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子好過了,便开始疯长,一晃到了“五一”跟前。
该给自己放个假了。我马上想到最时髦的“复兴号”。对!乘“复兴号”去上海。想想,绝对有趣和热血。便以最快的速度选好了时间、订好了北京南去往上海虹桥的G155次“复兴号”车票。
一乘上高铁,一厢馥丽。
“铁路变化太大了,我坐过很多火车,这是最高级的……”坐在我身后的旅客正在与家人通电话。
一
咣当、咣当,刚挤上火车就开动了。
1981年夏天,我从医校毕业,怀揣着一纸襄樊铁路分局的“调令”,第一次从襄樊乘火车前往六里坪铁路医院报到。
这是趟慢车,从襄樊站始发到六里坪150公里,5小时到达。一开车就满员了。人真多,毫不夸张地形容,个个都是战斗般地拥挤,大汗淋漓地摩擦,震耳欲聋地喊叫。
窗外皆是无穷的信号灯,电线杆,标志牌;一路上走走停停,经常会车、让车。那个慢真是慢,既使慢也幸福,就要成为铁路职工了,满脑子都是憧憬。
火车蜗牛似的,好不容易到了谷城站。一开窗,突然一根扁担伸进来,很快,顺着这根藤儿就像摘西瓜似的,一溜儿爬上来6个身强力壮的老乡连同他们的行李,原本塞得满满的车厢塞得更满。
咣当、咣当、火车到了老营站。停稳后,从里往外看,站台上排着的几支队伍,一下子变了形,蜂拥般地涌向车门口。
几分钟后开车铃响了,火车滑动起来。我们以为天下大吉,想透透气。刚打开窗户,一个黑色皮包像手榴弹一样“嗖——”的飞了进来,把茶几上对面旅客刚吃一半的盒饭砸翻在地。还没等人们反应过来,一个身穿皮夹克的中年男子已经敏捷地钻进了车窗,踩着他用皮包“炸”开的道路,跳到地板上,面对怒目而视的旅客,连连说,“请包涵,请包涵!”,然后从从容容地赔了盒饭钱,赶紧离开找位置去了。
终于到六里坪站了。走走停停10个小时,足足晚点了5小时。给了我一个狠狠的下马威。
二
俗话说,立冬有雨一冬淋。气温越来越低了,再过10来天,就要进入1982年的新年了。
我站在寒风中等火车,广播里一次又一次地传来火车晚点的讯息。急也没用,跑通勤就是这样,司空见惯了。谷城是个小站,人也很多。才傍晚5点来钟,天就快黑了。
广播里突然传来:“开往十堰方向的临客17次,准备进站台……”真是喜出望外,春运期间增开了临时客车。
不一会儿,咣当、咣当、一列货车开过来了。原来这趟“临时客车”是将运输货物的棚车改成的“客车”。心想,管它什么车,只要能回六里坪医院上班就OK。
火车停稳后,棚车中间的大铁门“哗啦”一下子拉开了,里面装了很多人。车厢高出地面很多,列车员伸出一个木梯用于乘降。我没有行李,噌噌噌就上去了。
火车启动了。列车员督促旅客将行李堆起来以增大空间,旅客们就地铺上报纸或硬纸壳坐下,冬天穿得厚,或者坐在行李包上。每人都能挤挤坐下。我赶紧拿出口罩戴上,站在那里环顾四周。车厢里没有座椅,没有车灯,没有厕所,有4个小方口,一尺见方,不是窗,有窗的功能。在最里面的角落里,放一个尿桶,用一块布简易遮挡就是厕所。旅客如厕的难堪和车厢里的臭味不言而喻。
一个又白又胖的旅客,突然肚子一阵阵痛起来,想上“大号”了。可是尿桶实在太脏,他只好咬着牙站到车门口,等火车靠站。
列车终于停了,他欣喜若狂。列车员告知这是临时停车不能下去。他不管三七二十一,拉开门缝,纵身跳了下去,不顾众目睽睽,在轨道边蹲了下来,没过半分钟,哐当、哐当“棚车”启动了,他来不及擦屁股,赶紧提上裤子追上来。幸亏几个旅客与列车员一起,将他拉进车厢。
从谷城到六里坪64公里,棚车走走停停,开了3个多小时。当火车到站、我跳下车那一刻,就在心里发誓再也不乘这种棚车了。
三
1990年春天,我在郑州铁路中心医院进修,每个月都跑一次“大通勤”从郑州回湖北谷城的家,再从谷城到郑州。
刚从谷城上了车,我立刻大脑急剧膨胀起来,浓浓的汗臭味充满了车厢。这趟车总是超员,“对号入座”对于小站上车的我简直有如天堂般向往。不一会,困倦和疲乏一起袭来,人就像被霜打了一样。
突然,旅客骚动了起来,所有的眼睛都转向了厕所。年轻的女列车员在人群的指指点点下,“叭”地一下打开厕所的门。她惊呆了,转身朝车厢内大喊:“哪位旅客是医生?这里有一位孕妇要生孩子了!”
我立刻倦意全无,拨开睡意朦胧的人群挤过去。“您是医生?”束手无策的列车员大喜过望地高声问我。
“嗯!”我一边回答,一边把眼光投向孕妇,发现她已无力再支撑笨重的身子,殷红的血水正混杂着羊水汩汩地沿大腿流淌,已经见红破水了。
看见我蹲了下来,孕妇立即像抓救命稻草一样紧紧抓住了我:“医生,救救我,我这是头胎啊!”
我说:“不要慌,一定没事的。”她使劲地点了点头,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
她的宫口不仅开全,而且胎头已经露出,我站起身对围拢过来的人说:“这位孕妇的羊水已破,孩子快生了,请大家让出一个位置,好吗!”此时此刻,只有紧靠厕所的三人座椅才是最及时的“救护所”了。
二位穿军装的大男人在我和列车员的帮助下,“哗”的一下抱起了孕妇,人满为患的空间立刻自动闪出一条道来,邻近的一对长椅已腾空了。
……
“啊,生下来了,是一个儿子!”不知谁最先大声叫起来,车厢内立即响起一阵掌声。紧接着一阵婴儿清脆的哭声便在人们欣悦的惊叹声中回荡……
不一会,列车长和乘警们扛着简易担架来了,他们已经在卧铺车厢为产妇安排好了铺位,以便下一站停车时移交下去。
我发现她哭了,看得出那不是疼痛,那是感激和欣慰!
四 1978年,堪称中国的拐点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激发了各行各业活力,整个中国好似满满一锅煮沸的水。
1995年夏天,我从六里坪医院调入襄樊分局工作。冬天,第一次在襄樊车站参加“春运”。这是一个清亮的上午,一进车站便吓一跳,熙熙攘攘全是人。买票除了排长队还要“肉搏”;狭小的车门几乎将人的身体扭成一只“麻花”。哨子吹、棍子赶、窗户爬,成了标志性动作。
一辆临时客车刚停稳,所有窗户打开了,一下子从里往外咕咚、咕咚、翻出了很多妇女,整齐地蹲在站台边小便甚至大便,男同志瞬时背过了脸。
别说在春运,就是平常的日子,所有南来北往的火车都是趟趟爆满,四季爆满,甚至200%严重超员。民工潮、个体户、批发商、倒“盘元”……所有芜杂的人、杂芜的事、杂芜的词,要想富,靠铁路,反映出不可阻挡的民意。
超负荷的铁路,艰难地支撑着所要迎来和送走的。提速、改造势在必行。
从1997年4月1日起,全国铁路大规模改造,开启了奋起直追的提速之路,“朝发夕至”“夕发朝至”,火车快了,越来越快,时速最高达140公里。10年之间进行了6次大提速。
1995年的夏天,我去郑州铁路局开会,第一次乘上了红皮空调火车。一上车,那个凉爽呀,从头到脚、从里到外、从心情到憧憬,舒服透了。
2004年4月18日,一场春雨过后,武汉客运段开行的T37/8次列车,磅礴着生机,一路凯歌变成了直达Z37/8,途中所有的站点都不停,旅途时间更短了,就连厕所也告别了“一泻千里”,改为集便器了……
五
2008年京津高铁作为开篇,中国铁路正式进入350公里高速时代。
第一次乘高铁,我们一行5个作家,就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高大的站房,时尚的车厢,好看的光影,像一幅幅画,目不暇接……
铁路免票不准许乘高铁。领队提前为每个人买好了车票。从武汉站进站时,由于是本局站,又有人相送,不觉得有异样。
从广州南进站时,只有空荡荡的一大排闸机。小勇走在最前面,上下观察了一会儿,便把车票塞进条型缝里。“咦,票不出来?”他弯腰察看,边说“坏了,票吃进去了!”话音刚落,“突”的一下票又出来了,稳稳地站在前面。我们忍不住哈哈大笑,自嘲道:“还老铁路呢,怎么变成了土老冒?”
第一次乘高铁,说自己是刘姥姥一点都要不为过。我和惠惠走进卫生间,被扑面而来的流光溢彩给惊住了。再看马桶,比家里的奢侈许多,不用蹲着费力,就坐上面啦。我看到后面有个按钮,造型独特还闪着红光,好奇的按了一下,突的一下喷出了一道水柱,吓了一跳,只听见里面的风嗖嗖的,把水全吸进去了……
六
一站又一站到达,一站又一站离去。真快,南京南站都过了。我身边坐着一個七八岁的男孩,举着一只“和谐号”小火车,大声嚷嚷,“长大了我也要开火车!”一下子把我的思绪拉回到了车厢。
我起身来到餐车,这里竟有茶吧和专职的茶艺员。心生好奇,便去打探。漂亮的列车长介绍:“为了让爱茶的旅客,在旅途中享受‘泡一杯茶,世界与我无关的宁静’,餐车茶吧应运而生了。”我心想,最好的火车就应该有最好的配置,
列车继续飞驰。
火车穿过高楼、云彩、乡村,两旁是一望无际的平原,远处有起伏的高山、丘陵、河流,还有一群鸭……
服务员推来了餐饮。素烧三鲜套餐、剁椒鱼套餐……品种丰富,静候旅客的挑选。我选了杏鲍菇烧牛肉套餐,边吃边想,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变化?
脑子里迅速出现了一个画面:服务员推着小型售货车沿着车厢叫卖“啤酒饮料矿泉水、花生瓜子八宝粥,来,腿让一下……”
乘高铁,速度很快。突然间,我感到这种速度具备一种特别的美感。现在的状态和感觉,跟着我的指尖在笔记本上跃动,与我一直寻找的状态都是吻合的。眼前的速度,并非简单的物理意象,它蕴含了时空的结构。火车、钢轨、大地,对中国铁路来说,有很强的时间概念,把过去、现在、未来都交织在一起了。
七
乘最好的火车,不念过往。
一路旅行,一路感悟,一路精彩,一路畅想,既有思考所得,又有意外收获,更有层出不穷的这样那样的念头。过往的一切,都被历史的车轮一圈一圈地修改、删除和覆盖。未来的火车,必将迎接5G的激剧对冲,一切都在云端,速度会更快,车厢会更好,色彩会更加斑斓。
该给自己放个假了。我马上想到最时髦的“复兴号”。对!乘“复兴号”去上海。想想,绝对有趣和热血。便以最快的速度选好了时间、订好了北京南去往上海虹桥的G155次“复兴号”车票。
一乘上高铁,一厢馥丽。
“铁路变化太大了,我坐过很多火车,这是最高级的……”坐在我身后的旅客正在与家人通电话。
一
咣当、咣当,刚挤上火车就开动了。
1981年夏天,我从医校毕业,怀揣着一纸襄樊铁路分局的“调令”,第一次从襄樊乘火车前往六里坪铁路医院报到。
这是趟慢车,从襄樊站始发到六里坪150公里,5小时到达。一开车就满员了。人真多,毫不夸张地形容,个个都是战斗般地拥挤,大汗淋漓地摩擦,震耳欲聋地喊叫。
窗外皆是无穷的信号灯,电线杆,标志牌;一路上走走停停,经常会车、让车。那个慢真是慢,既使慢也幸福,就要成为铁路职工了,满脑子都是憧憬。
火车蜗牛似的,好不容易到了谷城站。一开窗,突然一根扁担伸进来,很快,顺着这根藤儿就像摘西瓜似的,一溜儿爬上来6个身强力壮的老乡连同他们的行李,原本塞得满满的车厢塞得更满。
咣当、咣当、火车到了老营站。停稳后,从里往外看,站台上排着的几支队伍,一下子变了形,蜂拥般地涌向车门口。
几分钟后开车铃响了,火车滑动起来。我们以为天下大吉,想透透气。刚打开窗户,一个黑色皮包像手榴弹一样“嗖——”的飞了进来,把茶几上对面旅客刚吃一半的盒饭砸翻在地。还没等人们反应过来,一个身穿皮夹克的中年男子已经敏捷地钻进了车窗,踩着他用皮包“炸”开的道路,跳到地板上,面对怒目而视的旅客,连连说,“请包涵,请包涵!”,然后从从容容地赔了盒饭钱,赶紧离开找位置去了。
终于到六里坪站了。走走停停10个小时,足足晚点了5小时。给了我一个狠狠的下马威。
二
俗话说,立冬有雨一冬淋。气温越来越低了,再过10来天,就要进入1982年的新年了。
我站在寒风中等火车,广播里一次又一次地传来火车晚点的讯息。急也没用,跑通勤就是这样,司空见惯了。谷城是个小站,人也很多。才傍晚5点来钟,天就快黑了。
广播里突然传来:“开往十堰方向的临客17次,准备进站台……”真是喜出望外,春运期间增开了临时客车。
不一会儿,咣当、咣当、一列货车开过来了。原来这趟“临时客车”是将运输货物的棚车改成的“客车”。心想,管它什么车,只要能回六里坪医院上班就OK。
火车停稳后,棚车中间的大铁门“哗啦”一下子拉开了,里面装了很多人。车厢高出地面很多,列车员伸出一个木梯用于乘降。我没有行李,噌噌噌就上去了。
火车启动了。列车员督促旅客将行李堆起来以增大空间,旅客们就地铺上报纸或硬纸壳坐下,冬天穿得厚,或者坐在行李包上。每人都能挤挤坐下。我赶紧拿出口罩戴上,站在那里环顾四周。车厢里没有座椅,没有车灯,没有厕所,有4个小方口,一尺见方,不是窗,有窗的功能。在最里面的角落里,放一个尿桶,用一块布简易遮挡就是厕所。旅客如厕的难堪和车厢里的臭味不言而喻。
一个又白又胖的旅客,突然肚子一阵阵痛起来,想上“大号”了。可是尿桶实在太脏,他只好咬着牙站到车门口,等火车靠站。
列车终于停了,他欣喜若狂。列车员告知这是临时停车不能下去。他不管三七二十一,拉开门缝,纵身跳了下去,不顾众目睽睽,在轨道边蹲了下来,没过半分钟,哐当、哐当“棚车”启动了,他来不及擦屁股,赶紧提上裤子追上来。幸亏几个旅客与列车员一起,将他拉进车厢。
从谷城到六里坪64公里,棚车走走停停,开了3个多小时。当火车到站、我跳下车那一刻,就在心里发誓再也不乘这种棚车了。
三
1990年春天,我在郑州铁路中心医院进修,每个月都跑一次“大通勤”从郑州回湖北谷城的家,再从谷城到郑州。
刚从谷城上了车,我立刻大脑急剧膨胀起来,浓浓的汗臭味充满了车厢。这趟车总是超员,“对号入座”对于小站上车的我简直有如天堂般向往。不一会,困倦和疲乏一起袭来,人就像被霜打了一样。
突然,旅客骚动了起来,所有的眼睛都转向了厕所。年轻的女列车员在人群的指指点点下,“叭”地一下打开厕所的门。她惊呆了,转身朝车厢内大喊:“哪位旅客是医生?这里有一位孕妇要生孩子了!”
我立刻倦意全无,拨开睡意朦胧的人群挤过去。“您是医生?”束手无策的列车员大喜过望地高声问我。
“嗯!”我一边回答,一边把眼光投向孕妇,发现她已无力再支撑笨重的身子,殷红的血水正混杂着羊水汩汩地沿大腿流淌,已经见红破水了。
看见我蹲了下来,孕妇立即像抓救命稻草一样紧紧抓住了我:“医生,救救我,我这是头胎啊!”
我说:“不要慌,一定没事的。”她使劲地点了点头,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
她的宫口不仅开全,而且胎头已经露出,我站起身对围拢过来的人说:“这位孕妇的羊水已破,孩子快生了,请大家让出一个位置,好吗!”此时此刻,只有紧靠厕所的三人座椅才是最及时的“救护所”了。
二位穿军装的大男人在我和列车员的帮助下,“哗”的一下抱起了孕妇,人满为患的空间立刻自动闪出一条道来,邻近的一对长椅已腾空了。
……
“啊,生下来了,是一个儿子!”不知谁最先大声叫起来,车厢内立即响起一阵掌声。紧接着一阵婴儿清脆的哭声便在人们欣悦的惊叹声中回荡……
不一会,列车长和乘警们扛着简易担架来了,他们已经在卧铺车厢为产妇安排好了铺位,以便下一站停车时移交下去。
我发现她哭了,看得出那不是疼痛,那是感激和欣慰!
四 1978年,堪称中国的拐点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激发了各行各业活力,整个中国好似满满一锅煮沸的水。
1995年夏天,我从六里坪医院调入襄樊分局工作。冬天,第一次在襄樊车站参加“春运”。这是一个清亮的上午,一进车站便吓一跳,熙熙攘攘全是人。买票除了排长队还要“肉搏”;狭小的车门几乎将人的身体扭成一只“麻花”。哨子吹、棍子赶、窗户爬,成了标志性动作。
一辆临时客车刚停稳,所有窗户打开了,一下子从里往外咕咚、咕咚、翻出了很多妇女,整齐地蹲在站台边小便甚至大便,男同志瞬时背过了脸。
别说在春运,就是平常的日子,所有南来北往的火车都是趟趟爆满,四季爆满,甚至200%严重超员。民工潮、个体户、批发商、倒“盘元”……所有芜杂的人、杂芜的事、杂芜的词,要想富,靠铁路,反映出不可阻挡的民意。
超负荷的铁路,艰难地支撑着所要迎来和送走的。提速、改造势在必行。
从1997年4月1日起,全国铁路大规模改造,开启了奋起直追的提速之路,“朝发夕至”“夕发朝至”,火车快了,越来越快,时速最高达140公里。10年之间进行了6次大提速。
1995年的夏天,我去郑州铁路局开会,第一次乘上了红皮空调火车。一上车,那个凉爽呀,从头到脚、从里到外、从心情到憧憬,舒服透了。
2004年4月18日,一场春雨过后,武汉客运段开行的T37/8次列车,磅礴着生机,一路凯歌变成了直达Z37/8,途中所有的站点都不停,旅途时间更短了,就连厕所也告别了“一泻千里”,改为集便器了……
五
2008年京津高铁作为开篇,中国铁路正式进入350公里高速时代。
第一次乘高铁,我们一行5个作家,就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高大的站房,时尚的车厢,好看的光影,像一幅幅画,目不暇接……
铁路免票不准许乘高铁。领队提前为每个人买好了车票。从武汉站进站时,由于是本局站,又有人相送,不觉得有异样。
从广州南进站时,只有空荡荡的一大排闸机。小勇走在最前面,上下观察了一会儿,便把车票塞进条型缝里。“咦,票不出来?”他弯腰察看,边说“坏了,票吃进去了!”话音刚落,“突”的一下票又出来了,稳稳地站在前面。我们忍不住哈哈大笑,自嘲道:“还老铁路呢,怎么变成了土老冒?”
第一次乘高铁,说自己是刘姥姥一点都要不为过。我和惠惠走进卫生间,被扑面而来的流光溢彩给惊住了。再看马桶,比家里的奢侈许多,不用蹲着费力,就坐上面啦。我看到后面有个按钮,造型独特还闪着红光,好奇的按了一下,突的一下喷出了一道水柱,吓了一跳,只听见里面的风嗖嗖的,把水全吸进去了……
六
一站又一站到达,一站又一站离去。真快,南京南站都过了。我身边坐着一個七八岁的男孩,举着一只“和谐号”小火车,大声嚷嚷,“长大了我也要开火车!”一下子把我的思绪拉回到了车厢。
我起身来到餐车,这里竟有茶吧和专职的茶艺员。心生好奇,便去打探。漂亮的列车长介绍:“为了让爱茶的旅客,在旅途中享受‘泡一杯茶,世界与我无关的宁静’,餐车茶吧应运而生了。”我心想,最好的火车就应该有最好的配置,
列车继续飞驰。
火车穿过高楼、云彩、乡村,两旁是一望无际的平原,远处有起伏的高山、丘陵、河流,还有一群鸭……
服务员推来了餐饮。素烧三鲜套餐、剁椒鱼套餐……品种丰富,静候旅客的挑选。我选了杏鲍菇烧牛肉套餐,边吃边想,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变化?
脑子里迅速出现了一个画面:服务员推着小型售货车沿着车厢叫卖“啤酒饮料矿泉水、花生瓜子八宝粥,来,腿让一下……”
乘高铁,速度很快。突然间,我感到这种速度具备一种特别的美感。现在的状态和感觉,跟着我的指尖在笔记本上跃动,与我一直寻找的状态都是吻合的。眼前的速度,并非简单的物理意象,它蕴含了时空的结构。火车、钢轨、大地,对中国铁路来说,有很强的时间概念,把过去、现在、未来都交织在一起了。
七
乘最好的火车,不念过往。
一路旅行,一路感悟,一路精彩,一路畅想,既有思考所得,又有意外收获,更有层出不穷的这样那样的念头。过往的一切,都被历史的车轮一圈一圈地修改、删除和覆盖。未来的火车,必将迎接5G的激剧对冲,一切都在云端,速度会更快,车厢会更好,色彩会更加斑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