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49年9月21日下午7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中南海怀仁堂隆重召开!
这次掀开新中国历史第一页的开国盛会,不仅直接孕育了新中国的诞生,也开启了中国历史的一个崭新时代!自此,风雨兼程60年,人民政协走过了一段辉煌的甲子之路!
60载沧桑砥砺,一甲子春华秋实。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深深根植、茁壮成长于中国的土壤,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与共产党亲密合作,同心同德,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忘我奋斗,作出了重要贡献,留下了一长串的珍贵历史镜头和历史画面。值此人民政协迎来60华诞的前夕,本刊依据近年来出版的有关人民政协的大量书籍和史料,精编细摘,整理汇辑,凝炼成这一组珍贵镜头的大回放!
镜头一:政协的由来
【背景概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在新中国成立前夕,由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各人民团体、各界人士共同建立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在筹备召开政协会议的过程中,有相当一段时间把即将召开的这次会议称为“新政治协商会议”,这主要是为了同1946年1月召开的旧政协会议相区别。
【镜头画面】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面临向何处去的问题。中国政治舞台上的两大力量国民党和共产党,为着中国未来的前途和命运,开始了新一轮的较量。早有谋划的共产党人适时召开了党的“七大”,毛泽东在会上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率先提出政治主张:“废止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民主的联合政府。”并为实现民主联合政府设计了两个步骤:一是“经过各党各派和无党无派代表人物的协议,成立临时的联合政府”;二是“经过自由的无拘束的选举,召开国民大会,成立正式的联合政府”。在全中国老百姓迫切企盼和平,企盼民主的潮流中,共产党的这一主张无疑深得人心。
此时,大权独裁、既不愿还政于民又不愿放弃“灭共”的国民党,虽然处心积虑准备挑起内战,寄希望于一举“武力”统一全国,无奈时间仓促,准备尚不充分;加之当时除中国民主同盟外,一大批新的政党和团体纷纷组建,一时间,召开党派会议,推动民主政治,成为舆论主流。国民党不得不做出姿态,顺应潮流,一方面“盛邀”共产党来渝谈判,一方面临阵磨枪,筹备于1946年1月间召开一个由各党派参加的会议。既然是开会总得有个名目,开始叫做“政治会议”,似乎有些不知所云,国民党代表提出加上“协商”二字,于是,中国的政治词典里开始有了“政治协商会议”。
然而,这“政治协商会议”却是命运多舛,会议进程完全不是向国民党方面所想像的那样发展,从未搞过也不善“玩”民主政治的国民党,被自己设计的会议弄得焦头烂额,眼看着会议基本上成了各民主党派大显身手的地方,更成了共产党广泛结交朋友和各派政治力量的大舞台,国民党方面早已是后悔莫及。此时,有了雄厚“美援”的国民党军队已准备停当,蒋介石底气十足,干脆一把扯下了“政治协商”的幌子,撕毁民主契约,挑起全面内战,到战场上去“突飞猛进”去了。
镜头二:新政协的缘起与筹备
【背景概述】国共两党军队激战正酣,中间派人士都在观望,原来提出的民主联合政府还要不要了?1948年5月1日,由国民党一手拼凑的“国民大会”在南京闭幕,蒋介石当选总统。同日,共产党在指挥全国解放战争的大本营河北西柏坡发出“五一”口号,毛泽东特意加上一条:“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实现召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镜头画面】没忘记“政协”的依然是共产党。
自1948年6月开始,毛泽东就委托中共上海局、华南分局负责人,同有关方面人士协商,征求他们对召开新政协会议的意见;10月,中共中央提出了《关于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诸问题》草案,内容包括新政协的召集、参加范围、会议时间和地点、准备讨论的事项等,约集民主人士协商。11月25日,达成了《关于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诸问题的协议》。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各路民主人士相继抵达北平。6月15日,政协筹备会在北平成立,会议选出了由21人组成的常务委员会,常务委员会推举毛泽东为主任,周恩来等5人为副主任。
后来,周恩来提出:许多团体都冠以人民两字,政协何不采用?这个意见被采纳了。因为人民包括工、农、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爱国分子,人民民主的性质鲜明。1949年9月17日筹备会的第二次会议决定将“新政治协商会议”改称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
新政协与旧政协本质上的不同在于它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不容许国民党反动政府系统下一切反动分子参加。在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前夕,周恩来向政协代表作报告时又一次就政协的名称问题作了说明。他还指出,政协是沿用了旧的政治协商会议的名称,但以它的组织和性质来说,所以能够发展成为今天这样的会,决不是发源于旧的政协。他说,这一组织便是中国共产党过去所主张的民族民主统一战线的形式。它绝对不同于旧的政治协商会议,旧的政治协商会议已经让国民党反动派破坏了。可是大家都熟悉这一组织形式,所以今天我们沿用了这个名称,而增加了新的内容。
镜头三:以毛泽东为首的
中共第一代领导人一手创建了统一战线
【背景概述】人民政协是为筹备建立新中国应运而生的。因为解放战争尚未完全结束,我们又要及时商定建国大事,召开普选的人民代表大会条件尚不具备,那么,召集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及社会各界人士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就势在必行了。
为了这一天,共产党其实早就夯实了基础,做了大量开创性的工作。
【镜头画面】毛泽东和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非常关心民主人士的情况,一些民主党派的组织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关怀、支持下成立的。如九三学社的建立是在毛泽东的启发和鼓舞下成立的;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的成立和公开也受到中国共产党各方面的支持。在共同的团结斗争中,中共总是照顾到民主党派的利益,从不计较自己的名位。每当他们遇到困难时,中共总是从大局出发,鼎力相助;斗争中相互支持,政治上彼此信任,坦诚相见,不计较名位与形式。如当年在重庆召开的旧政协会议前的名额分配问题上,36个政协委员的名额,国民党、共产党、民盟与社会贤达各9名。国民党为了削弱民盟在政协会议上的地位和作用,唆使中国青年党作为一个独立单位参加政协,并私下答应给青年党5个名额,想以此分裂民盟。于是,青年党先要求民盟在9个名额中给它5个,遭拒绝后,便以退盟相要挟,使得民盟负责人张澜很是为难。中国共产党经过反复考虑提出民盟原定9个名额不动,青年党可以独立单位参加政协;所增加的名额,中共主动提出自己原定9名让出2名,国民党让出1名,政协代表的总数再增加2个名额。经协商同意,帮助民盟解决了难题。由于中共采取了顾全大局,不争名位和支持同盟者的做法,使民盟增强了对中共的信任。
对民主党派既积极争取又耐心等待,在实践中帮助其不断进步的做法,是中共同民主党派成功合作的重要一环。民主党派是阶级联盟性质的政党,所以对某些问题不能充分理解或暂时的动摇,这在民主党派的一部分人中是客观存在的。每逢这种时候,中共不是靠武断、说教解决问题,而是积极争取,耐心等待,用斗争实践教育朋友。这方面的例子很多,如第三方面的和谈问题。全面内战爆发以后,蒋介石于1946年10月占领了张家口,此时和平的大门已完全关闭。可蒋介石又于10月15日派人去上海,叫第三方面人士劝说中共到南京“和谈”。民盟、青年党、国社党等中间党派对蒋介石仍存有幻想,认为现在既有了一点希望就不能放过,于是去做中共的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周恩来答应可以与第三方面去南京,“作最后一次的和谈”,目的是为了争取教育中间派。周恩来在10月21日赴南京途中对罗隆基说:“我们共产党代表早知道这是蒋介石的假和平,我们本来不要到南京来,不过我们怕朋友们受欺骗,并且怕朋友们失望,所以跟着来了。”结果各方面代表到了南京后,蒋介石当天下午即赴台湾视察去了,事实给幻想和平的人当头泼了一盆冷水,同时也使他们受到了教育。梁漱溟等向中共代表团表示:“民盟今后将加强同共产党的合作,第三方面今后有任何重要主张和行动,民盟必事先同共产党协商并征求意见,以防止蒋介石利用第三方面名义,孤立共方,欺骗人民。”在南京召开所谓“国大”问题上也如此。中国共产党既积极做工作,又采取了耐心等待的态度,最后,绝大部分民主党派在斗争中坚定了信心,发表声明拒绝参加,从而使蒋介石单方面召开的“国大”名声很臭。
中共领导人还利用各种机会经常走访民主党派负责人,与他们交换意见,共商国是;民主党派也走访延安,从而增进对共产党和解放区的了解。如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曾三顾特园,走访民盟负责人。1945年8月30日、9月2日、9月15日,毛泽东、周恩来等3次亲赴特园就国共和谈问题同民盟进行推心置腹的谈话。民盟主席张澜也诚恳地谈了自己的看法,毛泽东称赞张澜是“老成谋国”。1945年7月1日至5日,黄炎培等7人访问延安,他们通过和我党领导人会谈、参观,以及访问“三三制”政权的李鼎铭主席,“真真切切地查明了”我党及解放区的情况,了解到中国共产党这样可亲可爱。黄炎培说:“延安五日,益增我对中国共产党的敬仰”,中共的“前途希望是无限的”。
中国共产党用真诚的态度,有效的合作和灵活的方式方法,团结联合民主党派,使民主党派从同情、配合、支持,发展到合作,最后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做到了大团结、大联合,正是在这个基础上人民政协才得以瓜熟蒂落,应运而生。
镜头四:孕育共和国的
摇篮——第一届人民政协会议
【背景概述】经过3个月的紧张筹备,在人民解放军一举解放南京后继续向西南、华南进军,国民党政权仓皇逃往广州的凯歌声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于1949年9月21日在北平(北京)开幕。中国共产党及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等单位的代表(含候补代表)共662人参加了会议。
【镜头画面】中南海怀仁堂灯火辉煌,中国各族、各界的人杰精英,政坛翘楚,齐聚一堂,共商国是。
政协筹备会主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向大会致开幕词,中国共产党代表刘少奇、特邀代表宋庆龄、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代表何香凝、中国民主同盟代表张澜、中国人民解放区代表高岗、中国人民解放军代表陈毅、民主建国会代表黄炎培、中华全国总工会代表李立三、新疆代表赛福鼎、特邀代表张治中及程潜、华侨代表司徒美堂等12人发表了演讲。会议听取了林伯渠代表筹备会所作的关于人民政协筹备工作的报告;谭平山所作的关于《中国人民政协组织法草案》起草经过和草案的特点;董必武所作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的起草经过和草案;周恩来所作的关于起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经过和草案的特点。会议闭幕式上,朱德副主席致闭幕词。
会议代行了中国的立法机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制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决定了新中国的名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定于北平(1949年9月27日改名为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纪年采用公元,国歌未制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国旗定为五星红旗。会议选出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同时选举出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56人。会议还选出了由180人组成的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
镜头五:首届政协会议的
幕后花絮
【背景概述】早在政协开会前夕,著名民主人士柳亚子先生就曾闹过情绪,想回老家去隐居,以一首《感事呈毛主席》的七律诗发了一通牢骚。毛泽东毫不怪罪,于百忙之中回敬一首和诗《七律·和柳亚子先生》,用真切感人的诗句,情词恳切地抚慰并规劝这位老朋友,终使他打消了南归的念头,留在北京参加新政协。对于党内的不同意见和牢骚,毛泽东则和周恩来一道,多次在党内召开专门会议,亲自做工作,反复讲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耐心解释:人民政协会,一定要有各方面人物,不然就成了党代表会了。政协中的有些代表人物,代表着民族资产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为主的阶级要求,我们不能代表,这些人必须住北京饭店,必须敲锣打鼓欢迎,因为这样对中国人民有利!
【镜头画面】台前的会议共开了9天,完成了所有议程,然而会下的协调协商所花费的工夫,却无法用简单的天数衡量。
由于首届政协要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加之民国以后,中国党派丛生,各党派之间政见不同,资历、力量各异,人事混杂,光一个代表名额分配,就让会议筹备部门颇费斟酌。好在共产党在接管各地时及时制定了一项政策:对于在1948年5月1日前成立的,并在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中尽了力的各民主党派地方组织,应一律承认其合法地位,加以保护,允许发展,与之协商。经广泛协商,各民主党派都赞成以“五一”口号划线,积极响应者可以参加新政协,后来者则须审查资格。这样,除中共及在香港公开响应“五一”口号的10个民主党派外,又增加九三学社、台湾自治同盟、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等3个党派单位。与此同时,又特设以“无党派民主人士”为主的特邀代表。使得新政协代表共分5大类:党派代表、区域代表、军队代表、团体代表、特邀代表,尽量照顾到方方面面。
代表资格问题的妥善解决,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由于长期的战争割据,共产党代表与各民主党派代表之间、各党派与社会名人之间等等都彼此缺乏了解,相当生疏,有的还恩怨颇深。如在特邀代表中,既有孙中山夫人宋庆龄,也有前北洋政府总长章士钊;既有京剧名伶梅兰芳,还有刚刚才起义的国民党将领傅作义,4月份还在代表南京政府和谈的张治中、邵力子……有人就说怪话:这些人不久前还是国民党大员,现在摇身一变就是政协代表了?我们好多长期从事民主运动的人士还没得到名额呢!工农兵和共产党代表大多从艰苦环境中成长,对那些西服革履、长袍马褂的代表更是看不惯,自然也有情绪,甚至牢骚更甚。
人事安排关乎权力分配,利益平衡,在会议的后半段更成为难上加难的焦点。这届政协要选举产生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180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56人,还要从中选出政府主席、副主席,政务院总理、副总理,还要配备各部部长。从这个意义上看,政协委员相当于上议院议员,政府委员相当于内阁成员,都是国家级政治地位,位高权重,如何平衡各方意见和诉求,这实在需要极大的政治智慧。
共产党人再次表现出了极大的诚意和宽广的胸怀。
政协会议按程序进入人事议程。中央人民政府6个副主席,共产党3个、民主人士3个。党内个别人有意见,认为是“我们打天下,民主人士坐天下!”民主人士3个副主席,宋庆龄先生众望所归,无任何异议,但另外两位——李济深和张澜就有争议。
有的说,李济深原来是个军阀,杀掉不少的共产党人。李济深投身民主运动也不算早,凭什么当副主席?
周恩来再次出面做工作,反复解释:不要总是计较民主人士的错误。李济深先生发动“福建事变”反蒋,曾主动和中央苏区联络,当时如果不是中央领导的“左”倾,就能形成江西与福建的扩大割据,也许就不用长征……
民革、民盟两大党派在中央政府都有副主席,周恩来又提名在工商界很有影响的民建领导黄炎培担任政务院副总理兼轻工业部部长。可是,黄炎培偏偏不愿做官。这天晚上,周恩来到安儿胡同黄宅登门拜访,在黄炎培家中恳谈两个多小时,终于请得黄炎培“出山”……
实现人事安排,最后还要由选举决定。为了保证民主人士顺利当选,9月30日,政协大会选举之前,周恩来、林伯渠发出《中国共产党人民政协党组关于选举问题的紧急通知》,要求全体党员代表负责保证选举获得成功,特别要保证投党外人士的票。毛泽东特意提醒党内:我们要有精神准备,即使有几十票不选我们,也一点不要难过,不要表示不满,而要看作是全体代表中真实情况的反映。
最后选举结果,党外人士都顺利当选,而且票数相当多。
首届政协会议以直接孕育了新中国的诞生而永远载入史册。正如毛泽东在会议开幕词中所说的那样: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镜头六:继往开来
【背景概述】1954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人民政协进入历史发展的第二个时期。从此,人民政协不再代行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但它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和发挥作用。
【镜头画面】面对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一系列困难,人民政协倡导社会各界,团结一致,共渡难关。对财政经济工作实行国家统一管理和统一领导、发行人民胜利折实公债、调整工商业、调整税收……人民政协通过协商讨论了中央人民政府的一系列方案,为稳定物价,迅速恢复生产作出了贡献。
风高帆进。人民政协还积极协助政府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开展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和“三反”、“五反”等运动;号召全国人民开展“保卫世界和平签名运动”,2.3亿多人在《和平宣言》上签名;政协通过了《关于支持五大国缔结和平公约的要求的决议》,3.4亿多人签名拥护。
1954年12月,政协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自此区域代表和人民解放军部队不再作为政协的组成单位,政协主要以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为基础组成。这次会议通过了第一部《中国人民政协章程》,重新规定了人民政协的性质、任务和作用。
从1954年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的12年时间里,人民政协历经第二、第三、第四届。自第二届政协开始,每届政协都推举毛泽东同志为名誉主席,选举周恩来同志为主席。十几年里,人民政协根据章程的规定,积极开展工作,对一些国家大事进行协商,并广为宣传和认真实施。自1959年全国政协第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起,全国政协会议与全国人大会议同时召开,政协委员列席人大会议,听取和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和其他报告,和人民代表一起共商国是。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期间,人民政协被迫停止了活动。
镜头七:进入新时期的
人民政协
【背景概述】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也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邓小平是新时期人民政协事业的奠基人。作为中共中央第二代领导核心的邓小平,于1978年2月担任第五届全国政协主席。
【镜头画面】在邓小平主席主持下,全国政协积极贯彻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人民政协工作有了很大发展。1982年11月召开的全国政协五届五次会议通过了人民政协的第三部章程。这部章程规定了新时期人民政协的性质、任务、作用和基本工作,为全面开创人民政协工作新局面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1983年6月,全国政协召开了六届一次会议。这届政协具有空前广泛的代表性,不仅增加了新的单位,委员人数也有很大增加,在2039位委员中,非共产党员占了大多数,知识分子特别是科技界的委员数量大幅度增加,台湾和港澳爱国同胞及其他方面有影响的人士的委员人数也增加很多,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新发展和爱国统一战线的不断扩大。这次会议选举邓颖超同志为全国政协主席。1988年3月全国政协召开了七届一次会议,李先念同志当选为全国政协主席。
镜头八:再创辉煌
【背景概述】20世纪90年代,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共中央领导集体对人民政协性质的概括又有了新的发展。
【镜头画面】1993年3月,全国政协召开了八届一次会议。会议选举李瑞环同志为全国政协主席。1994年3月,全国政协八届二次会议对1982年通过的《政协章程》进行了修订。
经过修订的章程,进一步明确了人民政协的性质及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规定了政协的主要职能,并正式把参政、议政列入政协的主要职能,对规范和推进政协工作具有重要意义。1995年1月,全国政协八届九次常委会议通过了《政协全国委员会关于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规定》。中共中央为此专门发了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在开展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的工作中认真贯彻执行。从而进一步推进了政协履行职能的规范化、制度化。
历史迈入新世纪。由胡锦涛任总书记的中共中央,把政协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据有关方面统计,2004年以来,胡锦涛3次亲自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政协工作。2004年2月23日,政治局会议讨论修改《人民政协章程》部分内容;2005年1月24日,政治局会议研究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问题;2006年1月25日,政治局会议研究加强人民政协工作;2006年2月8日,中共中央颁发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强调支持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职能,把加强团结和发扬民主贯穿于政协工作的各个方面,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意见》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关于人民政协的重要理论观点和政策思想,充分肯定了人民政协在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所作出的重大贡献,深刻阐明了新世纪新阶段人民政协的性质、地位和作用,规定了新世纪新阶段人民政协肩负的历史任务和工作原则,规范了履行职能的程序和机制,为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胡锦涛担任总书记以来,年年“两会”期间都专门前往看望政协委员,共商国是,并发表重要讲话。时事观察家认为,胡锦涛选择在看望政协委员的场合发表重要讲话,从另一侧面体现了新一届党中央对政协委员作用的重视。舆论普遍认为,中央高度重视政协工作,人民政协迎来又一个蓬勃发展的时代!
中国政协60年不平凡的发展历程,可以归结为两大主题:团结和民主。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行团结和民主,是中国政协性质的集中体现,是中国政协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和现实依据,是中国政协继往开来的方向和使命。展望未来,中国政协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谱写出更加辉煌的新篇章!
这次掀开新中国历史第一页的开国盛会,不仅直接孕育了新中国的诞生,也开启了中国历史的一个崭新时代!自此,风雨兼程60年,人民政协走过了一段辉煌的甲子之路!
60载沧桑砥砺,一甲子春华秋实。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深深根植、茁壮成长于中国的土壤,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与共产党亲密合作,同心同德,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忘我奋斗,作出了重要贡献,留下了一长串的珍贵历史镜头和历史画面。值此人民政协迎来60华诞的前夕,本刊依据近年来出版的有关人民政协的大量书籍和史料,精编细摘,整理汇辑,凝炼成这一组珍贵镜头的大回放!
镜头一:政协的由来
【背景概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在新中国成立前夕,由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各人民团体、各界人士共同建立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在筹备召开政协会议的过程中,有相当一段时间把即将召开的这次会议称为“新政治协商会议”,这主要是为了同1946年1月召开的旧政协会议相区别。
【镜头画面】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面临向何处去的问题。中国政治舞台上的两大力量国民党和共产党,为着中国未来的前途和命运,开始了新一轮的较量。早有谋划的共产党人适时召开了党的“七大”,毛泽东在会上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率先提出政治主张:“废止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民主的联合政府。”并为实现民主联合政府设计了两个步骤:一是“经过各党各派和无党无派代表人物的协议,成立临时的联合政府”;二是“经过自由的无拘束的选举,召开国民大会,成立正式的联合政府”。在全中国老百姓迫切企盼和平,企盼民主的潮流中,共产党的这一主张无疑深得人心。
此时,大权独裁、既不愿还政于民又不愿放弃“灭共”的国民党,虽然处心积虑准备挑起内战,寄希望于一举“武力”统一全国,无奈时间仓促,准备尚不充分;加之当时除中国民主同盟外,一大批新的政党和团体纷纷组建,一时间,召开党派会议,推动民主政治,成为舆论主流。国民党不得不做出姿态,顺应潮流,一方面“盛邀”共产党来渝谈判,一方面临阵磨枪,筹备于1946年1月间召开一个由各党派参加的会议。既然是开会总得有个名目,开始叫做“政治会议”,似乎有些不知所云,国民党代表提出加上“协商”二字,于是,中国的政治词典里开始有了“政治协商会议”。
然而,这“政治协商会议”却是命运多舛,会议进程完全不是向国民党方面所想像的那样发展,从未搞过也不善“玩”民主政治的国民党,被自己设计的会议弄得焦头烂额,眼看着会议基本上成了各民主党派大显身手的地方,更成了共产党广泛结交朋友和各派政治力量的大舞台,国民党方面早已是后悔莫及。此时,有了雄厚“美援”的国民党军队已准备停当,蒋介石底气十足,干脆一把扯下了“政治协商”的幌子,撕毁民主契约,挑起全面内战,到战场上去“突飞猛进”去了。
镜头二:新政协的缘起与筹备
【背景概述】国共两党军队激战正酣,中间派人士都在观望,原来提出的民主联合政府还要不要了?1948年5月1日,由国民党一手拼凑的“国民大会”在南京闭幕,蒋介石当选总统。同日,共产党在指挥全国解放战争的大本营河北西柏坡发出“五一”口号,毛泽东特意加上一条:“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实现召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镜头画面】没忘记“政协”的依然是共产党。
自1948年6月开始,毛泽东就委托中共上海局、华南分局负责人,同有关方面人士协商,征求他们对召开新政协会议的意见;10月,中共中央提出了《关于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诸问题》草案,内容包括新政协的召集、参加范围、会议时间和地点、准备讨论的事项等,约集民主人士协商。11月25日,达成了《关于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诸问题的协议》。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各路民主人士相继抵达北平。6月15日,政协筹备会在北平成立,会议选出了由21人组成的常务委员会,常务委员会推举毛泽东为主任,周恩来等5人为副主任。
后来,周恩来提出:许多团体都冠以人民两字,政协何不采用?这个意见被采纳了。因为人民包括工、农、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爱国分子,人民民主的性质鲜明。1949年9月17日筹备会的第二次会议决定将“新政治协商会议”改称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
新政协与旧政协本质上的不同在于它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不容许国民党反动政府系统下一切反动分子参加。在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前夕,周恩来向政协代表作报告时又一次就政协的名称问题作了说明。他还指出,政协是沿用了旧的政治协商会议的名称,但以它的组织和性质来说,所以能够发展成为今天这样的会,决不是发源于旧的政协。他说,这一组织便是中国共产党过去所主张的民族民主统一战线的形式。它绝对不同于旧的政治协商会议,旧的政治协商会议已经让国民党反动派破坏了。可是大家都熟悉这一组织形式,所以今天我们沿用了这个名称,而增加了新的内容。
镜头三:以毛泽东为首的
中共第一代领导人一手创建了统一战线
【背景概述】人民政协是为筹备建立新中国应运而生的。因为解放战争尚未完全结束,我们又要及时商定建国大事,召开普选的人民代表大会条件尚不具备,那么,召集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及社会各界人士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就势在必行了。
为了这一天,共产党其实早就夯实了基础,做了大量开创性的工作。
【镜头画面】毛泽东和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非常关心民主人士的情况,一些民主党派的组织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关怀、支持下成立的。如九三学社的建立是在毛泽东的启发和鼓舞下成立的;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的成立和公开也受到中国共产党各方面的支持。在共同的团结斗争中,中共总是照顾到民主党派的利益,从不计较自己的名位。每当他们遇到困难时,中共总是从大局出发,鼎力相助;斗争中相互支持,政治上彼此信任,坦诚相见,不计较名位与形式。如当年在重庆召开的旧政协会议前的名额分配问题上,36个政协委员的名额,国民党、共产党、民盟与社会贤达各9名。国民党为了削弱民盟在政协会议上的地位和作用,唆使中国青年党作为一个独立单位参加政协,并私下答应给青年党5个名额,想以此分裂民盟。于是,青年党先要求民盟在9个名额中给它5个,遭拒绝后,便以退盟相要挟,使得民盟负责人张澜很是为难。中国共产党经过反复考虑提出民盟原定9个名额不动,青年党可以独立单位参加政协;所增加的名额,中共主动提出自己原定9名让出2名,国民党让出1名,政协代表的总数再增加2个名额。经协商同意,帮助民盟解决了难题。由于中共采取了顾全大局,不争名位和支持同盟者的做法,使民盟增强了对中共的信任。
对民主党派既积极争取又耐心等待,在实践中帮助其不断进步的做法,是中共同民主党派成功合作的重要一环。民主党派是阶级联盟性质的政党,所以对某些问题不能充分理解或暂时的动摇,这在民主党派的一部分人中是客观存在的。每逢这种时候,中共不是靠武断、说教解决问题,而是积极争取,耐心等待,用斗争实践教育朋友。这方面的例子很多,如第三方面的和谈问题。全面内战爆发以后,蒋介石于1946年10月占领了张家口,此时和平的大门已完全关闭。可蒋介石又于10月15日派人去上海,叫第三方面人士劝说中共到南京“和谈”。民盟、青年党、国社党等中间党派对蒋介石仍存有幻想,认为现在既有了一点希望就不能放过,于是去做中共的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周恩来答应可以与第三方面去南京,“作最后一次的和谈”,目的是为了争取教育中间派。周恩来在10月21日赴南京途中对罗隆基说:“我们共产党代表早知道这是蒋介石的假和平,我们本来不要到南京来,不过我们怕朋友们受欺骗,并且怕朋友们失望,所以跟着来了。”结果各方面代表到了南京后,蒋介石当天下午即赴台湾视察去了,事实给幻想和平的人当头泼了一盆冷水,同时也使他们受到了教育。梁漱溟等向中共代表团表示:“民盟今后将加强同共产党的合作,第三方面今后有任何重要主张和行动,民盟必事先同共产党协商并征求意见,以防止蒋介石利用第三方面名义,孤立共方,欺骗人民。”在南京召开所谓“国大”问题上也如此。中国共产党既积极做工作,又采取了耐心等待的态度,最后,绝大部分民主党派在斗争中坚定了信心,发表声明拒绝参加,从而使蒋介石单方面召开的“国大”名声很臭。
中共领导人还利用各种机会经常走访民主党派负责人,与他们交换意见,共商国是;民主党派也走访延安,从而增进对共产党和解放区的了解。如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曾三顾特园,走访民盟负责人。1945年8月30日、9月2日、9月15日,毛泽东、周恩来等3次亲赴特园就国共和谈问题同民盟进行推心置腹的谈话。民盟主席张澜也诚恳地谈了自己的看法,毛泽东称赞张澜是“老成谋国”。1945年7月1日至5日,黄炎培等7人访问延安,他们通过和我党领导人会谈、参观,以及访问“三三制”政权的李鼎铭主席,“真真切切地查明了”我党及解放区的情况,了解到中国共产党这样可亲可爱。黄炎培说:“延安五日,益增我对中国共产党的敬仰”,中共的“前途希望是无限的”。
中国共产党用真诚的态度,有效的合作和灵活的方式方法,团结联合民主党派,使民主党派从同情、配合、支持,发展到合作,最后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做到了大团结、大联合,正是在这个基础上人民政协才得以瓜熟蒂落,应运而生。
镜头四:孕育共和国的
摇篮——第一届人民政协会议
【背景概述】经过3个月的紧张筹备,在人民解放军一举解放南京后继续向西南、华南进军,国民党政权仓皇逃往广州的凯歌声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于1949年9月21日在北平(北京)开幕。中国共产党及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等单位的代表(含候补代表)共662人参加了会议。
【镜头画面】中南海怀仁堂灯火辉煌,中国各族、各界的人杰精英,政坛翘楚,齐聚一堂,共商国是。
政协筹备会主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向大会致开幕词,中国共产党代表刘少奇、特邀代表宋庆龄、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代表何香凝、中国民主同盟代表张澜、中国人民解放区代表高岗、中国人民解放军代表陈毅、民主建国会代表黄炎培、中华全国总工会代表李立三、新疆代表赛福鼎、特邀代表张治中及程潜、华侨代表司徒美堂等12人发表了演讲。会议听取了林伯渠代表筹备会所作的关于人民政协筹备工作的报告;谭平山所作的关于《中国人民政协组织法草案》起草经过和草案的特点;董必武所作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的起草经过和草案;周恩来所作的关于起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经过和草案的特点。会议闭幕式上,朱德副主席致闭幕词。
会议代行了中国的立法机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制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决定了新中国的名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定于北平(1949年9月27日改名为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纪年采用公元,国歌未制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国旗定为五星红旗。会议选出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同时选举出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56人。会议还选出了由180人组成的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
镜头五:首届政协会议的
幕后花絮
【背景概述】早在政协开会前夕,著名民主人士柳亚子先生就曾闹过情绪,想回老家去隐居,以一首《感事呈毛主席》的七律诗发了一通牢骚。毛泽东毫不怪罪,于百忙之中回敬一首和诗《七律·和柳亚子先生》,用真切感人的诗句,情词恳切地抚慰并规劝这位老朋友,终使他打消了南归的念头,留在北京参加新政协。对于党内的不同意见和牢骚,毛泽东则和周恩来一道,多次在党内召开专门会议,亲自做工作,反复讲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耐心解释:人民政协会,一定要有各方面人物,不然就成了党代表会了。政协中的有些代表人物,代表着民族资产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为主的阶级要求,我们不能代表,这些人必须住北京饭店,必须敲锣打鼓欢迎,因为这样对中国人民有利!
【镜头画面】台前的会议共开了9天,完成了所有议程,然而会下的协调协商所花费的工夫,却无法用简单的天数衡量。
由于首届政协要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加之民国以后,中国党派丛生,各党派之间政见不同,资历、力量各异,人事混杂,光一个代表名额分配,就让会议筹备部门颇费斟酌。好在共产党在接管各地时及时制定了一项政策:对于在1948年5月1日前成立的,并在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中尽了力的各民主党派地方组织,应一律承认其合法地位,加以保护,允许发展,与之协商。经广泛协商,各民主党派都赞成以“五一”口号划线,积极响应者可以参加新政协,后来者则须审查资格。这样,除中共及在香港公开响应“五一”口号的10个民主党派外,又增加九三学社、台湾自治同盟、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等3个党派单位。与此同时,又特设以“无党派民主人士”为主的特邀代表。使得新政协代表共分5大类:党派代表、区域代表、军队代表、团体代表、特邀代表,尽量照顾到方方面面。
代表资格问题的妥善解决,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由于长期的战争割据,共产党代表与各民主党派代表之间、各党派与社会名人之间等等都彼此缺乏了解,相当生疏,有的还恩怨颇深。如在特邀代表中,既有孙中山夫人宋庆龄,也有前北洋政府总长章士钊;既有京剧名伶梅兰芳,还有刚刚才起义的国民党将领傅作义,4月份还在代表南京政府和谈的张治中、邵力子……有人就说怪话:这些人不久前还是国民党大员,现在摇身一变就是政协代表了?我们好多长期从事民主运动的人士还没得到名额呢!工农兵和共产党代表大多从艰苦环境中成长,对那些西服革履、长袍马褂的代表更是看不惯,自然也有情绪,甚至牢骚更甚。
人事安排关乎权力分配,利益平衡,在会议的后半段更成为难上加难的焦点。这届政协要选举产生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180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56人,还要从中选出政府主席、副主席,政务院总理、副总理,还要配备各部部长。从这个意义上看,政协委员相当于上议院议员,政府委员相当于内阁成员,都是国家级政治地位,位高权重,如何平衡各方意见和诉求,这实在需要极大的政治智慧。
共产党人再次表现出了极大的诚意和宽广的胸怀。
政协会议按程序进入人事议程。中央人民政府6个副主席,共产党3个、民主人士3个。党内个别人有意见,认为是“我们打天下,民主人士坐天下!”民主人士3个副主席,宋庆龄先生众望所归,无任何异议,但另外两位——李济深和张澜就有争议。
有的说,李济深原来是个军阀,杀掉不少的共产党人。李济深投身民主运动也不算早,凭什么当副主席?
周恩来再次出面做工作,反复解释:不要总是计较民主人士的错误。李济深先生发动“福建事变”反蒋,曾主动和中央苏区联络,当时如果不是中央领导的“左”倾,就能形成江西与福建的扩大割据,也许就不用长征……
民革、民盟两大党派在中央政府都有副主席,周恩来又提名在工商界很有影响的民建领导黄炎培担任政务院副总理兼轻工业部部长。可是,黄炎培偏偏不愿做官。这天晚上,周恩来到安儿胡同黄宅登门拜访,在黄炎培家中恳谈两个多小时,终于请得黄炎培“出山”……
实现人事安排,最后还要由选举决定。为了保证民主人士顺利当选,9月30日,政协大会选举之前,周恩来、林伯渠发出《中国共产党人民政协党组关于选举问题的紧急通知》,要求全体党员代表负责保证选举获得成功,特别要保证投党外人士的票。毛泽东特意提醒党内:我们要有精神准备,即使有几十票不选我们,也一点不要难过,不要表示不满,而要看作是全体代表中真实情况的反映。
最后选举结果,党外人士都顺利当选,而且票数相当多。
首届政协会议以直接孕育了新中国的诞生而永远载入史册。正如毛泽东在会议开幕词中所说的那样: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镜头六:继往开来
【背景概述】1954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人民政协进入历史发展的第二个时期。从此,人民政协不再代行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但它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和发挥作用。
【镜头画面】面对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一系列困难,人民政协倡导社会各界,团结一致,共渡难关。对财政经济工作实行国家统一管理和统一领导、发行人民胜利折实公债、调整工商业、调整税收……人民政协通过协商讨论了中央人民政府的一系列方案,为稳定物价,迅速恢复生产作出了贡献。
风高帆进。人民政协还积极协助政府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开展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和“三反”、“五反”等运动;号召全国人民开展“保卫世界和平签名运动”,2.3亿多人在《和平宣言》上签名;政协通过了《关于支持五大国缔结和平公约的要求的决议》,3.4亿多人签名拥护。
1954年12月,政协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自此区域代表和人民解放军部队不再作为政协的组成单位,政协主要以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为基础组成。这次会议通过了第一部《中国人民政协章程》,重新规定了人民政协的性质、任务和作用。
从1954年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的12年时间里,人民政协历经第二、第三、第四届。自第二届政协开始,每届政协都推举毛泽东同志为名誉主席,选举周恩来同志为主席。十几年里,人民政协根据章程的规定,积极开展工作,对一些国家大事进行协商,并广为宣传和认真实施。自1959年全国政协第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起,全国政协会议与全国人大会议同时召开,政协委员列席人大会议,听取和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和其他报告,和人民代表一起共商国是。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期间,人民政协被迫停止了活动。
镜头七:进入新时期的
人民政协
【背景概述】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也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邓小平是新时期人民政协事业的奠基人。作为中共中央第二代领导核心的邓小平,于1978年2月担任第五届全国政协主席。
【镜头画面】在邓小平主席主持下,全国政协积极贯彻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人民政协工作有了很大发展。1982年11月召开的全国政协五届五次会议通过了人民政协的第三部章程。这部章程规定了新时期人民政协的性质、任务、作用和基本工作,为全面开创人民政协工作新局面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1983年6月,全国政协召开了六届一次会议。这届政协具有空前广泛的代表性,不仅增加了新的单位,委员人数也有很大增加,在2039位委员中,非共产党员占了大多数,知识分子特别是科技界的委员数量大幅度增加,台湾和港澳爱国同胞及其他方面有影响的人士的委员人数也增加很多,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新发展和爱国统一战线的不断扩大。这次会议选举邓颖超同志为全国政协主席。1988年3月全国政协召开了七届一次会议,李先念同志当选为全国政协主席。
镜头八:再创辉煌
【背景概述】20世纪90年代,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共中央领导集体对人民政协性质的概括又有了新的发展。
【镜头画面】1993年3月,全国政协召开了八届一次会议。会议选举李瑞环同志为全国政协主席。1994年3月,全国政协八届二次会议对1982年通过的《政协章程》进行了修订。
经过修订的章程,进一步明确了人民政协的性质及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规定了政协的主要职能,并正式把参政、议政列入政协的主要职能,对规范和推进政协工作具有重要意义。1995年1月,全国政协八届九次常委会议通过了《政协全国委员会关于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规定》。中共中央为此专门发了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在开展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的工作中认真贯彻执行。从而进一步推进了政协履行职能的规范化、制度化。
历史迈入新世纪。由胡锦涛任总书记的中共中央,把政协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据有关方面统计,2004年以来,胡锦涛3次亲自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政协工作。2004年2月23日,政治局会议讨论修改《人民政协章程》部分内容;2005年1月24日,政治局会议研究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问题;2006年1月25日,政治局会议研究加强人民政协工作;2006年2月8日,中共中央颁发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强调支持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职能,把加强团结和发扬民主贯穿于政协工作的各个方面,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意见》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关于人民政协的重要理论观点和政策思想,充分肯定了人民政协在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所作出的重大贡献,深刻阐明了新世纪新阶段人民政协的性质、地位和作用,规定了新世纪新阶段人民政协肩负的历史任务和工作原则,规范了履行职能的程序和机制,为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胡锦涛担任总书记以来,年年“两会”期间都专门前往看望政协委员,共商国是,并发表重要讲话。时事观察家认为,胡锦涛选择在看望政协委员的场合发表重要讲话,从另一侧面体现了新一届党中央对政协委员作用的重视。舆论普遍认为,中央高度重视政协工作,人民政协迎来又一个蓬勃发展的时代!
中国政协60年不平凡的发展历程,可以归结为两大主题:团结和民主。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行团结和民主,是中国政协性质的集中体现,是中国政协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和现实依据,是中国政协继往开来的方向和使命。展望未来,中国政协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谱写出更加辉煌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