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杨亚洲导演是国内最具重量级的现实题材影视剧创作者之一,曾创作了无数动人心弦、堪称经典的影视剧作品,从《空镜子》到《浪漫的事》《最长的拥抱》《草帽警察》再到《嘿,老头!》,以及如今屏幕上热播的《嘿,孩子》,他说只要观众喜欢,会一直“嘿!”下去。《嘿,老头!》聚焦在一位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的身上,《嘿,孩子》又是关注了中国人恒久谈论的话题——孩子。杨亚洲总是把镜头对准最富生活气息的那群人,用最有温度的语言表达他们的所思所想。谈起选择题材的标准,杨亚洲提出了两个“有”——有意思,有意义。“我对有意思、有意义的偏爱,让我一直在坚持表现现实生活中的大多数,表现普通人的喜怒哀乐。”
孩子是中国人恒久的话题
近年来,屏幕上挤满了各种各样的仙侠、玄幻题材,充斥着大大小小的IP作品。曾经风光无限的现实题材大有受到“碾压”的趋势,所幸今年下半年以来,屏幕上又刮起了一阵“现实主义”热风,那么作为现实题材的重要分支——都市情感题材影视剧的创作是否有“走入了死胡同”的嫌疑呢?杨亚洲的回答是肯定的:“单纯地写亲情、爱情,已经不能满足飞速变化的社会中,观众兴趣点的改变,这就逼着创作者将剧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做‘窄’了。如果有非常好的剧本,但它是五年前甚至两三年前写的,很多东西一定过时了。”
以往很多的都市情感剧,都存在程度不一的“洒狗血”——“婆媳争斗、小三骂战”屡见不鲜。杨亚洲也说,“有些电视剧把人物的情感越做越极致,越做越重口味,有些东西在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但只是极少数的情况,电视剧不应该把这些元素过分地夸张放大化。”但现实题材在创作起来也是有很大难度的,“写得太生活化会让人觉得没意思,写得太戏剧化了又会让人觉得不真实。”在现实题材的创作上,杨亚洲一直在摸索。
从上一部作品《嘿,老头》聚焦患阿尔茨海默症的老人,到这部全面围绕“孩子”展开,杨亚洲的关注点一直切中现实的要害,直指社会的痛点。谈到《嘿,孩子》与上一部剧《嘿,老头!》的关系,杨亚洲分析 ,《嘿,老头!》也是关于抽象意义上的孩子,我们的父母在老了之后,其实也就变成了我们的“孩子”。杨亚洲导演透露,在《嘿,老头!》拍摄了将近十多天的时候,他突然悟出了一个道理,“虽说这是一个关于老人的故事,但我应该从儿子变成爸爸的爸爸这个点来切入。”同样,《嘿,孩子》虽说是一个关于“孩子”的故事,但这是涉及到家家户户、穷人富人都绕不开的永恒话题。
“话题性的东西每一年、每一天都在改变,现实生活中的热点话题,也应该是影视剧作品的源泉。《嘿,老头!》用父子感情,带出了很多时下人们最关心的话题,而《嘿,孩子》是用中国人最大的一个话题涵盖了都市情感中所有的元素。中国人这辈子不论是挣票子、买房子,实际上所有的努力最后都会落到孩子身上,这是中国人的传统,是永恒的。”《嘿,孩子》中,每个人的关系变化实际上都是以“孩子”为结合点,对此杨导自信坦言:“我做到了。”
小切入、大张力
《嘿,孩子》围绕方家大家长督促家中三个儿女抓紧生孩后,三对夫妻为此不得不展开生子大作战,因为“孩子”引发一系列的故事。当初为什么想要拍这部电视剧?杨亚洲透露,其实原始剧本是这样的,“这个剧本最开始是一对50多岁老夫妻写的,原名《女大当孕》,讲的是一对大龄夫妻想要孩子却不得的故事。但我拿到剧本后觉得它不能够完整展现现代都市人情感,所以对剧本做了很大程度上的改编和扩充,从单一的故事变成了现实生活的万花筒,从而能够将都市情感的方方面面‘一网打尽’。”如今剧集播出即将过半,我们再来看杨亚洲的用心良苦。
首先,由蒋雯丽、郭晓东领衔的“失独夫妇”,真切地演绎了“失独夫妻百事哀”的悲惨世界。事实上,失独家庭是中国特别大的群体,但很少被影视作品关注。据《中国青年报》报道: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称,截至2012年,我国已有100余万个家庭失去唯一的孩子,每年新增失独家庭7.6万个;平均每天有一个班(40至50人)的学生因意外事故而早早离开人世。对于剧中老大夫妻方韵和秦栓柱“失独”家庭的设定,杨亚洲坦言,其中加入了很多现实的参照。他曾苦于将三对夫妻都设定为“生不出孩子”显得“不真实”,恰在此时看到了一条微博:“一个独生女孩在澳大利亚大堡礁冲浪时溺亡,她的父亲在一年后发了一条微博,讲了他这一年的心理过程,关于如何走出痛苦。我看了以后非常受触动。失独家庭是中国特别大的一个群体,但几乎没有影视作品关注他们。”
正是这个偶然的发现,让杨亚洲注意到了中国特有的却为数众多的“失独”群体,他亲自参加了失独团体的活动,了解他们的生活。“我参加了他们所有的活动,看他们如何抱团取暖。一切一切真实的感受,最后都表现在了剧里,很多剧情就是直接采用自真实的事件。”
其次,杨亚洲向我们讲述了剧中李小冉、刘天佐诠释的“女强男弱”的家庭。“他们什么都不缺,但真情是最稀有的。”老二夫妻——贾元元与方乐是现实生活中常见的“女强男弱”组合,贾元元从开始为了工作不想要孩子,慢慢转变成坚决要孩子,甚至可以放弃工作,这中间的心理过程与方乐是分不开的。对此杨亚洲分析:“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女人,尤其是当今社会女性的独立性越来越强。她们什么都见过了,没有什么不能没有真情。有一个人什么都不为,诚诚恳恳地爱着她,这是他俩能在一起最重要的原因。”
其实在老二夫妻身上,杨亚洲想表现的是很多都市家庭对要孩子这件事本质的“背离”:“他们为了贾元元的父亲,为了方乐的父亲,为了房产,为了很多其他的因素要孩子,而这些因素里唯独没有为了自己。这也是非常有代表性的。”
第三,这对夫妻由韩青、齐溪主演尚北京和方向,这可谓是剧中最“奇葩”的家庭:90后、老夫少妻、隐婚、丁克家庭、男方有孩子……遇到的问题一点也不比前两个家庭少。谈及这样设定的缘由,杨亚洲说,还是源于生活。“老三这一对后面有了很多新变化,通过孩子的话题,串起了中国老中青三个不同年代、不同情况的家庭,将中国都市人的情感完整地展现出来。” 方向在剧中是颇有些“任性”的小女人形象,她的存在意义是什么?杨亚洲称,她代表了现实中有年轻观点的一代人。“她的性格比较直率,更加简单直接,不像老大老二背负那么多沉重的因素。她的存在是让这部剧更加完整,她不要孩子并非是出于自私的目的,而是对丈夫不求回报的爱,她是今天年轻一代婚姻爱情观的代表。”
最后,杨亚洲总结道,“我通过喜剧的、荒诞的、温暖的、真实的表现手法,聚焦一个特定的话题,反应了不同生活背景对于孩子的不同理解。我想它是一个有意义的作品,让每一个正在思考要不要生孩子,有了孩子又失去孩子,即将迎来孩子的人看了之后都有收获。”
呼吁现实题材:笑多了会变傻
杨亚洲作为国内最具重量级的现实题材影视剧创作者之一,在聊完了新作《嘿,孩子》之后,也不忘呼吁和我们讲讲现实题材创作那些事儿。他认为,我们的现实生活题材作品简直少之又少,这类题材严重缺位。“无论电影创作还是电视剧创作,现实题材都应该成为我们的主力军。什么武侠、玄幻、IP,中国人不太需要那种嘻嘻哈哈一笑而过的东西,这种现状必须改变。”在杨亚洲看来,“我们缺的不是笑声,我们缺的是温暖、是感动。其实有的时候笑多了会傻的,人如果不流眼泪,实际上对身体不好。我觉得中国人不缺笑声,缺的是眼泪。在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创作者需要拍出有意义而且又有意思的作品。以前可能是有意义的东西多,但有意思的东西多了又没有意义了,我觉得有意义和有意思是我一直在追求的创作境界。”
那么,在创作方面,最大的难度是什么呢?杨亚洲认为,每一个观众都是专家,“你拍摄古装戏,文艺点评的批评声音一般来自大文豪、专业人士,就剩下绯闻、八卦的版面了。但现实题材作品就截然不同了,你上网、在地铁里、在公园里、在咖啡厅。你作品拍得好坏,到处都能听到人们议论你这部剧。因为观众就生活在你拍摄的这群人中间。所以说你不用媒体,不用宣传和炒作,只要你这部戏热播了,你走在大街小巷,每个人的评论都是有意义的,因为每一个观众就是专家 。”这同时也带来了一个难题,你的作品需要经过无数的专家考验和评定。“这简直太难了、太难了。”杨亚洲连着说了两句太难,但也表示这些都是他日后创作与思考的方向。他顺带揪出了另一个问题,“我觉得我们电视剧文艺批评的东西太少了,所以没有他们的版面。”
杨亚洲也表示,每次作品热播的时候都不会跟着看,“其实后期已经看了无数遍,我也不会刻意去看观众的评论,因为心情很复杂,我的每一部作品都是用心的,每一部作品都是我的孩子。但是,我会等播完以后,找一些切中我要害的东西,认认真真地去拜读,汲取经验,希望下次创作出更为出彩的作品。”
在现实题材的创作方面,杨亚洲一直秉承着“真性情”的创作原则。所谓真指的是“真实”,“现实题材不是荒诞主义,现实生活中每一件真实的事情都是我们创作者需要的素材。”而“性”指的就是人物性格,“你塑造的人物是否鲜活、是否有性格、是否立体,都是需要考究的,总之就是人物要好看,怎么就好看呢?举个例子,以前说一个人物太二了,是贬义,现在我们一个人物二,是褒扬。”至于“情”就更好理解了,你所创作的人物要有真情实感。如何创作出具有“真性情”的作品,杨亚洲也很有一套自己的法则,“首先你要睁大眼睛看,但并不是所有东西都是能用眼睛看到的,你把创作装在心里,那么,买菜、做饭想的全部都是创作那点事儿。”
孩子是中国人恒久的话题
近年来,屏幕上挤满了各种各样的仙侠、玄幻题材,充斥着大大小小的IP作品。曾经风光无限的现实题材大有受到“碾压”的趋势,所幸今年下半年以来,屏幕上又刮起了一阵“现实主义”热风,那么作为现实题材的重要分支——都市情感题材影视剧的创作是否有“走入了死胡同”的嫌疑呢?杨亚洲的回答是肯定的:“单纯地写亲情、爱情,已经不能满足飞速变化的社会中,观众兴趣点的改变,这就逼着创作者将剧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做‘窄’了。如果有非常好的剧本,但它是五年前甚至两三年前写的,很多东西一定过时了。”
以往很多的都市情感剧,都存在程度不一的“洒狗血”——“婆媳争斗、小三骂战”屡见不鲜。杨亚洲也说,“有些电视剧把人物的情感越做越极致,越做越重口味,有些东西在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但只是极少数的情况,电视剧不应该把这些元素过分地夸张放大化。”但现实题材在创作起来也是有很大难度的,“写得太生活化会让人觉得没意思,写得太戏剧化了又会让人觉得不真实。”在现实题材的创作上,杨亚洲一直在摸索。
从上一部作品《嘿,老头》聚焦患阿尔茨海默症的老人,到这部全面围绕“孩子”展开,杨亚洲的关注点一直切中现实的要害,直指社会的痛点。谈到《嘿,孩子》与上一部剧《嘿,老头!》的关系,杨亚洲分析 ,《嘿,老头!》也是关于抽象意义上的孩子,我们的父母在老了之后,其实也就变成了我们的“孩子”。杨亚洲导演透露,在《嘿,老头!》拍摄了将近十多天的时候,他突然悟出了一个道理,“虽说这是一个关于老人的故事,但我应该从儿子变成爸爸的爸爸这个点来切入。”同样,《嘿,孩子》虽说是一个关于“孩子”的故事,但这是涉及到家家户户、穷人富人都绕不开的永恒话题。
“话题性的东西每一年、每一天都在改变,现实生活中的热点话题,也应该是影视剧作品的源泉。《嘿,老头!》用父子感情,带出了很多时下人们最关心的话题,而《嘿,孩子》是用中国人最大的一个话题涵盖了都市情感中所有的元素。中国人这辈子不论是挣票子、买房子,实际上所有的努力最后都会落到孩子身上,这是中国人的传统,是永恒的。”《嘿,孩子》中,每个人的关系变化实际上都是以“孩子”为结合点,对此杨导自信坦言:“我做到了。”
小切入、大张力
《嘿,孩子》围绕方家大家长督促家中三个儿女抓紧生孩后,三对夫妻为此不得不展开生子大作战,因为“孩子”引发一系列的故事。当初为什么想要拍这部电视剧?杨亚洲透露,其实原始剧本是这样的,“这个剧本最开始是一对50多岁老夫妻写的,原名《女大当孕》,讲的是一对大龄夫妻想要孩子却不得的故事。但我拿到剧本后觉得它不能够完整展现现代都市人情感,所以对剧本做了很大程度上的改编和扩充,从单一的故事变成了现实生活的万花筒,从而能够将都市情感的方方面面‘一网打尽’。”如今剧集播出即将过半,我们再来看杨亚洲的用心良苦。
首先,由蒋雯丽、郭晓东领衔的“失独夫妇”,真切地演绎了“失独夫妻百事哀”的悲惨世界。事实上,失独家庭是中国特别大的群体,但很少被影视作品关注。据《中国青年报》报道: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称,截至2012年,我国已有100余万个家庭失去唯一的孩子,每年新增失独家庭7.6万个;平均每天有一个班(40至50人)的学生因意外事故而早早离开人世。对于剧中老大夫妻方韵和秦栓柱“失独”家庭的设定,杨亚洲坦言,其中加入了很多现实的参照。他曾苦于将三对夫妻都设定为“生不出孩子”显得“不真实”,恰在此时看到了一条微博:“一个独生女孩在澳大利亚大堡礁冲浪时溺亡,她的父亲在一年后发了一条微博,讲了他这一年的心理过程,关于如何走出痛苦。我看了以后非常受触动。失独家庭是中国特别大的一个群体,但几乎没有影视作品关注他们。”
正是这个偶然的发现,让杨亚洲注意到了中国特有的却为数众多的“失独”群体,他亲自参加了失独团体的活动,了解他们的生活。“我参加了他们所有的活动,看他们如何抱团取暖。一切一切真实的感受,最后都表现在了剧里,很多剧情就是直接采用自真实的事件。”
其次,杨亚洲向我们讲述了剧中李小冉、刘天佐诠释的“女强男弱”的家庭。“他们什么都不缺,但真情是最稀有的。”老二夫妻——贾元元与方乐是现实生活中常见的“女强男弱”组合,贾元元从开始为了工作不想要孩子,慢慢转变成坚决要孩子,甚至可以放弃工作,这中间的心理过程与方乐是分不开的。对此杨亚洲分析:“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女人,尤其是当今社会女性的独立性越来越强。她们什么都见过了,没有什么不能没有真情。有一个人什么都不为,诚诚恳恳地爱着她,这是他俩能在一起最重要的原因。”
其实在老二夫妻身上,杨亚洲想表现的是很多都市家庭对要孩子这件事本质的“背离”:“他们为了贾元元的父亲,为了方乐的父亲,为了房产,为了很多其他的因素要孩子,而这些因素里唯独没有为了自己。这也是非常有代表性的。”
第三,这对夫妻由韩青、齐溪主演尚北京和方向,这可谓是剧中最“奇葩”的家庭:90后、老夫少妻、隐婚、丁克家庭、男方有孩子……遇到的问题一点也不比前两个家庭少。谈及这样设定的缘由,杨亚洲说,还是源于生活。“老三这一对后面有了很多新变化,通过孩子的话题,串起了中国老中青三个不同年代、不同情况的家庭,将中国都市人的情感完整地展现出来。” 方向在剧中是颇有些“任性”的小女人形象,她的存在意义是什么?杨亚洲称,她代表了现实中有年轻观点的一代人。“她的性格比较直率,更加简单直接,不像老大老二背负那么多沉重的因素。她的存在是让这部剧更加完整,她不要孩子并非是出于自私的目的,而是对丈夫不求回报的爱,她是今天年轻一代婚姻爱情观的代表。”
最后,杨亚洲总结道,“我通过喜剧的、荒诞的、温暖的、真实的表现手法,聚焦一个特定的话题,反应了不同生活背景对于孩子的不同理解。我想它是一个有意义的作品,让每一个正在思考要不要生孩子,有了孩子又失去孩子,即将迎来孩子的人看了之后都有收获。”
呼吁现实题材:笑多了会变傻
杨亚洲作为国内最具重量级的现实题材影视剧创作者之一,在聊完了新作《嘿,孩子》之后,也不忘呼吁和我们讲讲现实题材创作那些事儿。他认为,我们的现实生活题材作品简直少之又少,这类题材严重缺位。“无论电影创作还是电视剧创作,现实题材都应该成为我们的主力军。什么武侠、玄幻、IP,中国人不太需要那种嘻嘻哈哈一笑而过的东西,这种现状必须改变。”在杨亚洲看来,“我们缺的不是笑声,我们缺的是温暖、是感动。其实有的时候笑多了会傻的,人如果不流眼泪,实际上对身体不好。我觉得中国人不缺笑声,缺的是眼泪。在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创作者需要拍出有意义而且又有意思的作品。以前可能是有意义的东西多,但有意思的东西多了又没有意义了,我觉得有意义和有意思是我一直在追求的创作境界。”
那么,在创作方面,最大的难度是什么呢?杨亚洲认为,每一个观众都是专家,“你拍摄古装戏,文艺点评的批评声音一般来自大文豪、专业人士,就剩下绯闻、八卦的版面了。但现实题材作品就截然不同了,你上网、在地铁里、在公园里、在咖啡厅。你作品拍得好坏,到处都能听到人们议论你这部剧。因为观众就生活在你拍摄的这群人中间。所以说你不用媒体,不用宣传和炒作,只要你这部戏热播了,你走在大街小巷,每个人的评论都是有意义的,因为每一个观众就是专家 。”这同时也带来了一个难题,你的作品需要经过无数的专家考验和评定。“这简直太难了、太难了。”杨亚洲连着说了两句太难,但也表示这些都是他日后创作与思考的方向。他顺带揪出了另一个问题,“我觉得我们电视剧文艺批评的东西太少了,所以没有他们的版面。”
杨亚洲也表示,每次作品热播的时候都不会跟着看,“其实后期已经看了无数遍,我也不会刻意去看观众的评论,因为心情很复杂,我的每一部作品都是用心的,每一部作品都是我的孩子。但是,我会等播完以后,找一些切中我要害的东西,认认真真地去拜读,汲取经验,希望下次创作出更为出彩的作品。”
在现实题材的创作方面,杨亚洲一直秉承着“真性情”的创作原则。所谓真指的是“真实”,“现实题材不是荒诞主义,现实生活中每一件真实的事情都是我们创作者需要的素材。”而“性”指的就是人物性格,“你塑造的人物是否鲜活、是否有性格、是否立体,都是需要考究的,总之就是人物要好看,怎么就好看呢?举个例子,以前说一个人物太二了,是贬义,现在我们一个人物二,是褒扬。”至于“情”就更好理解了,你所创作的人物要有真情实感。如何创作出具有“真性情”的作品,杨亚洲也很有一套自己的法则,“首先你要睁大眼睛看,但并不是所有东西都是能用眼睛看到的,你把创作装在心里,那么,买菜、做饭想的全部都是创作那点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