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和审美评价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r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现代教育全面推广的新课程改革前提下,美术鉴赏教学也愈来愈受到重视。自从开始全面在高中阶段实施新课程,而美术鉴赏教学是美术新课程的一个独立的模块,占美术总学分的三分之一,由此可见,美术鉴赏教学在美术教学中具有及其重要的地位。高中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的提高,是进一步完整学生人生观、世界观的重要部分,对学生今后人生的审美意识的发展有极大的帮助。既然美术鉴赏有如此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在课堂中教学好美术鉴赏呢?本文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美术鉴赏教学的特征
   美术教师大多有这样的体会,鉴赏教学难于艺术实践教学,而现代作品鉴赏则更难。这也许因为在鉴赏传统的再现性作品时,有关史料和作品内容丰富了教学内容,符合了学生追求现实意识和经验的需求,故而造成一种课堂秩序和教学效果良好的假象。而现代表现性作品鉴赏的着眼点不能直接为日常意识所接受,学生一时无法超出现实经验和鉴赏习惯的阈限,因而使教学发生了困难。对“有意味的形式”的感知和体验并不是日常意识和习惯所能企及的,审美意识的形成需要有个学习的过程。这并不是说对再现性作品的鉴赏不是一种审美意识的活动,但一个不具有较强审美意识的人,往往能鉴赏前者而不能鉴赏后者。
   二、艺术的审美价值与评价
   (一)审美价值的客观性
   在鉴赏中,由于地区和民族等文化差别,会出现价值观的差异,甚至会有完全不同的价值标准。但这不意味审美价值无客观性,因价值不等于评价,它们之间可以统一,也可以对立。文化习俗和个人特殊经验是造成不统一的主要原因。在对某一作品实际判断中,不同主体会出现不同感受。如,一个人在丧失亲人时,热烈欢快的形式也不会被其感知为愉快的东西。反之,一个时逢喜事的人,在阴雨连绵的天气里也会感受到欢庆的气氛。由于文化习惯的差异,一幅山水国画也难以被一个西方人所接受,主体的评价与价值客观性符合与否,还要看主体所操持的鉴赏媒介是否符合主体的鉴赏习惯,一个不会下围棋的人,无论其有多少美学方面的知识和经验,也很难感知到棋盘中形式之美。同时,还要看主体能否在理智的作用下将普通情感升华至审美情感。一个具有鉴赏水平的人,能感知和体验各种媒介的审美现象,甚至能将日常信息转换成审美信息进行体验。艺术的审美价值是建立在实践价值基础上的,具有客观性。
   (二)审美评价是主客观的统一
  审美价值的客观性并不排斥主体感受在审美现象上的多样性。鉴赏是在主体参与下进行的,个人的视野和知识经验决定了评价具有主观成份,这些成份造成鉴赏活动的复杂性,也造成评价难于统一。教师在讲解作品前,首先对自己的判断作内省的理性分析,理清情感中审美的和非审美的成份。在教学中,把自己的判断从推测性的语言引导学生去感知和评价作品。如,“我体验到……”和“我感觉到……”等非定性语气。使学生觉得教师的评价也并非是权威的和终极的。于是,学生也会进行自我分析,使他了解他的哪些反应代表自己个性中的基本和永久的成份,哪些是暂时的情绪和突变的东西,或是片面的判断。将自己的判断和他人的判断进行对照,使其看到自己的评价哪些方面符合多数人的意见。如此反复开展教学评价活动,使学生养成自觉验证判断,减少盲目冲动的评价,使评价达到主客观的统一。
   三、绘画鉴赏中的评价
   (一)作品内容与形式
   一般认为,再现性作品形式服务于内容,而表现性作品内容往往体现于形式的本体之中。尽管二者的侧重有所不同,但任何绘画都具有表现性和再现性的多重性内容。在具象绘画中,再现性内容处于显处,而表现性内容处于隐处。如,丢勒和拉斐尔所创作的《圣母子》,其再现性的内容相同,但因形式处理(构图、人物造型、透视等)不同,就有了隐藏着的另一种不同的内容,即不同的形式因素给观者造成不同的心理感受。试想,让一个不知此圣经故事的人去鉴赏这两幅画时就出现这样的情况,拉斐尔的画呈一种水平式构图,加之空间处理的稍平板些,给人一种平静稳定之感,圣母子就如附近乡村中的凡间母子,只是头上多了个光环而已。而丢勒的画,由于垂直线和三角形相交,圣子手执苹果的姿势似乎难逃偷吃禁果的干系,让人联想的夏娃。而在表现性绘画中,表现性内容处于显处,再现性内容则相反。如蒙德里安的《百老汇的爵士音乐》,乍一看,使我们首先感受到的是一种理性秩序下的欢快气氛。这种错落有致的点线面构成失去了现实形象的支持,使我们感受而不是看到,事物在运动中处于一种均衡缜密的网络系统监控下的普遍经验。在冷色调中透出澄黄的直线;在线与线之间点缀着大小不一的深红、深蓝的色块,仿佛象五线谱上的音符,给人一种机械性跳跃的节奏感。对这些表现性内容的体验,只要放弃从画中索取现实形象的要求就能得到。然而,另一种再现性内容通过想象也时常从画中迸发出来。如井字形直线象街道、大小色块象建筑物等。由于绘画具有多重性内容,在教学中必须分清它们的主次关系,使我们的感知和评价有的放矢。
   (二)鉴赏与形式分析
   在这一阶段的评价,需要我们把注意力比较长久地固定在作品上,并试图把握其中那些相互作用着的主要成份。一方面,我们需要直觉形式,但不能把直觉神化。另一方面,直觉后的理性分析帮助我们了解所能直觉的东西是由哪些因素造成的。如塞尚的《苹果与桔子》,产生顺畅、和谐及愉快情绪的形式机制是由那些主要成份造成的,线条是流畅的、形状是柔滑圆润的、色彩是暖调的;静物在大面积白衬布映衬下,整个明度是高调的。构图是由各种大小方向不一的三角形组成,变化而统一。桌面向左倾斜造成圆滑的果子不稳定感,但似乎又在右倾斜的果盆强力牵制下取得了平衡。这样画面既有欢快的动感,又有祥和定静的均衡感。但这些定性的分析必须后于学生的评价,教学应当首先引导学生充分感受,因为对形式因素的剖析是胜不过对形式的直觉,直觉是对形式全面综合性感知,是动态的。而剖析是将形式分解后逐一定格,是静态的。在教学中,两者缺一不可。我们要求学生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
   综上所述,我们明白了鉴赏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活动。在当前应试教育并没有真正转变,高考压力依然如故的情况下,美术教师只能付出更多的智慧和精力,充分发挥艺术学科的魅力,提高课堂效益,创新求变,才有可能从学生有限的精力中,真正分得一杯羹,而实现审美教育的目的。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观察颈项部刮痧刺络放血对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患者在气温寒热交替的眩晕症高发时节椎动脉血供改善的短期效应和预防眩晕症复发的长期效应。  方法:将66例患者随机分为
摘要:心理学家认为,人脑功能的原始差异,心理因素中智能因素在人才的成功中,只是一个基本条件,而情感、兴趣、意志等在人才的成功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达尔文在自传中说:"就我记得我在学校时期的性格来说,其中对我后来发生影响的,就是我有强烈而多样的兴趣,沉溺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动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最主要的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具有积极的认识兴趣。  关键词:美术课堂
“以音乐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是新的教学理念,特别是新的音乐课程标准给我们提出的原则和要求,它需要我们转变观念,改变以往的教学思路,以全新的感觉来面对课堂、学生和教材。同时转变教师自身的角色,这些都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是我本次说课的理论依据。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期刊
摘要:素质教育是指以人的先天遗传素质为基础,以现实的社会环境为条件,采取人为的调控方式,实行教育过程多种因素与个体素质、社会环境的最佳组合,通过学习主体的积极,自主活动、使自身个性充分发展,整体素质全面改善和提高的教育。  关键词:初中 美术 素质   美术新课程标准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课堂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中心环节。素质教育反映在美术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学习兴趣
2017年是抗日战争全面爆发80周年。抗日战争爆发后,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为拯救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勇敢地担负起了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带领群众抗日救亡的重任。按照党中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和人才观念的更新,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怎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已成为检验教育教学成败的关键。美术学科由于其特殊性和无穷的艺术表现力,是培养创造力最具成效的学科之一。那么,如何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一、精选教学内容,激发创新思维   1、调动学生求知欲,触动学生好奇心   好奇是知识的萌芽,教育家
期刊
《中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职业道德准则》、《中国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职业道德准则》把对新闻从业人员的管理守则化了。我们还需要一种科学严谨的、配套关联的,与社会监督、
摘要:进入21世纪,高新技术迅猛发展,未来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一个国家劳动者的素质是决定一个国家经济水平,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身体素质则是劳动者全面素质的基础,坚持终身科学地锻炼身体,不仅能增强体质,增强劳动者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还能预防多种常见病和职业病。为了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人才的需要,使受益者在有生之年能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终身体育教育必然成为新世纪的体育教育思想,并渗透到国家、社
目的:  (1)临床研究:探索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血瘀证患者的中医证候特征及生化指标特点。  (2)实验研究:探索hsa-miR148a-3p在PBC血瘀证患者中的表达情况,为进一步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