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一般我们将民间金融界定为非正规金融,是指在政府批准并进行监管的金融活动(正规金融)之外所存在的游离于现行制度法规边缘的金融行为。民间金融,就是为了民间经济融通资金的非公有经济成分的资金活动,主要包括民间借贷,民间集资,地下钱庄、合会等。近年来,随着浙江省经济金融的发展,民间金融规模也在快速的增长,同时也伴随着风险的积累和增加。以温州为例截至2011年6月底,温州民间借贷规模达到1100亿元左右,比一年前的800亿元有较大增长。
关键词:民间金融;小企业;发展;对策
一、当前我省民间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
浙江省作为民营经济大省,为民间金融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然而,在后危机以及国内紧缩货币政策周期过程中,仍然凸显出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高通胀背景下“金融脱媒”,加剧民间金融风险。2011年全年通货膨胀导致“负利率”的背景下,银行体内资金加快流出进行体外循环,导致“金融脱媒”,大量资金集聚在民间寻找出路。然而,民间金融又缺乏正规金融所拥有的标准化程序化处理、风险控制等优势,在某种程度上,放大了金融体系的市场风险。以温州为例,民间金融规模已达到银行信贷总量的20%,而仅有35%的民间借贷流入实体经济产业,其余的贷款或是进入房地产行业,或是在非正规的金融中介等高风险行业进行流转,加剧了金融风险的积累。
2.民间金融链条复杂,抗风险能力弱。自今年4月以来,温州中小企业主“跑路”事件不时见诸报端。有媒体报道称,因资金链断裂而“跑路”甚至跳楼的温州企业主仅9月以来就高达25人,而这些企业的一个普遍现象是借高利贷或者为高利贷提高担保。从中可以得出民间金融的资金链条普遍较为复杂,机构和个人在担任资金提供者的同时,又是资金的需求者,同时还可能是资金的担保者。随着资金链条的延长,每一环节的微小问题将在整个系统中被放大,从而导致整个民间金融系统抗风险能力下降,风险增加。
3.民间资本转换机制仍不通畅,产业空心化趋势进一步加剧。很多学者调研,今年不仅在温州,在全国很多地方,民间借贷高利贷化的趋势非常明显,最高的利率甚至达到了年化率360%。融资成本的大幅度提高使得企业实体投资利润率大幅降低,中小企业通过民间借贷获得的资金投资实业只能是亏损,从而削弱了金融的资本形成能力,大量资金进入房地产和民间借贷领域,产业空心化加剧。一些中小企业甚至将获得的民间借贷资金再次高利贷出去,以钱炒钱,成倍放大了风险,使得以前主要为民营经济输血的民间借贷逐渐脱离了实业,成为了以钱炒钱的击鼓传花式的赌博和游戏。
4.民间金融监管真空下利率畸高,增加社会不稳定因素。根据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的说法,目前温州民间借贷的利率水平已超过历史最高值,一般月息是2分~6分,有的甚至高达1角5分,年利率达180%。一企业老板说,大多数中小企业的实业毛利润不会超过10%,一般在3%~5%,高利率的民间借贷很容易就把企业逼上绝路。当资金链断裂后,在“一倒一大片”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下,不仅对地方经济造成重创,同时也损害了员工和资金提供者的利益,增加银行系统的金融风险。此外,这些民间借贷机构往往有一定的暴力背景,对社会治安是一种潜在风险。
二、进一步规范引导我省民间金融发展的对策建议
民间金融作为一种自发的诱致性的金融制度安排,在正规金融不可能包打天下的情况下,有其存在的空间和合理性,因此,规范民间金融,将民间金融纳入金融监管范围,是保证民间金融机构安全和提高资产质量的内在要求。
1.加快民间信用体系建设,完善民间金融环境。完善的的民间信用体系和良好的金融环境是民间金融体系正常运行的基础和保障。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地方法规的形式,以当地中国人民银行牵头,推动建立企业信用和个人信用登记咨询系统为主体的信息中心,主要收集个人的消费、借贷等信息记录和企业的纳税、信贷记录、合同履约、遵纪守法等信息记录,以供民间金融各主体查询,降低主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同时支持和鼓励一批具有公信力的信用评估机构对民营企业或个人进行信用等级评价。
2.进一步发展私募股权基金,引导民间资本走向正规化发展。首先资金管理公司可以对某投资项目相关期限、额度、收益进行预先评估,在就相关权益进行划分等多方面的资源整合、方案设计后,向民间资本持有者募集资金,集体购买该项目的权益份额,投资人根据出资额度不同而享有对等比例的项目权益。私募股权模式一方面为拥有优质项目需大额资金注入的会员提供资源整合、方案设计等咨询、投资特色服务;另一方面为具有小额闲散资金而无法对接大型优质项目需投资理财的会员提供方案分析、咨询、担保、资产委托管理的复合服务,从而安全有效的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实体产业,使民间资本走向正规化发展。
3.加快民间金融与正规金融的对接,使民间金融逐步起到桥梁作用。充分发挥民间金融的信息收集和信息利用优势,民间金融组织可以选择信用程度高的个人或企业进行放贷,同时可以跟正规金融机构进行合作,从而克服自身规模小,资金少等不足。这种合作模式一方面解决了正规金融面对中小借款者的信息不对称所引致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降低了交易成本;另一方面又发挥了民间金融的交易程序简单、服务快捷等优势,最终可以降低个人和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提高服务质量,促进正规金融和民间金融的互补和发展。
4.进一步加强监管和监管协调,防范民间金融风险。一方面,当地政府要根据当地民间金融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监管规则并坚定不移的执行;同时对一些民间金融组织如典当、钱庄、合会等进行一定的扶持和引导,对其中的合法经营部分要支持鼓励,对一些不合法的有经营要加以整改,逐步使民间金融正规化、阳光化。另一方面,民间金融自发成立的一些组织协会应制定自我约束、自我监督的条款规则,加强行业自律,共同防范民间金融风险。
参考文献:
[1]杨梅. 对民间金融改善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探讨[J]. 中国证券期货. 2010(12)
[2]季学凤. 中小企业选择民间金融的可行性分析[J]. 会计之友(下旬刊). 2009(01)
[3]邵燕翔. 浙江中小企业民间融资问题探讨[J]. 特区经济. 2008(09)
[4]刘婉. 对民间金融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探讨[J]. 知识经济. 2009(09)
[5]于洋. 中小企业筹资战略的制定与选择[J]. 经济研究导刊. 2009(11)
[6]花爱梅. 民间金融与中小企业融资需求探析[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1(05)
[7]草根金融[J]. 招商周刊. 2006(02)
[8]孙晓鲁. 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及创新问题探析[J]. 社科纵横. 2006(06)
[9] 陈静,陈玉菁,刘玉梅. 浙江中小企业融资“破冰之旅”[J]. 商业经济. 2009(22)
[10]李芳. 中小企业融资方式与环境创新[J]. 商业经济. 2006(05)
(作者通讯地址:1.浙江工业大学 人文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4;2.浙江省城市化发展研究中心,浙江 杭州 310007)
一般我们将民间金融界定为非正规金融,是指在政府批准并进行监管的金融活动(正规金融)之外所存在的游离于现行制度法规边缘的金融行为。民间金融,就是为了民间经济融通资金的非公有经济成分的资金活动,主要包括民间借贷,民间集资,地下钱庄、合会等。近年来,随着浙江省经济金融的发展,民间金融规模也在快速的增长,同时也伴随着风险的积累和增加。以温州为例截至2011年6月底,温州民间借贷规模达到1100亿元左右,比一年前的800亿元有较大增长。
关键词:民间金融;小企业;发展;对策
一、当前我省民间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
浙江省作为民营经济大省,为民间金融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然而,在后危机以及国内紧缩货币政策周期过程中,仍然凸显出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高通胀背景下“金融脱媒”,加剧民间金融风险。2011年全年通货膨胀导致“负利率”的背景下,银行体内资金加快流出进行体外循环,导致“金融脱媒”,大量资金集聚在民间寻找出路。然而,民间金融又缺乏正规金融所拥有的标准化程序化处理、风险控制等优势,在某种程度上,放大了金融体系的市场风险。以温州为例,民间金融规模已达到银行信贷总量的20%,而仅有35%的民间借贷流入实体经济产业,其余的贷款或是进入房地产行业,或是在非正规的金融中介等高风险行业进行流转,加剧了金融风险的积累。
2.民间金融链条复杂,抗风险能力弱。自今年4月以来,温州中小企业主“跑路”事件不时见诸报端。有媒体报道称,因资金链断裂而“跑路”甚至跳楼的温州企业主仅9月以来就高达25人,而这些企业的一个普遍现象是借高利贷或者为高利贷提高担保。从中可以得出民间金融的资金链条普遍较为复杂,机构和个人在担任资金提供者的同时,又是资金的需求者,同时还可能是资金的担保者。随着资金链条的延长,每一环节的微小问题将在整个系统中被放大,从而导致整个民间金融系统抗风险能力下降,风险增加。
3.民间资本转换机制仍不通畅,产业空心化趋势进一步加剧。很多学者调研,今年不仅在温州,在全国很多地方,民间借贷高利贷化的趋势非常明显,最高的利率甚至达到了年化率360%。融资成本的大幅度提高使得企业实体投资利润率大幅降低,中小企业通过民间借贷获得的资金投资实业只能是亏损,从而削弱了金融的资本形成能力,大量资金进入房地产和民间借贷领域,产业空心化加剧。一些中小企业甚至将获得的民间借贷资金再次高利贷出去,以钱炒钱,成倍放大了风险,使得以前主要为民营经济输血的民间借贷逐渐脱离了实业,成为了以钱炒钱的击鼓传花式的赌博和游戏。
4.民间金融监管真空下利率畸高,增加社会不稳定因素。根据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的说法,目前温州民间借贷的利率水平已超过历史最高值,一般月息是2分~6分,有的甚至高达1角5分,年利率达180%。一企业老板说,大多数中小企业的实业毛利润不会超过10%,一般在3%~5%,高利率的民间借贷很容易就把企业逼上绝路。当资金链断裂后,在“一倒一大片”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下,不仅对地方经济造成重创,同时也损害了员工和资金提供者的利益,增加银行系统的金融风险。此外,这些民间借贷机构往往有一定的暴力背景,对社会治安是一种潜在风险。
二、进一步规范引导我省民间金融发展的对策建议
民间金融作为一种自发的诱致性的金融制度安排,在正规金融不可能包打天下的情况下,有其存在的空间和合理性,因此,规范民间金融,将民间金融纳入金融监管范围,是保证民间金融机构安全和提高资产质量的内在要求。
1.加快民间信用体系建设,完善民间金融环境。完善的的民间信用体系和良好的金融环境是民间金融体系正常运行的基础和保障。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地方法规的形式,以当地中国人民银行牵头,推动建立企业信用和个人信用登记咨询系统为主体的信息中心,主要收集个人的消费、借贷等信息记录和企业的纳税、信贷记录、合同履约、遵纪守法等信息记录,以供民间金融各主体查询,降低主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同时支持和鼓励一批具有公信力的信用评估机构对民营企业或个人进行信用等级评价。
2.进一步发展私募股权基金,引导民间资本走向正规化发展。首先资金管理公司可以对某投资项目相关期限、额度、收益进行预先评估,在就相关权益进行划分等多方面的资源整合、方案设计后,向民间资本持有者募集资金,集体购买该项目的权益份额,投资人根据出资额度不同而享有对等比例的项目权益。私募股权模式一方面为拥有优质项目需大额资金注入的会员提供资源整合、方案设计等咨询、投资特色服务;另一方面为具有小额闲散资金而无法对接大型优质项目需投资理财的会员提供方案分析、咨询、担保、资产委托管理的复合服务,从而安全有效的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实体产业,使民间资本走向正规化发展。
3.加快民间金融与正规金融的对接,使民间金融逐步起到桥梁作用。充分发挥民间金融的信息收集和信息利用优势,民间金融组织可以选择信用程度高的个人或企业进行放贷,同时可以跟正规金融机构进行合作,从而克服自身规模小,资金少等不足。这种合作模式一方面解决了正规金融面对中小借款者的信息不对称所引致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降低了交易成本;另一方面又发挥了民间金融的交易程序简单、服务快捷等优势,最终可以降低个人和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提高服务质量,促进正规金融和民间金融的互补和发展。
4.进一步加强监管和监管协调,防范民间金融风险。一方面,当地政府要根据当地民间金融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监管规则并坚定不移的执行;同时对一些民间金融组织如典当、钱庄、合会等进行一定的扶持和引导,对其中的合法经营部分要支持鼓励,对一些不合法的有经营要加以整改,逐步使民间金融正规化、阳光化。另一方面,民间金融自发成立的一些组织协会应制定自我约束、自我监督的条款规则,加强行业自律,共同防范民间金融风险。
参考文献:
[1]杨梅. 对民间金融改善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探讨[J]. 中国证券期货. 2010(12)
[2]季学凤. 中小企业选择民间金融的可行性分析[J]. 会计之友(下旬刊). 2009(01)
[3]邵燕翔. 浙江中小企业民间融资问题探讨[J]. 特区经济. 2008(09)
[4]刘婉. 对民间金融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探讨[J]. 知识经济. 2009(09)
[5]于洋. 中小企业筹资战略的制定与选择[J]. 经济研究导刊. 2009(11)
[6]花爱梅. 民间金融与中小企业融资需求探析[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1(05)
[7]草根金融[J]. 招商周刊. 2006(02)
[8]孙晓鲁. 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及创新问题探析[J]. 社科纵横. 2006(06)
[9] 陈静,陈玉菁,刘玉梅. 浙江中小企业融资“破冰之旅”[J]. 商业经济. 2009(22)
[10]李芳. 中小企业融资方式与环境创新[J]. 商业经济. 2006(05)
(作者通讯地址:1.浙江工业大学 人文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4;2.浙江省城市化发展研究中心,浙江 杭州 31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