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声景观基础,提出将环境干预概念运用到智障儿童康复治疗中。结合声音教育和音乐治疗的概念,借鉴已有的声景观设计方法,总结出对象体在认知世界,感受世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包括身体上的困难和心理上的需求。提出利用声景观设计帮助智障儿童康复的理论。
关键词:声景观;音乐教育;智障儿童
1.创造智障儿童声景观环境
基于声景观在医疗园林中运用的理论,以及国内外声音治疗法在智障人群中的应用实例,提出声音教育与景观结合,创造声景观治疗空间。将智力障碍儿童对声环境的需求作为设计关键,重视声音媒介的使用,使他们对陌生的环境或者人群可能会使其产生的惧怕、焦虑或者愤怒情绪得到缓解。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身体协调能力。增加社会人士对于智障儿童的关注度和帮助度。
2.声景观治疗理论
积极的声环境对智障儿童有良好的心理引导作用。在声景观医疗园林中同样证明好的声景观环境利于病人康复。利于智障儿童康复在声景观设计中,声音教育和音乐治疗都是声景观设计可借鉴的,但声景观设计与前者不同的是,声景观以景观空间和智障儿童为主体。智障儿童通过感受,发现,体验声景观达到治疗的目的。
2.1聲音心理学理论
有研究发现各种不同声音会引起不同的情绪反应。不同声音的物理特性不同,给人造成的心理影响不同的[1]。例如:当一个声音出现在人的听觉中,人可以对不同的声音产生认知和反应,声音的强弱、长短和音色特点,并且声音的来向、远近和熟悉与否,都会引起人的情绪变化、或喜或忧或回忆[2]。因此创造积极的声音环境,能够让智障儿童感受到舒畅、愉悦,独特的声音会引起大脑的情绪反应,促进情绪感知。
2.2声景观医疗园林
在声景观医疗园林理论中指出声音节律可以调节矫正病人的生理节奏,起到疏导积郁、缓解孤寂和紧张心态,现代医院医疗花园实例证明:创造合适的声环境对于病人治疗有辅助治疗的功效。[3]智障儿童由于各方面缺陷,无法主动参与到社会和自然环境而声景观在医疗园林的案例为具有智障儿童康复功能的声景观提供了可能性猜想。
2.3声音教育及音乐治疗在智障儿童治疗运用
声音教育是通过发声玩具,发声空间实现刺激智障儿童语言情感发展,宣泄烦恼,使心理情绪得到安抚和平衡。而音乐治疗的基本意义也在于心理治疗,基于声音对人的心理作用和认知作用,音乐而引起心理冲撞和想象或者欣赏利于促进智障儿童动作和感知及认知并帮助其缓解混乱的心理状态[4]。
劳雷尔.特莱娜[5]认为声音、音乐能够提高智力障碍的听觉能力和对外界的反应能力。声音教育及音乐治疗中重点都在于教师或是治疗师对于声音的运用,并且是以教师和治疗师为主体的。
3.中国智障人士现状
在全国残疾人调查(2006年)[6]中显示我国有554万人属于智力残疾(智力障碍),由于各种原因影响脑部发育,使他们真正成为“长不大的孩子”然而,智障人士人数人和社会关注度完全不成正比。多数人都不了解智障儿童的生活现状无法给予其帮助也与智障儿童活动空间范围狭小有关。智障儿童难以融入现代社会。这也是我们急于寻找一种方式去改善智障儿童生活空间的原因。
3.1声景观影响智障儿童康复要素
智障儿童康复要求具备一个高质量的环境即教育家蒙台梭利提出的“有准备的环境”[7]才能够让儿童从中吸取更多“精神养分”。通过将声音教育理念融入声景观,在生理上,使其在声音影响下能逐步增强中枢神经系统对动作的控制能力,重视身体四肢的参与性。使得身体协调能力得到锻炼,也能够使大、小肌肉群的能力得到锻炼,并且以此来矫正他们的生理缺陷。在心理上要利用明亮舒适的色彩系列以及舒适的音乐使使用者舒缓压抑的感受,拥有舒适愉快的心情,以声音为引导使智障儿童做出哼唱,舞蹈等行为,引导智障儿童表达宣泄情感。最后为了增加智障儿童与家人及社会爱人士的交流互动,声景观设计需要创造的空间需要多维度,容纳广,参与性高的互动平台,使声景观成为智障儿童与正常人的交流介质。
6.总结
智碍儿童由于生理,心理发育迟缓于正常儿童,其康复过程需要通过漫长学习训练和感知。这同时也是家长、学校、社会的责任而社会能给予智障儿童的关爱和帮助远不及他们所需要的。以声景观设计的实现去丰富智障儿童生活。用声音创造和自然景观引导和安抚智障儿童,以此来减少学校和家长的工作量。提出关于声景观的设计概念和方法去引导智障人士的行为和创造良好心理环境。
参考文献
[1]赵旭东.声景以及声音的意象设计[D].合肥工业大学,2005.
[2]陈孝余.中小学音乐欣赏有效聆听教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4
[3]应君,曹悦燕,胡子良.为健康而设计——伊丽莎白及诺娜·埃文斯康复花园设计及其启示[J]. 规划师,2008,(04):87-90.
[4]陈海青.音乐治疗在特殊儿童治疗中的应用[J]. 中国医药指南,2013,(20):104-105.
[5]谢燮.智障儿童音乐教育的价值及教学策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
[6]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6,(12):1013.
[7]郭玲.蒙台梭利智障儿童感官教育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
(作者单位:广东工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关键词:声景观;音乐教育;智障儿童
1.创造智障儿童声景观环境
基于声景观在医疗园林中运用的理论,以及国内外声音治疗法在智障人群中的应用实例,提出声音教育与景观结合,创造声景观治疗空间。将智力障碍儿童对声环境的需求作为设计关键,重视声音媒介的使用,使他们对陌生的环境或者人群可能会使其产生的惧怕、焦虑或者愤怒情绪得到缓解。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身体协调能力。增加社会人士对于智障儿童的关注度和帮助度。
2.声景观治疗理论
积极的声环境对智障儿童有良好的心理引导作用。在声景观医疗园林中同样证明好的声景观环境利于病人康复。利于智障儿童康复在声景观设计中,声音教育和音乐治疗都是声景观设计可借鉴的,但声景观设计与前者不同的是,声景观以景观空间和智障儿童为主体。智障儿童通过感受,发现,体验声景观达到治疗的目的。
2.1聲音心理学理论
有研究发现各种不同声音会引起不同的情绪反应。不同声音的物理特性不同,给人造成的心理影响不同的[1]。例如:当一个声音出现在人的听觉中,人可以对不同的声音产生认知和反应,声音的强弱、长短和音色特点,并且声音的来向、远近和熟悉与否,都会引起人的情绪变化、或喜或忧或回忆[2]。因此创造积极的声音环境,能够让智障儿童感受到舒畅、愉悦,独特的声音会引起大脑的情绪反应,促进情绪感知。
2.2声景观医疗园林
在声景观医疗园林理论中指出声音节律可以调节矫正病人的生理节奏,起到疏导积郁、缓解孤寂和紧张心态,现代医院医疗花园实例证明:创造合适的声环境对于病人治疗有辅助治疗的功效。[3]智障儿童由于各方面缺陷,无法主动参与到社会和自然环境而声景观在医疗园林的案例为具有智障儿童康复功能的声景观提供了可能性猜想。
2.3声音教育及音乐治疗在智障儿童治疗运用
声音教育是通过发声玩具,发声空间实现刺激智障儿童语言情感发展,宣泄烦恼,使心理情绪得到安抚和平衡。而音乐治疗的基本意义也在于心理治疗,基于声音对人的心理作用和认知作用,音乐而引起心理冲撞和想象或者欣赏利于促进智障儿童动作和感知及认知并帮助其缓解混乱的心理状态[4]。
劳雷尔.特莱娜[5]认为声音、音乐能够提高智力障碍的听觉能力和对外界的反应能力。声音教育及音乐治疗中重点都在于教师或是治疗师对于声音的运用,并且是以教师和治疗师为主体的。
3.中国智障人士现状
在全国残疾人调查(2006年)[6]中显示我国有554万人属于智力残疾(智力障碍),由于各种原因影响脑部发育,使他们真正成为“长不大的孩子”然而,智障人士人数人和社会关注度完全不成正比。多数人都不了解智障儿童的生活现状无法给予其帮助也与智障儿童活动空间范围狭小有关。智障儿童难以融入现代社会。这也是我们急于寻找一种方式去改善智障儿童生活空间的原因。
3.1声景观影响智障儿童康复要素
智障儿童康复要求具备一个高质量的环境即教育家蒙台梭利提出的“有准备的环境”[7]才能够让儿童从中吸取更多“精神养分”。通过将声音教育理念融入声景观,在生理上,使其在声音影响下能逐步增强中枢神经系统对动作的控制能力,重视身体四肢的参与性。使得身体协调能力得到锻炼,也能够使大、小肌肉群的能力得到锻炼,并且以此来矫正他们的生理缺陷。在心理上要利用明亮舒适的色彩系列以及舒适的音乐使使用者舒缓压抑的感受,拥有舒适愉快的心情,以声音为引导使智障儿童做出哼唱,舞蹈等行为,引导智障儿童表达宣泄情感。最后为了增加智障儿童与家人及社会爱人士的交流互动,声景观设计需要创造的空间需要多维度,容纳广,参与性高的互动平台,使声景观成为智障儿童与正常人的交流介质。
6.总结
智碍儿童由于生理,心理发育迟缓于正常儿童,其康复过程需要通过漫长学习训练和感知。这同时也是家长、学校、社会的责任而社会能给予智障儿童的关爱和帮助远不及他们所需要的。以声景观设计的实现去丰富智障儿童生活。用声音创造和自然景观引导和安抚智障儿童,以此来减少学校和家长的工作量。提出关于声景观的设计概念和方法去引导智障人士的行为和创造良好心理环境。
参考文献
[1]赵旭东.声景以及声音的意象设计[D].合肥工业大学,2005.
[2]陈孝余.中小学音乐欣赏有效聆听教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4
[3]应君,曹悦燕,胡子良.为健康而设计——伊丽莎白及诺娜·埃文斯康复花园设计及其启示[J]. 规划师,2008,(04):87-90.
[4]陈海青.音乐治疗在特殊儿童治疗中的应用[J]. 中国医药指南,2013,(20):104-105.
[5]谢燮.智障儿童音乐教育的价值及教学策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
[6]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6,(12):1013.
[7]郭玲.蒙台梭利智障儿童感官教育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
(作者单位:广东工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