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松明是松树上富含松油的那一部分,俗称明子。山民做饭时,用以引火;夜行时,用来照路。民谚说:松明则一根就足,儿优则一个已足!
记住穷困
1975 年底,张桂梅在牡丹江铁岭学校上完初中,就跟随姐姐从东北来到云南中甸林业局支边。她先后在林场、党校任团支部书记、政治教员,后来又到局机关当文书、团支书、妇女主任。自从1983 年调到子弟学校当中学教师后,她就深深地爱上了“释道、解惑”这一神圣的工作。她一面认真教学,一面刻苦学习,1988 年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丽江教育学院中文系。三年紧张而快乐的学生生活,不仅使她在学识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找到了自己的如意郎君——一位英俊的白族小伙子。1990 年,一对恋人在大理市喜洲一中喜结良缘,开始了美满的婚后生活。
可是,幸福属于张桂梅的时间却是那么的短暂,丈夫不幸患上了癌症。她为了给丈夫治病,不仅花光了自己的积蓄,能借钱的地方、能找到的医院她都去了——在这段日子里,张桂梅深深地体会到了没钱、借钱和求医的艰难,深深地懂得了人在困难的时候,是多么需要有人能伸出援助之手!
1995 年2月24日,是张桂梅悲痛欲绝的日子,在她债台高筑,百般求医,走投无路时,丈夫去世了。她曾撞车:“既然无望,就一起走吧”!随后的一年多,她触景生情,睹物思人,精神恍惚,几近崩溃状态。为了解脱,她离开喜洲,选择了偏僻的华坪。
赤心感人
张桂梅到了华坪县中心中学,忘我的工作冲淡了心中的痛苦。山区的老乡教育了她,她的行动感召了乡亲:一位傈僳族的家长来为孩子交书费。他伸出黑黑的大手,将一大把一元、一毛的钞票放在了张老师面前,满是皱纹的脸不好意思地说:“就这些了啊,有了钱我还会送来!”看着这位兄长一般的男子,再看看他身边背着书包、脸蛋黝黑的小姑娘,清澈的目光充满着求知的饥渴,张桂梅被深深触动了。
报名表上,大多数学生是傈僳族,还有其它的少数民族,都来自边远的贫困山区,家庭条件很差。这些山里的孩子,生活懒散,没有时间观念,文化基础薄弱。在全县初二统考中,成绩都不太好。面对这种情况,怎么办?经过冷静思考,张桂梅制定了几条措施:第一,整顿生活秩序,使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第二,进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教育,激励他们在学习中发扬拼搏向上的精神;要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换取孩子们的长足进步。决心一定,她就从一点一滴认真做起。
来自永兴乡的一个小姑娘,身上的衣服很少换洗,性格内向,总是发呆,还经常发出长长的叹息。在她的身上看不到少女的活泼与欢快,功课没有一门及格。面对慈母般的张老师,她终于流着眼泪倾诉了心底的秘密:“我爸爸也是教师,但因病早去世,母亲一个人辛辛苦苦支撑着我们兄弟姐妹的生活,真不知今后怎么办?”张桂梅马上翻箱倒柜给她找了两套衣服,还把丈夫最后一次给她留下的花衬衣拿出来给小姑娘穿上,并且帮她交了书费。姑娘生病,张桂梅掏钱领她去看病,细心的照顾和关心,使小姑娘激动地喊出了:“张老师,你就是我的妈妈!”小姑娘后来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高一级的学校。
来自石龙坝乡龙井村8队的一个壮族小男孩,父亲残废,家庭困难,床上只垫着一张硬纸壳,被子只是两层薄薄的布。冬天一来,冷得经常睡不着觉,常喊腿疼。张桂梅发现后,就把自己的被子拿来给他盖上,又买来正红花油给他擦腿。
一天早上,一个傈僳族小男孩迟迟的不起来,用破被子把头蒙上。张桂梅耐心地询问,孩子才掀开了被头,说没钱吃饭了。张桂梅说:“你起来,我去给你拿钱。”她回到宿舍,翻开自己的钱包一看,傻眼了:里面只有20元钱了!张桂梅都拿给了孩子。从此,这位小男孩每个星期都得到张桂梅30元的救助,直到他完成了初中学业。
有个女生,家住在离县城很远的山村,小学毕业后,她背着简单行李,在父亲的护送下,走了五六个小时的山路,才走到能搭车的地方,乘车来到她认为很现代化的县城读初中。她怎么也没想到,正在初中毕业的关键时刻,父亲撒手离开了她。临终时,父亲一再嘱咐家人:这么远的山路,就别让孩子回来了,不能耽误孩子的学习。那几天,张桂梅发现这个女孩子神态的异常,了解情况后,她说:“回家看看吧。回来我给你补课。”小女孩说:“您放心吧,老师,是您给了我坚强的意志!”
敬业风范
张桂梅的身体,早就是一部带有重病却日夜不停运转的机器。1997 年4 月,医院对她做出诊断:子宫瘤,癌?(肿瘤已经有五个月胎儿大)。那时她任四个班的课,还有4个月就要升学考了。学生们 12年的寒窗苦,不能因为自己住院而受到影响!有一次,张桂梅去上课,上课的铃声还没响,几个学生在踢罐头盒子玩。突然罐头盒子飞来,她无力躲闪,啪的一下,打到她的腿上,当时就被打坐在了地上,爬也爬不起来。学生们吓得赶紧把她扶起来:“老师,对不起!我们把你送回宿舍吧?”她却说:“不用了,把我扶进教室,我们把这节课讲完。”就这样坚持到7月,把学生送进了考场,张桂梅才住进了医院。7月24日做了肿瘤切除手术。手术结束后,医生对她的姐姐讲:根本无法想象她是怎样熬过疼痛这一关的,她腹腔的器官已全部移了位,肠子都粘连贴到了腹后壁上!这疼痛是非常剧烈的。
张桂梅从昏迷中苏醒过来,医生说:“张老师,事业是大家的,生命是自己的,请你今后多保重!”并要求她最少也要调养半年后才能工作。可是,手术后的24天,她就到了新分设的民族中学,担任1个毕业班的语文、政治教学,还担任班主任、学校妇女主任和文科教研组组长。
张桂梅的敬业风范,已经成为了学生们学习、成长的光辉的榜样和强劲的动力。
张桂梅曾经教过一个特殊的班级。当时这个班由于种种原因,频繁地更换过任课老师。初三了,她接替了这个班的语文和政治,并担任班主任。接管20多天后,她就出去开会了,一走就是半年,一直到下学期的3月10号才回来。这时,离中考的时间仅仅有四个月的时间。整体的成绩都不好,学生们有的转走、有的降级。有些男孩晚上在网吧过夜。她进山找回那不读书的学生,把降级的学生也要了回来,学生一下精神大振,学校领导又给各科老师做工作,专门给这个班的学生开会鼓劲。班风和学风都有所好转。但是,玩电子游戏的学生管不住自己,晚上还是跑出去玩。情急之下,她干脆把行李搬进了男生宿舍。学生们惊叫起来,说:你不会来睡的,吓唬吓唬我们吧。
张桂梅每天6点就起床,到早操时间又在窗外大声叫孩子们起床;晚上,她检查完女生宿舍,就到男生宿舍。这时,男孩子已经躺下,她先逐床查点人数,然后就躺下与学生一起聊功课、扯闲话,到点了,她说声“睡觉!”宿舍里就鸦雀无声。一会儿就只听见说梦话声、打鼾声。学生们都感到有个慈祥的妈妈在身边。晚上有她这尊守护神,想去泡网吧的也走不了。觉睡踏实了,精神就足,全班的成绩直线上升。
可是,同学们想不到,住在男生宿舍里的这几个月,张老师是怎样过来的?下午她不敢喝水,怕晚上起夜惊醒学生;她常常在男生宿舍里合衣而睡。男孩子们的鼾声、梦话声和臭脚味常常使她睡不好觉。第二天头疼头晕,浑身无力;早上她6点起床,和学生一起跑步,还要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极度紧张的时间安排。她的辛劳没有白费,这个班有22个同学在中考时考到了500分以上。
2002年春节,张桂梅的肺部也有了病灶,两次大的手术都安排在放假期间去做,没有因病耽误一节课。她的工资除了必要的生活开支,全部用来接济学生。她把一天的生活费控制在3元之内,甚至把药停了,拿出钱、物资助学生。除了民中三个班的教学工作,她还办起了孤儿院,院里收养了 50多个孩子。不仅如此,她自己还抚养着5个贫困学生。其中有一家是彝族搬迁户。学生的家里很穷,有一天孩子突然对她说“我妈妈说了,只供我一个人读书,就不让我妹妹读了,只让她读到小学六年级,妹妹成绩好,我想让她读。”她到了孩子的家:家里围墙、猪圈、鸡圈全没有,就一间小泥屋,屋里屋外全是泥地,地上挖个坑就是灶,一张床上乱糟糟,看不出哪是棉絮。孩子妈拿出了一条黑色的旧毡子铺在地上,让老师坐下,孩子的爸爸也是一脸病容。面对这样的一家,张桂梅二话不说就答应供孩子读书,一直到高中毕业。
可后面的日子就更艰难了。几个孩子读初中的费用她还可以免强支撑,有人读高中了,一开学就得拿出千把块。她的工资并不高,为了这几个孩子能完成学业,自己省吃俭用,手边常常连三五块的零用钱都拿不出来。但是,她还是没有放弃,也没有在供养的孩子们面前叫过一声苦,说过一声难。现在,这个女孩已就读高二,下半年就上高三了,她的哥哥也已考上了大学。不久前,张桂梅又去家访。她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屋里屋外都打了水泥地,安了铁门,电视机、新沙发,连灶都镶上了瓷砖,还添置了好些农用机械。孩子爸爸的病也全好了。五年之内变化这么快,真是令人十分惊讶!他们张罗着要为张老师杀猪,男主人说:“自从你供我女儿上初中后,家里宽松了好多,我们一家人有了奔头。听说你也有病,而且供的不仅我家女儿一个学生,我们心里也很难过,决心全家都要好好奋斗,早日脱贫。”听了这朴实的话语,张老师心里别提多高兴了,觉得这几年的苦没有白受,总算扶起来了一家,值啊!
从2001年起,她一边在民中教书,一边义务但任华坪儿童之家的院长,管理着50多名孤儿的衣食住行。5年来,为了照顾好这几十个孤儿,给他们一个温暖的家,保证他们的健康成长,她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付出了很多的心血。
刚建院的第一天收了三十六个孩子,从两岁一直到小学五年级,年龄相差这么大,满院子哭声震天,哭闹得左右邻居睡不着觉,哭的院里的老人直朝着她骂。
她努力地培养与孩子们的感情,细心的照顾他们。可是,孩子们多数都听不懂她说的是什么,给他们洗澡,他们一边哭,一边用民族话骂她是猪。初来时,孩子们的卫生习惯很差,每个人的头上都有虱子,不会上卫生间,大小便都到处乱解。早上起来一看,满院子都是屎尿,床上、裤子里也是。她包里的钱经常不翼而飞,孩子争吵、打架,管理难度非常大。
有个小男孩,父亲的死给他留下了阴影,心里充满了偏执和仇恨,对谁都不满,在他眼里谁都是坏人。他用石头把卫生间堵死,把拖把放在卫生间的门上,一开门,拖把就会砸在你的头上,还把尿尿在水桶里;在学校他拿小石头专门打女孩的头,班主任找到了张桂梅,说孩子太难管了,让她处理。孩子一见着张桂梅就哭了,孩子真的把她当成家长了,用眼泪诉说着他的委屈。她只说了一句:跟我回家。她让他洗澡换衣,安顿他睡下,什么话也没说。母爱的力量使孩子很快变乖了,以后这样的事再也没发生过。
还有个小男孩,刚来的时候胳膊上就长着一个鸡蛋大的血管瘤,老说胳膊疼,张桂梅把他领到了中医院,医生说要做手术。可是,儿童之家们没有这笔费用,张桂梅也没有钱。怎么办呢?医生看出她很为难,就去同领导商量,结果免费做了手术。
有个小女孩,本身就是个弃婴,捡她的那家又发生了不幸:养父得了麻疯病,养母不知去向。养父去世后跟着姐姐过,姐姐的生活也很贫困,况且又不是亲姐姐。乡政府把她送到了孤儿院,因为来自麻疯病家庭,孩子们也不理睬她,孤儿院的老师领她去医院检查了好几次。她明白自己的处境,生活得很不快乐,后来出走,找到后,怕她再跑,张桂梅同意先给乡政府送回去。但是她心里总是忐忑不安,又把孩子接了回来。回来后,孩子老流鼻血,脸也发黄,去医院检查也找不到病因。过了不久,从她的鼻子里爬出一只大马蝗。如果不是在孤儿院里,营养好,照看得好,这条小命还有吗!张桂梅从心灵深处检讨自己。
一个一岁左右的小男孩,名叫萝卜头。他太小了,晚上需要照顾,张桂梅抱着孩子一起睡。孩子小,嘴馋,没有东西吃就要哭闹,他要吃什么,张桂梅就给他买什么。这些费用无法上账,张桂梅心甘情愿地自掏腰包。孩子特别依恋她,偎在她的身上才会睡着。她睡不着,也不敢翻身。她明白了孩子们需要的是一个家,一个真正关爱他们的妈妈。
张桂梅用真情感动了孩子,感动了乡亲,感动了同事,感动了领导,感动了全国,也感动了华侨。人们纷纷向儿童之家捐款、捐物。
去年,全国教育工会在昆明召开的全国教科文卫体系统工会女职工工作经验交流大会,请张桂梅到会作报告。当听张桂梅讲到,她72岁的姐姐病危,在离世之前,想看一眼20多年未见过面的妹妹,给她寄来500元钱路费。这时,正遇上一个生病的学生交不起住院费,张桂梅为学生交了住院费。家里人因此非常生气。报告结束时,与会的领导纷纷解囊,一下子就为她捐了一万多元钱。捐赠者明确表示:一是要张桂梅圆回乡之梦;二是专项用于治病。2005年10月25日,张桂梅被工会的同志“押”上了直达哈尔滨的飞机。现在,捐赠的余款仍由云南省教育工会的郑红林大姐为她保管。
张桂梅啊,你一片赤心爱人民;人民何尝不爱你!?
2002年丽江市慈善会授予张桂梅“慈善之星”光荣称号。各种新闻媒体纷纷宣传报导,中央电视台还专程邀请她进京录制了节目。报告会、座谈会、经验交流会……张桂梅成了国内一颗真正的耀眼的明星。
誉归于民
有一次,30 多名丽江地区和华坪县的政协委员到华坪县民族中学视察教学工作,在听取了校长的汇报后,全体委员肃然起立,认认真真地向在座的张桂梅老师行了三鞠躬礼,并且纷纷解囊向她捐助了6230 元人民币;在华坪县第八次妇女代表大会上,张桂梅身上没钱,正向与自己较熟的代表借钱,代表团团长过来对她说:“张老师,为了你的病能早点治好,大家正在为你捐钱呢!”张桂梅的双眼被泪水充盈了: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人民群众对这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给予了充分肯定:
1997 年华坪县教育局授予她“师德标兵”;
1998 年丽江地委、行署授予她“人民优秀教师”;
1999 年云南省政府授予她“全省先进工作者”;
2000 年国务院授予她“全国先进工作者”;
2001 年全国教育工会、教育部授予她“全国十佳师德标兵”;
2002年授予她“全国十大女杰”;
2003 年授予“精神文明十佳人物”;
2004 年授予“五一劳动奖章”;
2005 年授予“优秀共产党员”;
2006 年授予“兴滇人才奖” ;
…………
整整十年,年年有奖。张老师19次获奖;勋章一年比一年多,规格一年比一年高;奖金一年比一年多──
有5000元的奖金,她考虑到自己重病在身,一次性提前交了党费。
有3 万多元的奖金,她捐给了灾区,捐给了解放前就入党的农村困难的老党员。
刚刚获得的云南省“兴滇人才奖”的奖金30万元,她决定捐给政府,用于一所贫困山区学校的建设。
何止是献出奖金,就是每月领到的工资,张老师都只留给自己100元的生活费,其余都统统用于慈善事业──她刻薄自己到了“两年没吃一顿肉”!
她身上穿的衣服,多半是各级领导、同事、或好心人买了,硬往她身上套的。
荣誉越多,勋章越多,张桂梅对自己的要求也就越高。不少人反复叮嘱她:“张老师,为了孩子们,你也应当善待自己!”张桂梅却说:荣誉是人民给我的,应当让它为人民造福。
行善不止
张桂梅走到哪里,善事就做到哪里。老百姓说,她就像火把节晚上的一根明子,能点着一个个的火把,把整个山乡照得亮堂堂的。
我们在采访中了解的张桂梅助人为乐的好事,写也写不完。
山乡里究竟有多少人受过张桂梅的救助,人们无法说清。
张桂梅没当县长,不是书记,华坪县不知道她的人却很少。
有人说“张桂梅是丽江市精神文明建设的一张最好的门票!”
最近,张桂梅又起草了一份《关于创办华坪县贫困女子高中的设想与计划》,在计划中,她要实现的最终目标是:要使华坪县今后的女性都沿着“高素质的女孩──高素质的母亲──高素质的下一代”良性循环。
张桂梅的身体虽然两次经过大手术,现在肺部也有病灶,但她行善助学的义举却从来没有停止过。
张桂梅是一根松明,她不仅照亮了山乡,而且照亮我们的后代。
记住穷困
1975 年底,张桂梅在牡丹江铁岭学校上完初中,就跟随姐姐从东北来到云南中甸林业局支边。她先后在林场、党校任团支部书记、政治教员,后来又到局机关当文书、团支书、妇女主任。自从1983 年调到子弟学校当中学教师后,她就深深地爱上了“释道、解惑”这一神圣的工作。她一面认真教学,一面刻苦学习,1988 年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丽江教育学院中文系。三年紧张而快乐的学生生活,不仅使她在学识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找到了自己的如意郎君——一位英俊的白族小伙子。1990 年,一对恋人在大理市喜洲一中喜结良缘,开始了美满的婚后生活。
可是,幸福属于张桂梅的时间却是那么的短暂,丈夫不幸患上了癌症。她为了给丈夫治病,不仅花光了自己的积蓄,能借钱的地方、能找到的医院她都去了——在这段日子里,张桂梅深深地体会到了没钱、借钱和求医的艰难,深深地懂得了人在困难的时候,是多么需要有人能伸出援助之手!
1995 年2月24日,是张桂梅悲痛欲绝的日子,在她债台高筑,百般求医,走投无路时,丈夫去世了。她曾撞车:“既然无望,就一起走吧”!随后的一年多,她触景生情,睹物思人,精神恍惚,几近崩溃状态。为了解脱,她离开喜洲,选择了偏僻的华坪。
赤心感人
张桂梅到了华坪县中心中学,忘我的工作冲淡了心中的痛苦。山区的老乡教育了她,她的行动感召了乡亲:一位傈僳族的家长来为孩子交书费。他伸出黑黑的大手,将一大把一元、一毛的钞票放在了张老师面前,满是皱纹的脸不好意思地说:“就这些了啊,有了钱我还会送来!”看着这位兄长一般的男子,再看看他身边背着书包、脸蛋黝黑的小姑娘,清澈的目光充满着求知的饥渴,张桂梅被深深触动了。
报名表上,大多数学生是傈僳族,还有其它的少数民族,都来自边远的贫困山区,家庭条件很差。这些山里的孩子,生活懒散,没有时间观念,文化基础薄弱。在全县初二统考中,成绩都不太好。面对这种情况,怎么办?经过冷静思考,张桂梅制定了几条措施:第一,整顿生活秩序,使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第二,进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教育,激励他们在学习中发扬拼搏向上的精神;要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换取孩子们的长足进步。决心一定,她就从一点一滴认真做起。
来自永兴乡的一个小姑娘,身上的衣服很少换洗,性格内向,总是发呆,还经常发出长长的叹息。在她的身上看不到少女的活泼与欢快,功课没有一门及格。面对慈母般的张老师,她终于流着眼泪倾诉了心底的秘密:“我爸爸也是教师,但因病早去世,母亲一个人辛辛苦苦支撑着我们兄弟姐妹的生活,真不知今后怎么办?”张桂梅马上翻箱倒柜给她找了两套衣服,还把丈夫最后一次给她留下的花衬衣拿出来给小姑娘穿上,并且帮她交了书费。姑娘生病,张桂梅掏钱领她去看病,细心的照顾和关心,使小姑娘激动地喊出了:“张老师,你就是我的妈妈!”小姑娘后来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高一级的学校。
来自石龙坝乡龙井村8队的一个壮族小男孩,父亲残废,家庭困难,床上只垫着一张硬纸壳,被子只是两层薄薄的布。冬天一来,冷得经常睡不着觉,常喊腿疼。张桂梅发现后,就把自己的被子拿来给他盖上,又买来正红花油给他擦腿。
一天早上,一个傈僳族小男孩迟迟的不起来,用破被子把头蒙上。张桂梅耐心地询问,孩子才掀开了被头,说没钱吃饭了。张桂梅说:“你起来,我去给你拿钱。”她回到宿舍,翻开自己的钱包一看,傻眼了:里面只有20元钱了!张桂梅都拿给了孩子。从此,这位小男孩每个星期都得到张桂梅30元的救助,直到他完成了初中学业。
有个女生,家住在离县城很远的山村,小学毕业后,她背着简单行李,在父亲的护送下,走了五六个小时的山路,才走到能搭车的地方,乘车来到她认为很现代化的县城读初中。她怎么也没想到,正在初中毕业的关键时刻,父亲撒手离开了她。临终时,父亲一再嘱咐家人:这么远的山路,就别让孩子回来了,不能耽误孩子的学习。那几天,张桂梅发现这个女孩子神态的异常,了解情况后,她说:“回家看看吧。回来我给你补课。”小女孩说:“您放心吧,老师,是您给了我坚强的意志!”
敬业风范
张桂梅的身体,早就是一部带有重病却日夜不停运转的机器。1997 年4 月,医院对她做出诊断:子宫瘤,癌?(肿瘤已经有五个月胎儿大)。那时她任四个班的课,还有4个月就要升学考了。学生们 12年的寒窗苦,不能因为自己住院而受到影响!有一次,张桂梅去上课,上课的铃声还没响,几个学生在踢罐头盒子玩。突然罐头盒子飞来,她无力躲闪,啪的一下,打到她的腿上,当时就被打坐在了地上,爬也爬不起来。学生们吓得赶紧把她扶起来:“老师,对不起!我们把你送回宿舍吧?”她却说:“不用了,把我扶进教室,我们把这节课讲完。”就这样坚持到7月,把学生送进了考场,张桂梅才住进了医院。7月24日做了肿瘤切除手术。手术结束后,医生对她的姐姐讲:根本无法想象她是怎样熬过疼痛这一关的,她腹腔的器官已全部移了位,肠子都粘连贴到了腹后壁上!这疼痛是非常剧烈的。
张桂梅从昏迷中苏醒过来,医生说:“张老师,事业是大家的,生命是自己的,请你今后多保重!”并要求她最少也要调养半年后才能工作。可是,手术后的24天,她就到了新分设的民族中学,担任1个毕业班的语文、政治教学,还担任班主任、学校妇女主任和文科教研组组长。
张桂梅的敬业风范,已经成为了学生们学习、成长的光辉的榜样和强劲的动力。
张桂梅曾经教过一个特殊的班级。当时这个班由于种种原因,频繁地更换过任课老师。初三了,她接替了这个班的语文和政治,并担任班主任。接管20多天后,她就出去开会了,一走就是半年,一直到下学期的3月10号才回来。这时,离中考的时间仅仅有四个月的时间。整体的成绩都不好,学生们有的转走、有的降级。有些男孩晚上在网吧过夜。她进山找回那不读书的学生,把降级的学生也要了回来,学生一下精神大振,学校领导又给各科老师做工作,专门给这个班的学生开会鼓劲。班风和学风都有所好转。但是,玩电子游戏的学生管不住自己,晚上还是跑出去玩。情急之下,她干脆把行李搬进了男生宿舍。学生们惊叫起来,说:你不会来睡的,吓唬吓唬我们吧。
张桂梅每天6点就起床,到早操时间又在窗外大声叫孩子们起床;晚上,她检查完女生宿舍,就到男生宿舍。这时,男孩子已经躺下,她先逐床查点人数,然后就躺下与学生一起聊功课、扯闲话,到点了,她说声“睡觉!”宿舍里就鸦雀无声。一会儿就只听见说梦话声、打鼾声。学生们都感到有个慈祥的妈妈在身边。晚上有她这尊守护神,想去泡网吧的也走不了。觉睡踏实了,精神就足,全班的成绩直线上升。
可是,同学们想不到,住在男生宿舍里的这几个月,张老师是怎样过来的?下午她不敢喝水,怕晚上起夜惊醒学生;她常常在男生宿舍里合衣而睡。男孩子们的鼾声、梦话声和臭脚味常常使她睡不好觉。第二天头疼头晕,浑身无力;早上她6点起床,和学生一起跑步,还要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极度紧张的时间安排。她的辛劳没有白费,这个班有22个同学在中考时考到了500分以上。
2002年春节,张桂梅的肺部也有了病灶,两次大的手术都安排在放假期间去做,没有因病耽误一节课。她的工资除了必要的生活开支,全部用来接济学生。她把一天的生活费控制在3元之内,甚至把药停了,拿出钱、物资助学生。除了民中三个班的教学工作,她还办起了孤儿院,院里收养了 50多个孩子。不仅如此,她自己还抚养着5个贫困学生。其中有一家是彝族搬迁户。学生的家里很穷,有一天孩子突然对她说“我妈妈说了,只供我一个人读书,就不让我妹妹读了,只让她读到小学六年级,妹妹成绩好,我想让她读。”她到了孩子的家:家里围墙、猪圈、鸡圈全没有,就一间小泥屋,屋里屋外全是泥地,地上挖个坑就是灶,一张床上乱糟糟,看不出哪是棉絮。孩子妈拿出了一条黑色的旧毡子铺在地上,让老师坐下,孩子的爸爸也是一脸病容。面对这样的一家,张桂梅二话不说就答应供孩子读书,一直到高中毕业。
可后面的日子就更艰难了。几个孩子读初中的费用她还可以免强支撑,有人读高中了,一开学就得拿出千把块。她的工资并不高,为了这几个孩子能完成学业,自己省吃俭用,手边常常连三五块的零用钱都拿不出来。但是,她还是没有放弃,也没有在供养的孩子们面前叫过一声苦,说过一声难。现在,这个女孩已就读高二,下半年就上高三了,她的哥哥也已考上了大学。不久前,张桂梅又去家访。她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屋里屋外都打了水泥地,安了铁门,电视机、新沙发,连灶都镶上了瓷砖,还添置了好些农用机械。孩子爸爸的病也全好了。五年之内变化这么快,真是令人十分惊讶!他们张罗着要为张老师杀猪,男主人说:“自从你供我女儿上初中后,家里宽松了好多,我们一家人有了奔头。听说你也有病,而且供的不仅我家女儿一个学生,我们心里也很难过,决心全家都要好好奋斗,早日脱贫。”听了这朴实的话语,张老师心里别提多高兴了,觉得这几年的苦没有白受,总算扶起来了一家,值啊!
从2001年起,她一边在民中教书,一边义务但任华坪儿童之家的院长,管理着50多名孤儿的衣食住行。5年来,为了照顾好这几十个孤儿,给他们一个温暖的家,保证他们的健康成长,她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付出了很多的心血。
刚建院的第一天收了三十六个孩子,从两岁一直到小学五年级,年龄相差这么大,满院子哭声震天,哭闹得左右邻居睡不着觉,哭的院里的老人直朝着她骂。
她努力地培养与孩子们的感情,细心的照顾他们。可是,孩子们多数都听不懂她说的是什么,给他们洗澡,他们一边哭,一边用民族话骂她是猪。初来时,孩子们的卫生习惯很差,每个人的头上都有虱子,不会上卫生间,大小便都到处乱解。早上起来一看,满院子都是屎尿,床上、裤子里也是。她包里的钱经常不翼而飞,孩子争吵、打架,管理难度非常大。
有个小男孩,父亲的死给他留下了阴影,心里充满了偏执和仇恨,对谁都不满,在他眼里谁都是坏人。他用石头把卫生间堵死,把拖把放在卫生间的门上,一开门,拖把就会砸在你的头上,还把尿尿在水桶里;在学校他拿小石头专门打女孩的头,班主任找到了张桂梅,说孩子太难管了,让她处理。孩子一见着张桂梅就哭了,孩子真的把她当成家长了,用眼泪诉说着他的委屈。她只说了一句:跟我回家。她让他洗澡换衣,安顿他睡下,什么话也没说。母爱的力量使孩子很快变乖了,以后这样的事再也没发生过。
还有个小男孩,刚来的时候胳膊上就长着一个鸡蛋大的血管瘤,老说胳膊疼,张桂梅把他领到了中医院,医生说要做手术。可是,儿童之家们没有这笔费用,张桂梅也没有钱。怎么办呢?医生看出她很为难,就去同领导商量,结果免费做了手术。
有个小女孩,本身就是个弃婴,捡她的那家又发生了不幸:养父得了麻疯病,养母不知去向。养父去世后跟着姐姐过,姐姐的生活也很贫困,况且又不是亲姐姐。乡政府把她送到了孤儿院,因为来自麻疯病家庭,孩子们也不理睬她,孤儿院的老师领她去医院检查了好几次。她明白自己的处境,生活得很不快乐,后来出走,找到后,怕她再跑,张桂梅同意先给乡政府送回去。但是她心里总是忐忑不安,又把孩子接了回来。回来后,孩子老流鼻血,脸也发黄,去医院检查也找不到病因。过了不久,从她的鼻子里爬出一只大马蝗。如果不是在孤儿院里,营养好,照看得好,这条小命还有吗!张桂梅从心灵深处检讨自己。
一个一岁左右的小男孩,名叫萝卜头。他太小了,晚上需要照顾,张桂梅抱着孩子一起睡。孩子小,嘴馋,没有东西吃就要哭闹,他要吃什么,张桂梅就给他买什么。这些费用无法上账,张桂梅心甘情愿地自掏腰包。孩子特别依恋她,偎在她的身上才会睡着。她睡不着,也不敢翻身。她明白了孩子们需要的是一个家,一个真正关爱他们的妈妈。
张桂梅用真情感动了孩子,感动了乡亲,感动了同事,感动了领导,感动了全国,也感动了华侨。人们纷纷向儿童之家捐款、捐物。
去年,全国教育工会在昆明召开的全国教科文卫体系统工会女职工工作经验交流大会,请张桂梅到会作报告。当听张桂梅讲到,她72岁的姐姐病危,在离世之前,想看一眼20多年未见过面的妹妹,给她寄来500元钱路费。这时,正遇上一个生病的学生交不起住院费,张桂梅为学生交了住院费。家里人因此非常生气。报告结束时,与会的领导纷纷解囊,一下子就为她捐了一万多元钱。捐赠者明确表示:一是要张桂梅圆回乡之梦;二是专项用于治病。2005年10月25日,张桂梅被工会的同志“押”上了直达哈尔滨的飞机。现在,捐赠的余款仍由云南省教育工会的郑红林大姐为她保管。
张桂梅啊,你一片赤心爱人民;人民何尝不爱你!?
2002年丽江市慈善会授予张桂梅“慈善之星”光荣称号。各种新闻媒体纷纷宣传报导,中央电视台还专程邀请她进京录制了节目。报告会、座谈会、经验交流会……张桂梅成了国内一颗真正的耀眼的明星。
誉归于民
有一次,30 多名丽江地区和华坪县的政协委员到华坪县民族中学视察教学工作,在听取了校长的汇报后,全体委员肃然起立,认认真真地向在座的张桂梅老师行了三鞠躬礼,并且纷纷解囊向她捐助了6230 元人民币;在华坪县第八次妇女代表大会上,张桂梅身上没钱,正向与自己较熟的代表借钱,代表团团长过来对她说:“张老师,为了你的病能早点治好,大家正在为你捐钱呢!”张桂梅的双眼被泪水充盈了: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人民群众对这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给予了充分肯定:
1997 年华坪县教育局授予她“师德标兵”;
1998 年丽江地委、行署授予她“人民优秀教师”;
1999 年云南省政府授予她“全省先进工作者”;
2000 年国务院授予她“全国先进工作者”;
2001 年全国教育工会、教育部授予她“全国十佳师德标兵”;
2002年授予她“全国十大女杰”;
2003 年授予“精神文明十佳人物”;
2004 年授予“五一劳动奖章”;
2005 年授予“优秀共产党员”;
2006 年授予“兴滇人才奖” ;
…………
整整十年,年年有奖。张老师19次获奖;勋章一年比一年多,规格一年比一年高;奖金一年比一年多──
有5000元的奖金,她考虑到自己重病在身,一次性提前交了党费。
有3 万多元的奖金,她捐给了灾区,捐给了解放前就入党的农村困难的老党员。
刚刚获得的云南省“兴滇人才奖”的奖金30万元,她决定捐给政府,用于一所贫困山区学校的建设。
何止是献出奖金,就是每月领到的工资,张老师都只留给自己100元的生活费,其余都统统用于慈善事业──她刻薄自己到了“两年没吃一顿肉”!
她身上穿的衣服,多半是各级领导、同事、或好心人买了,硬往她身上套的。
荣誉越多,勋章越多,张桂梅对自己的要求也就越高。不少人反复叮嘱她:“张老师,为了孩子们,你也应当善待自己!”张桂梅却说:荣誉是人民给我的,应当让它为人民造福。
行善不止
张桂梅走到哪里,善事就做到哪里。老百姓说,她就像火把节晚上的一根明子,能点着一个个的火把,把整个山乡照得亮堂堂的。
我们在采访中了解的张桂梅助人为乐的好事,写也写不完。
山乡里究竟有多少人受过张桂梅的救助,人们无法说清。
张桂梅没当县长,不是书记,华坪县不知道她的人却很少。
有人说“张桂梅是丽江市精神文明建设的一张最好的门票!”
最近,张桂梅又起草了一份《关于创办华坪县贫困女子高中的设想与计划》,在计划中,她要实现的最终目标是:要使华坪县今后的女性都沿着“高素质的女孩──高素质的母亲──高素质的下一代”良性循环。
张桂梅的身体虽然两次经过大手术,现在肺部也有病灶,但她行善助学的义举却从来没有停止过。
张桂梅是一根松明,她不仅照亮了山乡,而且照亮我们的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