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生阅读能力很重要。阅读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学生的阅读水平,也影响学生写作水平。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和动脑的行为习惯。坚持引导学生课外阅读、写日记、办手抄报、自主学习,就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关键词]初中生;课外阅读;培养
现在一份中考卷,如果不走正途,只想投机取巧,靠猜题押题,或盲目“多练”,可能弄巧成拙。语文素养的提高,关键是一个人的阅读能力的提高。学者朱永新说:“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发育史。”钱梦龙说得更具体:“阅读能力虽然不是语文素养的全部,但它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础,落实到语文教育的操作层面,阅读能力就是一个重要的‘抓手’,语文课千头万绪,抓什么?抓住了‘培养阅读能力’这一条,就能执一驭万而不致顾此失彼。”阅读能力的培养不可忽视,在这里,我浅谈个人的五点教学体会。
一、坚持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和动手的行为习惯
新课标在阅读教学中明确要求学生:“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合作探究的方式,就是要求老师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但贯彻到课堂上,有的老师为了赶进度,让学生与老师探讨问题的机会少。学生动脑、动手的机会也少,忽略了阅读能力的培养。
二、坚持要求学生阅读课外书
坚持阅读课外书,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新课标明确要求学生:“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农村的学生远远达不到这个要求,有的学生初中三年几乎没有看过一本课外书,桌面上见不到课外书,也有的书是买了,从来没有打开过,由此,农村学生阅读能力和视野大打折扣。
阅读课外书,厚积薄发,量变达到一定程度,自然发生质变,阅读能力就能提升。
为了搞好课外阅读,解决课外阅读资源匮乏的局面。第一,建议学校定期开放学校图书室。虽然农村学校图书室图书有限,杯水车薪。但与个人相比,还是小巫见大巫,老师经常到图书室去指导,怎样看课外书,看什么样的书,很受欢迎。第二,建立班级图书角。每学期开学,我都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两本课外书,可以去借,可以去买,由学生专人负责,本学期内互换看完这些书,一本书的周期最好不要超过一周,让书有更多的传阅机会;并指导学生摘抄文中的好词好句;写心得体会,定期检查。
三、坚持引导学生写日记
特级老师钱梦龙、李镇西、魏书生等,都主张学生写日记,并且有的有专题论述学生写日记,他们认为:写日记的好处很多:练字,巩固所学知识,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恒心、毅力等。前苏联教育专家苏霍姆林斯基几十年如一日,每天早晨五点钟起床坚持写“教育日记”。大凡作家都有写日记的习惯,可以积累写作素材。
教师可以每学年规定学生写日记,内容不定,200字以上,字迹整洁,每星期五篇,并且允许一两篇抄课外阅读的精彩部分,定期检查(每周一次),每月一次日记指导。把学生的日记抄到黑板上,进行详细、具体的指导。
写日记实际上是对知识:运用——巩固——再运用——再巩固的过程。写的过程,知道自己的不足,迫使自己去看书。久而久之,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互相得到提升。
四、坚持让学生办手抄报
为激发学生读和写的兴趣,锻炼学生动手和动脑的能力,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语文教师可牵头和指导,由学生自己动手,创办手抄报。要求把阅读过程中摘抄的经典作品,放到手抄报上,并且在手抄报上自己动手写一写自己的作品。我们考虑九年级任务重,每学期办一期,七、八年级每学期办两期,每人一份,互相传阅。在传阅过程中,虽然手抄报稚气十足,但这是他们自己的劳动成果,是他们自己精心呵护的责任田,学生仍然感到自豪,尤其评出是优胜手抄报的,更是乐滋滋的。
由于青少年的心理特点,都想露一手,把最好的拿出来,他们会主动地寻找书籍阅读,认真地精心地挑选作品,琢磨自己写的文章。在读和写能力得到加强的同时,他们的阅读能力也得到提高,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像是“春风潜入夜,细雨润无声”一样得到提升。
五、坚持学生自主学习
在经济大潮快速发展的今天,在校学习的有限知识已不能适应知识瞬间换新的速度,终身学习成为必然趋势。教师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学的好习惯。作为语文老师,我们要转变观念,做一名语文导师,坚持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地位,让学生自主的学习。
责任编辑 周正旺
[关键词]初中生;课外阅读;培养
现在一份中考卷,如果不走正途,只想投机取巧,靠猜题押题,或盲目“多练”,可能弄巧成拙。语文素养的提高,关键是一个人的阅读能力的提高。学者朱永新说:“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发育史。”钱梦龙说得更具体:“阅读能力虽然不是语文素养的全部,但它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础,落实到语文教育的操作层面,阅读能力就是一个重要的‘抓手’,语文课千头万绪,抓什么?抓住了‘培养阅读能力’这一条,就能执一驭万而不致顾此失彼。”阅读能力的培养不可忽视,在这里,我浅谈个人的五点教学体会。
一、坚持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和动手的行为习惯
新课标在阅读教学中明确要求学生:“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合作探究的方式,就是要求老师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但贯彻到课堂上,有的老师为了赶进度,让学生与老师探讨问题的机会少。学生动脑、动手的机会也少,忽略了阅读能力的培养。
二、坚持要求学生阅读课外书
坚持阅读课外书,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新课标明确要求学生:“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农村的学生远远达不到这个要求,有的学生初中三年几乎没有看过一本课外书,桌面上见不到课外书,也有的书是买了,从来没有打开过,由此,农村学生阅读能力和视野大打折扣。
阅读课外书,厚积薄发,量变达到一定程度,自然发生质变,阅读能力就能提升。
为了搞好课外阅读,解决课外阅读资源匮乏的局面。第一,建议学校定期开放学校图书室。虽然农村学校图书室图书有限,杯水车薪。但与个人相比,还是小巫见大巫,老师经常到图书室去指导,怎样看课外书,看什么样的书,很受欢迎。第二,建立班级图书角。每学期开学,我都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两本课外书,可以去借,可以去买,由学生专人负责,本学期内互换看完这些书,一本书的周期最好不要超过一周,让书有更多的传阅机会;并指导学生摘抄文中的好词好句;写心得体会,定期检查。
三、坚持引导学生写日记
特级老师钱梦龙、李镇西、魏书生等,都主张学生写日记,并且有的有专题论述学生写日记,他们认为:写日记的好处很多:练字,巩固所学知识,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恒心、毅力等。前苏联教育专家苏霍姆林斯基几十年如一日,每天早晨五点钟起床坚持写“教育日记”。大凡作家都有写日记的习惯,可以积累写作素材。
教师可以每学年规定学生写日记,内容不定,200字以上,字迹整洁,每星期五篇,并且允许一两篇抄课外阅读的精彩部分,定期检查(每周一次),每月一次日记指导。把学生的日记抄到黑板上,进行详细、具体的指导。
写日记实际上是对知识:运用——巩固——再运用——再巩固的过程。写的过程,知道自己的不足,迫使自己去看书。久而久之,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互相得到提升。
四、坚持让学生办手抄报
为激发学生读和写的兴趣,锻炼学生动手和动脑的能力,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语文教师可牵头和指导,由学生自己动手,创办手抄报。要求把阅读过程中摘抄的经典作品,放到手抄报上,并且在手抄报上自己动手写一写自己的作品。我们考虑九年级任务重,每学期办一期,七、八年级每学期办两期,每人一份,互相传阅。在传阅过程中,虽然手抄报稚气十足,但这是他们自己的劳动成果,是他们自己精心呵护的责任田,学生仍然感到自豪,尤其评出是优胜手抄报的,更是乐滋滋的。
由于青少年的心理特点,都想露一手,把最好的拿出来,他们会主动地寻找书籍阅读,认真地精心地挑选作品,琢磨自己写的文章。在读和写能力得到加强的同时,他们的阅读能力也得到提高,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像是“春风潜入夜,细雨润无声”一样得到提升。
五、坚持学生自主学习
在经济大潮快速发展的今天,在校学习的有限知识已不能适应知识瞬间换新的速度,终身学习成为必然趋势。教师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学的好习惯。作为语文老师,我们要转变观念,做一名语文导师,坚持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地位,让学生自主的学习。
责任编辑 周正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