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日本继续积极谋求政治军事大国地位,首次实现海外建立军事基地,加紧军事力量的外向型拓展;寻求放宽“武器出口三原则”,突破《和平宪法》步伐日益加快。与此同时,日本也加强了武器装备建设,在弹道导弹防御、远洋作战舰艇、新型航空装备、电子信息装备方面取得明显进展。
继续提升反导能力
2010年10月,日本完成了4艘“宙斯盾”驱逐舰反导能力改造,基本形成了双层反导能力。2011年,日本从多方面继续提升其反导能力。
加强与美国反导系统的融合
为强化与美军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融合能力,2月底,日美在横须贺海军基地附近海域联合进行反导模拟演习,检验了两国导弹防御网络互通能力,标志着日美导弹防御系统融合进入新的阶段。3月,日本开始将导弹防卫司令部迁往驻日美军横田基地,借此与驻日美军加强情报合作,尽早获得美国导弹预警卫星探测的他国导弹发射情报,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
继续研发下一代海基拦截弹
2011年,日、美合作研制的“标准-3ⅡA”项目通过美导弹防御局和日本防卫省联合开展的系统设计评审,并获准进入正式研发阶段。“标准-3ⅡA”型拦截弹具有更大的第二、三级火箭发动机弹径,推进速度和拦截距离有所提高,还将采用改进型动能弹头,目标识别能力显著增强,可拦截包括远程弹道导弹在内的多种弹道导弹。根据美方9月提出的要求,由于需要对弹头进行更多测试,现已决定将其研发时间延长两年,导致该弹装备日本“宙斯盾”舰的时间也将推迟数年。
积极提高弹道导弹预警探测能力
为摆脱因共享美国天基预警信息而形成的依赖,7月以来,日本开始磋商引进美制导弹预警卫星,试图建立更加独立自主的弹道导弹防御体系。9月,日本进行了一次导弹探测与跟踪飞行试验,雷达探测到战斗机发射的1枚靶弹,并成功测算出该靶弹的飞行轨迹。日本计划2013年4月前发射15枚靶弹,以检验和提高日本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探测和跟踪能力,预计耗资约1.06亿美元。
舰艇研发稳步推进
2011年,日本海上自卫队继续将大中型驱逐舰、先进常规潜艇等作为发展重点,积极推进远洋作战能力建设,为进一步落实“动态防卫力量”构想夯实基础。
新型直升机母舰发展计划
2011年,日本进一步明确了新型直升机航母——22DDH的建造细节。按计划,日本将于2012年开始建造两艘排水量24000吨的22DDH,该舰可搭载14架直升机,未来还可能搭载F-35B“联合攻击战斗机”,建成后将成为日本海上自卫队的旗舰。日本海上自卫队还计划为22DDH直升机航母安装美国雷声公司生产的“海拉姆”Mk15 Mod31型防空导弹系统。与装备“密集阵”近防系统的舰艇相比,装备了“海拉姆”的舰艇不仅可以把近防距离从2千米扩展到7.5千米,而且还将具备多目标同时防御能力。动力系统方面,美国通用电气海事公司将为22DDH直升机母舰提供LM2500和LM500燃气轮机,前者将提供主推进功率,后者将提供舰上日用电。
在建水面舰艇项目稳步推进
2009年8月下水的“日向”级直升机驱逐舰第二艘“伊势”号于2011年3月正式投入使用。“伊势”号直升机母舰服役后将加入广岛县吴基地第四护卫群第四护卫队,替代之前的“比睿”号直升机驱逐舰。与此同时,日本“秋月”号驱逐舰也在2011年开始海试,计划2012年服役。该舰装备了日本自主研制的先进技术战斗系统,该系统由作战指挥系统、FCS-3多功能有源电扫描阵列雷达、反潜情报处理装置和电子战系统组成,增加了“友舰防空”和对海/对陆攻击的能力,可用作信息化指挥中心。
积极扩充先进AIP潜艇部队规模
10月,日本三菱重工神户造船所举行了日本最新“不依赖空气动力推进装置”(AIP)潜艇命名和下水仪式。该潜艇被命名为“瑞龙”号,是“苍龙”级潜艇的五号艇,将于2013年3月部署至神奈川县的横须贺基地或广岛县的吴基地。“苍龙”级潜艇是“亲潮”级的改进型,将替代已服役近20年的“春潮”级潜艇。该艇水下排水量4200吨,除具备AIP系统外,其外形充分吸取借鉴了西方最先进潜艇的先进技术,既可提高水下航速,还降低了流体噪声,安静性能也得以提高,并且采用x型尾舵设计替代了十字型舵,具有更好的水下机动能力。
进一步加强水面舰艇编队扫雷能力
11月,使用强度好且重量轻的“玻璃钢材料”(FRP)打造的日本海上自卫队570吨新型扫雷艇“父岛”号下水。首艘玻璃钢材料扫雷艇“江之岛”号将于2012年春季开始服役,“父岛”号是日本海上自卫队第二艘新型材料扫雷艇。以前的扫雷舰都为木制结构,而玻璃钢材料强度和耐久性均好于木制船,使用年限是木制船的1.5倍,可达30年。
新型航空装备取得明显进展
2011年日本遭受特大地震、海啸,松岛航空基地的18架F-2战机在海啸中受到海水浸泡,而F-15战斗机因故障频发再次停飞长达两个多月。面对问题不断的现役装备,日本加快了下一代战斗机的选型工作、积极推动“心神”战斗机和第六代战斗机的概念论证,以尽快获得新型航空装备,弥补能力不足。
下一代主力战斗机选型最终确定
12月,在竞争性招标程序结束之后,日本防卫省宣布选定美国F-35“闪电II”作为航空自卫队的下一代战斗机。日本计划共采购42架F-35,包括备件费用在内总价值超过70亿美元。据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称,日本第一份F-35“闪电Ⅱ”战斗机采购合同将首批采购4架飞机,这份合同将在2012财年预算框架内形成。对于F-35战斗机的性能,日本防卫省和航空自卫队认为,该战机具有全方位隐身性能,可迅速而准确地整合地面雷达以及“宙斯盾”舰的信息,并及时传达给飞行员,可构建一套完备的作战体系,具有良好的作战性能。
自研新一代隐身战斗机将于2014财年首飞
6月,日本防卫省称,由日本三菱重工公司主导研制的“先进技术验证机”(ATD-X)——“心神”高机动隐身战斗机验证机将在2014财年首飞。防卫省官员称,ATD-X是高机动隐身战斗机的试制品,采用了多项可能用于未来战斗机的先进技术/系统,用来在多种飞行条件下验证和确认这些技术/系统的实用性和作战效能。9月,日本初步确定在2011财年拨款约1.028亿美元用于ATD-X项目。
第六代战斗机的概念和设计论证工作即将启动
日本正在为第六代战斗机的概念和设计做准备,该机将具备反隐身飞机的能力。日本防卫省希望在ADT-X的基础上获得先进的军事航空技术,进而研制出具备“信息化、智能化、瞬时杀伤”(13)能力的第六代战斗机,用于取代日本现役的F-2战斗机,成为航空自卫队的下一代 制空与对海打击主力机种。日本防卫省技术研究部官员称,美国一直反对日本自主研制战斗机,因此研制第六代战斗机可能面临来自美国的政治障碍,最终可能的一种选择是与美国共同研制第六代战斗机。
XC-2新一代运输机研发进展顺利
继2010年首架XC-2运输机成功实现首飞后,第二架XC-2运输机2011年开始飞行试验。1月27日,该机从岐阜基地起飞,进入试验空域后进行了机身系统确认和模拟着陆等操作。据制造商川崎重工称,第二架XC-2运输机的机身和系统都运转良好,取得了很好的试验结果。新一代运输机是作为航空自卫队C-1等运输机的后继机,由日本防卫省技术研究部和航空自卫队飞行测试实验团队共同进行飞行试验,两架通过测试的XC-2飞机将于2012年编入现役。
电子信息装备建设取得新突破
2011年,日本持续推进军事信息系统建设和应用,天基侦察、卫星导航、网电空间等领域快速发展。
侦察体系加速构建
2011年9月和12月,日本先后发射了“光学-4”号和“雷达-3”号侦察卫星,构成了由多颗光学侦察卫星和1颗合成孔径雷达卫星组成的天基侦察网。“光学-4”号侦察卫星属于日本第二代光学成像侦察卫星,全色分辨率达到了0.6米;“雷达-3”号侦察卫星可全天候遂行侦察监视任务,分辨率达到1米。日本此前共发射过6颗侦察卫星,其中4颗是光学侦察卫星,2颗是雷达侦察卫星。目前1、3号光学侦察卫星正在使用中,“光学-4”是为了替代超过设计寿命的“光学-2”号卫星。“雷达-1”2003年发射升空,“雷达-2”2007年发射升空,但均出现电源故障。继这次成功发射有防止电源故障等措施的“雷达-3”后,日本还计划在2012年发射“雷达-4”卫星,以弥补日本空间侦察网络漏洞。届时,日本将能在任何条件下对全球任何地点每天至少侦察1次,从而具备独立的情报侦察和全球监视能力。此外,日本还计划在鹿儿岛县冲永良部岛部署新型警戒雷达,增加E-2C预警机数量,以强化对西南诸岛空域的巡逻警戒。
导航系统建设取得进展
2011年,日本完成对“准天顶”区域增强系统的第一颗“指路”卫星的测试。在一辆行驶时速为20千米的汽车上,通过利用传统GPS接收机接收来自新的准天顶卫星“指路”卫星播发的校正信息,实现了连续的3厘米的定位精度。在9月召开的第六届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国际委员会上,日本明确了由4颗“准天顶”系统卫星和3颗GEO卫星构成的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建设计划,并准备为“准天顶”增加短报文服务功能,推动通信与导航加速融合。这标志着日本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卫星导航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
网电空间能力建设得到持续重视
日本提出,为确保稳定利用网电空间,应综合加强应对网电攻击的态势与能力。重点提高自卫队通信网的防护能力,针对网电攻击加强联合应对机制,积极开展应对网电攻击的相关研究及演习。日本正在开发新型网电攻击追踪工具,可快速确定攻击源,甚至在必要时实施反击,以增强对攻击者的威慑与打击。
继续提升反导能力
2010年10月,日本完成了4艘“宙斯盾”驱逐舰反导能力改造,基本形成了双层反导能力。2011年,日本从多方面继续提升其反导能力。
加强与美国反导系统的融合
为强化与美军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融合能力,2月底,日美在横须贺海军基地附近海域联合进行反导模拟演习,检验了两国导弹防御网络互通能力,标志着日美导弹防御系统融合进入新的阶段。3月,日本开始将导弹防卫司令部迁往驻日美军横田基地,借此与驻日美军加强情报合作,尽早获得美国导弹预警卫星探测的他国导弹发射情报,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
继续研发下一代海基拦截弹
2011年,日、美合作研制的“标准-3ⅡA”项目通过美导弹防御局和日本防卫省联合开展的系统设计评审,并获准进入正式研发阶段。“标准-3ⅡA”型拦截弹具有更大的第二、三级火箭发动机弹径,推进速度和拦截距离有所提高,还将采用改进型动能弹头,目标识别能力显著增强,可拦截包括远程弹道导弹在内的多种弹道导弹。根据美方9月提出的要求,由于需要对弹头进行更多测试,现已决定将其研发时间延长两年,导致该弹装备日本“宙斯盾”舰的时间也将推迟数年。
积极提高弹道导弹预警探测能力
为摆脱因共享美国天基预警信息而形成的依赖,7月以来,日本开始磋商引进美制导弹预警卫星,试图建立更加独立自主的弹道导弹防御体系。9月,日本进行了一次导弹探测与跟踪飞行试验,雷达探测到战斗机发射的1枚靶弹,并成功测算出该靶弹的飞行轨迹。日本计划2013年4月前发射15枚靶弹,以检验和提高日本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探测和跟踪能力,预计耗资约1.06亿美元。
舰艇研发稳步推进
2011年,日本海上自卫队继续将大中型驱逐舰、先进常规潜艇等作为发展重点,积极推进远洋作战能力建设,为进一步落实“动态防卫力量”构想夯实基础。
新型直升机母舰发展计划
2011年,日本进一步明确了新型直升机航母——22DDH的建造细节。按计划,日本将于2012年开始建造两艘排水量24000吨的22DDH,该舰可搭载14架直升机,未来还可能搭载F-35B“联合攻击战斗机”,建成后将成为日本海上自卫队的旗舰。日本海上自卫队还计划为22DDH直升机航母安装美国雷声公司生产的“海拉姆”Mk15 Mod31型防空导弹系统。与装备“密集阵”近防系统的舰艇相比,装备了“海拉姆”的舰艇不仅可以把近防距离从2千米扩展到7.5千米,而且还将具备多目标同时防御能力。动力系统方面,美国通用电气海事公司将为22DDH直升机母舰提供LM2500和LM500燃气轮机,前者将提供主推进功率,后者将提供舰上日用电。
在建水面舰艇项目稳步推进
2009年8月下水的“日向”级直升机驱逐舰第二艘“伊势”号于2011年3月正式投入使用。“伊势”号直升机母舰服役后将加入广岛县吴基地第四护卫群第四护卫队,替代之前的“比睿”号直升机驱逐舰。与此同时,日本“秋月”号驱逐舰也在2011年开始海试,计划2012年服役。该舰装备了日本自主研制的先进技术战斗系统,该系统由作战指挥系统、FCS-3多功能有源电扫描阵列雷达、反潜情报处理装置和电子战系统组成,增加了“友舰防空”和对海/对陆攻击的能力,可用作信息化指挥中心。
积极扩充先进AIP潜艇部队规模
10月,日本三菱重工神户造船所举行了日本最新“不依赖空气动力推进装置”(AIP)潜艇命名和下水仪式。该潜艇被命名为“瑞龙”号,是“苍龙”级潜艇的五号艇,将于2013年3月部署至神奈川县的横须贺基地或广岛县的吴基地。“苍龙”级潜艇是“亲潮”级的改进型,将替代已服役近20年的“春潮”级潜艇。该艇水下排水量4200吨,除具备AIP系统外,其外形充分吸取借鉴了西方最先进潜艇的先进技术,既可提高水下航速,还降低了流体噪声,安静性能也得以提高,并且采用x型尾舵设计替代了十字型舵,具有更好的水下机动能力。
进一步加强水面舰艇编队扫雷能力
11月,使用强度好且重量轻的“玻璃钢材料”(FRP)打造的日本海上自卫队570吨新型扫雷艇“父岛”号下水。首艘玻璃钢材料扫雷艇“江之岛”号将于2012年春季开始服役,“父岛”号是日本海上自卫队第二艘新型材料扫雷艇。以前的扫雷舰都为木制结构,而玻璃钢材料强度和耐久性均好于木制船,使用年限是木制船的1.5倍,可达30年。
新型航空装备取得明显进展
2011年日本遭受特大地震、海啸,松岛航空基地的18架F-2战机在海啸中受到海水浸泡,而F-15战斗机因故障频发再次停飞长达两个多月。面对问题不断的现役装备,日本加快了下一代战斗机的选型工作、积极推动“心神”战斗机和第六代战斗机的概念论证,以尽快获得新型航空装备,弥补能力不足。
下一代主力战斗机选型最终确定
12月,在竞争性招标程序结束之后,日本防卫省宣布选定美国F-35“闪电II”作为航空自卫队的下一代战斗机。日本计划共采购42架F-35,包括备件费用在内总价值超过70亿美元。据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称,日本第一份F-35“闪电Ⅱ”战斗机采购合同将首批采购4架飞机,这份合同将在2012财年预算框架内形成。对于F-35战斗机的性能,日本防卫省和航空自卫队认为,该战机具有全方位隐身性能,可迅速而准确地整合地面雷达以及“宙斯盾”舰的信息,并及时传达给飞行员,可构建一套完备的作战体系,具有良好的作战性能。
自研新一代隐身战斗机将于2014财年首飞
6月,日本防卫省称,由日本三菱重工公司主导研制的“先进技术验证机”(ATD-X)——“心神”高机动隐身战斗机验证机将在2014财年首飞。防卫省官员称,ATD-X是高机动隐身战斗机的试制品,采用了多项可能用于未来战斗机的先进技术/系统,用来在多种飞行条件下验证和确认这些技术/系统的实用性和作战效能。9月,日本初步确定在2011财年拨款约1.028亿美元用于ATD-X项目。
第六代战斗机的概念和设计论证工作即将启动
日本正在为第六代战斗机的概念和设计做准备,该机将具备反隐身飞机的能力。日本防卫省希望在ADT-X的基础上获得先进的军事航空技术,进而研制出具备“信息化、智能化、瞬时杀伤”(13)能力的第六代战斗机,用于取代日本现役的F-2战斗机,成为航空自卫队的下一代 制空与对海打击主力机种。日本防卫省技术研究部官员称,美国一直反对日本自主研制战斗机,因此研制第六代战斗机可能面临来自美国的政治障碍,最终可能的一种选择是与美国共同研制第六代战斗机。
XC-2新一代运输机研发进展顺利
继2010年首架XC-2运输机成功实现首飞后,第二架XC-2运输机2011年开始飞行试验。1月27日,该机从岐阜基地起飞,进入试验空域后进行了机身系统确认和模拟着陆等操作。据制造商川崎重工称,第二架XC-2运输机的机身和系统都运转良好,取得了很好的试验结果。新一代运输机是作为航空自卫队C-1等运输机的后继机,由日本防卫省技术研究部和航空自卫队飞行测试实验团队共同进行飞行试验,两架通过测试的XC-2飞机将于2012年编入现役。
电子信息装备建设取得新突破
2011年,日本持续推进军事信息系统建设和应用,天基侦察、卫星导航、网电空间等领域快速发展。
侦察体系加速构建
2011年9月和12月,日本先后发射了“光学-4”号和“雷达-3”号侦察卫星,构成了由多颗光学侦察卫星和1颗合成孔径雷达卫星组成的天基侦察网。“光学-4”号侦察卫星属于日本第二代光学成像侦察卫星,全色分辨率达到了0.6米;“雷达-3”号侦察卫星可全天候遂行侦察监视任务,分辨率达到1米。日本此前共发射过6颗侦察卫星,其中4颗是光学侦察卫星,2颗是雷达侦察卫星。目前1、3号光学侦察卫星正在使用中,“光学-4”是为了替代超过设计寿命的“光学-2”号卫星。“雷达-1”2003年发射升空,“雷达-2”2007年发射升空,但均出现电源故障。继这次成功发射有防止电源故障等措施的“雷达-3”后,日本还计划在2012年发射“雷达-4”卫星,以弥补日本空间侦察网络漏洞。届时,日本将能在任何条件下对全球任何地点每天至少侦察1次,从而具备独立的情报侦察和全球监视能力。此外,日本还计划在鹿儿岛县冲永良部岛部署新型警戒雷达,增加E-2C预警机数量,以强化对西南诸岛空域的巡逻警戒。
导航系统建设取得进展
2011年,日本完成对“准天顶”区域增强系统的第一颗“指路”卫星的测试。在一辆行驶时速为20千米的汽车上,通过利用传统GPS接收机接收来自新的准天顶卫星“指路”卫星播发的校正信息,实现了连续的3厘米的定位精度。在9月召开的第六届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国际委员会上,日本明确了由4颗“准天顶”系统卫星和3颗GEO卫星构成的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建设计划,并准备为“准天顶”增加短报文服务功能,推动通信与导航加速融合。这标志着日本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卫星导航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
网电空间能力建设得到持续重视
日本提出,为确保稳定利用网电空间,应综合加强应对网电攻击的态势与能力。重点提高自卫队通信网的防护能力,针对网电攻击加强联合应对机制,积极开展应对网电攻击的相关研究及演习。日本正在开发新型网电攻击追踪工具,可快速确定攻击源,甚至在必要时实施反击,以增强对攻击者的威慑与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