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生物课教学中“导”与“学”的应用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N_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教师的“导学”是分不开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如何“导学”,力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些做法,提供大家参考。
  关键字:生物教学;“导”与“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91
  生物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不断获取生物知识的会学能力和灵活运用生物知识的应用能力。其中“会学”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会学能力呢?这与课堂教学中的教师的“导学”是分不开的。
  一、导是课堂教学的关键
  “施教之法,贵在启导”。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主导着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充分发挥教师“导”的作用,是促进学生学的关键。因此,教师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
  1.教师要着力于引导。引导,就是指教师根据教材的知识特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选择恰当的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高涨的学习热情,为课堂教学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促进学生自觉地思维。
  例如,胰岛素这部分知识比较枯燥又难理解,教师要着力于引导。用科学有趣的例子设疑:切除了胰脏的狗,它的尿会引来许多蚂蚁,这是为什么?学生对这一问题由好奇产生兴趣,就会带着高涨而积极的情绪去感知教材和思考问题,直到最后掌握胰岛素的知识。这种由疑问产生兴趣而引发的主动学习,可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2.教师要着手于指导。所谓指导,一方面是认知策略的指导,即教师主导学生掌握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和心智技能,变知识为能力。另一方面是学法指导,即教师主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操作方法的正确选择和恰当运用。
  3.教师要着重于疏导。疏导,就是指学生思维受阻或思维出现偏差时,教师应给予指点,拨开疑云,疏通障碍,使学生思维顿开,疑云顿消,完成学习目标,从而完成认知上的一次飞跃。
  例如,在制作临时装片时,许多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滴在载玻片中央的那滴水为什么要“适量”?为什么要对标本“染色”?这时教师应着重于疏导,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得到答案:滴在载玻片上的水过多,盖上的盖玻片易在水中浮动;水太少,盖玻片下易产生气泡。对标本染色,使观察更清楚,效果更明显。这样,在教师的疏导下使学生由“难学”变“易学”,并在这化难为易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学是课堂教学的主体
  课堂教学要实现“素质化”,实现“让全体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的总目标,关键在于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的主体地位。
  1.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目标是教与学的依据,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使之在学习过程中有章可循,有的放矢。目标的展示,可由教师直接提出,也可以由学生提出,或通过师生的“讨论”“归纳”“演绎补充”来展示。
  例如,在教“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时,教师可根据本节特点和大纲要求制定正确的学习目标并展示给学生:(1)什么叫双受精?双受精的过程怎样?(2)果实和种子是怎样形成的?这样,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明确主攻方向,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2.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在教学中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教学过程。让学生通过动眼、动口、动手、动脑,把外部的学习活动逐步内化为自身的智力活动,促进知识与能力的协同提高。
  3.让学生充分“质疑问难”“提出一个问题,胜于解答十个问题”。教学中让学生充分“质疑问难”,暴露出学习中遇到的不能理解、未能解决的问题。教师针对问题精点细拨,驱动学生深入思考,从中获取“真知”,形成自己的“血肉”。对一些关键性问题,如果学生没提出来,教师也可设问挑疑,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将学习引向深入。这正如波利亚所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
  4.让学生归纳总结。归纳总结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一方面,让学生归纳总结,不仅能及时反馈信息,而且可进一步调整自己的学习,使学习更富有成效。另一方面,让学生回顾学习过程,通过对比、分析、综合,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发现学习规律,归纳出学习方法,从“学会”过渡到“会学”,产生新的认识飞跃。
  三、处理好导与学的关系
  1.实现导与学的统一导与学是课堂教学的两个方面,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在课堂教学中,要实现导学统一。首先,教师的“导”要服务于“学”,教师的“导”要遵循学生学习的特点和规律,脱离了学生实际的导是难以实现教学目标的。其次,学生的“学”要求助于“导”,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由此可见,教学过程中,必须实现导与学的统一。
  2.实现导与学的最佳结合。在教学过程中,要实现导与学的最佳结合,关键在于教师主导性的正确发挥和学生主体地位的充分体现。这就要求教师有较强的主导能力。在角色上,实现由“独奏者”变为“伴奏者”;在情感上,既融情于教材又融情于学生;在方法上,要“目中有人”,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去尝试、去实践、去探索,尽可能多地要求学生参与,学生能干的教师坚决不干,出现了问题,这正是教师“导”的切入点和出发点,针对问题进行指导、调控、激励、点拨,从而提高“学”的质量和效率,实现“导”与“学”的最佳结合。
  综上所述,课堂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好学生“学”的主体地位,发挥好教师“导”的作用,实现“导”与“学”的最佳结合,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生物课的兴趣,而且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步入社会良好的奠定基础。
其他文献
大学一年级是学生学习、生活发生转变的关键时期,因此,分析他们的心理状况,了解他们的困难,有的放矢地帮助引导他们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尤其应引起重视的问题。本文针对这一
榆树皮来源广泛,应用历史悠久,但对其系统研究和深入开发却不多见。榆树皮中鞣质、曼宋酮E和F及齐墩果酸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和药理作用,尤其在抗肿瘤方面具有潜在研究价值。探
本文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牙釉质中铜、锌、铁含量。测定健康者26人,铜、锌、铁平均值分别为16.4±6.5ug/g,325.8±84.8ug/g,34.7±9.1ug/g;龋病患者54人,铜、锌
“形势与政策”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高职生对形势与政策有一定的认识,但许多方面不够全面和深刻。为了提
【摘要】新课改要求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要求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能够透过现象发现生活的真谛。如何开展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是当前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亟待解决的理论和实践课题。  【关键词】思想政治 生活化教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甘肃省“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GS[2015]GHB0408)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
【摘要】随着社会对早期家庭教育的不断宣传和提倡,越来越多的父母意识到了“教育从幼儿做起”的重要性,家庭教育也较以往越发凸现其在幼儿成长中不可取代的地位。幼儿园的家庭教育主要以指导策略研究内容为主线,有计划多途径开展调查研究,提高幼儿园及教师的家教指导能力。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努力提高办园声誉,提高家教指导质量,实现家园共育,促进幼儿和谐健康发展,达到家教指导
对华政策是美国全球战略的重点。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美国政府就开始对中国实行孤立、封锁的政策,屡遭失败后,又实行联华反苏以至在扩大对华接触中利用经济手段对中国实行种种
【摘要】中道观是亚里士多德伦理思想体系中的重要概念。本文通过简要分析亚里士多德中道观的内容,找出其与当代德性教育的契合点,进而阐述中道观对当代德性教育的重要启示。  【关键词】亚里士多德 德性 中道 适度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3-0205-01  一、亚里士多德中道观的内容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人,世界著名的哲学家。作为一个百科全书一
【摘要】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教育事业也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因为,教育是一个国家未来的保障。其中,教育不单是教授学生各种专业的技术和知识,还有学生心智和思想的培养。而思想品德教学,则是学生未来正确使用自己拥有的知识的根本保障。只有德与智的全面成长,才是可以让学生适应未来世界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才可以真正的投入到祖国经济和文化的建设发展中去。  【关键词】新课程 思想品德 教育教学  
用INDD系列方法对C<sub>2</sub>H<sub>5</sub>C<sub>60</sub>H的1,2-加成和1,4-加成产物的结构进行了理论研究,表明1,2-C<sub>2</sub>H<sub>5</sub>C<sub>60</sub>H具有C<s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