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所谓科技伦理,指的是在科技活动中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价值观念、哲学思想和行为规范的总和。通过剖析中国古代科技伦理的发展历程,熟悉科技伦理的发展规律,更好地联系实际,发展科技。
关键词:古代 科技伦理思想 发展
一、科技伦理思想的萌芽
在原始社会,生产、技术、科学知识是融为一体的。简单的劳动生产中包含着原始的技术,而经验性的自然科学知识就体现在生产技术中。因而可以说,当时的生产活动也就是科技活动。在这种集体的劳动生产和科技活动中,我们的祖先逐步形成了共同的思想、感情和道德习惯,产生了科技伦理思想的萌芽。
二、科技伦理思想的产生
科技伦理思想是在奴隶社会中产生的,并在封建社会中有某种发展。但从整体上看,在整个古代,其理论观点与道德规范没有很大差别。可以说,在近代自然科学产生以前,除了医药科技领域外,散见在各种古书中的科技伦理思想虽然不少,但一般都是偶尔闪亮的道德之光,还没有形成比较系统的科技伦理思想。
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由于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自然科学逐渐从生产实践中分离出来,科学技术有了较大的进步,其标志是金属冶炼技术的发展与金属工具的推广使用。其他如农田水利技术、机械制造技术、建筑技术、军事技术、我国的四大发明、医药、航海、造船以及纺织、陶瓷、雕刻等等技术,都有相当的发展。在社会生产与使用技术发展的基础上,古代的一些理论自然科学也相继发展起来。
科学技术的进步带来了社会文明的曙光,尽管科学技术的物质手段及其成果主要掌握在剥削阶级手中,能工巧匠们制造的刀枪剑戟、强弓利箭、战车战船、攻城云梯等,成了他们维护其血腥统治的暴力工具;“百工”们所建造的富丽堂皇的宫殿、楼阁和秀丽的园林,巧妇巧工们所制作的华贵的服饰等等,只是供皇帝贵族、官僚地主显示威风与休憩之用;凝聚着工匠们智慧与结晶的精致的陶瓷花瓶、漆竹玉器、象牙雕刻、丝绸刺绣等艺术珍品,也大多是皇族、贵戚手中的财富和玩物,而城郊菜圃、宫廷园艺所培育出的冬葱温韭,远方进贡的奇花异草、龙眼蟠桃等,则更是专供统治阶级所观赏和享用的。
三、古代科技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
古代科技伦理思想具有丰富的内容,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把知识与道德统一起来,认为有了知识就会有美德。他们把学习科学知识作为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必要条件。
2、利用自然知识为封建道德作论证,要求科技人员遵守封建道德。儒家学派不仅把“智”明确地解释为一种分是非、别善恶的知识,而且还将它列入“五常”(仁义礼智信),作为一个重要的道德规范。他们把封建道德与自然知识结合起来,利用自然知识论证封建纲常名教的合理性、普遍性,以便使地主阶级的道德成为包括科技人员在内的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所共同遵守的道德。
3、把科技活动视为一种道德活动,把发明器物的人称为“圣人”,而掌握高超技术的人也享有很高的荣誉。在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有些有识之士对科学技术比较重视。不少古书所记载的传说或评述,并没有都把技术活动看作是一种不光荣的事情。相反,倒是把许多技术或器物的发明都挂在一些著名的统治者的名下。被后世尊为“圣王”、“贤臣”的许多人,在技术方面也被认为是有成就的。但是,把百工器物的发明创造统统归之于“圣人”个人的功德,这是唯心主义英雄史观的表现。实际上,广大人民群众才是科学技术的真正创造者。不过,把技术创造作为衡量“圣人”功德的一个重要依据,这却具有合理的内核,对科技伦理思想的发展有积极作用。
4、不计较个人功名利禄,为科学事业和百姓生计贡献力量,在古代,尽管在某些历史时期或某些朝代的科技人员尚能享有较好的待遇,但也主要局限于著名的科学家、发明家或高级工匠。从总体上看,广大从事体力劳动的“百工”,没有受到统治者应有的重视,大多数工匠的社会地位比较低,他们属于贫贱的世系,即使从事工艺技术研究的脑力劳动者,也受到上层人物的轻视。
古代的科技伦理思想虽然比较丰富,但总的来说还没有系统化、理论化。相对而言,医学理论思想比较成熟,初步形成了医德规范体系。这是因为,当时的医药技术比较发展,能治疗许多疾病。医学直接关系到亿万人民的生命安危,同千家万户的悲欢离合息息相关。广大人民群众对医生解除他们的病痛给予莫大的希望。孙思邈的《大医精诚》和陈实功的《五戒十要》都对医德的规范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w.c丹皮尔.科学史[M],商务印书馆1975年,P34
[2]恩格斯.自然辩证法[M],人民出版社1971年,P155
[3] 徐少锦.科技伦理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P78
作者简介:邹雨希(1988-),女,辽宁北票人, 研究方向:科学技术哲学。
关键词:古代 科技伦理思想 发展
一、科技伦理思想的萌芽
在原始社会,生产、技术、科学知识是融为一体的。简单的劳动生产中包含着原始的技术,而经验性的自然科学知识就体现在生产技术中。因而可以说,当时的生产活动也就是科技活动。在这种集体的劳动生产和科技活动中,我们的祖先逐步形成了共同的思想、感情和道德习惯,产生了科技伦理思想的萌芽。
二、科技伦理思想的产生
科技伦理思想是在奴隶社会中产生的,并在封建社会中有某种发展。但从整体上看,在整个古代,其理论观点与道德规范没有很大差别。可以说,在近代自然科学产生以前,除了医药科技领域外,散见在各种古书中的科技伦理思想虽然不少,但一般都是偶尔闪亮的道德之光,还没有形成比较系统的科技伦理思想。
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由于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自然科学逐渐从生产实践中分离出来,科学技术有了较大的进步,其标志是金属冶炼技术的发展与金属工具的推广使用。其他如农田水利技术、机械制造技术、建筑技术、军事技术、我国的四大发明、医药、航海、造船以及纺织、陶瓷、雕刻等等技术,都有相当的发展。在社会生产与使用技术发展的基础上,古代的一些理论自然科学也相继发展起来。
科学技术的进步带来了社会文明的曙光,尽管科学技术的物质手段及其成果主要掌握在剥削阶级手中,能工巧匠们制造的刀枪剑戟、强弓利箭、战车战船、攻城云梯等,成了他们维护其血腥统治的暴力工具;“百工”们所建造的富丽堂皇的宫殿、楼阁和秀丽的园林,巧妇巧工们所制作的华贵的服饰等等,只是供皇帝贵族、官僚地主显示威风与休憩之用;凝聚着工匠们智慧与结晶的精致的陶瓷花瓶、漆竹玉器、象牙雕刻、丝绸刺绣等艺术珍品,也大多是皇族、贵戚手中的财富和玩物,而城郊菜圃、宫廷园艺所培育出的冬葱温韭,远方进贡的奇花异草、龙眼蟠桃等,则更是专供统治阶级所观赏和享用的。
三、古代科技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
古代科技伦理思想具有丰富的内容,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把知识与道德统一起来,认为有了知识就会有美德。他们把学习科学知识作为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必要条件。
2、利用自然知识为封建道德作论证,要求科技人员遵守封建道德。儒家学派不仅把“智”明确地解释为一种分是非、别善恶的知识,而且还将它列入“五常”(仁义礼智信),作为一个重要的道德规范。他们把封建道德与自然知识结合起来,利用自然知识论证封建纲常名教的合理性、普遍性,以便使地主阶级的道德成为包括科技人员在内的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所共同遵守的道德。
3、把科技活动视为一种道德活动,把发明器物的人称为“圣人”,而掌握高超技术的人也享有很高的荣誉。在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有些有识之士对科学技术比较重视。不少古书所记载的传说或评述,并没有都把技术活动看作是一种不光荣的事情。相反,倒是把许多技术或器物的发明都挂在一些著名的统治者的名下。被后世尊为“圣王”、“贤臣”的许多人,在技术方面也被认为是有成就的。但是,把百工器物的发明创造统统归之于“圣人”个人的功德,这是唯心主义英雄史观的表现。实际上,广大人民群众才是科学技术的真正创造者。不过,把技术创造作为衡量“圣人”功德的一个重要依据,这却具有合理的内核,对科技伦理思想的发展有积极作用。
4、不计较个人功名利禄,为科学事业和百姓生计贡献力量,在古代,尽管在某些历史时期或某些朝代的科技人员尚能享有较好的待遇,但也主要局限于著名的科学家、发明家或高级工匠。从总体上看,广大从事体力劳动的“百工”,没有受到统治者应有的重视,大多数工匠的社会地位比较低,他们属于贫贱的世系,即使从事工艺技术研究的脑力劳动者,也受到上层人物的轻视。
古代的科技伦理思想虽然比较丰富,但总的来说还没有系统化、理论化。相对而言,医学理论思想比较成熟,初步形成了医德规范体系。这是因为,当时的医药技术比较发展,能治疗许多疾病。医学直接关系到亿万人民的生命安危,同千家万户的悲欢离合息息相关。广大人民群众对医生解除他们的病痛给予莫大的希望。孙思邈的《大医精诚》和陈实功的《五戒十要》都对医德的规范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w.c丹皮尔.科学史[M],商务印书馆1975年,P34
[2]恩格斯.自然辩证法[M],人民出版社1971年,P155
[3] 徐少锦.科技伦理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P78
作者简介:邹雨希(1988-),女,辽宁北票人, 研究方向:科学技术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