵阵喝彩。在这些活动中,她展示出才能,让人刮目相看。笑从双脸生,她获得了价值感。
四
可是课堂上,她的眼神还在游离,课后作业还在敷衍。我与她谈心:老师和同学们都欣赏你的才气,如果把这份才气用到文化课上一定收获多多。我要求她课堂上认真倾听,积极发言,课后作业及时完成,保质保量。同时,与其他老师商量,只要阳有点进步就表扬。
她写的随笔中,每有优美的句子,我都要挑出来在班上读;她的眼神里有一丝欣喜,我就找她回答问题。其他老师也是这样鼓励。她作业上的红勾也多起来。同时,她的父母也全身心地陪伴。一切似乎都朝着明亮的方向发展。
有一次数学测验,阳考得很高分,令人怀疑。通过调查,原来是看了同桌的答案。可能是老师们的鼓励过多,让她产生压力,觉得考不好辜负老师的期望。过去弄虚作假的念头又爬上心头,毕竟是孩子。我对她的行为表示理解,告诉她老师们看中的是她的努力过程,而不仅是结果。我还告诉她,人最难战胜的是自己,经历蜕变是艰难的,老师知道你的付出。习惯的力量是强大的,人离开舒适区需要极强的动力和自控力,还要坚韧的毅力。她还是个孩子,与自己的坏习惯较量更不容易。把心留在课堂上,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如果急功近利,急于求成,撕开蛹壳,无异于加速其孱弱。意识到这一点,我放慢了节奏。
五
初二年级第二学期,安徽省举办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阳写了一篇《蜕变》,写的就是这段从逃学到转变的心路历程,荣获二等奖。其中有这样一句:“在黑暗里,一层层地撕裂,一点点地蜕变,我不知道蛹化成蝶有多远,但我感觉到了外界的一束光柱。”
初三年级,面临着中考的压力,大家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之中。阳和同学们一起奔跑,虽然也有起伏,比如偷玩手机、偷抄答案,但总体趋向良好,最后考入省示范高中。
这一段成长历程,于她是一次救赎;于我,何尝不是一次烛照?不断地发现、自省,见众生,见自己。◆(作者单位: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振宁学校)
阳是初一年级第二学期开学两周后转来的。初见她,头发及肩,挽成一束,两腮各留一绺,眼神清亮而莫测,面容姣好,衣着新潮,走进我们班教室,显得与众不同。
据她父亲说,这孩子在初一上学期交友不慎,无心向学,多次离家出走;现在转到我校我班,想就此切断与过去“朋友”的联系。
这样的孩子,进入新的班级之后的表现大抵有两种情况:破罐子破摔,依然故我,并激起某些同学心里潜藏的欲望,带来负面效应;与自己的坏习惯作斗争,在新的班级蜕变,但这个过程不仅漫长而且也极具反复性,其中最关键的是依靠自我的力量走出迷阵。一方面,我要谨防第一种情况发生,另一方面更要创造条件驱逐她内心的雾霾,让她破茧而出,真心向学。
鉴于此,我只是向她强调了中学生守则和校纪班规,并希望她很快融入新的班集体;在班上只让她作了自我介绍。其他,没有多说。
二
我观察到,她在课堂上目光有点游离,简单的问题也能回答,朗读的声音清脆悦耳。下课开始默默坐在那,慢慢也能和同桌聊天。看来,第一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性不大,必须尽快创造条件引导她向上。
两周后,学校交给我一个任务,在我班物色人选代表学校参加县里的演讲比赛。离出赛只有一周的准备时间,比较紧张。思来想去,我决定让阳去参加:一来形象好,二来声音佳,更重要的是想让她通过比赛增强信心、磨砺性情,也在新同学面前树立新的形象。
周五早读,她背出了演讲稿,我再指导,让她周末好好练习。谁知她下午又离家出走,直到周六通过公安局QQ定位才找到。周一,形容憔悴的父親伴她来了,说不想上学了。看来习惯了无拘无束的日子,循规蹈矩让她受不了。刚来两周就“旧病复发”,今后的麻烦肯定层出不穷,如果现在她主动退学,对我来说未尝不是解脱。可是,这么小的孩子,就这样辍学回家,未来怎么办?看着他父亲无奈而求助的眼神,同样身为人母,我懂得她父亲心里的疼。思忖片刻,我说,现在不行,你上周答应了我参加演讲比赛,可不能反悔。她说,能不能换一个人?我说,时间来不及了,你答应了就得践行,这关系到整个学校的荣誉,我相信你是个守信的人。要不这样,你这周留在学校,等演讲结束,何去何从,你自己决定。她沉思了片刻,点点头,同意了。
一周里,每天放学她都到我办公室练习,从发音到语气语调。我发现这孩子很有灵气,点拨一下就能理解。在我的“不断肯定”里,比赛的时间到了。顺利进入决赛,拿了二等奖。这件事大大激发了她的自信,辍学也就不了了之,总算有惊无险。
周一,班会课上,我拿着阳的奖状隆重表扬了她,表扬她为班级为学校赢得了荣誉,一时掌声四起。我看到阳的眼睛亮了。因此,我又建议她担任班级的文化委员,专管班级图书。
这样,阳留下来了。
人是群居的动物, 她离开原来的朋友圈,又融不进新的圈子,内心是孤独的,就像无根的浮萍,只要原来的朋友一声呼哨,就会循声而去。此前,近一年的逃学生活,销蚀了她的学习热情,枯坐教室,习惯的力量使她想方设法逃离。在一周的训练里,我不断表扬她的灵气和勤奋,增强她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激励她努力赢得荣誉,赢得新同学的认可,让她有一种归属感,产生新的角色认同。
三
留下来,仅仅是第一步。让她爱上班级从而爱上学习才是关键。
我的班级活动比较丰富,手抄报比赛、课前三分钟演讲、课本剧表演、班级播报等,几乎每周都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展示,在活动中成长。阳设计的手抄报,构图大气,版面美观,夺得第一名,陈设在展示墙上。发现她的长处,吸收她进入板报组,负责版面设计,总能为班级板报评比拔得头筹。她有表演天赋,积极参与《石壕吏》课本剧表演,惟妙惟肖的表演赢得阵阵喝彩。在这些活动中,她展示出才能,让人刮目相看。笑从双脸生,她获得了价值感。
四
可是课堂上,她的眼神还在游离,课后作业还在敷衍。我与她谈心:老师和同学们都欣赏你的才气,如果把这份才气用到文化课上一定收获多多。我要求她课堂上认真倾听,积极发言,课后作业及时完成,保质保量。同时,与其他老师商量,只要阳有点进步就表扬。
她写的随笔中,每有优美的句子,我都要挑出来在班上读;她的眼神里有一丝欣喜,我就找她回答问题。其他老师也是这样鼓励。她作业上的红勾也多起来。同时,她的父母也全身心地陪伴。一切似乎都朝着明亮的方向发展。
有一次数学测验,阳考得很高分,令人怀疑。通过调查,原来是看了同桌的答案。可能是老师们的鼓励过多,让她产生压力,觉得考不好辜负老师的期望。过去弄虚作假的念头又爬上心头,毕竟是孩子。我对她的行为表示理解,告诉她老师们看中的是她的努力过程,而不仅是结果。我还告诉她,人最难战胜的是自己,经历蜕变是艰难的,老师知道你的付出。习惯的力量是强大的,人离开舒适区需要极强的动力和自控力,还要坚韧的毅力。她还是个孩子,与自己的坏习惯较量更不容易。把心留在课堂上,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如果急功近利,急于求成,撕开蛹壳,无异于加速其孱弱。意识到这一点,我放慢了节奏。
五
初二年级第二学期,安徽省举办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阳写了一篇《蜕变》,写的就是这段从逃学到转变的心路历程,荣获二等奖。其中有这样一句:“在黑暗里,一层层地撕裂,一点点地蜕变,我不知道蛹化成蝶有多远,但我感觉到了外界的一束光柱。”
初三年级,面临着中考的压力,大家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之中。阳和同学们一起奔跑,虽然也有起伏,比如偷玩手机、偷抄答案,但总体趋向良好,最后考入省示范高中。
这一段成长历程,于她是一次救赎;于我,何尝不是一次烛照?不断地发现、自省,见众生,见自己。◆(作者单位: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振宁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