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让·安东尼·华托(Jean-Antoine Watteau,1684-1721)生活在17、18世纪交替之间的法国,《热尔桑画店》正是他人生中的最后一年1721年所画。本文从巴黎及其与画家之间的联系入手,并对这幅另类的风俗画进行画面分析,探求画面背后的意义,以此探索画家、画与巴黎三者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华托;热尔桑画店;巴黎
在17世纪晚期到18世纪初,让·安东尼·华托(以下简称为华托)度过了自己既忧郁彷徨又幸运的一生,在他短暂的37年生命中,创作了多幅绘画,风格不尽相同。画家生活在这个时代的城市中,不可避免地受到城市文化多方面影响,而创作作品风格的转变也离不开他的人生经历。本文从华托所处的城市巴黎入手,尝试探索城市对他的创作的影响,以期更全面的了解他及他的作品。
一、17、18世纪之交的巴黎
17世纪的法国在欧洲拥有很高的地位,当时太阳王路易十四修建的凡尔赛宫吸引了无数人来参观,既为法国带来了荣誉,却也在后期因为耗资巨大给法国带来了灾难。路易十四统治时,贵族阶级都随他住在凡尔赛宫,他们的日常交往、生活都在这座宫殿中,虽然属于特权阶级群体,但在路易十四推崇的规范秩序和古典主义艺术观念下,他们的生活却呈现出压抑与沉迷于君王带来的时尚、疯狂追赶潮流的矛盾状态。
路易十四离世后,贵族们从这段压抑的日子解放出来,他们迷茫于自己的生活,而也正在这时,启蒙运动兴起,资产阶级日益兴盛,封建君主专制和贵族阶级遭到了猛烈抨击,这种社会思想的转变让上层阶级的人选择摆脱过往的修养的束缚,尽情放纵自己去享乐“最后的狂欢”。这段时期,宫廷的享乐生活也让他们离开了凡尔赛宫这座原先的政治中心,从原先的巴黎西南郊外逐渐转移到巴黎,整个社会都呈现出偏向女性化的特征:男子戴假发、在脸上扑粉、穿着高跟鞋、五彩缎子的服装;女子则将腰紧紧束起来,往裙摆里加上垫圈;他们参加化装舞会、演剧……精致的贵族生活远远不同于底层人民的生活,如有一条泾渭分明的交界线存在于法国社会各个阶层中。
被笼罩在女性化氛围中的巴黎艺术审美也发生了转变,上层社会对娇艳、华丽、轻快、优雅越来越推崇。而因为资产阶级的财富的增加,艺术的消费者群体扩大,为艺术的创作发展提供生机、动力的同时,也一定程度上限定了艺术的发展方向。
二、在巴黎闖荡的华托
让·安东尼·华托出生在法国和比利时交界的瓦伦西恩村,这座法国北部的小镇离佛兰德斯和巴黎都不远。虽然家庭并不富裕,供不起他去学习绘画,但这些都阻挡不了他追逐梦想的心,1702年华托只身来到巴黎闯荡,也正是这段旅程让华托的绘画成为了现今所熟悉的早期洛可可的风格。
华托的一生只有短暂的37年,却幸运地遇到了许多贵人。初来巴黎时,因为有一定的绘画能力,在圣母桥上的一家画室做佣工,每天画着廉价的宗教画,画室主人马利耶特成为他来到巴黎的第一位贵人。不久,华托又跟随在戏剧舞台大师克洛德·吉洛的身边做助手,这一位贵人对华托的绘画风格影响巨大,让他对戏剧人物、舞台布景有了浓厚的兴趣与深刻的认识。之后华托又来到了卢森堡博物馆管理人奥德安三世身边,这位宫廷画家给他提供了观看学习提香、鲁本斯等作品的机会。
几年后,华托在寄居于画商波埃尔·西鲁伊家时,认识了画商的舅舅热尔桑和巴黎有名的收藏家了皮埃尔·克扎罗。热尔桑是一位大财主,拥有自己的画店,本文提到的热尔桑画店正是属于他,皮埃尔·克扎罗则邀请华托入住他豪宅里的画室。克扎罗经常举办艺术沙龙,画家华托也得以更近地从侧面观察上流社会的生活方式,题材转为描绘贵族男女寻欢作乐的生活。在成名后,华托自己更是常会邀请友人到卢森堡花园,他让朋友们穿上他精心收集的意大利歌剧院里各式衣服来扮演各种角色,他则坐在一旁绘画,记录这些场景。
华托的作品在展示18世纪上层社会生活的面貌同时,也体现出他对这种生活的情感、态度。在他擅长描绘的华丽的社交题材中,体现出了一种浓郁却忧郁的爱,这种仿佛富有哲理的爱让人无法放心的全身心投入,前路虽在眼前却仍感有未知的恐惧。
华托早期的艺术风格受鲁本斯的影响很大,作品题材也多画表现下层平民、流浪艺人生活的风俗画;在来到巴黎不断学习后,坎坷的经历和身体的负担让他经常处于悲观忧郁、自我否定之中,这种敏感冷清的性子让他有了一层看似坚强的外表,但内心却始终与现实有着隔阂,他的出身让他为自己定位了“旁观者”的身份,所以他后期的作品多描绘美轮美奂的贵族生活的假象与被动参与的拘谨哀伤的小丑,笔者以为小丑也许正是他对自己的自画像。随着成名而不断加大的工作量让华托的身体不堪负荷,肺结核日益加剧,一度丧失工作能力,最后于马恩河畔的诺让小镇的画室中去世。
笔者认为巴黎这座城市带给华托的并不只是绘画能力的提高、名气的上升,更多的是对空虚的贵族阶级精神的深切感受,也让他学会了怎样在这样一个时代、社会表达情感,既不是纯粹的幻想世界的描绘,也不是单纯地对生活的模仿、再现。他拖着自己逐渐变得虚弱的身体意在不经意间寻找着自然的美,把自己的亲眼所见再现出来,朦胧的、精密的细节在他的画面中奇异的共存。
三、位于老圣母桥之上的热尔桑画店
《热尔桑画店》是华托在1720年从伦敦求医回国后所画,这幅尺幅巨大的画作是华托主动提出帮热尔桑的画廊做广告所画,而热尔桑接受了这个建议,委托他创作了这样一幅作品。这幅仅用短短8天就完成的画描绘的是画家心目中的画室,是内心所想与现实的无缝穿插、结合而存在的画室。位于横跨塞纳河的老圣母院桥之上的画室,因为处于当时巴黎的繁华中心,店铺的面积实际很小,而画面中的画室却没有了外墙,仿佛拥有无限延伸的展廊,这种理想化的场景是画家对现实的另类描绘。
笔者认为华托不按实际样貌创作热尔桑的画店,而是描绘成有着宽阔明亮的内景,既是为了符合招牌、广告的功能,也是为了更好的表现个人内心对这个时代巴黎的情感,他把自己的情感、思想都融入这幅画中。 画面中许多隐秘的细节都体现了当时巴黎的社会与画家的态度,如画面左侧被收进箱子中的《路易十四像》,这幅似皮埃尔·米格纳尔德为路易十四所画的肖像被刻意选择作为画面一部分既是对路易十四时代已过去、政治氛围变化的表现,也是对艺术风格的改变的体现;店铺中所挂的那些鲁本斯、凡代克、安东尼奥莫罗等名画家的作品既是时代所肯定的名作,同样也是画家对绘画成为商品的情绪表达,他精神上对这种现象是感到空虚、彷徨的;顾客所穿的飘逸灵动“华托袍”是对顾客身份的肯定、迎合亦或是讽刺……画店的内景是贵族社会恣意生活的缩影,也是社会不起眼的一角,这里有着不同阶层的人,顾客、店主、店员、搬运工都是生活在巴黎的人,这是名副其实的巴黎人的景致,这幅作品“写实”地再现了巴黎的社会生活。
因为经济能力的提高,商人、中产阶级也可以承擔起原先只有国王、贵族赞助得起的艺术家、艺术活动。笔者认为画面中衣着讲究的顾客们应是后来地位得到提升的中产阶级、商人,他们在获得财富后,更想要获得上层人士的品味来证明、彰显自己的地位,他们成为了新一类收藏家和商品类别的决定者。
画作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仅仅展示了15天便被人买走了,这幅画中许多现在不被熟知的隐秘的细节,在当时却能轻易被人所领会。画中的顾客和当时现实中画店的顾客是为了艺术品而来的吗?会不会也正如华托所展示的那样内心世界复杂、动机复杂?
四、总结
在享受轻松、放肆的生活和精致享乐主义活动时,华托始终保持了自己的“理性”,他把自己定位成一个旁观者,所以才能在浪漫爱情、盛大戏剧作品中自带愁绪,让人无法真正放心地沉浸在那些美妙世界里。巴黎的上层社会给了华托题材与素材,却也让他始终感到空虚、无聊,无法得到真正的满足,也许他的生命的最后的作品《热尔桑画店》才能让他敢于向外界释放一些内心的情感,而不用再紧紧地戴上虚伪、迎合、假装快乐的面具。
华托的生命过于短暂,巴黎应该只是他的起点,可也成为了他的终点。本文在华托、《热尔桑画店》和巴黎之间建立起了一个联系的框架,虽然华托没有直接描绘巴黎,却让其以隐秘的形式从作品中呈现出来。
参考文献
[1]托马斯·W·盖特根斯.18世纪法国艺术中的反学院派传统[J].黄凌子译,艺术工作,2017年05期:68-73.
[2]闫红红.洛可可与扬州八怪绘画比较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7年.
[3]姚宏翔.《西方美术史》[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4年.
[4]姚巍.色彩的诗人——华托[J].美术大观,2007年06期:33.
[5][法]艾黎·福尔.世界艺术史·第四卷:理性沉浮[M].张延风、张泽乾译,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5年.
[6]魏超.法国洛可可绘画中的女性意识个性化表达探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4年.
[7]侯跃隆.欢乐背后的忧郁——肺结核对华托绘画风格的影响[J].中国医学人文评论,2013年00期.
[8]杨楠.浅谈洛可可时期绘画作品中的暗示性——安托万·华托[J].当代艺术,2012年01期:20-22.
作者简介:
韩娜娜(1998.12-),女,汉族,安徽省临泉县人,西安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2020级在读研究生,艺术考古专业。
注释:
[1]《让-安东尼·华托的生前最后一画〈热尔桑画店〉到底在说什么?》,雅昌艺术网华东站 2015年11月9日.
关键词:华托;热尔桑画店;巴黎
在17世纪晚期到18世纪初,让·安东尼·华托(以下简称为华托)度过了自己既忧郁彷徨又幸运的一生,在他短暂的37年生命中,创作了多幅绘画,风格不尽相同。画家生活在这个时代的城市中,不可避免地受到城市文化多方面影响,而创作作品风格的转变也离不开他的人生经历。本文从华托所处的城市巴黎入手,尝试探索城市对他的创作的影响,以期更全面的了解他及他的作品。
一、17、18世纪之交的巴黎
17世纪的法国在欧洲拥有很高的地位,当时太阳王路易十四修建的凡尔赛宫吸引了无数人来参观,既为法国带来了荣誉,却也在后期因为耗资巨大给法国带来了灾难。路易十四统治时,贵族阶级都随他住在凡尔赛宫,他们的日常交往、生活都在这座宫殿中,虽然属于特权阶级群体,但在路易十四推崇的规范秩序和古典主义艺术观念下,他们的生活却呈现出压抑与沉迷于君王带来的时尚、疯狂追赶潮流的矛盾状态。
路易十四离世后,贵族们从这段压抑的日子解放出来,他们迷茫于自己的生活,而也正在这时,启蒙运动兴起,资产阶级日益兴盛,封建君主专制和贵族阶级遭到了猛烈抨击,这种社会思想的转变让上层阶级的人选择摆脱过往的修养的束缚,尽情放纵自己去享乐“最后的狂欢”。这段时期,宫廷的享乐生活也让他们离开了凡尔赛宫这座原先的政治中心,从原先的巴黎西南郊外逐渐转移到巴黎,整个社会都呈现出偏向女性化的特征:男子戴假发、在脸上扑粉、穿着高跟鞋、五彩缎子的服装;女子则将腰紧紧束起来,往裙摆里加上垫圈;他们参加化装舞会、演剧……精致的贵族生活远远不同于底层人民的生活,如有一条泾渭分明的交界线存在于法国社会各个阶层中。
被笼罩在女性化氛围中的巴黎艺术审美也发生了转变,上层社会对娇艳、华丽、轻快、优雅越来越推崇。而因为资产阶级的财富的增加,艺术的消费者群体扩大,为艺术的创作发展提供生机、动力的同时,也一定程度上限定了艺术的发展方向。
二、在巴黎闖荡的华托
让·安东尼·华托出生在法国和比利时交界的瓦伦西恩村,这座法国北部的小镇离佛兰德斯和巴黎都不远。虽然家庭并不富裕,供不起他去学习绘画,但这些都阻挡不了他追逐梦想的心,1702年华托只身来到巴黎闯荡,也正是这段旅程让华托的绘画成为了现今所熟悉的早期洛可可的风格。
华托的一生只有短暂的37年,却幸运地遇到了许多贵人。初来巴黎时,因为有一定的绘画能力,在圣母桥上的一家画室做佣工,每天画着廉价的宗教画,画室主人马利耶特成为他来到巴黎的第一位贵人。不久,华托又跟随在戏剧舞台大师克洛德·吉洛的身边做助手,这一位贵人对华托的绘画风格影响巨大,让他对戏剧人物、舞台布景有了浓厚的兴趣与深刻的认识。之后华托又来到了卢森堡博物馆管理人奥德安三世身边,这位宫廷画家给他提供了观看学习提香、鲁本斯等作品的机会。
几年后,华托在寄居于画商波埃尔·西鲁伊家时,认识了画商的舅舅热尔桑和巴黎有名的收藏家了皮埃尔·克扎罗。热尔桑是一位大财主,拥有自己的画店,本文提到的热尔桑画店正是属于他,皮埃尔·克扎罗则邀请华托入住他豪宅里的画室。克扎罗经常举办艺术沙龙,画家华托也得以更近地从侧面观察上流社会的生活方式,题材转为描绘贵族男女寻欢作乐的生活。在成名后,华托自己更是常会邀请友人到卢森堡花园,他让朋友们穿上他精心收集的意大利歌剧院里各式衣服来扮演各种角色,他则坐在一旁绘画,记录这些场景。
华托的作品在展示18世纪上层社会生活的面貌同时,也体现出他对这种生活的情感、态度。在他擅长描绘的华丽的社交题材中,体现出了一种浓郁却忧郁的爱,这种仿佛富有哲理的爱让人无法放心的全身心投入,前路虽在眼前却仍感有未知的恐惧。
华托早期的艺术风格受鲁本斯的影响很大,作品题材也多画表现下层平民、流浪艺人生活的风俗画;在来到巴黎不断学习后,坎坷的经历和身体的负担让他经常处于悲观忧郁、自我否定之中,这种敏感冷清的性子让他有了一层看似坚强的外表,但内心却始终与现实有着隔阂,他的出身让他为自己定位了“旁观者”的身份,所以他后期的作品多描绘美轮美奂的贵族生活的假象与被动参与的拘谨哀伤的小丑,笔者以为小丑也许正是他对自己的自画像。随着成名而不断加大的工作量让华托的身体不堪负荷,肺结核日益加剧,一度丧失工作能力,最后于马恩河畔的诺让小镇的画室中去世。
笔者认为巴黎这座城市带给华托的并不只是绘画能力的提高、名气的上升,更多的是对空虚的贵族阶级精神的深切感受,也让他学会了怎样在这样一个时代、社会表达情感,既不是纯粹的幻想世界的描绘,也不是单纯地对生活的模仿、再现。他拖着自己逐渐变得虚弱的身体意在不经意间寻找着自然的美,把自己的亲眼所见再现出来,朦胧的、精密的细节在他的画面中奇异的共存。
三、位于老圣母桥之上的热尔桑画店
《热尔桑画店》是华托在1720年从伦敦求医回国后所画,这幅尺幅巨大的画作是华托主动提出帮热尔桑的画廊做广告所画,而热尔桑接受了这个建议,委托他创作了这样一幅作品。这幅仅用短短8天就完成的画描绘的是画家心目中的画室,是内心所想与现实的无缝穿插、结合而存在的画室。位于横跨塞纳河的老圣母院桥之上的画室,因为处于当时巴黎的繁华中心,店铺的面积实际很小,而画面中的画室却没有了外墙,仿佛拥有无限延伸的展廊,这种理想化的场景是画家对现实的另类描绘。
笔者认为华托不按实际样貌创作热尔桑的画店,而是描绘成有着宽阔明亮的内景,既是为了符合招牌、广告的功能,也是为了更好的表现个人内心对这个时代巴黎的情感,他把自己的情感、思想都融入这幅画中。 画面中许多隐秘的细节都体现了当时巴黎的社会与画家的态度,如画面左侧被收进箱子中的《路易十四像》,这幅似皮埃尔·米格纳尔德为路易十四所画的肖像被刻意选择作为画面一部分既是对路易十四时代已过去、政治氛围变化的表现,也是对艺术风格的改变的体现;店铺中所挂的那些鲁本斯、凡代克、安东尼奥莫罗等名画家的作品既是时代所肯定的名作,同样也是画家对绘画成为商品的情绪表达,他精神上对这种现象是感到空虚、彷徨的;顾客所穿的飘逸灵动“华托袍”是对顾客身份的肯定、迎合亦或是讽刺……画店的内景是贵族社会恣意生活的缩影,也是社会不起眼的一角,这里有着不同阶层的人,顾客、店主、店员、搬运工都是生活在巴黎的人,这是名副其实的巴黎人的景致,这幅作品“写实”地再现了巴黎的社会生活。
因为经济能力的提高,商人、中产阶级也可以承擔起原先只有国王、贵族赞助得起的艺术家、艺术活动。笔者认为画面中衣着讲究的顾客们应是后来地位得到提升的中产阶级、商人,他们在获得财富后,更想要获得上层人士的品味来证明、彰显自己的地位,他们成为了新一类收藏家和商品类别的决定者。
画作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仅仅展示了15天便被人买走了,这幅画中许多现在不被熟知的隐秘的细节,在当时却能轻易被人所领会。画中的顾客和当时现实中画店的顾客是为了艺术品而来的吗?会不会也正如华托所展示的那样内心世界复杂、动机复杂?
四、总结
在享受轻松、放肆的生活和精致享乐主义活动时,华托始终保持了自己的“理性”,他把自己定位成一个旁观者,所以才能在浪漫爱情、盛大戏剧作品中自带愁绪,让人无法真正放心地沉浸在那些美妙世界里。巴黎的上层社会给了华托题材与素材,却也让他始终感到空虚、无聊,无法得到真正的满足,也许他的生命的最后的作品《热尔桑画店》才能让他敢于向外界释放一些内心的情感,而不用再紧紧地戴上虚伪、迎合、假装快乐的面具。
华托的生命过于短暂,巴黎应该只是他的起点,可也成为了他的终点。本文在华托、《热尔桑画店》和巴黎之间建立起了一个联系的框架,虽然华托没有直接描绘巴黎,却让其以隐秘的形式从作品中呈现出来。
参考文献
[1]托马斯·W·盖特根斯.18世纪法国艺术中的反学院派传统[J].黄凌子译,艺术工作,2017年05期:68-73.
[2]闫红红.洛可可与扬州八怪绘画比较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7年.
[3]姚宏翔.《西方美术史》[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4年.
[4]姚巍.色彩的诗人——华托[J].美术大观,2007年06期:33.
[5][法]艾黎·福尔.世界艺术史·第四卷:理性沉浮[M].张延风、张泽乾译,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5年.
[6]魏超.法国洛可可绘画中的女性意识个性化表达探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4年.
[7]侯跃隆.欢乐背后的忧郁——肺结核对华托绘画风格的影响[J].中国医学人文评论,2013年00期.
[8]杨楠.浅谈洛可可时期绘画作品中的暗示性——安托万·华托[J].当代艺术,2012年01期:20-22.
作者简介:
韩娜娜(1998.12-),女,汉族,安徽省临泉县人,西安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2020级在读研究生,艺术考古专业。
注释:
[1]《让-安东尼·华托的生前最后一画〈热尔桑画店〉到底在说什么?》,雅昌艺术网华东站 2015年11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