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念

来源 :心理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lon1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引言
  面对焦虑,很多人采用放松、运动、转移注意力等“克服”的方式来应对,其本质是把焦虑看做需要控制和管理的对象,秉持一种对立的态度。今天我跟大家介绍另一种方法—正念,用完全不同的视角去理解和应对焦虑。
  焦虑,让人寝食难安
  小郭是一个特别容易焦虑的女孩,特别是在工作场合,一遇到事情就很紧张。她说:“我就是到了公司就会比平时更紧张一些。有人经常会说我在抖腿或者转笔,我后来留意了一下,发现都是在我特别焦虑的时候会那样做。”
  “像抖腿、转笔这种缓解焦虑的情况挺多见的,很多人都会有。会对你造成很大困扰吗?”我试着通过提问的方式澄清小郭遇到的情况,并引导她进一步的叙述。
  小郭回答说:“这些情况不会,但是后来焦虑就变得越来越严重了。刚开始是在开会的时候,我害怕领导会让我发言,就躲在角落里,一直低着头装作做笔记。有一次,领导让所有人挨个发言,轮到我的时候突然之间脑袋就空白了,不知道该说什么,甚至都记不清刚才他提的问题。后来支支吾吾说了半天也没说出个啥。从那以后我就更容易焦虑了。”
  我看着小郭,不时地点头表示我听到了。我没有打断她,因为我感觉到她后面还有更重要的信息要说。
  “工作了一段时间后,我们领导让我做一个项目介绍的PPT,说三天之后要在会上做汇报。我当时特别紧张,听到那个消息我就开始浑身不舒服,手心出冷汗。本来我的睡眠就不好,接到任务那几天睡眠更差了。”一边说着,小郭一边紧皱着眉头。
  “那后来你是怎么完成这个任务的呢?”我通过这种积极的提问方式,在收集信息的基础上,也在潜移默化地引导小郭用更加积极的视角去看待自己。
  小郭回忆道:“那几天就是死撑着过来的。本来我就特别害怕出错,也害怕在大家面前表现,这下子两个困难的事情加在一起了,当时想辞职的心都有了。我反复检查文字、标点符号、表格、动画、格式等等有没有错,但是每次检查完总是担心还有遗漏的地方。当时在现场汇报的时候还是特别紧张,说得磕磕巴巴的,最重要的是领导说我太关注细节,整个项目的大逻辑都没有理清楚。我听完当时就差点情绪崩溃,实在太难受了。”
  理解,是一种力量
  “我们花了很多的力气去做事情,但是好像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反而被批评,我们会感到特别的委屈和自责。”我试着与小郭共情,理解她当下的感受。
  小郭听完,眼泪止不住地流了出来,哭了好一会,一边啜泣一边说:“是啊,他们都不理解我,都说我做事不认真,说我态度不行,能力不行,但是我真的很努力了。而且我也真的很不争气,怎么什么都做不好呢?后来,我又被安排到了一个临时的项目组,协助他们做一个大项目,当时真的压力很大,每天都感觉很累,甚至有时候心慌,心跳得特别厉害。”
  “那你面对这种强烈的焦虑反应,当时采用了什么应对方法吗?”
  “有的。当时在网上查过一些资料,比如我会去健身,也会听音乐,但是都不太好用。我觉得对我特别有效的方法就是大哭一场。大概过了2个月吧,我实在忍受不了就去看医生。医生说这是焦虑症,我也在服用抗焦虑的药,现在好多了,不过我遇到事情还是容易焦虑。我想通过心理咨询来帮助自己解决这些问题。”
  在我们第一次咨询的时候,除了收集相关的信息、做出心理评估外,还采用了心理教育的技术,帮助小郭科学、全面地了解焦虑和焦虑障碍,减轻对焦虑反应的恐惧与排斥。
  我告诉她,焦虑是人们的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是一种预警信号,可以调动个体更多的精力与资源积极应对即将到来的危机与困境,可以说,没有焦虑就没有人类。焦虑不仅不是我们的敌人,还是我们的朋友,或者说是我们身体的一部分。
  听完这个,小郭感觉非常诧异,但是好像若有所思,她觉得对焦虑没有那么恐惧了。
  正念,直面焦虑
  第二次咨询中,咨询开始了10分钟,我始终觉得她像是在生硬地背稿子。
  我问她:“你紧张吗?我看到你的身体从进来到现在都是很僵直的,整个人像是紧缩着的。”小郭告诉我,身体的确是很紧张的状态,是一种无法控制的紧张。
  接下来,我改变了咨询的计划,我决定当下采用“正念”的方式引导她进行放松,因为这种紧张的状态非常影响咨询的效果,而放松方法的体验也有利于小郭掌握一种新的应对焦虑的方法。
  我让她找一个相对非常舒服的方式坐着,将双手分别放在大腿上。
  “好,你先做三次深呼吸。尽可能慢一点。(三次深呼吸结束)然后你将呼吸调整到自然的状态。”
  “现在,把你的注意力放在呼吸上面,体验一呼一吸的感觉。感受空气进入鼻腔的感觉,然后再感受空气呼出鼻腔的感觉。”
  “你只需要去注意它就可以,不需要任何的控制。(停顿)只需要你默默地关注你的呼吸,感受它就可以。(停顿)如果你发现自己走神了,没有关系,只需要把自己的注意力慢慢转移到呼吸上。”
  “(保持了大概3分钟)你试着去从头到脚一点点感受身体的每一个部位,感受一下哪个部位最紧张。(接下来是从头一点点引导小郭把注意力进行转移)”
  “可以告诉我哪里最紧张吗?”
  小郭轻轻动了动嘴,告诉我:“手。”
  我继续引导:“好的,那就把所有的注意力慢慢转移到你的手上。(停顿)去体验一下这种紧张的感受。(停顿)不要试图去改变它,也不要去控制它,仅仅是观察它、体验它。”
  后面又大概持續了3、4分钟的样子,来访者跟我反馈,好像右手没有那么紧张了。她握了握拳,然后开心地说,真的好神奇。
  接着,我让她继续体验了另一只手,也变得不那么紧张了。后面我引导她体验这种特别放松的感觉。最后,我将她带回到现实的世界。
  做完之后,小郭充满惊奇地看着我:“怎么回事啊?怎么会这么神奇呢,我之前试了那么多方法,好像都从来没有刚才那么放松。关键是,我刚才什么都没有做呀?!”
  我说,有时候我们陷在焦虑之中难以自拔,恰恰就是因为做得太多、想得太多,这些可能就是焦虑情绪持续不断的能量来源。而正念就是让我们暂时地放下期待、评价、对抗和控制,去直面身体与内心当下的感受,这时候,焦虑仅仅是一种体验罢了。
  小郭在工作中体验到焦虑的时候,就运用正念的方法来应对焦虑,效果非常不错。后面的咨询中,我们继续探讨这种焦虑的来源和形成过程,从更深的层面帮助小郭去调整自己容易焦虑的认知模式与人格特点。
  结束语
  正念,不仅仅是一种面对焦虑的方法,更是一种人生态度,你是否愿意体验一下呢?
其他文献
1  22岁的英子和23岁的胜强来广州已经3年了,两人被同一家大型电子电器厂招工选上。刚开始,英子在成品车间做女工,胜强则在物流部做发货员。进厂前,他们已经恋爱了一年,因为不满足家乡县城的小天地而南下闯荡,打算拼搏个三五年就返乡结婚盖房,过过悠闲的小日子。  俗话说:“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日难。”入穗前,两人都以为广州处处充满了机会,但现实的残酷给两人上了难忘的一课。尤其是刚来的那一年,无论是气候、
期刊
Q老师您好!我是一名19岁的高二的学生,在国外读书已经两年了,这次放假回国,总感觉和父亲的争吵越来越多,总觉得父亲不尊重别人的意见,一直按照自己的意愿办事,不顾及我的感受。比如:那几天,约好了时间他开车送我去找朋友玩儿,他竟然迟到了半个小时,其间我打电话他还不接,见面后一个劲儿地说只是先接了个别人的电话,为什么别人的事情都比我的事情重要?我一听当时就急了,和他吵了起来,很快,就被他赶下了车,我真是
期刊
1  我认识的一个姑娘,刚结了婚,年纪并不大,却得了不好治的病。她说也就大半年的时间,就得了这个病。缘由是和爸爸生了一次大气,她爸爸不肯原谅她,全家人都要她去道歉,她怎么道歉都不管用,生生地给憋出了一个子宫肌瘤。她告诉我,其实她已经结婚了,那个家她都不想管了,只是还有妈妈在那个家。  她说:“我妈很痛苦,因为我爱她,所以我解脱不出来,怎么办?”  我给她提了一个建议,旁人听了都会吓一跳。我告诉她:
期刊
来心理门诊看病,是单位领导派了同事小高硬“押”着老李来的。所以,老李满心的不情愿全都写在脸上了,一路上对小高不理不睬,进了诊室对医生的问话也爱搭不理的。  老李姓李没错儿,但一点儿都不老,今年虚岁才31,只是长相老成,遗传的秃顶,平时喜欢皱着眉、板着脸,不苟言笑而已。五年前,他作为单位最年轻的管理层被破格儿提拔起来了。他果然没有辜负上级领导的厚望,自从当了领导,就一心扑到工作上,坐得住,也钻研得下
期刊
随着科学的进步和医学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心理健康。强迫症作为最常见的心理障碍之一,人们对其已不再陌生。但是,儿童也会得强迫症吗?  面对这个问题,不要说普通百姓感到困惑,就连医生们也颇有争议,并影响着儿童心理问题的诊断和及时治疗。的确,既往认为儿童强迫症较少见,归类在儿童期情绪障碍中。儿童在成长發育过程中也确实有反复吐口水、不停地舔嘴唇、重复摆放东西等行为,但过不多久往往自愈。那么,儿童究竟会不
期刊
大多数精神分裂症患者在青春期或青年早期首次发病。在突出的精神病性症状出现之前,患者可能先出现一些可疑的迹象,后者被称为早期症状。这些症状包括学习成绩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焦虑、情绪低落、强迫思维或行为、退缩、社交困难、易激惹以及奇怪的或敌对的思维或行为等。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有上述症状并不意味着一定会发展成精神分裂症,换句话说,这些症状是非特异性的。它们也可能是对青春期身心发育一过性的反应,还可能
期刊
亲爱的读者朋友:感谢您一直以来对本刊的支持和厚愛,读者的需求永远是我们进步的动力!为了更好地科普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知识,我们设计了本问卷,希望您能抽出一点宝贵的时间,配合我们扫描二维码,在线填写问卷,让我们听到您的声音,办一本您心中所喜爱的杂志。所有参与问卷填写的读者,都有机会获得精美礼品一份,提供有建设性意见的读者获奖几率更高哦!  《心理与健康》全体工作人员
期刊
12年未回家过春节、与父母决裂6年。最近,他写下万字长信来“控诉”父母对自己的伤害。一篇有关“高考状元万字长文数落父母”的文章火遍网络,并引发了网友的讨论。  该文作者似乎站在亲子系统中痛苦的“状元”儿子一方,挖掘出符合因果逻辑、符合情节事实的一连串问题来。其暗示的因果结论也是必然的—父母太坏了。  有关这个儿子与父母的故事,网络中迅速诞生很多讨论、网文,尽管结论不同、甚至相反,但同样分析出了一连
期刊
33岁的董先生,是一名保安。前些年,董先生逐渐变得孤僻、少语,常在家中上网打游戏,累了就睡,有时连续几天都不与家人讲一句话。家人帮他联系工作,他做一两个月就辞掉,问其原因,他也不愿意讲。而且,一旦父母与其讲话,董先生就称,父母当年离婚,让他很没有面子。在父母离婚八九年后,董先生再次反复提到父母离婚的事情,称父母离婚造成家庭的不完整,对他影响很大;他的父母也真的以为是当年离婚的事件对他造成了巨大的伤
期刊
下午5点半了,到了下班时间,雨并没有丝毫要停歇的意思,还在一直下。和同事一起从5楼下来,有两个同事没有伞,都戴好帽子跑向车站。我本来是打算和小凡撑一把伞回学校的,而她也开始戴帽子。可能在上班时总觉得她和我对着干,心里有点不爽,潜意识里就没想着让她撑,就没好气地对她说:“你还撑不撑伞啊!”她也是自尊心特别强的人:“你自己撑吧!”当她说完这句话时,我才意识到我刚才语气有点不对。可是,话都说了,怎么收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