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探讨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把小组竞赛制引入到文言文的教学中,从诵读、文言知识、思想内容三个方面展开积分争夺。课堂摆脱了枯燥的局面,学生学习的热情高涨。
关键词:文言教学 小组竞赛 热情高
文言文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瑰宝。阅读文言文可以让我们了解古人的生活习俗、励志传奇,还可以学习古人创作时的谋篇布局、章法技巧,更能激发我们的爱国情感。毛泽东主席曾说过,对于古文化要采取“古为今用”的态度。我们学习文言文,就是要掌握方法,继承古代的文化遗产。因此,我们不但要学习文言文,还要学好文言文。
可是在平常的文言文教学中,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对其并不感兴趣,甚至一些学习很不错的学生也都是在硬着头皮听课,老师讲,学生记,课堂十分沉闷,学生注意力也不集中。面对这样一个问题,我把“小组积分竞赛制”引入文言教学中。这个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思维非常活跃,认真听讲,他们不仅学到了知识,培养了兴趣,而且还增加了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比如讲解苏轼的《赤壁赋》。我把此文分为三块进行积分:诵读、文言知识、思想内容。三块积分累加,分数最高的小组胜出。(分数的制定可以根据每一课的具体情况来安排)
第一,诵读环节。读顺文字,读通文言句意需要朗读;把握情感,形成良好的语感,更需要朗读。可是光读不说,学生说的欲望不能满足,就读得没劲了,于是我安排小组抢答诵读,其他小组打分,满分5分,读错一字扣一分。这样,既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又提高了朗读水平。有时老师没有在意的字的读音,如“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的“夫”读音为第二声,有学生读为第一声,通过其他同学评价纠正过来了。“相与‖枕藉乎舟中”,有学生读为“相‖与枕藉乎舟中”,通过评论,学生知道了怎么读和为什么这样读,理解了句意。
第二,文言知识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必答题和抢答题两种题型。必答题由每个小组抽签决定所要回答的题目,包括了所要掌握的文言知识点,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典型的实词、常见的虚词等,共5分。抢答题主要侧重于文言文的翻译,特别是对一些特殊的词语和句式的把握,共5题,每题满分3分。如对“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这句话的翻译,抢答的小组没有考虑到“东”是名词用作动词“向东进军”的意思,所以就没有拿到满分。如“凌万顷之茫然”、“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分别是定语后置和状语后置的句子,学生都需要特别注意。抢答的环节特别激烈,学生思考也特别认真,对文言文翻译中“信、达、雅”的原则有了更深的理解。
第三,思想内容环节。文言文教学讲求“文、言并重”,既要掌握基本的文言知识,还要理解文本的思想内容。在综合梳理了文本的写作背景和赋的体裁特点之后,我给学生出了四道抢答题:1.纵观全文,苏子感情变化的曲线是怎样的?(2分)2.“渺渺兮于怀,望美人兮天一方”,此情此景作者是否想到了梦中的情人呢?“美人”在这里有什么具体的含义呢?(3分)3.苏子在听到客的箫声之后,变得“愀然”起来,他想到了谁?又为何事而悲伤呢?(4分)4.在文中最后,苏子“喜而笑”,酣睡于舟中,他是如何从悲伤的心境中走出来的?从他的身上你有什么启发?(5分)学生经过小组思考讨论之后进行抢答。第一个题目学生答得很好,主要是“乐——悲——乐”的变化。第二问要根据背景以及相关的文化知识来回答,“美人”是圣主贤臣和美好理想的象征。苏子被贬黄州,梦想破灭,夜赏美景实则是苦中作乐。第三问学生回答得很好,对课文理解得较透彻。第四问学生答满分的不多,要经过老师的点拨才会认识到处在困境中的苏轼非常的旷达,他认为事物都是相对的,是发展变化的,是辩证的,所以苦只是暂时的,因此他变得更加坦然,那么对身边的快乐就会更加的珍惜和欣赏。从苏轼的身上,学生也学到应该辩证地看待困难,要在逆境中自得其乐,要心胸开阔地面对生活。
最后,如果小组之间的分数打平,我会从以上任一个环节中出几道附加题。在本篇课文中,我就让学生有感情地诵读有关曹操的文段描写,满分三分。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这一文段首先肯定了曹操的功绩,可是这样一位功勋显赫的人,也淹没在历史的洪流中,情感由激愤高昂到无奈低落。各小组之间在把握感情的基础上争先恐后地参与诵读,有一位平常上课较沉默的学生读得非常好,全班同学都很诧异。我给了他很高的评价,在以后的语文课上,这位学生变得很积极。通过这个形式,学生对语言文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越来越喜欢诵读,也越来越多地感受到了语文学习的乐趣。
一节课,在学生激烈的角逐中结束了。可我觉得文言教学,任重道远,作为一位中学语文老师,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会积极地探索文言文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对语文充满由衷的热爱!■
关键词:文言教学 小组竞赛 热情高
文言文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瑰宝。阅读文言文可以让我们了解古人的生活习俗、励志传奇,还可以学习古人创作时的谋篇布局、章法技巧,更能激发我们的爱国情感。毛泽东主席曾说过,对于古文化要采取“古为今用”的态度。我们学习文言文,就是要掌握方法,继承古代的文化遗产。因此,我们不但要学习文言文,还要学好文言文。
可是在平常的文言文教学中,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对其并不感兴趣,甚至一些学习很不错的学生也都是在硬着头皮听课,老师讲,学生记,课堂十分沉闷,学生注意力也不集中。面对这样一个问题,我把“小组积分竞赛制”引入文言教学中。这个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思维非常活跃,认真听讲,他们不仅学到了知识,培养了兴趣,而且还增加了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比如讲解苏轼的《赤壁赋》。我把此文分为三块进行积分:诵读、文言知识、思想内容。三块积分累加,分数最高的小组胜出。(分数的制定可以根据每一课的具体情况来安排)
第一,诵读环节。读顺文字,读通文言句意需要朗读;把握情感,形成良好的语感,更需要朗读。可是光读不说,学生说的欲望不能满足,就读得没劲了,于是我安排小组抢答诵读,其他小组打分,满分5分,读错一字扣一分。这样,既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又提高了朗读水平。有时老师没有在意的字的读音,如“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的“夫”读音为第二声,有学生读为第一声,通过其他同学评价纠正过来了。“相与‖枕藉乎舟中”,有学生读为“相‖与枕藉乎舟中”,通过评论,学生知道了怎么读和为什么这样读,理解了句意。
第二,文言知识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必答题和抢答题两种题型。必答题由每个小组抽签决定所要回答的题目,包括了所要掌握的文言知识点,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典型的实词、常见的虚词等,共5分。抢答题主要侧重于文言文的翻译,特别是对一些特殊的词语和句式的把握,共5题,每题满分3分。如对“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这句话的翻译,抢答的小组没有考虑到“东”是名词用作动词“向东进军”的意思,所以就没有拿到满分。如“凌万顷之茫然”、“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分别是定语后置和状语后置的句子,学生都需要特别注意。抢答的环节特别激烈,学生思考也特别认真,对文言文翻译中“信、达、雅”的原则有了更深的理解。
第三,思想内容环节。文言文教学讲求“文、言并重”,既要掌握基本的文言知识,还要理解文本的思想内容。在综合梳理了文本的写作背景和赋的体裁特点之后,我给学生出了四道抢答题:1.纵观全文,苏子感情变化的曲线是怎样的?(2分)2.“渺渺兮于怀,望美人兮天一方”,此情此景作者是否想到了梦中的情人呢?“美人”在这里有什么具体的含义呢?(3分)3.苏子在听到客的箫声之后,变得“愀然”起来,他想到了谁?又为何事而悲伤呢?(4分)4.在文中最后,苏子“喜而笑”,酣睡于舟中,他是如何从悲伤的心境中走出来的?从他的身上你有什么启发?(5分)学生经过小组思考讨论之后进行抢答。第一个题目学生答得很好,主要是“乐——悲——乐”的变化。第二问要根据背景以及相关的文化知识来回答,“美人”是圣主贤臣和美好理想的象征。苏子被贬黄州,梦想破灭,夜赏美景实则是苦中作乐。第三问学生回答得很好,对课文理解得较透彻。第四问学生答满分的不多,要经过老师的点拨才会认识到处在困境中的苏轼非常的旷达,他认为事物都是相对的,是发展变化的,是辩证的,所以苦只是暂时的,因此他变得更加坦然,那么对身边的快乐就会更加的珍惜和欣赏。从苏轼的身上,学生也学到应该辩证地看待困难,要在逆境中自得其乐,要心胸开阔地面对生活。
最后,如果小组之间的分数打平,我会从以上任一个环节中出几道附加题。在本篇课文中,我就让学生有感情地诵读有关曹操的文段描写,满分三分。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这一文段首先肯定了曹操的功绩,可是这样一位功勋显赫的人,也淹没在历史的洪流中,情感由激愤高昂到无奈低落。各小组之间在把握感情的基础上争先恐后地参与诵读,有一位平常上课较沉默的学生读得非常好,全班同学都很诧异。我给了他很高的评价,在以后的语文课上,这位学生变得很积极。通过这个形式,学生对语言文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越来越喜欢诵读,也越来越多地感受到了语文学习的乐趣。
一节课,在学生激烈的角逐中结束了。可我觉得文言教学,任重道远,作为一位中学语文老师,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会积极地探索文言文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对语文充满由衷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