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对太白山不同生境条件下的独叶草种群年龄结构、生命表及存活曲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生境的独叶草种群在3~6年生阶段个体数量最多,幼年个体和老年个体数量较少.生命表中
【机 构】
:
天津师范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天津师范大学
【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太白山不同生境条件下的独叶草种群年龄结构、生命表及存活曲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生境的独叶草种群在3~6年生阶段个体数量最多,幼年个体和老年个体数量较少.生命表中,幼龄级的dx、qx、Kx等为负数,可以反映种群幼龄个体缺乏程度.以无性繁殖独叶草不同与以有性生殖为主的植物,它可产生不同龄级的无性系分株,幼龄个体少的年龄结构并不代表种群必然衰退.随海拔升高,种群密度增加,个体寿命延长,反映了种群在适应性方面的调整.独叶草种群根状茎生存于腐殖质层中,仅有叶片露出地面;种群所在的牛皮桦、巴山冷杉和太白红杉群
其他文献
以杉木间伐材为原料,通过对压缩密化处理材的物理力学性能指标测定、处理材的微观结构的变化和红外光谱分析,得到了本试验条件下的杉木间伐材压缩密化处理的优化工艺.结果表
用微区试验和^32P同位素示踪技术,比较研究了大豆、柑桔间作和单作条件下,P在大豆和柑桔体中的分配、转移及其在土壤中的迁移规律.结果表明,间作大豆的吸P量和各部位累积P量显著
对黄牛奶树两种生殖方式(克隆生殖和有性生殖)的适合度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生境下,黄牛奶树繁殖及占据空间的方式有一定差异.在水肥资源丰富、郁闭度较大(常绿阔叶林和竹林)条
比较了棉田中间棉株与边缘棉株上害虫、天敌的种群动态,分析了边缘效应对棉株-害虫-天敌能量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棉田边缘棉株上第2代棉铃虫幼虫发生量比其中间棉株高出1.94倍
以黑龙江省拜泉县为案例,研究了区域生态恢复与生态重建对景观结构及其水土保持功能的调控.在GIS支持下,结合野外调查数据,对县域水平的生态建设成果进行了空间表达和定量辨识.对比分析1989年和2002年类型水平景观指数及13年来景观类型的转移面积和转移方向、林网宏观结构变化、水库塘坝空间分布与数量变化;土地利用和景观结构调整对水蚀、风蚀的控制以及水库塘坝的蓄水功能变化.结果表明,大规模生态建设下,区
利用1997年与2002年北京地区遥感资料,对北京六环以内的景观进行分类.用Fragstats3.3计算的景观水平上的各种指数对5年来北京市区的景观格局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97~2002年间北京市区斑块数量增加106.6%,斑块平均大小下降51.6%,分离度指数增加94.3%,景观多样性指数增加17.8%.景观呈破碎化趋势并且景观类型变得多样化.北京市区景观格局变化的驱动力为人口的快速增加
通过田间调查,分析比较了有机耕种稻田和常规耕种稻田害虫和天敌的发生动态.结果表明,在有机稻田主要害虫的发生动态较对照缓和,次要害虫发生种类有所差异,而蜘蛛、捕食性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