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论述了校园文化景观建设的重要性,分析了校园文化景观作为符号在传达意义时所要进行的符号传媒介的选取类型和符号意义的关联方式,并以湖南大学校园文化景观为例。同时指出,只有处理好校园文化景观的物象和意象两个层面的内容,才能建设优秀的校园文化景观。
关键词符号学;校园文化景观;意义传达
中图分类号S731.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0517-6611(2015)29-163-02
近些年来,校园文化在校园建设中愈加受到重视,而校园文化景观营建对校园文化建设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设计者们在建设校园文化景观时过分重视景观物象层面的营造,忽视了景观意象层面的处理,导致设计出来的文化景观或是匪夷所思,难以理解,或是索然无味,全无新意。
湖南大学坐落于岳麓山下,是湖南省历史悠久的重点大学,被誉为“千年学府,百年名校”,其优秀的文化景观一直是国内学者争相研究的对象。闻名遐迩的岳麓书院、经历战火的校园建筑、颇具匠心的硬质景观,这些都对校园文化的渗透与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为了重新审视其校园文化景观中经典元素的形成,该研究引入了符号学理论,以莫里斯的语义学观点为基础,以岳麓书院、自卑亭、大礼堂、老图书馆、科学馆、工程馆、七舍、胜利斋、二院、法学院、工管院、东方红广场、谭千秋像、校门图书馆遗址为主要研究对象,旨在以符号学为视角,深入研究校园文化景观意义的传达机制。
1符号媒介的类型
如若把文化景观视作符号,设计者在将所要表达的信息加工好后需要借助符号的媒介作用将其传达出来。从符号媒介的选取类型来看,有惯常用型、重构型和创新型三大类。
1.1惯常用符号
惯常用符号是以表达对象整体的认知背景为基础,通过约定俗成的机制,使表达对象能够较为轻易地在自己的知识储备中提取符号原型,并加以联想和推理,从而获知符号的意义。从这点上看,惯常用符号媒介的选择需要注意对象群体认知的焦点性和共识性内容。以湖南大学校园文化景观为例,确定符号媒介之前,要充分考量观赏者群体的文化认知圈,从中筛选出能够被广泛认同和理解的焦点性和共识性内容。
岳麓书院中的惯常用符号首先表现在白墙黛瓦、亭廊碑刻等要素上,使观赏者能够很清晰地辨别出中国古典园林和传统书院的形象,自卑亭的飞檐翘角、屋脊吻兽亦是如此。东方红广场选取毛泽东主席这一伟人形象来表现红色文化也是基于共识性认知。毛泽东作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具有广泛的认知群体,是中国红色文化的标志性人物。老图书馆遗址依据观赏者对校园历史的理解,通过旧石柱来唤起人们对老图书馆原型的印象。谭千秋作为湖南大学学子,其本身就有一定的认识群体,其铜像所表达的英勇瞬间因得到广泛认同而深入人心。
1.2创新符号与惯常用符号相反,创新符号放弃了对象群体认知的焦点性和共识性内容,而由设计者独立规定符号表达的信息。以湖南大学校园文化景观为例,创新符号体现在设计者与观赏者的分离,两者在符号的认识背景上交集较少。法学院在造型设计上的体块分割,工管院在空间上“树”、“楼”的相互嵌合都是设计者较为创新的表达方式,因此观赏者对其的理解与认识呈现出开放性。
1.3重构符号
重构符号介于上述两种符号之间,兼具两者的特点。它一方面具有表达群体的认知共性,一方面通过创新的方式对符号的内容进行解构和重组,是一种较为折衷的符号形式。在湖南大学校园中,重构符号体现为东西方的文化交汇和传统与创新的统一。校门的旧石柱与校牌石较为直观地表达出学校的历史文脉,千年锤则以较为创新的形象寓意“千锤百炼”。同时大礼堂与老图书馆的中式结构和西式尺度,二院立面的折衷表现,以及科学院、工程馆、七舍、胜利斋等关于经典元素的重新利用,都体现出符号媒介的重构性。
综上分析,湖南大学校园文化景观符号媒介类型如表1所示。
2符号意义的关联类型
文化景观符号在表达意义的同时,如同文章一样,需要将本体和喻体进行关联。符号意义的关联类型有明喻、隐喻和转喻3类。
2.1明喻
明喻在语言学中包含了本体和喻体两个部分,通过“好像”、“比如”、“类似”等喻词来连接实现比喻。在文化景观符号中,符号意义的明喻关联通过符号媒介直观性的
浅层信息唤起观赏者的认识,使观赏者较为容易地理解符号意义。例如,为了体现“尊师重道”的传统,岳麓书院建设之初“塑先师十哲之像,画七十二贤”,后来书院为纪念对书院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辈,又分别设有画像等。从这些图像性的信息,观赏者很容易就能获知所要描绘的人物形象,加以分析便知晓画像与雕塑的纪念意义。同理,谭千秋铜像也是通过符号的明喻手法来关联符号意义,通过动作和表情的刻画,还原了人物的真实形象。
2.2隐喻
隐喻表现的是喻体和本体的深层联系,需要通过一定的暗示来进行相互比较,实现比喻。在文化景观符号中,符号的隐喻除了本体与喻体关联外,通常还有相关的意义延伸。例如岳麓书院的整体布局,其本体为建筑和园林,喻体为层层进深的院落结构,更深层表现为主次尊卑的礼乐观念。大礼堂作为符号,其本体为建筑的空间造型和细部结构等,喻体为建筑特征所隐含的建筑文化,同时还延伸为个人的设计思想和表达的价值观念。相同的还有老图书馆、科学馆、工程馆以及法学院等一批建筑。校门作为文化景观符号,其意义关联也属于隐喻,本体为旧石柱、校牌石和千年锤,喻体为各自所象征的人文与历史,共同组合在一起则将意义延伸为湖南大学校园的文脉与精神。
2.3转喻
转喻表现的是喻体与本体的密切联系,如“国务院出台某条例”,严格意义上说,这些条例是由国务院工作人员研究并提出的,但在表达上很自然地将二者联系在一起,形成转喻。在文化景观符号中,符号意义的转喻关联除了要基于本体与喻体本身的相关性,同时还要借助解释中介,将二者的联系表达出来,以保证可理解性。例如,在湖南大学校园中,自卑亭在功能上原为登山爬高之人歇脚的地方,是岳麓书院的一部分,在表达意义上则是告诉人们不论是做人还是做学问都要如登高一样,从低处做起。而自卑亭在体现本体和喻体的联系上,借助了《中庸》中的一句话:“君子之道,辟如远行,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这也是自卑亭之“自卑”的来历。相类似的,岳麓书院中的饮马池,本体为水池,喻体为表现书院文化的盛况,这其中与“朱张会讲”时前来求学之人多到马都饮干了池中水的典故是分不开的。
综上分析,湖南大学校园文化景观符号意义关联类型如表2所示。
3结语
以符号学为基础,将文化景观视作设计者传达符号信息的载体,是深刻理解校园文化景观意义传达机制的新途径。
校园文化景观作为符号,在传达不同主题时,需要根据设计者和对象群体之间不同的互动需求选取相应的传达媒介和关联方式:①符号媒介的选择有惯常用符号、创新性符号和重构性符号3类。选取惯常用符号将以对象群体的认知背景为基础,注意对象群体认知的焦点性和共识性内容;选取创新性符号则以设计者独立规定表达信息为主;而选取重构性符号则要兼顾设计者的创造性和对象群体的认知性。②符号意义的关联类型有明喻、暗喻和转喻3类。选用明喻要注意本体和喻体之间浅层信息的直观性和可识别性;选用暗喻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的深层联系,处理好喻体意义的延伸;选用转喻要注意借助解释中介,保证本体和喻体之间关系的可理解性。设计者在构建校园文化景观的雏形时,需要把握好文化景观本体的意义传达,兼顾物象层面的同时,注重景观意象层面的处理,只有这样,才能建设出优秀的校园文化景观。
参考文献
[1] 唐云,曹麻茹.承学府之风 寄山水空朦——湖南大学校园生态与人文主题的营造[J]. 四川建筑,2006(3):13-14,17.
[2] 魏春雨,许昊皓,卢健松. 异质同构——从岳麓书院到湖南大学[J].建筑学报, 2012(3):5-12.
[3] 张佳林,李石纯.兴学千年 弦歌不绝——从岳麓书院到湖南大学[J].中国高等教育,2001(7):45-47.
[4] 陈圣浩.景观设计语言符号理论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7.
[5] 廖秋林.后现代主义符号学景观设计理论研究[D].长沙:中南林学院,2005.
关键词符号学;校园文化景观;意义传达
中图分类号S731.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0517-6611(2015)29-163-02
近些年来,校园文化在校园建设中愈加受到重视,而校园文化景观营建对校园文化建设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设计者们在建设校园文化景观时过分重视景观物象层面的营造,忽视了景观意象层面的处理,导致设计出来的文化景观或是匪夷所思,难以理解,或是索然无味,全无新意。
湖南大学坐落于岳麓山下,是湖南省历史悠久的重点大学,被誉为“千年学府,百年名校”,其优秀的文化景观一直是国内学者争相研究的对象。闻名遐迩的岳麓书院、经历战火的校园建筑、颇具匠心的硬质景观,这些都对校园文化的渗透与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为了重新审视其校园文化景观中经典元素的形成,该研究引入了符号学理论,以莫里斯的语义学观点为基础,以岳麓书院、自卑亭、大礼堂、老图书馆、科学馆、工程馆、七舍、胜利斋、二院、法学院、工管院、东方红广场、谭千秋像、校门图书馆遗址为主要研究对象,旨在以符号学为视角,深入研究校园文化景观意义的传达机制。
1符号媒介的类型
如若把文化景观视作符号,设计者在将所要表达的信息加工好后需要借助符号的媒介作用将其传达出来。从符号媒介的选取类型来看,有惯常用型、重构型和创新型三大类。
1.1惯常用符号
惯常用符号是以表达对象整体的认知背景为基础,通过约定俗成的机制,使表达对象能够较为轻易地在自己的知识储备中提取符号原型,并加以联想和推理,从而获知符号的意义。从这点上看,惯常用符号媒介的选择需要注意对象群体认知的焦点性和共识性内容。以湖南大学校园文化景观为例,确定符号媒介之前,要充分考量观赏者群体的文化认知圈,从中筛选出能够被广泛认同和理解的焦点性和共识性内容。
岳麓书院中的惯常用符号首先表现在白墙黛瓦、亭廊碑刻等要素上,使观赏者能够很清晰地辨别出中国古典园林和传统书院的形象,自卑亭的飞檐翘角、屋脊吻兽亦是如此。东方红广场选取毛泽东主席这一伟人形象来表现红色文化也是基于共识性认知。毛泽东作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具有广泛的认知群体,是中国红色文化的标志性人物。老图书馆遗址依据观赏者对校园历史的理解,通过旧石柱来唤起人们对老图书馆原型的印象。谭千秋作为湖南大学学子,其本身就有一定的认识群体,其铜像所表达的英勇瞬间因得到广泛认同而深入人心。
1.2创新符号与惯常用符号相反,创新符号放弃了对象群体认知的焦点性和共识性内容,而由设计者独立规定符号表达的信息。以湖南大学校园文化景观为例,创新符号体现在设计者与观赏者的分离,两者在符号的认识背景上交集较少。法学院在造型设计上的体块分割,工管院在空间上“树”、“楼”的相互嵌合都是设计者较为创新的表达方式,因此观赏者对其的理解与认识呈现出开放性。
1.3重构符号
重构符号介于上述两种符号之间,兼具两者的特点。它一方面具有表达群体的认知共性,一方面通过创新的方式对符号的内容进行解构和重组,是一种较为折衷的符号形式。在湖南大学校园中,重构符号体现为东西方的文化交汇和传统与创新的统一。校门的旧石柱与校牌石较为直观地表达出学校的历史文脉,千年锤则以较为创新的形象寓意“千锤百炼”。同时大礼堂与老图书馆的中式结构和西式尺度,二院立面的折衷表现,以及科学院、工程馆、七舍、胜利斋等关于经典元素的重新利用,都体现出符号媒介的重构性。
综上分析,湖南大学校园文化景观符号媒介类型如表1所示。
2符号意义的关联类型
文化景观符号在表达意义的同时,如同文章一样,需要将本体和喻体进行关联。符号意义的关联类型有明喻、隐喻和转喻3类。
2.1明喻
明喻在语言学中包含了本体和喻体两个部分,通过“好像”、“比如”、“类似”等喻词来连接实现比喻。在文化景观符号中,符号意义的明喻关联通过符号媒介直观性的
浅层信息唤起观赏者的认识,使观赏者较为容易地理解符号意义。例如,为了体现“尊师重道”的传统,岳麓书院建设之初“塑先师十哲之像,画七十二贤”,后来书院为纪念对书院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辈,又分别设有画像等。从这些图像性的信息,观赏者很容易就能获知所要描绘的人物形象,加以分析便知晓画像与雕塑的纪念意义。同理,谭千秋铜像也是通过符号的明喻手法来关联符号意义,通过动作和表情的刻画,还原了人物的真实形象。
2.2隐喻
隐喻表现的是喻体和本体的深层联系,需要通过一定的暗示来进行相互比较,实现比喻。在文化景观符号中,符号的隐喻除了本体与喻体关联外,通常还有相关的意义延伸。例如岳麓书院的整体布局,其本体为建筑和园林,喻体为层层进深的院落结构,更深层表现为主次尊卑的礼乐观念。大礼堂作为符号,其本体为建筑的空间造型和细部结构等,喻体为建筑特征所隐含的建筑文化,同时还延伸为个人的设计思想和表达的价值观念。相同的还有老图书馆、科学馆、工程馆以及法学院等一批建筑。校门作为文化景观符号,其意义关联也属于隐喻,本体为旧石柱、校牌石和千年锤,喻体为各自所象征的人文与历史,共同组合在一起则将意义延伸为湖南大学校园的文脉与精神。
2.3转喻
转喻表现的是喻体与本体的密切联系,如“国务院出台某条例”,严格意义上说,这些条例是由国务院工作人员研究并提出的,但在表达上很自然地将二者联系在一起,形成转喻。在文化景观符号中,符号意义的转喻关联除了要基于本体与喻体本身的相关性,同时还要借助解释中介,将二者的联系表达出来,以保证可理解性。例如,在湖南大学校园中,自卑亭在功能上原为登山爬高之人歇脚的地方,是岳麓书院的一部分,在表达意义上则是告诉人们不论是做人还是做学问都要如登高一样,从低处做起。而自卑亭在体现本体和喻体的联系上,借助了《中庸》中的一句话:“君子之道,辟如远行,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这也是自卑亭之“自卑”的来历。相类似的,岳麓书院中的饮马池,本体为水池,喻体为表现书院文化的盛况,这其中与“朱张会讲”时前来求学之人多到马都饮干了池中水的典故是分不开的。
综上分析,湖南大学校园文化景观符号意义关联类型如表2所示。
3结语
以符号学为基础,将文化景观视作设计者传达符号信息的载体,是深刻理解校园文化景观意义传达机制的新途径。
校园文化景观作为符号,在传达不同主题时,需要根据设计者和对象群体之间不同的互动需求选取相应的传达媒介和关联方式:①符号媒介的选择有惯常用符号、创新性符号和重构性符号3类。选取惯常用符号将以对象群体的认知背景为基础,注意对象群体认知的焦点性和共识性内容;选取创新性符号则以设计者独立规定表达信息为主;而选取重构性符号则要兼顾设计者的创造性和对象群体的认知性。②符号意义的关联类型有明喻、暗喻和转喻3类。选用明喻要注意本体和喻体之间浅层信息的直观性和可识别性;选用暗喻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的深层联系,处理好喻体意义的延伸;选用转喻要注意借助解释中介,保证本体和喻体之间关系的可理解性。设计者在构建校园文化景观的雏形时,需要把握好文化景观本体的意义传达,兼顾物象层面的同时,注重景观意象层面的处理,只有这样,才能建设出优秀的校园文化景观。
参考文献
[1] 唐云,曹麻茹.承学府之风 寄山水空朦——湖南大学校园生态与人文主题的营造[J]. 四川建筑,2006(3):13-14,17.
[2] 魏春雨,许昊皓,卢健松. 异质同构——从岳麓书院到湖南大学[J].建筑学报, 2012(3):5-12.
[3] 张佳林,李石纯.兴学千年 弦歌不绝——从岳麓书院到湖南大学[J].中国高等教育,2001(7):45-47.
[4] 陈圣浩.景观设计语言符号理论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7.
[5] 廖秋林.后现代主义符号学景观设计理论研究[D].长沙:中南林学院,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