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集体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集体备课有助于教师更深刻的领会教材及新课标的基本要求,目前我们学校也进行集体备课,我发现存在很多问题,我认为可以作以下尝试:一、改进集体备课的形式,减轻教师集体备课负担;二、改变遍地开花,发挥骨干教师的领头作用;三、集体备课必须正确处理好“两个关系”。
关键词:集体备课;教师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4-0147-01
集体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集体备课是集众人智慧采众家之长。集体备课有助于教师更深刻的领会教材及新课标的基本要求,更准确地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更科学地设计教学环节,更灵活地实施教学方法,更有效地解决教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现在集体备课这一形式已被越来越多的领导、教师所认识所接受。很多学校都搞了集体备课,但是集体备课也容易流于形式。教师为完成集体备课的资料,又去抄又去补,这些抄补是徒劳的,对备课的质量一点实效都没有,搞得教师也怨声载道。
目前我们学校也进行集体备课,我发现存在很多问题,最主要的问题是教师的积极性、参与性不高,教师不太愿意将自己的教学资料与其他教师分享和交流,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何让集体备课真正为我们的教学服务,又切实减轻老师们的负担,我认为可以作以下尝试:
一、改进集体备课的形式,减轻教师集体备课负担
时间是制约集体备课成效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每日除忙于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等必须的常规教学活动内容外,还有其他繁多琐碎的教育教学活动,这些早已使教师疲惫不堪。如果再加上集体备课,虽然每周只有一次,但一个流程下来,也得忙上大半周,大家超负荷运转,集体备课时出工不出力也就在常理之中了。因此要想发挥集体备课的效益,首先得为教师“减负”:废除费时耗力的手写式教案,实行“绿色”电子教案,提倡PowerPoint课件教案,为集体备课提供有效的时间保障。其次是改进集体备课方式:常规的集体备课太烦,集体备课不一定规定一个时间大家做下来讨论,可以将集体备课的内容,如电子教案或PowerPoint课件挂在校园网站的教师博客或学科论坛上,要求教师随时发表自己可长可短的教育教学感悟或评论,这样制约集体备课的时间因素就避免了。教师就可以充分自由地发挥自己的看法,就像平日里课间、课余的争论、探讨一样,使集体备课还原到最原始的最真实的状态。这样集体备课不再是一件令人“身心俱疲”的业务活动,而是大家可以畅所欲言,可以发表自己真实的想法的阵地,真正实现资源共享、和谐教研。
二、改变遍地开花,发挥骨干教师的领头作用
集体备课还应该指定功底好,实力强的老师具体负责,明确他们的责任。集体备课不能平均分配任务,每人承担一课的主备任务,一学期一个人也就负责一次备课任务,这样做使那些富有经验的教师的教学优势不能发挥,使得老教师的资源没有得到很好地开发。所以明确学科有专长的老师作为集体备课的责任人很有必要。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是能发挥老教师的智慧,给青年教师引路,使青年教师少走弯路,迅速入门。二是可以让青年教师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学习新教材、新理论,充实、提高自己。也使得老教师有成就感,青年教师有求知欲,实现新老教师一同成长。
此外,学校可提供条件让同学科教师同一个办公室办公,再加上“集体备课时时处处可在”的理念,我想集体备课就可以变为老师们的自觉长久行动。一个学校有一个好的备课组长,一个好的学科引领人,再加上一个能促使教师共同提高的好的评价机制,就一定能形成高效、务实、善于研究的学习型集体备课组。
三、集体备课必须正确处理好“两个关系”
(一)正确处理好个人钻研与集体讨论的关系。
集体备课,不仅仅是集中讨论,一般采取集中讨论与个人钻研相结合的形式。如果仅仅依靠听中心发言人的说课,讨论是不能成功的。要发动全组成员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讨论的时候才可能各抒己见,百花齐放。所以,个人钻研是前提。这大概就是“功夫在诗外”。集中讨论时,组长要善于引导,把大家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还要善于总结,概括大家的长处,指导中心发言人整理备课提纲。
(二)正确处理好备课与试讲的关系。
备课是讲课的基础,讲课以备课提纲为指导。集体备课之后,由一人或几人进行试教,每次教后及时组织评课。执教者发挥自己的特长,上出自己的风格。备的内容统一,教的风格可以百花齐放,方法可以各有不同。概括地说,备课要统一,上课在不离开备课提纲的情况下,可以百花齐放。千万不能出现“千人一面”的局面。
总之,集体备课的程序是:个人粗备——集体备课——个人细备,每位教师教学各有所长,个人研究成果各有所专,集体备课可以将集体的智慧与个人的特长有机地结合起来,取长补短,共同提高。集体备课,是实施“减负”和“增效”的根本。这是我的一点点建议,有不当之处请同仁们指出,我加以改正。
关键词:集体备课;教师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4-0147-01
集体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集体备课是集众人智慧采众家之长。集体备课有助于教师更深刻的领会教材及新课标的基本要求,更准确地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更科学地设计教学环节,更灵活地实施教学方法,更有效地解决教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现在集体备课这一形式已被越来越多的领导、教师所认识所接受。很多学校都搞了集体备课,但是集体备课也容易流于形式。教师为完成集体备课的资料,又去抄又去补,这些抄补是徒劳的,对备课的质量一点实效都没有,搞得教师也怨声载道。
目前我们学校也进行集体备课,我发现存在很多问题,最主要的问题是教师的积极性、参与性不高,教师不太愿意将自己的教学资料与其他教师分享和交流,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何让集体备课真正为我们的教学服务,又切实减轻老师们的负担,我认为可以作以下尝试:
一、改进集体备课的形式,减轻教师集体备课负担
时间是制约集体备课成效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每日除忙于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等必须的常规教学活动内容外,还有其他繁多琐碎的教育教学活动,这些早已使教师疲惫不堪。如果再加上集体备课,虽然每周只有一次,但一个流程下来,也得忙上大半周,大家超负荷运转,集体备课时出工不出力也就在常理之中了。因此要想发挥集体备课的效益,首先得为教师“减负”:废除费时耗力的手写式教案,实行“绿色”电子教案,提倡PowerPoint课件教案,为集体备课提供有效的时间保障。其次是改进集体备课方式:常规的集体备课太烦,集体备课不一定规定一个时间大家做下来讨论,可以将集体备课的内容,如电子教案或PowerPoint课件挂在校园网站的教师博客或学科论坛上,要求教师随时发表自己可长可短的教育教学感悟或评论,这样制约集体备课的时间因素就避免了。教师就可以充分自由地发挥自己的看法,就像平日里课间、课余的争论、探讨一样,使集体备课还原到最原始的最真实的状态。这样集体备课不再是一件令人“身心俱疲”的业务活动,而是大家可以畅所欲言,可以发表自己真实的想法的阵地,真正实现资源共享、和谐教研。
二、改变遍地开花,发挥骨干教师的领头作用
集体备课还应该指定功底好,实力强的老师具体负责,明确他们的责任。集体备课不能平均分配任务,每人承担一课的主备任务,一学期一个人也就负责一次备课任务,这样做使那些富有经验的教师的教学优势不能发挥,使得老教师的资源没有得到很好地开发。所以明确学科有专长的老师作为集体备课的责任人很有必要。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是能发挥老教师的智慧,给青年教师引路,使青年教师少走弯路,迅速入门。二是可以让青年教师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学习新教材、新理论,充实、提高自己。也使得老教师有成就感,青年教师有求知欲,实现新老教师一同成长。
此外,学校可提供条件让同学科教师同一个办公室办公,再加上“集体备课时时处处可在”的理念,我想集体备课就可以变为老师们的自觉长久行动。一个学校有一个好的备课组长,一个好的学科引领人,再加上一个能促使教师共同提高的好的评价机制,就一定能形成高效、务实、善于研究的学习型集体备课组。
三、集体备课必须正确处理好“两个关系”
(一)正确处理好个人钻研与集体讨论的关系。
集体备课,不仅仅是集中讨论,一般采取集中讨论与个人钻研相结合的形式。如果仅仅依靠听中心发言人的说课,讨论是不能成功的。要发动全组成员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讨论的时候才可能各抒己见,百花齐放。所以,个人钻研是前提。这大概就是“功夫在诗外”。集中讨论时,组长要善于引导,把大家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还要善于总结,概括大家的长处,指导中心发言人整理备课提纲。
(二)正确处理好备课与试讲的关系。
备课是讲课的基础,讲课以备课提纲为指导。集体备课之后,由一人或几人进行试教,每次教后及时组织评课。执教者发挥自己的特长,上出自己的风格。备的内容统一,教的风格可以百花齐放,方法可以各有不同。概括地说,备课要统一,上课在不离开备课提纲的情况下,可以百花齐放。千万不能出现“千人一面”的局面。
总之,集体备课的程序是:个人粗备——集体备课——个人细备,每位教师教学各有所长,个人研究成果各有所专,集体备课可以将集体的智慧与个人的特长有机地结合起来,取长补短,共同提高。集体备课,是实施“减负”和“增效”的根本。这是我的一点点建议,有不当之处请同仁们指出,我加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