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分析地奈德乳膏联合透明质酸修护生物膜对女性面部皮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2017年1~12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面部皮炎女性患者80例,并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试验组(n=42)及对照组(n=38),试验组给予地奈德乳膏外用,仅限于面部皮损处,同时予透明质酸修护生物膜外涂于皮损及正常皮肤;对照组仅给予地奈德乳膏外用.两组患者同时给予抗组胺药物左西替利嗪口服.治疗16 d后对两组患者的皮损情况、治疗效果及治疗后4周的皮损复发率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特应性皮炎评分(S
【机 构】
:
200433 上海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地奈德乳膏联合透明质酸修护生物膜对女性面部皮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2017年1~12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面部皮炎女性患者80例,并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试验组(n=42)及对照组(n=38),试验组给予地奈德乳膏外用,仅限于面部皮损处,同时予透明质酸修护生物膜外涂于皮损及正常皮肤;对照组仅给予地奈德乳膏外用.两组患者同时给予抗组胺药物左西替利嗪口服.治疗16 d后对两组患者的皮损情况、治疗效果及治疗后4周的皮损复发率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特应性皮炎评分(SCORA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CORAD评分均有改善,且试验组SCORAD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有效率为88.10%,高于对照组的65.79%(P<0.05);停止治疗2周后,试验组复发率为24.14%(7/29),低于对照组的58.82%(10/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透明质酸修护生物膜联合地奈德乳膏可提高女性面部皮炎的临床疗效,且复发率低.
其他文献
基于课程标准、考试目标分类理论和教育成就测量理论,提出了指向学科核心素养不同水平的高中生物学命题模型.该模型包括认知内容、认知能力、试题情境有用信息、试题情境干扰信息、问题目标等5个维度.同时分析了模型的涵义,并举例说明模型的运用.
借鉴德育过程的四个阶段——“知情意行”,对熟手教师如何适应新教材所体现的教学理念进行教学活动的做法探讨.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考试题评析,对研究高考动向与提升备考效益均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2021年6套全国卷三角函数试题为例,从三角函数自身的三种特殊属性分为三种考向并深入评析,最后给出四个高考备考建议.
初学求解数学应用题的学生遇到的关键疑难在于,他们对于生活问题或者其他学科背景的问题题意生疏,难以完成数学化的活动过程.突破这一疑难点的策略就是使用药铺与处方之间的关系,首先将题意中生活语言或其他学科语言所表达的数量关系一项一项地转化为数学符号语言表示的数量关系,有次序地罗列在演算纸上,以此为基础,所求的问题就变成了一张具体的处方,依处方在药铺里抓药就行了.这里举例说明之.
数学课堂中的“对话”是通过倾听、交流而展开的主体参与、多向沟通、思维碰撞、分享观点为基本特征的一种学习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亲历概念的生成过程;通过问题驱动,让学生进行深度探究;注重模型建立,发展应用意识,从而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10月8—10日,由安徽省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南区重症医学科承办的“安徽省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2021年学术年会”在合肥市顺利召开.
深度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无论在知识的抽象性还是在思维的深刻性方面对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深度学习主要体现在数学知识的深度、思维的深度、联系的深度三个方面.本文以高中《基本不等式》的教学过程为例,给出如何进行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教学设计并对案例进行了一定的分析.
笔者认为重“通性通法”的数学教学能够追求数学教育的“长期利益”,本文以2021年浙江高考解析几何21题为例,从“通性通法”的角度对此题进行解法分析,及分析此题对高中数学后续复习备考的启示.
目的 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非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左房内径(LAD)、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8年2月至2020年10月在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NVAF患者125例,根据房颤(AF)发作持续时间,分为阵发性AF组(n=41)、持续性AF组(n=38)和永久性AF组(n=46),选取同期住院的56例窦性心律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清Hcy、NT-proBNP水平,测定各组LAD等心脏超声指标,并对Hcy与NT-proBNP、LAD作相
追求数学美是数学发现的重要因素,数学家们通过追求数学美而得以发明和创造,数学学习者在数学问题解决时也因对数学的审美意识而提升发现问题的能力.以2021年全国甲卷第20题为研究对象,以审美思想为发现问题的动力源,优化解题策略,并提出新问题,探究新问题,最终探得圆锥曲线的一类优美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