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兴文县地处川滇黔结合部边远山区,是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待遇县、四川省革命老区县、乌蒙山扶贫连片开发省级规划县,按照年人均纯收入在2736元以下列入扶贫对象的要求,精准识别出贫困户15129户、贫困人口50659人,贫困村57个,是四川省88个贫困县之一。兴文县按照省委、市委全会部署要求,结合实际制定了《关于凝心聚力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 确保与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明确到2019年实现全部脱贫的逐年工作计划,不让苗乡兴文任何一个贫困群众在与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掉队”。
台账式管理→家底清、规划准
一是建档立卡情况明。兴文县对全县15129户、50659名贫困群众,57个贫困村逐一建档立卡,形成了“户建卡、村造册、乡立簿、县归档”的资料体系,并报省市备案,录入“扶贫开发建档立卡信息管理平台”;从贫困户属性、致贫原因、脱贫措施、结对帮扶等方面建立台账,实现联网运行、动态管理。二是精准安排计划明。兴文县结合苗乡实际,制定到2017年完成减贫目标任务80%以上;2019年实现贫困群众全部脱贫,57个贫困村全部摘帽,摘掉省级贫困县的帽子;并明确逐年脱贫规划任务,注重对贫困村以外的“插花”贫困户进行帮扶,成熟一个摘帽一个,底线是按期精准脱贫。三是一户一策措施明。按照“三年攻坚两年巩固”的“一户一策”脱贫机制,针对因病、因残、因灾、因缺劳动力等致贫原因,逐一明确自我脱贫、民政救济、项目扶持、帮扶脱贫等措施;为逐年脱贫的每一名群众均建立收入台账,切实把扶贫攻坚落实到产业、落实到项目、落实到增收的具体举措上,保证“靶向精准”。
集中式攻坚→聚合力、措施准
一是基础设施扶贫,项目安排精准到村社。兴文县按照“先精准识别,再规划项目”的原则,针对路、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制定目标、确定进度,明确在2015年全面实现所有建制村公路硬化;到2019年解决常旱片区生活、生产用水难题,全面保障农村饮水安全;优先实施贫困地区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到2016年实现所有行政村通光纤、村村有广播、户户通电视。二是产业开发扶贫,助农增收精准到农户。重点发展富硒猕猴桃、生态方竹笋等特色农牧业,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推进农村商业网点“线上线下”全覆盖,持续推进以大坝苗族乡四龙村的“土地股金+务工收入+二次分红”参与龙头企业、专合组织的经营,着力产业开发脱贫一批。三是社会力量扶贫,捐赠帮扶精准到用途。主动对接省、市定点联系部门、企业,积极争取帮扶;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工商联、驻兴部队、武警官兵等在扶贫开发中的作用,支持引导各类非公企业、社会组织、爱心人士自愿采取定向、包户、包村、捐助资金等方式参与扶贫。四是立志强智扶贫,教育培养精准到个人。兴文县着力教育引导,强化“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制定一事一议、以工代赈、以奖代补等政策;制定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兜底办法措施;开展贫困户家庭实用技能培训,确保到2019年每户贫困户掌握1—2门实用技术或致富技能。五是政策兜底扶贫,应保尽保精准到群众。对丧失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人、无扶养人、无法通过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实现脱贫的贫困人口,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编织兜住特困群众基本生活的社会安全网。对因病致贫、看不起病的贫困群众,制定提高报销比例、大病医疗救助等机制,兜底特困群众病有所医。针对贫困群众危房户,统筹危房改造、地质灾害搬迁等资金,确保每户扶持4万元以上,兜底特困群众住有所居。
结对式帮扶→全覆盖、帮扶准
一是“四对一”帮扶贫困村。兴文县明确57贫困村每个村都有1个驻村工作队、1个联系县级部门、1个联系农业龙头企业(或规模以上专业组织)、1个联系医院(或科室),提升扶贫攻坚实效;同时持续推进服务群众“五帮村”活动(党建指导员帮村、政法干警帮村、大学生村官帮村、科技特派员帮村、名誉村主任帮村)。二是二对一帮扶贫困户。结合贫困户因病、因缺劳动力等致贫原因,有针对地选派有丰富农村工作经验的优秀干部、科技人员、联系医生等,保证每1户贫困户都有1名帮扶干部,每1户因病致贫贫困户都有1名联系医生,每1户发展特色种养业的贫困户都有1名科技人员进行联系帮扶。三是一对一帮扶党组织。兴文县对57个贫困村均下派了“第一书记”,明确工作与原单位脱钩,帮助制定整村发展规划,到户入户制定脱贫措施,监督帮扶项目实施。
体系式保障→真落实、支撑准
一是健全财政支撑体系。把扶贫资金纳入财政专项预算,明确提高扶贫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县级新增财力重点用于精准扶贫;把财政直接补贴的项目资金主要作为政策性贴息、担保资金和风险补偿资金,撬动更多社会资金、金融资金投放;扎实推进金融服务“三农”改革,建立县、乡、村三级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抵押登记服务等平台;持续推进县财政出资1000万元,与银行、保险公司开展的“政银保”合作机制,发挥财政投入的导向作用,解决农村发展融资难问题。二是健全组织保障体系。成立新时期扶贫开发攻坚领导组,明确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任第一副组长,将扶贫开发攻坚列入县上十个重点项目的重要督办内容,实行量化考核;新调剂2名科级干部、增加5个编制具体从事扶贫移民工作;在全县15个乡镇新成立了乡镇扶贫办,增设扶贫办主任1名,加强县、乡扶贫队伍建设。三是健全责任落实体系。明确县委书记、县长负总责,落实各乡镇、县级各部门“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乡镇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扶贫开发实绩考核制度和扶贫工作专项考核机制,对完不成扶贫攻坚任务的,实行“一票否决”;明确将扶贫攻坚成效作为各级干部德能勤绩和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
台账式管理→家底清、规划准
一是建档立卡情况明。兴文县对全县15129户、50659名贫困群众,57个贫困村逐一建档立卡,形成了“户建卡、村造册、乡立簿、县归档”的资料体系,并报省市备案,录入“扶贫开发建档立卡信息管理平台”;从贫困户属性、致贫原因、脱贫措施、结对帮扶等方面建立台账,实现联网运行、动态管理。二是精准安排计划明。兴文县结合苗乡实际,制定到2017年完成减贫目标任务80%以上;2019年实现贫困群众全部脱贫,57个贫困村全部摘帽,摘掉省级贫困县的帽子;并明确逐年脱贫规划任务,注重对贫困村以外的“插花”贫困户进行帮扶,成熟一个摘帽一个,底线是按期精准脱贫。三是一户一策措施明。按照“三年攻坚两年巩固”的“一户一策”脱贫机制,针对因病、因残、因灾、因缺劳动力等致贫原因,逐一明确自我脱贫、民政救济、项目扶持、帮扶脱贫等措施;为逐年脱贫的每一名群众均建立收入台账,切实把扶贫攻坚落实到产业、落实到项目、落实到增收的具体举措上,保证“靶向精准”。
集中式攻坚→聚合力、措施准
一是基础设施扶贫,项目安排精准到村社。兴文县按照“先精准识别,再规划项目”的原则,针对路、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制定目标、确定进度,明确在2015年全面实现所有建制村公路硬化;到2019年解决常旱片区生活、生产用水难题,全面保障农村饮水安全;优先实施贫困地区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到2016年实现所有行政村通光纤、村村有广播、户户通电视。二是产业开发扶贫,助农增收精准到农户。重点发展富硒猕猴桃、生态方竹笋等特色农牧业,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推进农村商业网点“线上线下”全覆盖,持续推进以大坝苗族乡四龙村的“土地股金+务工收入+二次分红”参与龙头企业、专合组织的经营,着力产业开发脱贫一批。三是社会力量扶贫,捐赠帮扶精准到用途。主动对接省、市定点联系部门、企业,积极争取帮扶;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工商联、驻兴部队、武警官兵等在扶贫开发中的作用,支持引导各类非公企业、社会组织、爱心人士自愿采取定向、包户、包村、捐助资金等方式参与扶贫。四是立志强智扶贫,教育培养精准到个人。兴文县着力教育引导,强化“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制定一事一议、以工代赈、以奖代补等政策;制定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兜底办法措施;开展贫困户家庭实用技能培训,确保到2019年每户贫困户掌握1—2门实用技术或致富技能。五是政策兜底扶贫,应保尽保精准到群众。对丧失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人、无扶养人、无法通过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实现脱贫的贫困人口,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编织兜住特困群众基本生活的社会安全网。对因病致贫、看不起病的贫困群众,制定提高报销比例、大病医疗救助等机制,兜底特困群众病有所医。针对贫困群众危房户,统筹危房改造、地质灾害搬迁等资金,确保每户扶持4万元以上,兜底特困群众住有所居。
结对式帮扶→全覆盖、帮扶准
一是“四对一”帮扶贫困村。兴文县明确57贫困村每个村都有1个驻村工作队、1个联系县级部门、1个联系农业龙头企业(或规模以上专业组织)、1个联系医院(或科室),提升扶贫攻坚实效;同时持续推进服务群众“五帮村”活动(党建指导员帮村、政法干警帮村、大学生村官帮村、科技特派员帮村、名誉村主任帮村)。二是二对一帮扶贫困户。结合贫困户因病、因缺劳动力等致贫原因,有针对地选派有丰富农村工作经验的优秀干部、科技人员、联系医生等,保证每1户贫困户都有1名帮扶干部,每1户因病致贫贫困户都有1名联系医生,每1户发展特色种养业的贫困户都有1名科技人员进行联系帮扶。三是一对一帮扶党组织。兴文县对57个贫困村均下派了“第一书记”,明确工作与原单位脱钩,帮助制定整村发展规划,到户入户制定脱贫措施,监督帮扶项目实施。
体系式保障→真落实、支撑准
一是健全财政支撑体系。把扶贫资金纳入财政专项预算,明确提高扶贫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县级新增财力重点用于精准扶贫;把财政直接补贴的项目资金主要作为政策性贴息、担保资金和风险补偿资金,撬动更多社会资金、金融资金投放;扎实推进金融服务“三农”改革,建立县、乡、村三级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抵押登记服务等平台;持续推进县财政出资1000万元,与银行、保险公司开展的“政银保”合作机制,发挥财政投入的导向作用,解决农村发展融资难问题。二是健全组织保障体系。成立新时期扶贫开发攻坚领导组,明确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任第一副组长,将扶贫开发攻坚列入县上十个重点项目的重要督办内容,实行量化考核;新调剂2名科级干部、增加5个编制具体从事扶贫移民工作;在全县15个乡镇新成立了乡镇扶贫办,增设扶贫办主任1名,加强县、乡扶贫队伍建设。三是健全责任落实体系。明确县委书记、县长负总责,落实各乡镇、县级各部门“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乡镇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扶贫开发实绩考核制度和扶贫工作专项考核机制,对完不成扶贫攻坚任务的,实行“一票否决”;明确将扶贫攻坚成效作为各级干部德能勤绩和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