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根据多年教学工作,说说对班主任工作的几点体会。
【关键词】班主任;我骄傲;“三颗心”爱心、细心和耐心
二十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使我体会到了收获成功的喜悦,也体会到了为人师者的艰辛,班主任工作更是千头万绪,责任重大。正如魏书生老师所说:“做教师而不当班主任,那真是失去了增长能力的机会,吃了大亏。”我很是赞同。的确,班主任对于学生的影响是终身的,很多年以后,许多老师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地被学生淡忘,但对班主任却依然记忆犹新、历历在目。所以说做班主任虽然辛苦,可是对于学生的成长、慢慢的成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静下心来想,我觉得做班主任工作很荣耀,可以和学生一起成长,一起享受生命的快乐,每当收到学生寄来的贺卡,听到学生在高一级学校获得优异成绩时,我感到很幸福、很满足、更骄傲,因为我曾给了他们“三颗心”爱心、细心和耐心。
一、爱心
爱心,既是班主任一种职业高尚的品质表现,更是一种班集体凝聚力的重要基石。没有爱的教育,可谓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一个挚爱学生的班主任一定会赢得全体同学的欢迎、信任和爱戴,爱心就会发挥“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1、爱心,是班级凝聚力的基石。要建立良好的班集体,创设平等、和谐、友好的氛围,班主任无私的大爱,是任何力量都无法比拟的。随着打工潮的涌现,“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摆在我们班主任面前的重大课题。他们除了春节与父母短暂的团聚外,其他时间都靠爷爷奶奶代养,部分学生甚至寄托在亲戚朋友和社会人士家里。在他们幼小的心田里,渴望能得到如父母般的抚爱。面对这样的现实,班主任应首先从生活起居等方面教育帮助他们,经常询问他们生活习惯、寒暑交替之时提醒他们增减衣物,生病了及时送医院治疗,在学习上遇到困难,主动为他们补习功课。
2、爱心,是学生进取的原动力。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要使学生能自尊、自立、自信、自爱,班主任的博爱与真情才是达到这一理想境界的助推器。我有一名学生原本活泼聪明,逗人喜爱,但由于父母的离异,变得郁郁寡欢,萎靡不振。当我发现这一情况后,多次找他谈心,了解实情,主动亲近他,为他购买文具、学习用品等,并多次与其父母电话沟通,一段时间过后,该生的情绪慢慢好转。在一次主题班会上,他动情的说:“我虽然没有一个完整的家,但我有老师和同学在身边帮我、鼓励我、亲近我,生活在我们这个大家庭里,我依然感到很幸福……”这个同学的变化得到了全班同学的一致称赞。使我体会到:爱心是教育的力量和重要手段,是师生心灵间的一种沟通,是开启学生心扉和智慧的钥匙。
二、细心
如果说爱心是班级管理的重要基石,则细心是班主任了解学生思想行为的航灯,是班级常规管理工作的钥匙。
1、只有细心才能观察了解班里的一切情况。班主任工作不是靠发号施令,坐在办公室里听汇报,也不是靠肢体语言树立其威信,而是要深入班级,在平时工作中多添几份细心。小学生心理和生理的发展尚未成熟,他们的行为有其两面性。班主任在场时,事事顺从、毕恭毕敬;当背着老师时则是另一番天地,自控能力极差。
2、只有细心才能洞察学生心灵的微妙变化。学生的个性是千差万别的,他们的情绪有的表现在表面上,班主任是很容易观察了解并掌握情况;有的则藏在內心深处,极其隐匿。我认为:班主任工作还需细心认真仔细的考虑,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防患与未然,提高我们工作的有效性,做学生的有心人。
三、耐心
俗话说:“十个手指有长短,荷花出水有高低。”优秀生固然令我们感到欢欣和骄傲,但有一部分学生没有按照我们设置的轨道去走。他们各自的特点和爱好不尽相同,与优秀生的差别很大。要使这部分学生从根本上得到转化,就需要我们班主任有足够的耐心。
1、在心理上要耐心开导。教育家培根说过:“无论任何人,失去了耐心,就失去了灵魂。”仔细分析特殊学生的心理,他们大都自卑、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对老师有疑惧心理和对抗情绪。而在老师的眼里往往是冷眼相待、“恨铁不成钢”,甚至采取训斥、放弃、师生关系变的紧张。为了转化这类学生,班主任必须深入学生,帮助分析其症结所在,消除情绪障碍,达到心里相融,为他们撑起理想的风帆。不能因一时的反复,而心烦气躁,丧失信心而放弃努力。只有他们心理上的阴影逐渐消散,他们才会“痛改前非”、“真诚所至,金石为开”。只要我们将持之以恒的耐力化为无声的细雨,就能得到学生的真心回报。
2、在学习上需要耐心辅导。首先通过各种方式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融洽师生情感。后进生往往贪玩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基础差甚至厌学。我们应热心帮助他们弥补知识缺陷因材施教。多讲成功的范例,使其建立必胜的信心,课堂中善于启发诱导,作业尽量面批面改,尽可能给他们多一些宽容,少一些训斥,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只有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班主任工作虽然辛苦,但我很骄傲,我很自豪,因为在不久的将来,我是桃李满天下。
【关键词】班主任;我骄傲;“三颗心”爱心、细心和耐心
二十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使我体会到了收获成功的喜悦,也体会到了为人师者的艰辛,班主任工作更是千头万绪,责任重大。正如魏书生老师所说:“做教师而不当班主任,那真是失去了增长能力的机会,吃了大亏。”我很是赞同。的确,班主任对于学生的影响是终身的,很多年以后,许多老师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地被学生淡忘,但对班主任却依然记忆犹新、历历在目。所以说做班主任虽然辛苦,可是对于学生的成长、慢慢的成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静下心来想,我觉得做班主任工作很荣耀,可以和学生一起成长,一起享受生命的快乐,每当收到学生寄来的贺卡,听到学生在高一级学校获得优异成绩时,我感到很幸福、很满足、更骄傲,因为我曾给了他们“三颗心”爱心、细心和耐心。
一、爱心
爱心,既是班主任一种职业高尚的品质表现,更是一种班集体凝聚力的重要基石。没有爱的教育,可谓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一个挚爱学生的班主任一定会赢得全体同学的欢迎、信任和爱戴,爱心就会发挥“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1、爱心,是班级凝聚力的基石。要建立良好的班集体,创设平等、和谐、友好的氛围,班主任无私的大爱,是任何力量都无法比拟的。随着打工潮的涌现,“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摆在我们班主任面前的重大课题。他们除了春节与父母短暂的团聚外,其他时间都靠爷爷奶奶代养,部分学生甚至寄托在亲戚朋友和社会人士家里。在他们幼小的心田里,渴望能得到如父母般的抚爱。面对这样的现实,班主任应首先从生活起居等方面教育帮助他们,经常询问他们生活习惯、寒暑交替之时提醒他们增减衣物,生病了及时送医院治疗,在学习上遇到困难,主动为他们补习功课。
2、爱心,是学生进取的原动力。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要使学生能自尊、自立、自信、自爱,班主任的博爱与真情才是达到这一理想境界的助推器。我有一名学生原本活泼聪明,逗人喜爱,但由于父母的离异,变得郁郁寡欢,萎靡不振。当我发现这一情况后,多次找他谈心,了解实情,主动亲近他,为他购买文具、学习用品等,并多次与其父母电话沟通,一段时间过后,该生的情绪慢慢好转。在一次主题班会上,他动情的说:“我虽然没有一个完整的家,但我有老师和同学在身边帮我、鼓励我、亲近我,生活在我们这个大家庭里,我依然感到很幸福……”这个同学的变化得到了全班同学的一致称赞。使我体会到:爱心是教育的力量和重要手段,是师生心灵间的一种沟通,是开启学生心扉和智慧的钥匙。
二、细心
如果说爱心是班级管理的重要基石,则细心是班主任了解学生思想行为的航灯,是班级常规管理工作的钥匙。
1、只有细心才能观察了解班里的一切情况。班主任工作不是靠发号施令,坐在办公室里听汇报,也不是靠肢体语言树立其威信,而是要深入班级,在平时工作中多添几份细心。小学生心理和生理的发展尚未成熟,他们的行为有其两面性。班主任在场时,事事顺从、毕恭毕敬;当背着老师时则是另一番天地,自控能力极差。
2、只有细心才能洞察学生心灵的微妙变化。学生的个性是千差万别的,他们的情绪有的表现在表面上,班主任是很容易观察了解并掌握情况;有的则藏在內心深处,极其隐匿。我认为:班主任工作还需细心认真仔细的考虑,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防患与未然,提高我们工作的有效性,做学生的有心人。
三、耐心
俗话说:“十个手指有长短,荷花出水有高低。”优秀生固然令我们感到欢欣和骄傲,但有一部分学生没有按照我们设置的轨道去走。他们各自的特点和爱好不尽相同,与优秀生的差别很大。要使这部分学生从根本上得到转化,就需要我们班主任有足够的耐心。
1、在心理上要耐心开导。教育家培根说过:“无论任何人,失去了耐心,就失去了灵魂。”仔细分析特殊学生的心理,他们大都自卑、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对老师有疑惧心理和对抗情绪。而在老师的眼里往往是冷眼相待、“恨铁不成钢”,甚至采取训斥、放弃、师生关系变的紧张。为了转化这类学生,班主任必须深入学生,帮助分析其症结所在,消除情绪障碍,达到心里相融,为他们撑起理想的风帆。不能因一时的反复,而心烦气躁,丧失信心而放弃努力。只有他们心理上的阴影逐渐消散,他们才会“痛改前非”、“真诚所至,金石为开”。只要我们将持之以恒的耐力化为无声的细雨,就能得到学生的真心回报。
2、在学习上需要耐心辅导。首先通过各种方式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融洽师生情感。后进生往往贪玩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基础差甚至厌学。我们应热心帮助他们弥补知识缺陷因材施教。多讲成功的范例,使其建立必胜的信心,课堂中善于启发诱导,作业尽量面批面改,尽可能给他们多一些宽容,少一些训斥,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只有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班主任工作虽然辛苦,但我很骄傲,我很自豪,因为在不久的将来,我是桃李满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