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们爱登高欣赏喷薄而出的朝霞,我更爱凭栏远眺天涯尽处那绚丽的晚霞。我之所以深爱晚霞,因为它绚丽壮观,斑斓美妙,以其成熟练达的手笔,为茫茫天宇染色着彩,铸就起一道充满神韵、托旨磅礴的风景。
晚霞,金光千条,彩练万道,成为诗人们争相吟颂的大自然中的美景。山间、潮来、雨后的晚霞景色美不胜收,如陶渊明《饮酒》中的“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王维《送邢桂州》中的“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岑参《林卧》中的“远峰带雨色,落日摇川光”。谢朓的“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勾勒出长江晚霞图;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则描画出黄河晚霞景。晚霞也寄托诗人的情怀。李商隐的“夕阳无限好,可惜近黄昏”,透露出年老时的感伤情绪;而刘禹锡的“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袁枚的“桑榆晚景休嫌少,日落红霞尚满天”,则展示出老年人乐观向上的思想情操。
如果说,朝霞如同韵味无限的春天,那么,晚霞则是气象万千的秋天,前者生动灵动,后者丰满丰赡。如果说,朝霞是一首生机勃勃的诗,那么,晚霞就是一幅意趣隽永的画,前者激扬澎湃,后者情深意远。
人们爱把晚年比喻晚霞。莫道晚霞近夕阳,豪情万丈赛朝阳。河南省武陟县西陶镇西滑封村原党支部书记王在富和江苏省江阴市华士镇华西村原党委书记吴仁宝都是78岁,他们始终把造福百姓作为自己的毕生追求和最大幸福,矢志不渝地带领群众走加快发展、共同富裕的道路,使西滑封村和华西村成为全国闻名的富裕村,初步实现了农村工业化、城镇化,他们是中国农村致富奔小康的领跑者。
72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郑绵平,73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毛二可,79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程天民,还有88岁的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教授周小燕,在科研、艺术、医学、教育等领域里辛勤耕耘,自强不息,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造福人民,报效祖国,闻者无不为之动容。尤其令人肃然起敬的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侯祥麟老先生,95岁高龄仍然在拼搏开拓,为我国石油化工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大书法家、著名学者启功先生不少有分量的学术著作也都是70岁以后写出来的。著名科学家竺可桢83岁时完成了《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巨著。水稻专家袁隆平先生70多岁了还在奋力攻关,从事中国超级水稻杂交的研究。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75岁时写出了流传千古的天下第一正书《九成宫醴泉铭》。唐代名医孙思邈70多岁时写出了名著《千金要方》,99岁后又写出了名著《千金翼方》。他活了102岁,100岁后仍然热心为老百姓看病。清朝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广东顺德人黄章时年100岁,还不远万里赶到京城参加顺天考试乡试(考取举人),入场时在灯笼上写有“百岁观场”四个大字,让其曾孙打着作为前导。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广东秀才谢启祚98岁时参加乡试考中了举人,与他同场考试的还有12岁的儿童,至今传为科场佳话。同时代的广东三水县书生陆从云100岁中秀才,103岁中举人,而后他还进京城参加会试(考取进士),三场考下来,被赐为国子监司业官衔。他活到120岁,临终时还在著书立说。这正如明代著名学者顾炎武诗云:“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
“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透过叶帅诗行真实生动的描述,多少老革命、老干部、老专家的光辉风采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正是振撼我们灵魂的晚霞。在他们面前,我们岂敢言老;对比他们的成绩,我们怎能说船到码头车到站?
打开窗子看看晚霞吧,或许你不会有热血沸腾的感觉,却会觉得生命在放射着最后的光辉,它即将离去,并正蕴藏着创造一个更加灿烂的明天。对于它,你会油然而生一种敬意——对生命的敬意。你会尊敬它,珍惜它,从而学会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寸光阴,让自己与晚霞之间的这段路,走得精彩,走得辉煌,把光热和爱心,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人世间。
〖编辑:安然〗
晚霞,金光千条,彩练万道,成为诗人们争相吟颂的大自然中的美景。山间、潮来、雨后的晚霞景色美不胜收,如陶渊明《饮酒》中的“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王维《送邢桂州》中的“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岑参《林卧》中的“远峰带雨色,落日摇川光”。谢朓的“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勾勒出长江晚霞图;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则描画出黄河晚霞景。晚霞也寄托诗人的情怀。李商隐的“夕阳无限好,可惜近黄昏”,透露出年老时的感伤情绪;而刘禹锡的“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袁枚的“桑榆晚景休嫌少,日落红霞尚满天”,则展示出老年人乐观向上的思想情操。
如果说,朝霞如同韵味无限的春天,那么,晚霞则是气象万千的秋天,前者生动灵动,后者丰满丰赡。如果说,朝霞是一首生机勃勃的诗,那么,晚霞就是一幅意趣隽永的画,前者激扬澎湃,后者情深意远。
人们爱把晚年比喻晚霞。莫道晚霞近夕阳,豪情万丈赛朝阳。河南省武陟县西陶镇西滑封村原党支部书记王在富和江苏省江阴市华士镇华西村原党委书记吴仁宝都是78岁,他们始终把造福百姓作为自己的毕生追求和最大幸福,矢志不渝地带领群众走加快发展、共同富裕的道路,使西滑封村和华西村成为全国闻名的富裕村,初步实现了农村工业化、城镇化,他们是中国农村致富奔小康的领跑者。
72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郑绵平,73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毛二可,79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程天民,还有88岁的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教授周小燕,在科研、艺术、医学、教育等领域里辛勤耕耘,自强不息,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造福人民,报效祖国,闻者无不为之动容。尤其令人肃然起敬的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侯祥麟老先生,95岁高龄仍然在拼搏开拓,为我国石油化工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大书法家、著名学者启功先生不少有分量的学术著作也都是70岁以后写出来的。著名科学家竺可桢83岁时完成了《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巨著。水稻专家袁隆平先生70多岁了还在奋力攻关,从事中国超级水稻杂交的研究。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75岁时写出了流传千古的天下第一正书《九成宫醴泉铭》。唐代名医孙思邈70多岁时写出了名著《千金要方》,99岁后又写出了名著《千金翼方》。他活了102岁,100岁后仍然热心为老百姓看病。清朝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广东顺德人黄章时年100岁,还不远万里赶到京城参加顺天考试乡试(考取举人),入场时在灯笼上写有“百岁观场”四个大字,让其曾孙打着作为前导。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广东秀才谢启祚98岁时参加乡试考中了举人,与他同场考试的还有12岁的儿童,至今传为科场佳话。同时代的广东三水县书生陆从云100岁中秀才,103岁中举人,而后他还进京城参加会试(考取进士),三场考下来,被赐为国子监司业官衔。他活到120岁,临终时还在著书立说。这正如明代著名学者顾炎武诗云:“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
“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透过叶帅诗行真实生动的描述,多少老革命、老干部、老专家的光辉风采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正是振撼我们灵魂的晚霞。在他们面前,我们岂敢言老;对比他们的成绩,我们怎能说船到码头车到站?
打开窗子看看晚霞吧,或许你不会有热血沸腾的感觉,却会觉得生命在放射着最后的光辉,它即将离去,并正蕴藏着创造一个更加灿烂的明天。对于它,你会油然而生一种敬意——对生命的敬意。你会尊敬它,珍惜它,从而学会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寸光阴,让自己与晚霞之间的这段路,走得精彩,走得辉煌,把光热和爱心,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人世间。
〖编辑: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