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为贯彻落实十八大后“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的指导思想,结合教学实践,运用案例分析等方法,对高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及对策”这一问题进行客观分析和课例实践探究。得出结论:体育教师要不断提高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意识,丰富专业知识、打磨教学技巧;找准德育与学科教学的契合点,在新课改背景下,将“德育目标”融入学科三维目标之中。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多种学习方式的运用,因势利导,整合资源,有效地保障德育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渗透。
【关键词】 高中 体育教学 德育渗透 对策
一、高中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现状(略)
二、高中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困境
首先,教师观念陈旧,认识不足。体育教师大多根据自身专业发展和高考需要,更注重体育基本技能的学习、对学生体质的培养,而忽视思想方面的教育。因此体育教师更需要摸索如何在体育教学中贯穿道德教育及实施策略,以求推动体育中德育功能的发挥;其次,教师缺乏德育教育有效的实施策略和途径。体育教师很少能在教学中做到启发诱导和耐心说服,有时还会因操之过急导致方法简单粗暴;有时又会认为德育工作与体育老师无关,对学生行为放任自流。以上情形均容易导致课堂教学中德育目标的流失、教学活动流于形式。长此以往既不利于新课改理念的实施,也不利于体育学科教育价值的体现。
三、高中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可行性
(一)体育学科的自身优势;(二)体育与德育的天然联系。
四、高中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对策
(一)课前充分准备,合理预设德育目标
有西方教育家指出:“教学如果没有进行德育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也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可见德育应当在教育中居核心地位,尤其是在倡导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德育和体育都是实现素质教育的主要参与者。德育必须以具体学科教育为依托方能得到贯彻实施,而体育运动会给学生以强烈的情感体验,通过参与和实践直接触及影响人的精神。这是其他任何学科渗透德育教育所无法具备的优势。通过情感体验形成的品德,是单纯讲解说教实现不了的,体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对教学及教学期望达到的德育目的做充分的准备和预设。
(二)课中运用多种有效手段,贯穿德育目标
首先,以创新的教学内容吸引学生。体育教学涉及到的学科门类广,项目丰富。不同的项目所能达到的教学、教育效果也不同,这就要求体育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能针对不同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具有创新性,能唤起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培养对体育的重视,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才有可能将德育教育顺利渗透贯穿到教学活动中。比如,组织跳长绳时,必然出现“胆大”和“胆小”的学生分化,“胆大”的学生会埋怨“胆小”的学生,传统教学最多做到教师鼓励“胆小”学生,制止“胆大”学生。而新课改背景下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则可以暂时停下来,让学生们自己分析原因,教师引导要建立团队意识,“胆大”学生帮扶“胆小”学生,共同摸索动作要领,既增进了学生间的情感交流、团队凝聚力,也能帮助“胆小”学生克服心理障碍,迁移到其他学科和生活中,也有助于他们克服畏难情绪,更加自信;其次,以科學方法引导学生。在体育课实施过程中,教学法的运用必须结合具体情况,对授课对象的年龄特征、生理、心理状况进行了解,个别个性突出或特别内向的学生更要特别留意,在教学过程中科学性与情感性并重。比如:对项目完成得好的学生,及时鼓励和表扬,对完成得不规范或无法完成的学生,则给予耐心的技术指导,教师可以亲自示范或带领学生一起完成。切忌挖苦、打击学生;再次,以社会需求激励学生。高中生身心逐步发育成熟,生理变化也比较明显。每个有理想的青少年都对未来有美好的憧憬,都希望拥有一个强健的体魄,在今后的人生中实现自我价值、回馈社会,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笔者有个正在读高三的学生,从小就有参军报效祖国的梦想,希望能成为翱翔蓝天,保卫祖国领空的空军,但长期受鼻炎和轻度肥胖困扰,在笔者的鼓励下,该生从高三上期开始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长跑配合器械,成功减重10公斤,鼻炎症状也几乎消失,顺利通过招飞体检,圆了自己的军旅梦,也成为了祖国需要的空军人才;最后,以个人素养引领学生。“身为人师,行为世范”每个教师都必须注意自己的言行对学生你的影响。体育教师的示范作用更是突出。学生对体育的重视程度、克服项目中困难的决心,很大程度上都来源于教师传递出的信号。如果教师本人对体育事业表现出极大的热爱和自信;个人形象健康积极、充满朝气;示范动作标准、规范;讲解生动形象,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会受到感染熏陶,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课堂教学开展得更轻松愉快。
(三)课后外延渗透,总结反思。
大多数体育老师在课堂教学后没有总结的习惯,其实课堂教学结束后,达成了怎样的教学目标,德育教育成效如何,课后学生反馈信息等,都应该做及时总结,不断调整教学方式,以求在今后的体育教学中事半功倍,取得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四)整合校本资源,形成联动机制
笔者除授课外,还在校团委、德育处任职,在涉及本学科、本部门承办或协办的活动时,常有意识将两者进行整合,借助学校这一平台,整合各类资源,以求在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比如,每年秋天学校举办的“阳光体育艺术节”,就需要各部门提前一个多月进行协调配合,各年级各班也会提前准备、训练,我们会专门设置一些集体项目,如接力赛、跳长绳、两人三足、校园操等,运动场上到处显现着生龙活虎,勃勃生机。这些协作互动、趣味性较强的个人与团队项目,能充分调动各年级各班每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给每个学生提供展现自我、强身健体的机会,让更多的学生通过体育活动走到阳光下,积极动起来,激发学生对体育的热情、坚持不懈的毅力、集体主义精神,同时,体会到体育对人生的价值,推动学生全面发展,让“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体育教学理念真正落到实处,使体育工作与德育教育真正融合。
【关键词】 高中 体育教学 德育渗透 对策
一、高中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现状(略)
二、高中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困境
首先,教师观念陈旧,认识不足。体育教师大多根据自身专业发展和高考需要,更注重体育基本技能的学习、对学生体质的培养,而忽视思想方面的教育。因此体育教师更需要摸索如何在体育教学中贯穿道德教育及实施策略,以求推动体育中德育功能的发挥;其次,教师缺乏德育教育有效的实施策略和途径。体育教师很少能在教学中做到启发诱导和耐心说服,有时还会因操之过急导致方法简单粗暴;有时又会认为德育工作与体育老师无关,对学生行为放任自流。以上情形均容易导致课堂教学中德育目标的流失、教学活动流于形式。长此以往既不利于新课改理念的实施,也不利于体育学科教育价值的体现。
三、高中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可行性
(一)体育学科的自身优势;(二)体育与德育的天然联系。
四、高中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对策
(一)课前充分准备,合理预设德育目标
有西方教育家指出:“教学如果没有进行德育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也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可见德育应当在教育中居核心地位,尤其是在倡导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德育和体育都是实现素质教育的主要参与者。德育必须以具体学科教育为依托方能得到贯彻实施,而体育运动会给学生以强烈的情感体验,通过参与和实践直接触及影响人的精神。这是其他任何学科渗透德育教育所无法具备的优势。通过情感体验形成的品德,是单纯讲解说教实现不了的,体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对教学及教学期望达到的德育目的做充分的准备和预设。
(二)课中运用多种有效手段,贯穿德育目标
首先,以创新的教学内容吸引学生。体育教学涉及到的学科门类广,项目丰富。不同的项目所能达到的教学、教育效果也不同,这就要求体育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能针对不同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具有创新性,能唤起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培养对体育的重视,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才有可能将德育教育顺利渗透贯穿到教学活动中。比如,组织跳长绳时,必然出现“胆大”和“胆小”的学生分化,“胆大”的学生会埋怨“胆小”的学生,传统教学最多做到教师鼓励“胆小”学生,制止“胆大”学生。而新课改背景下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则可以暂时停下来,让学生们自己分析原因,教师引导要建立团队意识,“胆大”学生帮扶“胆小”学生,共同摸索动作要领,既增进了学生间的情感交流、团队凝聚力,也能帮助“胆小”学生克服心理障碍,迁移到其他学科和生活中,也有助于他们克服畏难情绪,更加自信;其次,以科學方法引导学生。在体育课实施过程中,教学法的运用必须结合具体情况,对授课对象的年龄特征、生理、心理状况进行了解,个别个性突出或特别内向的学生更要特别留意,在教学过程中科学性与情感性并重。比如:对项目完成得好的学生,及时鼓励和表扬,对完成得不规范或无法完成的学生,则给予耐心的技术指导,教师可以亲自示范或带领学生一起完成。切忌挖苦、打击学生;再次,以社会需求激励学生。高中生身心逐步发育成熟,生理变化也比较明显。每个有理想的青少年都对未来有美好的憧憬,都希望拥有一个强健的体魄,在今后的人生中实现自我价值、回馈社会,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笔者有个正在读高三的学生,从小就有参军报效祖国的梦想,希望能成为翱翔蓝天,保卫祖国领空的空军,但长期受鼻炎和轻度肥胖困扰,在笔者的鼓励下,该生从高三上期开始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长跑配合器械,成功减重10公斤,鼻炎症状也几乎消失,顺利通过招飞体检,圆了自己的军旅梦,也成为了祖国需要的空军人才;最后,以个人素养引领学生。“身为人师,行为世范”每个教师都必须注意自己的言行对学生你的影响。体育教师的示范作用更是突出。学生对体育的重视程度、克服项目中困难的决心,很大程度上都来源于教师传递出的信号。如果教师本人对体育事业表现出极大的热爱和自信;个人形象健康积极、充满朝气;示范动作标准、规范;讲解生动形象,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会受到感染熏陶,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课堂教学开展得更轻松愉快。
(三)课后外延渗透,总结反思。
大多数体育老师在课堂教学后没有总结的习惯,其实课堂教学结束后,达成了怎样的教学目标,德育教育成效如何,课后学生反馈信息等,都应该做及时总结,不断调整教学方式,以求在今后的体育教学中事半功倍,取得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四)整合校本资源,形成联动机制
笔者除授课外,还在校团委、德育处任职,在涉及本学科、本部门承办或协办的活动时,常有意识将两者进行整合,借助学校这一平台,整合各类资源,以求在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比如,每年秋天学校举办的“阳光体育艺术节”,就需要各部门提前一个多月进行协调配合,各年级各班也会提前准备、训练,我们会专门设置一些集体项目,如接力赛、跳长绳、两人三足、校园操等,运动场上到处显现着生龙活虎,勃勃生机。这些协作互动、趣味性较强的个人与团队项目,能充分调动各年级各班每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给每个学生提供展现自我、强身健体的机会,让更多的学生通过体育活动走到阳光下,积极动起来,激发学生对体育的热情、坚持不懈的毅力、集体主义精神,同时,体会到体育对人生的价值,推动学生全面发展,让“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体育教学理念真正落到实处,使体育工作与德育教育真正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