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4月23日,大贺典雄因多器官衰竭在东京逝世。享年81岁。上世纪消费电子领域的标志性人物,结束了自己独特而精彩的人生旅程。
大贺典雄生于1930年,父亲是一位木材商人,家境殷实。大贺在父亲位于沼津市高尚社区的别墅中长大。因为家庭环境的缘故,他很早开始学习声乐、钢琴,在同龄人中更具艺术气质。他兴趣广泛,也爱好摆弄机械。高中时,经常阅读一些国外科技杂志,对声学、录音技术等内容很感兴趣,对这些领域的最新进展也颇为了解。不过音乐才是他的梦想,而他与音乐之间的联系,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成为他事业的指引。
进入东京艺术大学后,大贺有机会试用东京通信工业公司(索尼的前身)的磁带录音机。他写信给索尼,认为这台机器音质差劲,历数其十大缺陷。这一举动改变了这位年轻人的一生,为他日后的职业规划埋下伏笔。
大贺的这些抱怨,引起索尼创始人之一的井深大的重视,并约大贺会面。因为对录音技术和高雅音乐有着共同爱好,两人相谈甚欢,从此结下深厚友谊。不久以后,索尼聘用大贺担任兼职顾问。这种合作关系一直持续,甚至在大贺赴柏林艺术大学深造期间,也未停止。
1959年,应索尼另一位创始人盛田昭夫苦劝,并得到许诺可以继续追求其音乐梦想,大贺才正式加盟索尼,不久担任第二制造部部长。工作重担一天天增加,他疲于奔命,再奢求音乐梦想,已力不从心。尽管不堪其累,但他仍试图过一种索尼人和艺术家的双重生活。
有一次,结束繁忙的工作,大贺已疲惫不堪,但还要参演《费加罗的婚礼》。在舞台侧面等待上场期间,他竟累得打起盹来,发现该自己上场时,急慌慌晕乎乎冲上舞台,竟跑错了方向,虽然多数观众并未发现这一错误,其他演员却几乎笑出声来。此事对他刺激极大,认识到优柔寡断的危害。
收摄了心神的大贺典雄,很快走上职业发展的快车道。他成为日本企业史上罕见的“火箭式”经理人。刚刚29岁就成为索尼公司高管;34岁成为公司董事;40岁成为CBS/索尼唱片公司总裁。1982年,大贺52岁,出任索尼公司总裁,并任职到1995年。在他掌舵的13年中,索尼的销售收入增长了四倍。
大贺凭借艺术家的眼光和对市场的果断判断,常力排众议,作出看似离经叛道的决定。1972年,索尼在日本电视市场的占有率跌至10%。大贺主持重新设计索尼电视机:突出塑料材质的风格,替代原来电视机壳上一成不变的木纹图案;又将通行的转盘式频道转换装置,更换为当时罕见的按钮式。
重新设计后的电视,外观更新潮,操作更方便,这就是后来著名的特丽珑电视机“引证”(Citation)。这款电视在1977年上市后立刻大获成功,尤其受年轻人追捧。索尼在日本电视机市场的占有率很快升至14%。
70年代末,飞利浦提议与索尼合作开发可以容纳60分钟音乐的光盘,但大贺坚持要求将这种光盘改为可以容纳75分钟时长,以便完整收入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也可容纳95%的经典作品。说服飞利浦后,在大贺推动下,索尼与飞利浦在1981年合作开发出CD标准。
但CD技术标准的推广却遭受重重阻力,这时出手相助者,正是大贺在德国留学时就结识的老朋友,指挥家卡拉扬。除极力呼吁、称赞CD音质最接近原声外,卡拉扬还安排索尼和飞利浦在1981年4月的萨尔茨堡复活节音乐节上揭幕CD。来自全球唱片公司的高管和音乐记者齐集一堂,这成为推广CD的一次绝佳机遇。当索尼、飞利浦在1982年正式发布CD及相关产品时,媒体报以热烈支持,称此为“梦想成真的技术”。当然,反对声并未休止,可仅仅五年后,CD的销量在日本就超越了黑胶唱片。
作为公司的领导者,大贺典雄始终秉持一个信念:驱动索尼不断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将实体的数码产品与无形的内容产品如音乐、电影、游戏相结合。
1989年,在大贺主持下,索尼耗资34亿美元收购哥伦比亚电影公司,这在当时被称为天价并购。但哥伦比亚拥有近3000部影片,不乏《阿拉伯的劳伦斯》《第三类接触》等大作,还有260部电视剧集。这对索尼来说才是真正的巨大财富。大贺在此次收购中表现出的远见,在十余年后,索尼与东芝的“高清影碟格式之争”中得到进一步验证。东芝的HD-DVD一度领先蓝光,处于上风。但以收购哥伦比亚电影公司为起点,索尼在影视片源上的积累日深,而决定次世代高清格式之争的关键正是谁能向消费者提供更多优质片源。2008年初,华纳兄弟彻底倒向蓝光后, HD-DVD寿终正寝。
1995年,大贺在65岁之际开始淡出公司。2000年离开公司日常管理,重新追求少年时的音乐梦想,但不再是以歌手的身份,而是“乐队指挥”。
从1999年开始,大贺担任东京爱乐乐团董事长,坚持每年亲自指挥几次音乐会。他的音乐口味受卡拉扬影响较深。他认为肖斯塔科维奇之后再无交响乐,而他毕生的最爱是贝多芬。
作者为北大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
大贺典雄生于1930年,父亲是一位木材商人,家境殷实。大贺在父亲位于沼津市高尚社区的别墅中长大。因为家庭环境的缘故,他很早开始学习声乐、钢琴,在同龄人中更具艺术气质。他兴趣广泛,也爱好摆弄机械。高中时,经常阅读一些国外科技杂志,对声学、录音技术等内容很感兴趣,对这些领域的最新进展也颇为了解。不过音乐才是他的梦想,而他与音乐之间的联系,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成为他事业的指引。
进入东京艺术大学后,大贺有机会试用东京通信工业公司(索尼的前身)的磁带录音机。他写信给索尼,认为这台机器音质差劲,历数其十大缺陷。这一举动改变了这位年轻人的一生,为他日后的职业规划埋下伏笔。
大贺的这些抱怨,引起索尼创始人之一的井深大的重视,并约大贺会面。因为对录音技术和高雅音乐有着共同爱好,两人相谈甚欢,从此结下深厚友谊。不久以后,索尼聘用大贺担任兼职顾问。这种合作关系一直持续,甚至在大贺赴柏林艺术大学深造期间,也未停止。
1959年,应索尼另一位创始人盛田昭夫苦劝,并得到许诺可以继续追求其音乐梦想,大贺才正式加盟索尼,不久担任第二制造部部长。工作重担一天天增加,他疲于奔命,再奢求音乐梦想,已力不从心。尽管不堪其累,但他仍试图过一种索尼人和艺术家的双重生活。
有一次,结束繁忙的工作,大贺已疲惫不堪,但还要参演《费加罗的婚礼》。在舞台侧面等待上场期间,他竟累得打起盹来,发现该自己上场时,急慌慌晕乎乎冲上舞台,竟跑错了方向,虽然多数观众并未发现这一错误,其他演员却几乎笑出声来。此事对他刺激极大,认识到优柔寡断的危害。
收摄了心神的大贺典雄,很快走上职业发展的快车道。他成为日本企业史上罕见的“火箭式”经理人。刚刚29岁就成为索尼公司高管;34岁成为公司董事;40岁成为CBS/索尼唱片公司总裁。1982年,大贺52岁,出任索尼公司总裁,并任职到1995年。在他掌舵的13年中,索尼的销售收入增长了四倍。
大贺凭借艺术家的眼光和对市场的果断判断,常力排众议,作出看似离经叛道的决定。1972年,索尼在日本电视市场的占有率跌至10%。大贺主持重新设计索尼电视机:突出塑料材质的风格,替代原来电视机壳上一成不变的木纹图案;又将通行的转盘式频道转换装置,更换为当时罕见的按钮式。
重新设计后的电视,外观更新潮,操作更方便,这就是后来著名的特丽珑电视机“引证”(Citation)。这款电视在1977年上市后立刻大获成功,尤其受年轻人追捧。索尼在日本电视机市场的占有率很快升至14%。
70年代末,飞利浦提议与索尼合作开发可以容纳60分钟音乐的光盘,但大贺坚持要求将这种光盘改为可以容纳75分钟时长,以便完整收入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也可容纳95%的经典作品。说服飞利浦后,在大贺推动下,索尼与飞利浦在1981年合作开发出CD标准。
但CD技术标准的推广却遭受重重阻力,这时出手相助者,正是大贺在德国留学时就结识的老朋友,指挥家卡拉扬。除极力呼吁、称赞CD音质最接近原声外,卡拉扬还安排索尼和飞利浦在1981年4月的萨尔茨堡复活节音乐节上揭幕CD。来自全球唱片公司的高管和音乐记者齐集一堂,这成为推广CD的一次绝佳机遇。当索尼、飞利浦在1982年正式发布CD及相关产品时,媒体报以热烈支持,称此为“梦想成真的技术”。当然,反对声并未休止,可仅仅五年后,CD的销量在日本就超越了黑胶唱片。
作为公司的领导者,大贺典雄始终秉持一个信念:驱动索尼不断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将实体的数码产品与无形的内容产品如音乐、电影、游戏相结合。
1989年,在大贺主持下,索尼耗资34亿美元收购哥伦比亚电影公司,这在当时被称为天价并购。但哥伦比亚拥有近3000部影片,不乏《阿拉伯的劳伦斯》《第三类接触》等大作,还有260部电视剧集。这对索尼来说才是真正的巨大财富。大贺在此次收购中表现出的远见,在十余年后,索尼与东芝的“高清影碟格式之争”中得到进一步验证。东芝的HD-DVD一度领先蓝光,处于上风。但以收购哥伦比亚电影公司为起点,索尼在影视片源上的积累日深,而决定次世代高清格式之争的关键正是谁能向消费者提供更多优质片源。2008年初,华纳兄弟彻底倒向蓝光后, HD-DVD寿终正寝。
1995年,大贺在65岁之际开始淡出公司。2000年离开公司日常管理,重新追求少年时的音乐梦想,但不再是以歌手的身份,而是“乐队指挥”。
从1999年开始,大贺担任东京爱乐乐团董事长,坚持每年亲自指挥几次音乐会。他的音乐口味受卡拉扬影响较深。他认为肖斯塔科维奇之后再无交响乐,而他毕生的最爱是贝多芬。
作者为北大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