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正街就是我的家。”在汉正街生活了近80年的陈婆婆高兴地说:“以前连人都走不过去的路,现在能变得这么通畅,要感谢我们的人大代表!”
湖北省武汉市汉正街小商品市场闻名全国,每年销售总额近二百多亿元,素有“武汉名片”的美誉。近年来,由于该市场地处老中心城区、商居混杂、基础设施滞后,导致市场内占道严重、交通混乱,给市场商户和附近群众的经营与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闹市上演“竹床送医”
“一、二、三,大家一起用力抬,四医院就在前面了。”
“当心竹床上的病人啊,慢一点!”
用竹床送病人就医的一幕发生在2004年夏天的汉正街。
“前年夏天有个老街坊生病了,他家人赶紧打了120,可因为市场道路太窄,救护车根本开不进去。没办法,为了救人,街坊邻居们只能用竹床把病人抬到医院!”在汉正街利济南路居住了几十年的王师傅回忆。
竹床送医,许多人会认为这很夸张:武汉的城市交通如此发达,怎么还会用这种“土办法”呢?然而,就在一年前,人们还一直不得已地沿用着这些听起来与时代脱节的“土办法”。
在商户林立的汉正街,仅有的两条车道,成为商贩们争抢的地盘。马路两边遍布着货物、摊点、杂物和随意停靠的车辆。“如果遇到两辆车对行,根本没办法错开,一堵就是大半天!”王师傅说。
汉正街寸土寸金,为占下碗口大的一块门前空地,商贩们常发生纠纷,有时甚至大打出手。这些场景,让来汉的外地人不禁怀疑:“这就是鼎鼎有名的汉正街吗?”
代表议案当“猛药”
人多、车多、小偷多,曾是人们对汉正街市场的“三多”印象。堵塞的交通、缺位的管理,让昔日盛极一时的汉正街遇到发展的瓶颈。2005年,某国际知名化妆品品牌因嫌其环境混乱,而不愿让汉正街的商户做代理。
汉正街,这块武汉的金字招牌似乎已经不那么响亮了。
2005年,从汉口利济南路至江汉一桥一带的商户有近四十余家集体搬离汉正街,落户舵落口市场。
面对这不同寻常的集体大搬迁,从父辈就在汉正街经商的硚口区人大代表谭庆燕急了。她说:“我对汉正街有着几十年的感情,我不相信‘汉正街完了’,现在它只是遇到了发展的困难,只要对症下药,汉正街还能辉煌依旧!”
于是,她丢下自己的事业,到搬迁的商户中去了解情况。同行说她“不务正业”,“拿不到一分钱的事情还这么卖力”,谭庆燕却豁达地说:“我是从汉正街走出来的代表,能不为汉正街尽力吗?”
功夫不负有心人,谭庆燕的真诚让商户们说出了真心话。温州来的韩老板说:“小谭,当初来就是冲着汉正街这块牌子,可是现在那里的环境太差,不得不搬啊。你也是生意人,难道不明白这个道理?”
市场环境是影响汉正街经济发展的重要症结,怎样才能对症下药呢?“汉正街需要一剂猛药治一治,于是我想到了提议案”,谭庆燕说,“我是人大代表,当然要用代表的方法了。”随后,她开始与汉正街代表小组的其他代表取得联系。她的想法不仅得到了全组十余位代表的一致赞同,还得到了汉正街工委书记、市人大代表刘洁的支持。
为了能让议案具有针对性,把脉更准,谭庆燕、杨福生和郭翠喜等10多位区人大代表们走访了20个社区和专业市场。他们把收集到的情况进行分析、整理后,在硚口区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提出了《关于加强汉正街市场交通整治,保持市场持续发展的议案》。
“没有想到,我们的议案被区人大列为去年全区的1号议案重点办理”,区人大代表熊慧军回忆,“汉正街又有了新机遇!”
商户去又回
关于汉正街整治的议案提出后,立即得到了该区的重视,成立了由汉正街办事处、管委会、区交通大队和区工商局等多个职能部门参加的市场综合整治工作小组。
农历春节刚过,整治小组立即拿出了一套方案。针对问题突出的“六条路段”,进行了为期5个月的综合整治。针对交通拥堵,交管部门施划交通标线4000余米,安装各类交通指示标牌67块,新增人行横道线18条……从9月1日起,还在利济南路、汉正街和三曙街等道路的区域实行循环交通,较好地缓解了此地的交通不畅问题。
与此同时,人大代表们发动商家,实行“商管共建”。街道办事处、商会等部门和群众成立联合专班,以利济南路老汉正街至江汉一桥日化市场、江汉一桥副食批发市场等路段为重点,对路段违法停车、出店经营等行为进行了地毯式的综合治理。
在对多福路道路两边及连通道上的43家违章占道的冰棒摊点进行取缔时,整治小组发现很多居民都是以此为生。针对这一情况,硚口区抽调了43名机关干部和社区群干组成“一对一”专班,挨个上门了解情况,对符合低保条件的及时办理了低保。同时,积极联系就业岗位。到目前为止,他们已经为70多人联系了就业岗位,办理低保手续13人,确保了社会的稳定。
如今,交通堵塞没了,占道经营不见了,道路畅通了,行人方便了,还形成了一条以多福路(汉正街第一大道)为核心的“H型”亮化景观带。
随之而来的是,曾经迁走的40余家商户又再次迁入汉正街。9月上旬,该市最大的化妆品代理入驻汉正街,某韩国化妆品品牌也在此落户。汉正街的金字招牌依旧闪亮……
湖北省武汉市汉正街小商品市场闻名全国,每年销售总额近二百多亿元,素有“武汉名片”的美誉。近年来,由于该市场地处老中心城区、商居混杂、基础设施滞后,导致市场内占道严重、交通混乱,给市场商户和附近群众的经营与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闹市上演“竹床送医”
“一、二、三,大家一起用力抬,四医院就在前面了。”
“当心竹床上的病人啊,慢一点!”
用竹床送病人就医的一幕发生在2004年夏天的汉正街。
“前年夏天有个老街坊生病了,他家人赶紧打了120,可因为市场道路太窄,救护车根本开不进去。没办法,为了救人,街坊邻居们只能用竹床把病人抬到医院!”在汉正街利济南路居住了几十年的王师傅回忆。
竹床送医,许多人会认为这很夸张:武汉的城市交通如此发达,怎么还会用这种“土办法”呢?然而,就在一年前,人们还一直不得已地沿用着这些听起来与时代脱节的“土办法”。
在商户林立的汉正街,仅有的两条车道,成为商贩们争抢的地盘。马路两边遍布着货物、摊点、杂物和随意停靠的车辆。“如果遇到两辆车对行,根本没办法错开,一堵就是大半天!”王师傅说。
汉正街寸土寸金,为占下碗口大的一块门前空地,商贩们常发生纠纷,有时甚至大打出手。这些场景,让来汉的外地人不禁怀疑:“这就是鼎鼎有名的汉正街吗?”
代表议案当“猛药”
人多、车多、小偷多,曾是人们对汉正街市场的“三多”印象。堵塞的交通、缺位的管理,让昔日盛极一时的汉正街遇到发展的瓶颈。2005年,某国际知名化妆品品牌因嫌其环境混乱,而不愿让汉正街的商户做代理。
汉正街,这块武汉的金字招牌似乎已经不那么响亮了。
2005年,从汉口利济南路至江汉一桥一带的商户有近四十余家集体搬离汉正街,落户舵落口市场。
面对这不同寻常的集体大搬迁,从父辈就在汉正街经商的硚口区人大代表谭庆燕急了。她说:“我对汉正街有着几十年的感情,我不相信‘汉正街完了’,现在它只是遇到了发展的困难,只要对症下药,汉正街还能辉煌依旧!”
于是,她丢下自己的事业,到搬迁的商户中去了解情况。同行说她“不务正业”,“拿不到一分钱的事情还这么卖力”,谭庆燕却豁达地说:“我是从汉正街走出来的代表,能不为汉正街尽力吗?”
功夫不负有心人,谭庆燕的真诚让商户们说出了真心话。温州来的韩老板说:“小谭,当初来就是冲着汉正街这块牌子,可是现在那里的环境太差,不得不搬啊。你也是生意人,难道不明白这个道理?”
市场环境是影响汉正街经济发展的重要症结,怎样才能对症下药呢?“汉正街需要一剂猛药治一治,于是我想到了提议案”,谭庆燕说,“我是人大代表,当然要用代表的方法了。”随后,她开始与汉正街代表小组的其他代表取得联系。她的想法不仅得到了全组十余位代表的一致赞同,还得到了汉正街工委书记、市人大代表刘洁的支持。
为了能让议案具有针对性,把脉更准,谭庆燕、杨福生和郭翠喜等10多位区人大代表们走访了20个社区和专业市场。他们把收集到的情况进行分析、整理后,在硚口区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提出了《关于加强汉正街市场交通整治,保持市场持续发展的议案》。
“没有想到,我们的议案被区人大列为去年全区的1号议案重点办理”,区人大代表熊慧军回忆,“汉正街又有了新机遇!”
商户去又回
关于汉正街整治的议案提出后,立即得到了该区的重视,成立了由汉正街办事处、管委会、区交通大队和区工商局等多个职能部门参加的市场综合整治工作小组。
农历春节刚过,整治小组立即拿出了一套方案。针对问题突出的“六条路段”,进行了为期5个月的综合整治。针对交通拥堵,交管部门施划交通标线4000余米,安装各类交通指示标牌67块,新增人行横道线18条……从9月1日起,还在利济南路、汉正街和三曙街等道路的区域实行循环交通,较好地缓解了此地的交通不畅问题。
与此同时,人大代表们发动商家,实行“商管共建”。街道办事处、商会等部门和群众成立联合专班,以利济南路老汉正街至江汉一桥日化市场、江汉一桥副食批发市场等路段为重点,对路段违法停车、出店经营等行为进行了地毯式的综合治理。
在对多福路道路两边及连通道上的43家违章占道的冰棒摊点进行取缔时,整治小组发现很多居民都是以此为生。针对这一情况,硚口区抽调了43名机关干部和社区群干组成“一对一”专班,挨个上门了解情况,对符合低保条件的及时办理了低保。同时,积极联系就业岗位。到目前为止,他们已经为70多人联系了就业岗位,办理低保手续13人,确保了社会的稳定。
如今,交通堵塞没了,占道经营不见了,道路畅通了,行人方便了,还形成了一条以多福路(汉正街第一大道)为核心的“H型”亮化景观带。
随之而来的是,曾经迁走的40余家商户又再次迁入汉正街。9月上旬,该市最大的化妆品代理入驻汉正街,某韩国化妆品品牌也在此落户。汉正街的金字招牌依旧闪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