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与可持续发展

来源 :度假旅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ker19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活动,应当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旅游者欣赏自然风光和获得身心的舒畅和精神享受,又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同时又能为当地居民提供多种就业机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但是发展旅游,稍有不慎,就会导致严重的环境问题。仅就察隅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概况,面临的问题及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出有限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517(2018)10-0165-01
  1引言
  自然保护区旅游生态化是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兼顾目的地经济、社会、生态等多重目标,基于对资源的深度、循环利用,以达到保护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和文化、改善目的地居民经济、社会状况,同时满足游客观光、休闲、游憩、度假等需要的一种旅游发展模式和发展方向。
  2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2.1 有利于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
  生态旅游资源是在旅游开发中能够产生可持续的生态旅游综合效益,以生态美为吸引物的资源。目前我国各旅游机构对生态的保护与开发还不够重视,近年来随着自然保护区旅游的迅速发展,很多民族地区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和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受到了破坏,严重影响了旅游资源的有效利用和自然保护区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化能够兼顾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摒弃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补救的发展观,尊重自然规律,做到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使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相适应,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平衡的统一。自然保护区旅游生态化能很好地协调自然保护区旅游发展与自然保护区资源保护的关系,有利于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2 有利于优秀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我国56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珍贵的民族文化瑰宝,这些优秀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用心守护、大力传承,为民族地区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民族地区拥有保存较为完善的古村落、特色的民俗文化等资源优势,为自然保护区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然而在过去的一段时期里,我们只注重社会经济的发展却忽视了对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在旅游业中被过度开发利用,信息时代的到来也使得传统文化不断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使得民族文化保护形势严峻。生态化这一发展理念,有利于帮助民族地区的人们重新审视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认识到经济发展与文化保护相协调的关系,从而能够合理开发利用本民族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不断挖掘本民族的文化精髓,推动优秀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2.3 有利于增强游客体验
  目前,我国旅游消费市场开始向多元化、多层次、多领域方向发展[4],游客外出有着更高的要求,由基本的观光向生态体验过度。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可知,人在满足了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后,必然会产生更高层次的需求。生态化的发展模式能够遵循旅游市场规律设计出更符合游客需求的产品,有效利用资源,找回“乡愁”,留住“乡愁”,以心灵归宿为出发点做出自己的特色和品牌,从而增强游客体验。生态化的自然保护区旅游,既能满足游客更高层次的需求,又对生态环境的伤害最小,极具发展潜力。随着社会文明进程的加快,人们的生态观念、环保意识逐渐增强,游客更能接受生态化旅游这一新的旅游形式。
  3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的应用案例
  3.1 “古朗模式”- 民俗风情旅游模式
  基本概况:古朗屯依托丰富的金银花资源和古朴的民俗文化,打造集民俗文化体验、观光旅游、农耕娱乐为一体的“绿富美”的综合示范屯。因地制宜发展民俗文化旅游,促进了生态与产业的良性互动,有效地推动了扶贫产业发展和助农增收。该模式实质上是旅游扶贫模式,是马山县在精准扶贫的大背景下探索出来的。主要特点如下:
  1)成立了马山首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打破原有管理体制,村民当家做主。
  2)以节会为突破口,从整屯推广到整乡,以点带面开展自然保护区民俗旅游。
  3)社会环境的需求是该模式成功的外在因素。
  3.2 “红水河百龙滩模式” - 回归自然旅游模式
  基本概况:红水河百龙滩景区以“山奇、水秀、湖旷、坝伟、滩险、桥美”为特色,以水域风光游、休闲度假为内容,建成集疗养、度假和观光为一体的旅游景区,使沿线村庄、农户收益。该模式是在“惠农”政策的推动下衍生出来的。由政府统一规划,对其进行整体开发。主要特点如下:
  1)依托省级风景名胜区发展成形,强有力、高度集权的管理主体是该模式成功的必要保障。
  2)以“政府+企业+农户”额方式,共同经营管理该景区,有效保证了该景区的长期稳定发展。
  3)对旅游资源的有效保护是该模式存在的重要前提。
  4)开发权与保护权部分分离。
  参考文献:
  [1] 彭希喜.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J].国际市场,1998(3):20-22.
  [2] 徐军.旅游环境保护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證[J].江淮论坛,1998(1):60-65.
  [3] 陈刚.环境美与生态旅游[J].旅游学刊,1996(4):43-45.
  【通联编辑:代影】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探讨了唐山市文化旅游产业融合现状,通过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探究了唐山本地人和部分外籍人士对唐山市文化旅游产业融合的了解程度和接受度,并提出了融合策略和外宣对策。  关键词:唐山;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外宣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517(2018)10-0111-02  1 引言  唐山背山临海的地理格局、复杂多样的地貌类型和特有的地方历史文化,造就了多种
期刊
摘要:在航空院校当中开展形体训练课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形象和气质,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仪容仪表以及优美的体态,培养学生拥有良好的职业素养。本文主要针对航空院校形体训练课的教学方法进行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航空院校;形体训练课;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517(2018)10-0142-01  现如今我国大部分的院校都在学生进行入校之前就进行签订就业协议
期刊
摘要:在低碳旅游的角度来看,酒店管理应始终坚持宾客至上、服务第一的宗旨。为客人提供能耗低、污染程度小且碳排放较低的服务。但当前部分酒店的服务水平较低,缺乏科技含量,也缺少国际化的专业人才,文化建设比较落后,与低碳旅游的发展宗旨并不符合,降低了自身的竞争实力。为了确保酒店可以在低碳旅游背景下获得良好发展,酒店应制定完善可行的监督制度,明确低碳质量标准,且提升员工的服务意识,构建专业化的人才管理队伍,
期刊
摘要:本文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结合延安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本科人才的培养现状,构建了多元智能化本科应用型旅游人才培养模式,期望能为今后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思路和借鉴。  关键词:多元智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517(2018)10-0140-02  1 引言  随着近年来我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2015 年度我国旅游业已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
期刊
摘要:探讨绘画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具体内容于实施方法。从绘画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出发,通过对绘画基础课程性质的深刻剖析,阐述绘画课程在工业设计专业中的重要作用,并对绘画基础课程中的审美培养、针对性教学、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三方面进行分析,赋予绘画基础课程独特的教学方法。总结出了博物馆教学与美术馆参观对审美的培养、绘画基础课程的重新规划、教学方法灵活创新运用、对学生个体个性的针对培养原则四个方面的绘画基
期刊
摘要:“大旅游”发展时代到来,全域旅游模式得到社会普遍认可和国家示范推进。民族地区旅游资源独特丰富,但同一个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同质化较为严重,区内各地各自为阵地发展旅游,必然导致恶性竞争和资源低效率利用。全域旅游成为民族地区旅游发展地不错之选。同时,民族地区又是我国扶贫或精准扶贫的主要战场之一,作为“无烟工业”的旅游业必然成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最佳之选之一。通过以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为例,分析其当前
期刊
摘要:旅游业的蓬勃发展,需要大量的优质人才,旅游管理专业在服务地方上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作为地方本科院校,应思考如何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打造。本文以湖南科技学院为例,为旅游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提出具体建设思路,以期进一步提升服务永州旅游发展的能力。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湖南科技学院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517(201
期刊
摘要:近年来,作为乡村旅游的一种模式,农家乐旅游已发展到全国各地,有效地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但是随着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给传统的农家乐带来了新的困难和挑战。浙江省的农家乐休闲旅游发展迅速,该文以浙江省磐安县管头村为例,分析其农家乐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基于体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和对策,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家乐;体验经济;管头村;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
期刊
摘要:互联网为高校教学提供丰富课程资源,助推知识、教学经验的共享,各类型新媒体建设让学生拥有更为专业的知识共享平台。本文以滁州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在人力资源管理网络课程建设及实践教学活动中,发现学生存在缺乏共享思维、缺乏对知识的深入体会与运用等问题,结合实践教学活动提出对应的改革举措。  关键词:互联网;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综合改革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
期刊
摘要:保障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学生全面成长和终身发展,必须充分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数据时代,旅游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深入研究存在的各种问题,做好相应的改革和创新,确保教育方式不断改革,教育内容不断丰富,教育方式不断创新,教育思路贴近学生现实,教育效果显著提升,才能真正应对新时期我国旅游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各种挑战,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和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核心现代化事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