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在数学学习中,学生的思维既不是自发的,也不是靠教师下达指令就能激发的,问题才是思维的动力。学生在学习中没有问题提出,说明认识和思考没有进行,学生能够自己提出问题,标志着学生已迈进求知的大门。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小学数学 教学 提问能力 培养
课堂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将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影响学生知识的建构和数学素养的养成。在新课程理念下,有效的数学教学更是要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使学生乐于学习,勤于探究,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对于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思维,变学生课堂上的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实现素质教育起着积极的作用。那么,如何来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呢?
一、帮助消除心理障碍,使其敢于提问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一种“心欲求而尚未得,口欲言而尚不能”的求知状态中,由于他们没有掌握好提问的方法和技巧,所以课堂上表现出一种“三怕心理”:⑴怕在课堂上提问会影响教师的教学程序而挨教师的批评、指责;⑵怕提出的问题不成问题而变成同学们的笑料;⑶怕提出的问题毫无价值而使人瞧不起自己。因此,要使学生在课堂上敢于提问,首先教师要努力帮助学生消除“三怕”心理障碍,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放心提问。
二、通过多说多做多想,使其勤于提问
1、让学生多说,学会提问。语言是思维的载体,也是思维的外部表现。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保证学生有说的机会,通过多说的训练,培养学生勤于提问的习惯。
2、让学生多做,启发提问。实践活动是学生形成问题的基础和源泉。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从中受到一定的启发而提出问题。比如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课堂上组织学生用两根硬纸条和一枚图钉做成一个角的模型,并用手转动角的一条边,这样学生不仅可以直观地认识和掌握锐角、直角、钝角等概念,而且还会在此基础上提出“当两条边重合时是什么角?如果一条边固定,另一条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一周后继续旋转下去将得到什么角?如果这条边按顺时针的方向旋转又形成什么角?”等一些很有意义的问题,为以后继续学习角的知识打下良好基础。
3、让学生多想,深刻提问。课堂上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对面临的问题作较深层次的思考,通过分析和比较,就能将问题转化,提出优化解答过程的新问题。比如在“异分母分数大小的比较”的教学中,如果让学生充分思考为什么要先通分再比较大小,学生将会提出“能不能化成同分子来比较分数的大小?”这个问题,并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由此可见,只要指导学生对问题多作思考,学生就能创造性地提出更深刻的问题来。
三、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想问”
新课程特别强调情境的创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给学生创设好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情境,这样,才能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想问”的欲望,为在数学课堂上进行有意义的探究学习打下基础。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时,课堂上,我是这样创设情境的。让每一位学生在草稿本上画一个任意三角形,并量出这个三角形每一个角的度数。接着,我让学生把自己画的三角形其中两个角的度数报出来,我很快地说出第三个角的度数。接连五、六个同学“考”了我,我每一次都能快速准确地说出答案。学生就觉得十分好奇,纷纷在下面议论起来。我看时机已经成熟,于是说:“同学们,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有的同学说:“难道这里存在什么秘密?”有的同学说:“是不是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存在一定的规律?”有的同学说:“难道三角形的三个角加起来是一个固定的数?”这样,同学们提问的欲望就被得到了有效调动。以上案例中,通过这样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从一开始便进入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中,激发了学生的提问兴趣,形成强烈的认知趋向,为接下来的探究学习提供了条件。
四、教给学生方法,使学生“会问”
1、问题从日常生活中来。数学是一门自然科学,自然生活中方方面面都与数学知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不断观察生活、了解生活、认识生活,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问题。
2、问题从“知识产生的过程”中来。数学概念和定理各有产生的条件和特点,形成过程也各不相同,教学中应善于引导学生从知识形成的条件、形成的过程中提出问题,这有助于深刻理解数学定义、概念、定理。
3、问题从“解题过程”中来。解题是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单纯做题不思考,不提问,往往难以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在解题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从以下凡个方面提出问题。审题时,可提出:⑴哪些是关键词句?这些词句有什么作用?⑵题目中给出哪些条件,求什么?还缺什么条件?⑶应该用哪方面知识、哪些方法去考虑问题?解题分析时,可提出:⑴一般思路怎样?⑵如何运用己知条件?⑶如何有条理地写出解题(证题)过程?这些问题,可让学生先模仿,然后逐步养成自己提出问题的习惯。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要从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变成教师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营造开放性观察视野,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在课堂中坚持用“问题模式”进行教学,对大面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是行之有效的。
【关键词】 小学数学 教学 提问能力 培养
课堂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将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影响学生知识的建构和数学素养的养成。在新课程理念下,有效的数学教学更是要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使学生乐于学习,勤于探究,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对于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思维,变学生课堂上的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实现素质教育起着积极的作用。那么,如何来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呢?
一、帮助消除心理障碍,使其敢于提问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一种“心欲求而尚未得,口欲言而尚不能”的求知状态中,由于他们没有掌握好提问的方法和技巧,所以课堂上表现出一种“三怕心理”:⑴怕在课堂上提问会影响教师的教学程序而挨教师的批评、指责;⑵怕提出的问题不成问题而变成同学们的笑料;⑶怕提出的问题毫无价值而使人瞧不起自己。因此,要使学生在课堂上敢于提问,首先教师要努力帮助学生消除“三怕”心理障碍,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放心提问。
二、通过多说多做多想,使其勤于提问
1、让学生多说,学会提问。语言是思维的载体,也是思维的外部表现。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保证学生有说的机会,通过多说的训练,培养学生勤于提问的习惯。
2、让学生多做,启发提问。实践活动是学生形成问题的基础和源泉。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从中受到一定的启发而提出问题。比如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课堂上组织学生用两根硬纸条和一枚图钉做成一个角的模型,并用手转动角的一条边,这样学生不仅可以直观地认识和掌握锐角、直角、钝角等概念,而且还会在此基础上提出“当两条边重合时是什么角?如果一条边固定,另一条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一周后继续旋转下去将得到什么角?如果这条边按顺时针的方向旋转又形成什么角?”等一些很有意义的问题,为以后继续学习角的知识打下良好基础。
3、让学生多想,深刻提问。课堂上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对面临的问题作较深层次的思考,通过分析和比较,就能将问题转化,提出优化解答过程的新问题。比如在“异分母分数大小的比较”的教学中,如果让学生充分思考为什么要先通分再比较大小,学生将会提出“能不能化成同分子来比较分数的大小?”这个问题,并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由此可见,只要指导学生对问题多作思考,学生就能创造性地提出更深刻的问题来。
三、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想问”
新课程特别强调情境的创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给学生创设好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情境,这样,才能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想问”的欲望,为在数学课堂上进行有意义的探究学习打下基础。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时,课堂上,我是这样创设情境的。让每一位学生在草稿本上画一个任意三角形,并量出这个三角形每一个角的度数。接着,我让学生把自己画的三角形其中两个角的度数报出来,我很快地说出第三个角的度数。接连五、六个同学“考”了我,我每一次都能快速准确地说出答案。学生就觉得十分好奇,纷纷在下面议论起来。我看时机已经成熟,于是说:“同学们,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有的同学说:“难道这里存在什么秘密?”有的同学说:“是不是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存在一定的规律?”有的同学说:“难道三角形的三个角加起来是一个固定的数?”这样,同学们提问的欲望就被得到了有效调动。以上案例中,通过这样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从一开始便进入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中,激发了学生的提问兴趣,形成强烈的认知趋向,为接下来的探究学习提供了条件。
四、教给学生方法,使学生“会问”
1、问题从日常生活中来。数学是一门自然科学,自然生活中方方面面都与数学知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不断观察生活、了解生活、认识生活,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问题。
2、问题从“知识产生的过程”中来。数学概念和定理各有产生的条件和特点,形成过程也各不相同,教学中应善于引导学生从知识形成的条件、形成的过程中提出问题,这有助于深刻理解数学定义、概念、定理。
3、问题从“解题过程”中来。解题是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单纯做题不思考,不提问,往往难以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在解题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从以下凡个方面提出问题。审题时,可提出:⑴哪些是关键词句?这些词句有什么作用?⑵题目中给出哪些条件,求什么?还缺什么条件?⑶应该用哪方面知识、哪些方法去考虑问题?解题分析时,可提出:⑴一般思路怎样?⑵如何运用己知条件?⑶如何有条理地写出解题(证题)过程?这些问题,可让学生先模仿,然后逐步养成自己提出问题的习惯。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要从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变成教师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营造开放性观察视野,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在课堂中坚持用“问题模式”进行教学,对大面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是行之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