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百年辉煌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中图分类号】D601 【文献标识码】A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庄严宣告,经过建党100年来的接续奋斗,我们已经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并且意气风发地踏上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同时郑重要求,在新的征程上,必须“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100多年前,面对19世纪末以来“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和“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在黑暗中摸索的中国人建立了中国共产党,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10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社会主义取得了彪炳史册、无比光荣的辉煌成就,也取得了许多应对风险、矛盾、挑战的珍贵经验。
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了光明前景,但也遭遇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树立信心、坚定信念,充分发挥好不断完善的制度优势、坚实的物质基础、主动的精神力量,另一方面要增强忧患意识、始终居安思危,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百年辉煌成就的取得,关键在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在于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正是在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创新,推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不断取得新的伟大成就。
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近代资本主义的世界扩张,“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自鸦片战争开始,中国亦被迫陷入帝国主义轮番侵略的境地,中国人民在不屈不挠反抗帝国主义压迫时,国内各阶级轮番尝试各种救国方案,仅民国初年就试行过内阁制、多党制、议会制等资产阶级方案,但均以失败告终。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惨烈结局曝光了资本主义的黯淡前途,而俄国十月革命“将从来之政治组织、社会组织根本推翻”,“将统制一切之权力,全收于民众之手”,展示了“劳工主义战胜资本主义”的伟大力量,是比法国式资产阶级政治革命更彻底的社会革命,是可以发挥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劳工、庶民的伟大力量的人民革命。陈独秀、李大钊等先进知识分子从此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重新考虑问题,决定“走俄国人的路”,建立“根本改造经济组织谋社会中最大多数的最大幸福”的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从此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踏上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光辉奋斗历程。
由此可见,选擇马克思主义,建立中国共产党,是世界和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取得新的伟大成就,充分证明了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是无比正确的。
中国共产党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不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历经千锤百炼而朝气蓬勃,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始终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应对好自身在各个历史时期面临的风险考验,确保我们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党的领导核心作用的发挥主要体现为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包括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等内容,具体体现在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总体布局、战略布局等方面。“打铁必须自身硬”,党在领导百年伟大斗争的奋斗历程中,形成了“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的鲜明品格,在革命性锻造中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培养了矢志不移的坚定信念、迎难而上的无畏勇气、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以及应对挑战的高超本领,把自身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中国共产党从建立之初就非常重视自身建设,1922年通过的《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要求,必须有“严密的、集权的、有纪律的组织与训练”,“不可有离党的个人的或地方的意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建设被列为中国革命的三个基本问题之一,成为中国共产党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之一。改革开放以后,党中央把党的建设提到新的伟大工程的高度,要求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党的十八大强调了“纯洁性”,并将其作为反腐倡廉建设的新目标。党的十九大明确要求,“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自觉把使命放在心上、把责任扛在肩上,坚持把全面从严治党作为巩固执政地位、增强执政能力的重要工程,不断增强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等各方面本领,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等各方面能力,确保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始终成为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
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而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马克思主义本身具有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和发展开放性等特征,是不断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发展的开放理论体系;二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丰富理论体系和伟大实践成就。这些理论和实践成就又反过来验证和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马克思主义是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具体来讲,就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指导中国人民不断推进伟大社会革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深刻认识到中国城乡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实际情况,发现“中国的革命实质上是农民革命”,于是灵活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及国际经验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确立农民问题为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农民力量为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并在此基础上创立了以新民主主义理论为主要内容的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的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丰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和发展,分别促进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由此可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取得百年辉煌成就的重要经验。
百年辉煌成就的取得,不仅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还“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人类文明作出了新的巨大贡献。
百年辉煌成就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中国共产党诞生于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历经四个阶段的持续奋斗,终于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百年辉煌成就是伟大的、光荣的,百年奋斗历程亦是曲折的、艰辛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不屈不挠的武装斗争,推翻以帝国主义为首的“三座大山”,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实现许多历史性转变、历史性突破和历史性跨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统揽“四个伟大”、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中华民族逐渐强起来了”。当前,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百年的接续奋斗,我国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现正全力推进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立足于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辉煌成就和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光明前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百年辉煌成就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21世纪马克思主义注入了新的活力。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他们所开创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历经150多年曲折依然闪烁着耀眼的真理光芒、散发出鲜活的生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百年辉煌成就恰是这种耀眼真理光芒和鲜活生命力的最佳注脚。当前,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主要阵地已经由欧洲转移到了中国,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增长点也来自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俄国十月革命引领了20世纪初世界革命的新潮流,促成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高潮,其间诞生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和策略——列宁主义,“不仅复活了马克思主义,而且更进一步,在资本主义和无产阶级阶级斗争的新条件下向前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社会主义正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特别是其民族殖民地问题理论指导下兴起的,此后便成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重要阵地,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而产生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也成为世界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苏东剧变后,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成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主要阵地。
在百年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善于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鲜活的当代实践相结合,不断吸收人类文明中的优秀成果,及时总结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由此而产生的理论和实践创新成果,在理论方面深化了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内涵,在实践方面推进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理论方面如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共同富裕思想等,实践方面如新民主主义革命、改革开放、脫贫攻坚战略等)。可以说,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接续奋斗的辉煌历程,充分展示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走向社会主义的成功经验,也为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如何长期共存与和平合作提供了成功范例,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21世纪马克思主义注入了新的强大活力。
百年辉煌成就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在百年奋斗历程中探索出来的正确道路,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中都有重要的创新成果。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之前,我们党的中心是革命战争,所处的环境是一个“建立在个体经济基础上的、被敌人分割的、因而又是游击战争的农村根据地”,仅在部分年份能实现农业、手工业的自给自足,不可能进行系统的经济建设。新中国成立之初确立的经济方针为“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工业方面则强调“应以有计划有步骤地恢复和发展重工业为重点……以创立国家工业化的基础”。经过几年的恢复和发展,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首次提出,要“建设起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1964年第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又提出,要“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四个现代化”取得了重要成就,如在矿产开采、钢铁冶炼、机械制造、纺织服装等工业建设方面创造了许多破纪录的伟大成就,逐步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现代化建设始终是“三步走”战略的重要环节,成为凝聚奋斗力量、推进改革开放的重要共识。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表明,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至此,社会主义现代化内容由“四个现代化”升级为“五个现代化”。可以说,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走出了一条既不同于传统社会主义也不同于资本主义的现代化新路,顺应了各族人民追求安宁和平、国家安定富强的共同愿望,在“资强社弱”的世界格局中构建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国共产党诞生于20世纪初国际共产主义潮流兴起的时代,并在紧扣时代主题、把握历史大势的基础上铸就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百年辉煌。社会主义政权的建立、改革开放战略的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等各种宏观战略与微观决策,莫不与世界局势有着紧密关联。当前,中国与世界紧密联系的程度前所未有,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恰逢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如何统筹这两个大局,具有重要意义。只有科学把握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扎实修炼好内功,才能持续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在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的过程中着力提高斗争本领。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华民族近代以来180多年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100年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70多年的历史都充分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回顾中国共产党的百年辉煌历史,建立最广泛的人民民主、创造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奇迹、长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以及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伟大斗争,都充分彰显了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展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前景,只有中国共产党能够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同时又能够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同时着力提高斗争本领。总体来看,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断完善党的领导。具体来看,必须培养许多方面的高超本领,如“坚定理想信念,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提高战略思维能力、综合决策能力、驾驭全局能力”;“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全面增强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等等。当前,最重要的是从百年奋斗历程中汲取成功的宝贵经验,“坚定不移向党中央看齐,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团结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力、同甘共苦,继续顽强拼搏、奋勇前进。
在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基础上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但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也就意味着我国必须仍要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仍要争取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继续实施改革开放战略,如此才能继续保持经济社会快速有序发展,生产丰富的物质文化产品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同时,我们还应清醒地意识到,资本主义的力量依然非常强大,并且正为了摆脱周期性危机而不断制造摩擦甚至挑起争端,我国的安全和发展仍然面临复杂多变的危险因素。“中国人民也绝不允许任何外来势力欺负、压迫、奴役我们”,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实现和维护国家安全作为核心要务,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贯彻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以更强大的能力、更可靠的手段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中国目前的和平发展环境来之不易,整个世界和平发展的大局也非常难得,这就要求我们处理好军事准备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既要为可能来临的军事战争做好充分准备,又要把争取和巩固国际和平作为重要工作,特别是统筹处理好发展和安全、富国和强军的辩证关系,确保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进程同国家现代化进程相适应,军事能力同国家战略需求相适应。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坚持党指挥枪、建设自己的人民军队,是党在血与火的斗争中得出的颠扑不破的真理”。
在坚持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同时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创造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已经被实践证明了的正确道路,不仅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也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还将成为我们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由之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場,其科学分析和准确把握不同时期的基本国情、主要矛盾、国际环境以及中心任务,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地制定决策、推动发展。这些宝贵经验也为世界上大多数与中国一样仍处于发展过程中的国家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中国人民深知:“中国发展得益于国际社会,愿意以自己的发展为国际发展作出贡献。”况且,随着中国与世界联系的进一步加深,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理应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其中,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倡议等创新理论和实践,不仅蕴含着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珍贵经验,也展现出中国智慧和中国责任,是中国向世界作出重要贡献的主要载体。未来,中国共产党将秉持“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持续关注全球发展问题和人类前途命运,将以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的责任和使命,继续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以中国的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
在科学把握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前提下不断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始终居安思危,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逢山开道、遇水架桥,勇于战胜一切风险挑战!”所谓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应从正反两个方面加以理解。从积极的方面来看,和平与发展仍然是这个时代的主题,世界安宁和平、人民安居乐业、国家安定富强仍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坚持开放、合作、共赢、共享,拒绝封闭、对抗、零和博弈,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也是大多数国家的共同追求,因此在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下,世界和平发展的大局是可以实现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途也是光明的。从消极的方面来看,当前我国发展仍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既有国内的也有国际的,既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的也有来自自然界的,既有传统的也有非传统的。这些长期性和偶发性的挑战有可能会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造成阻碍。 不断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不仅需要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也需要前所未有的视野、胸怀、勇气和能力。因此,一方面要树立大历史观,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洞察国际形势和世界格局演变规律,对世界局势的发展潮流作出前瞻性思考,并提出应对战略、策略;另一方面要坚定“四个自信”,发扬敢于斗争、勇于斗争、善于斗争的中华民族精神,科学把握进一步发展的机遇,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形成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生动局面,汇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总之,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需要驰而不息、久久为功、接续奋斗的系统工程。在新发展阶段,我们应从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成就中汲取珍贵经验,深刻认识百年奋斗不仅改变了中国而且改变了世界的深层逻辑,并就如何科学把握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持续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深入思索、提早谋划,继续英勇奋斗、顽强拼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回首过去,展望未来,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全国各族人民的紧密团结,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所长、教授、博导,南开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特聘教授,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副会长)
【注: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完善全面从严治党制度研究”(项目编号:20AZD017)、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项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的子项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基础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重点项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李鸿章全集》(第二册),海口:海南出版社,1997年。
②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1年7月2日。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
④《瞿秋白文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年。
⑤《李大钊全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年。
⑥《毛泽东选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
⑦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
⑧《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一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
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2013年11月16日。
责编/孙渴 美编/李祥峰
【中图分类号】D601 【文献标识码】A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庄严宣告,经过建党100年来的接续奋斗,我们已经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并且意气风发地踏上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同时郑重要求,在新的征程上,必须“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100多年前,面对19世纪末以来“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和“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在黑暗中摸索的中国人建立了中国共产党,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10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社会主义取得了彪炳史册、无比光荣的辉煌成就,也取得了许多应对风险、矛盾、挑战的珍贵经验。
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了光明前景,但也遭遇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树立信心、坚定信念,充分发挥好不断完善的制度优势、坚实的物质基础、主动的精神力量,另一方面要增强忧患意识、始终居安思危,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
中国共产党取得百年辉煌成就的根本遵循、重要经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百年辉煌成就的取得,关键在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在于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正是在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创新,推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不断取得新的伟大成就。
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近代资本主义的世界扩张,“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自鸦片战争开始,中国亦被迫陷入帝国主义轮番侵略的境地,中国人民在不屈不挠反抗帝国主义压迫时,国内各阶级轮番尝试各种救国方案,仅民国初年就试行过内阁制、多党制、议会制等资产阶级方案,但均以失败告终。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惨烈结局曝光了资本主义的黯淡前途,而俄国十月革命“将从来之政治组织、社会组织根本推翻”,“将统制一切之权力,全收于民众之手”,展示了“劳工主义战胜资本主义”的伟大力量,是比法国式资产阶级政治革命更彻底的社会革命,是可以发挥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劳工、庶民的伟大力量的人民革命。陈独秀、李大钊等先进知识分子从此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重新考虑问题,决定“走俄国人的路”,建立“根本改造经济组织谋社会中最大多数的最大幸福”的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从此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踏上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光辉奋斗历程。
由此可见,选擇马克思主义,建立中国共产党,是世界和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取得新的伟大成就,充分证明了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是无比正确的。
中国共产党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不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历经千锤百炼而朝气蓬勃,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始终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应对好自身在各个历史时期面临的风险考验,确保我们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党的领导核心作用的发挥主要体现为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包括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等内容,具体体现在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总体布局、战略布局等方面。“打铁必须自身硬”,党在领导百年伟大斗争的奋斗历程中,形成了“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的鲜明品格,在革命性锻造中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培养了矢志不移的坚定信念、迎难而上的无畏勇气、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以及应对挑战的高超本领,把自身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中国共产党从建立之初就非常重视自身建设,1922年通过的《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要求,必须有“严密的、集权的、有纪律的组织与训练”,“不可有离党的个人的或地方的意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建设被列为中国革命的三个基本问题之一,成为中国共产党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之一。改革开放以后,党中央把党的建设提到新的伟大工程的高度,要求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党的十八大强调了“纯洁性”,并将其作为反腐倡廉建设的新目标。党的十九大明确要求,“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自觉把使命放在心上、把责任扛在肩上,坚持把全面从严治党作为巩固执政地位、增强执政能力的重要工程,不断增强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等各方面本领,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等各方面能力,确保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始终成为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
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而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马克思主义本身具有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和发展开放性等特征,是不断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发展的开放理论体系;二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丰富理论体系和伟大实践成就。这些理论和实践成就又反过来验证和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马克思主义是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具体来讲,就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指导中国人民不断推进伟大社会革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深刻认识到中国城乡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实际情况,发现“中国的革命实质上是农民革命”,于是灵活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及国际经验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确立农民问题为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农民力量为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并在此基础上创立了以新民主主义理论为主要内容的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的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丰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和发展,分别促进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由此可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取得百年辉煌成就的重要经验。
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成就不仅改变了中国,而且改变了世界,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21世纪马克思主义注入了新的活力
百年辉煌成就的取得,不仅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还“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人类文明作出了新的巨大贡献。
百年辉煌成就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中国共产党诞生于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历经四个阶段的持续奋斗,终于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百年辉煌成就是伟大的、光荣的,百年奋斗历程亦是曲折的、艰辛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不屈不挠的武装斗争,推翻以帝国主义为首的“三座大山”,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实现许多历史性转变、历史性突破和历史性跨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统揽“四个伟大”、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中华民族逐渐强起来了”。当前,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百年的接续奋斗,我国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现正全力推进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立足于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辉煌成就和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光明前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百年辉煌成就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21世纪马克思主义注入了新的活力。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他们所开创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历经150多年曲折依然闪烁着耀眼的真理光芒、散发出鲜活的生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百年辉煌成就恰是这种耀眼真理光芒和鲜活生命力的最佳注脚。当前,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主要阵地已经由欧洲转移到了中国,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增长点也来自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俄国十月革命引领了20世纪初世界革命的新潮流,促成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高潮,其间诞生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和策略——列宁主义,“不仅复活了马克思主义,而且更进一步,在资本主义和无产阶级阶级斗争的新条件下向前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社会主义正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特别是其民族殖民地问题理论指导下兴起的,此后便成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重要阵地,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而产生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也成为世界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苏东剧变后,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成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主要阵地。
在百年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善于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鲜活的当代实践相结合,不断吸收人类文明中的优秀成果,及时总结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由此而产生的理论和实践创新成果,在理论方面深化了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内涵,在实践方面推进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理论方面如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共同富裕思想等,实践方面如新民主主义革命、改革开放、脫贫攻坚战略等)。可以说,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接续奋斗的辉煌历程,充分展示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走向社会主义的成功经验,也为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如何长期共存与和平合作提供了成功范例,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21世纪马克思主义注入了新的强大活力。
百年辉煌成就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在百年奋斗历程中探索出来的正确道路,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中都有重要的创新成果。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之前,我们党的中心是革命战争,所处的环境是一个“建立在个体经济基础上的、被敌人分割的、因而又是游击战争的农村根据地”,仅在部分年份能实现农业、手工业的自给自足,不可能进行系统的经济建设。新中国成立之初确立的经济方针为“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工业方面则强调“应以有计划有步骤地恢复和发展重工业为重点……以创立国家工业化的基础”。经过几年的恢复和发展,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首次提出,要“建设起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1964年第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又提出,要“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四个现代化”取得了重要成就,如在矿产开采、钢铁冶炼、机械制造、纺织服装等工业建设方面创造了许多破纪录的伟大成就,逐步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现代化建设始终是“三步走”战略的重要环节,成为凝聚奋斗力量、推进改革开放的重要共识。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表明,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至此,社会主义现代化内容由“四个现代化”升级为“五个现代化”。可以说,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走出了一条既不同于传统社会主义也不同于资本主义的现代化新路,顺应了各族人民追求安宁和平、国家安定富强的共同愿望,在“资强社弱”的世界格局中构建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科学把握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持续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共产党诞生于20世纪初国际共产主义潮流兴起的时代,并在紧扣时代主题、把握历史大势的基础上铸就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百年辉煌。社会主义政权的建立、改革开放战略的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等各种宏观战略与微观决策,莫不与世界局势有着紧密关联。当前,中国与世界紧密联系的程度前所未有,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恰逢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如何统筹这两个大局,具有重要意义。只有科学把握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扎实修炼好内功,才能持续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在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的过程中着力提高斗争本领。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华民族近代以来180多年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100年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70多年的历史都充分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回顾中国共产党的百年辉煌历史,建立最广泛的人民民主、创造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奇迹、长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以及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伟大斗争,都充分彰显了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展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前景,只有中国共产党能够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同时又能够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同时着力提高斗争本领。总体来看,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断完善党的领导。具体来看,必须培养许多方面的高超本领,如“坚定理想信念,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提高战略思维能力、综合决策能力、驾驭全局能力”;“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全面增强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等等。当前,最重要的是从百年奋斗历程中汲取成功的宝贵经验,“坚定不移向党中央看齐,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团结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力、同甘共苦,继续顽强拼搏、奋勇前进。
在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基础上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但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也就意味着我国必须仍要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仍要争取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继续实施改革开放战略,如此才能继续保持经济社会快速有序发展,生产丰富的物质文化产品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同时,我们还应清醒地意识到,资本主义的力量依然非常强大,并且正为了摆脱周期性危机而不断制造摩擦甚至挑起争端,我国的安全和发展仍然面临复杂多变的危险因素。“中国人民也绝不允许任何外来势力欺负、压迫、奴役我们”,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实现和维护国家安全作为核心要务,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贯彻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以更强大的能力、更可靠的手段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中国目前的和平发展环境来之不易,整个世界和平发展的大局也非常难得,这就要求我们处理好军事准备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既要为可能来临的军事战争做好充分准备,又要把争取和巩固国际和平作为重要工作,特别是统筹处理好发展和安全、富国和强军的辩证关系,确保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进程同国家现代化进程相适应,军事能力同国家战略需求相适应。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坚持党指挥枪、建设自己的人民军队,是党在血与火的斗争中得出的颠扑不破的真理”。
在坚持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同时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创造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已经被实践证明了的正确道路,不仅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也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还将成为我们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由之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場,其科学分析和准确把握不同时期的基本国情、主要矛盾、国际环境以及中心任务,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地制定决策、推动发展。这些宝贵经验也为世界上大多数与中国一样仍处于发展过程中的国家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中国人民深知:“中国发展得益于国际社会,愿意以自己的发展为国际发展作出贡献。”况且,随着中国与世界联系的进一步加深,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理应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其中,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倡议等创新理论和实践,不仅蕴含着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珍贵经验,也展现出中国智慧和中国责任,是中国向世界作出重要贡献的主要载体。未来,中国共产党将秉持“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持续关注全球发展问题和人类前途命运,将以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的责任和使命,继续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以中国的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
在科学把握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前提下不断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始终居安思危,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逢山开道、遇水架桥,勇于战胜一切风险挑战!”所谓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应从正反两个方面加以理解。从积极的方面来看,和平与发展仍然是这个时代的主题,世界安宁和平、人民安居乐业、国家安定富强仍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坚持开放、合作、共赢、共享,拒绝封闭、对抗、零和博弈,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也是大多数国家的共同追求,因此在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下,世界和平发展的大局是可以实现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途也是光明的。从消极的方面来看,当前我国发展仍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既有国内的也有国际的,既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的也有来自自然界的,既有传统的也有非传统的。这些长期性和偶发性的挑战有可能会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造成阻碍。 不断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不仅需要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也需要前所未有的视野、胸怀、勇气和能力。因此,一方面要树立大历史观,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洞察国际形势和世界格局演变规律,对世界局势的发展潮流作出前瞻性思考,并提出应对战略、策略;另一方面要坚定“四个自信”,发扬敢于斗争、勇于斗争、善于斗争的中华民族精神,科学把握进一步发展的机遇,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形成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生动局面,汇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总之,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需要驰而不息、久久为功、接续奋斗的系统工程。在新发展阶段,我们应从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成就中汲取珍贵经验,深刻认识百年奋斗不仅改变了中国而且改变了世界的深层逻辑,并就如何科学把握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持续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深入思索、提早谋划,继续英勇奋斗、顽强拼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回首过去,展望未来,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全国各族人民的紧密团结,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所长、教授、博导,南开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特聘教授,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副会长)
【注: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完善全面从严治党制度研究”(项目编号:20AZD017)、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项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的子项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基础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重点项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李鸿章全集》(第二册),海口:海南出版社,1997年。
②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1年7月2日。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
④《瞿秋白文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年。
⑤《李大钊全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年。
⑥《毛泽东选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
⑦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
⑧《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一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
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2013年11月16日。
责编/孙渴 美编/李祥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