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十九大报告指出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了重大的时代课题。过去五年的发展,中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今后的工作中,中国需要通过继续调整经济结构、全面开放、深化改革,为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创造良好的条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关键词】社会主要矛盾 经济结构 全面开放 深化改革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举世瞩目、万众期待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10月18日北京胜利召开了。习近平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
习近平的报告详尽、系统、深入地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团结一致,砥砺奋进,在政治、经济、社会、科技、教育、文化、外交、国防等领域取得的巨大进步及成就。客观、全面、具体地分析了中国当前及今后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及挑战,详细阐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基本方略,对中国今后长远发展提出了宏伟蓝图及战略目标。中共十九大报告新颖真切,激扬人心;宏伟高昂,鼓舞斗志;理论思想,统一认识;系统战略,指引方向;全面客观,指导行动。
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论断,深刻把握了中国现实国情,提出了重大的时代课题。结合报告精神,在当前和今后的工作中,中国需要通过改善结构、全面开放,深化改革,更好地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
过去五年成就突出,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各方面继续得到了稳定快速的发展。在世界经济持续低迷,贸易保护主义日益抬头,世界绝大部分国家发展遇到严峻挑战的复杂国际环境下,2013-2016年,中国经济保持了年均7.2%的增长,比世界平均年增长速度及主要西方国家平均速度高出了许多,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30%左右,超过美国、欧元区和日本贡献率的总和,居世界第一位。
国际贸易、国家外汇储备、人均GDP继续增长。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奋斗中,中国取得了关键性的进步。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2个百分点,8000多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过去五年来,6000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發生率从10.2%下降到4%以下。
从2016年起,中国企业更多地走出去,对外投资总额首次超过了国外对中国的投资总额,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水平显著提高。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与启动,为中国企业的国际合作、投资指明了方向,进一步鼓励、促进了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多样化发展。
自从2010年中国超越日本成为第二大经济体以来,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增长,特别是过去五年的稳定、全面发展,中国已稳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位置,GDP总量现在是日本的两倍多,并且“坐二望一”,向着超越美国、一跃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的目标迈进。中国的制造业产值自2010年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之后,在短短五年后的2015年,中国的制造业增加值已经超过了美国和日本的总和。
上述巨大的进步及成就,说明中国共产党的改革开放路线的正确性及影响力。今后中国经济及其他各个领域之发展,亦需继续坚持改革开放的路线不动摇,并且要更加开放、全面开放、深入开放;要深化改革、综合改革、持续改革。
继续调整经济结构,为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筑牢坚实的经济支撑
近年来,中国经济结构得到了合理的调整,农业占GDP总额的比重持续下降,服务业的比重显著上升,并已超过50%。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继续提高服务业比重,是世界经济体发展的趋势,中国服务业的发展还有巨大的空间和潜力。但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经济发展水平仍不高,工业化过程仍在进行中。中国要避免经济空心化,制造业的加强、提高、改善是强国之本、立国之道。
为了解决城镇化比率提高产生的就业需求及大学毕业的就业,中国每年约需创造近1500万个新的就业岗位。服务业的发展可创造一定规模的就业,但总量有限,且绝大多数服务业工资报酬少,技术知识要求低,并不适合受过高等教育的就业者。只有继续巩固提高发展制造业,才能解决这样的问题。
新兴战略性产业的发展对改善、增强中国制造业及整体经济意义重大。但正如报告所说,中国不能忽视“传统制造业的升级”。产业本身没有落后、先进之分,市场需求是产业存在、发展的前提条件。美国Walmart主要销售日常、传统的产品,但其规模仍是世界零售业之冠。
大力扶持发展替代制造业是巩固、改善、发展中国制造业的另一个方向。中国的高端和高科技制造业基础仍然薄弱,发展进口替代制造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很大潜力。
制造业的技术与水平,决定了一个国家的技术与水平。制造业的不断提高与发展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前景,并决定了这个国家在国际上的发言权、作用与影响力。现在世界正面临新的工业革命,制造业正面临新的发展机会与挑战。中国既要抓住好的机会,大力发展新兴的制造业,包括新能源、新材料、新设备及新医疗与生物相关的产业,也要升级、改善、提高现有的制造业。经过这么多年技术引进、消化、创新,国家与企业对研究与开发的大量投入,中国的制造业应是上一个大台阶的时候了。
全面开放,为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创造良好的国际、国内环境
中国过去几十年所取得的突出成就,得益于对外开放政策,“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通过对外开放,吸引外资,引进了技术与管理,提高了产业水平并帮助企业开拓了世界市场。中国今后的发展,强国战略的实现,仍有赖于进一步全面对外开放,包括吸引更多国际人才,发展对外贸易,吸引外资及推进中国企业“走出去”等。同时,中国亦应提倡、鼓励、大力支持对内开放,包括地区间的开放、行业间的开放、不同所有制之间的开放,真正“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对内开放能够带来资金、技术、人员及管理经验的有效转移、分享。有差异,就需交流、转移。当前中国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过去几十年的发展,沿海地区在对外开放的前沿,先行一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企业规模、创新程度、经济规模、财政收入、居民收入、资金积累都取得了比中、西部地区更高的增长与成就,地区差异过去几十年有所扩大。通过加速扩大对内开放,使发达地区的资金、企业投资到欠发达地区,可以改善地区发展平衡,亦为发达地区资金、技术的发展找到出路。对内开放也包括同一省市内的地区间开放,即使像广东、江苏、浙江这样发达的省,仍有部分欠发达的县市。对内开放要鼓励资金、技术、人才与管理经验的转移,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政策作保证,互惠共利,共同发展。
進一步全面对内开放,也会倒逼全面深入的改革。对外开放促进改革,改革保障、巩固了对外开放。同样的,全面对内开放,对资源、价格、人才流动、市场规范、技术转移等改革提出新的要求,从而可以加快形成高效统一开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更好地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行业间的开放也是一个方向。在行业间加强竞争,允许各行业之间在合理范围内、严格监管下的互相开放,应该是今后可以考虑的改革方向。
对内开放,还包括不同所有制企业间的合作、投资、参股、合并与兼并。当前,民营经济已占中国经济半壁江山,其发展仍有巨大潜力与空间。开放更多国有企业,民营资金的投入,借助民营企业的灵活经营、企业家精神和有效管理,可以改变部分国有企业的落后状态。许多国有企业规模大、声誉好,应鼓励这些企业兼并、合并相应的民营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国有企业,更好发展规模经济。
中国的开放既要眼睛向外,继续更多、更积极有效地吸引外资,亦要眼睛向内,主动、大胆、大方地欢迎内资,更好地实现平衡发展、充分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消除地区差异,扩大中等收入人群的比例,离不开深度、全面的对内开放。
深化改革,为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
过去的改革破除了各方面体制机制的弊端,“改革全面发力,多点实现,纵深推进,增强了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当前,中国面临着艰巨的挑战和重大的机遇。只有继续解放思想,不忘初心,以人为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根本目标,破除各种障碍,深化改革,才能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全面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经济体制改革是各项改革中核心而艰难的部分。要进一步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不断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更充分地以市场及其机制来调节资源的分配、价格的变化;依靠市场优胜劣汰机制来决定产业、企业的成败。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离不开企业家与企业家精神。尊重企业家,弘扬创业、创新与企业家精神,应成为社会文化价值观的一个重要部分。要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不管是民营企业还是国有企业,都应受到平等对待。要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保障企业及企业家的权益,保护知识产权,建立公平、透明、有效的法律体系与市场、行业监管机制,是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蓬勃发展的基本条件。
全方位对内、对外开放,对经济与相关制度的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改革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加速形成开放、高效、规范、统一的市场体系与现代化经济体系,为今后中国经济社会协调、稳定、可持续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
科技体制的改革,对经济的发展非常重要。中国用于研究与实验(R&D)的年度总费用已是世界第二,R&D占GDP的比率也已达到2.08%,接近美国等发达国家,每年发表的论文、申请的专利等也位于世界前例。尽管科研成果丰硕,但其市场转化率、产品化率仍很低,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产学研结合、合作、协调存在许多体制上的问题;原创性科研成果少,基础理论研究和发明与大国身份仍不相符。加快全面深化科技体制的改革,切实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保障科研成果的专利权及其公平合理的利益分享,进一步理顺、加强产学研一体化的发展,刻不容缓。
调整经济结构,全面开放与深化改革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其最终目的是发展现代化经济体系,使发展更平衡,更充分,使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更好地得到满足,使中国的企业、行业及整个经济更有竞争力、活力与创造力,从而更好地实现中国新时代发展的宏伟目标。
中华民族历经磨难曲折而不衰。经过近四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越。现在,中国的发展已经到了新的时代,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通过不断调整结构、全面开放、深化改革,可以为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创造良好的条件。经过亿万人民的共同创造与努力,中国必将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将实现!
(作者为美国洛杉矶西来大学教授)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十九大报告全文(实录)》,新华网,2017年10月18日。
责编/周素丽 姜成(见习) 美编/于珊
【关键词】社会主要矛盾 经济结构 全面开放 深化改革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举世瞩目、万众期待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10月18日北京胜利召开了。习近平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
习近平的报告详尽、系统、深入地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团结一致,砥砺奋进,在政治、经济、社会、科技、教育、文化、外交、国防等领域取得的巨大进步及成就。客观、全面、具体地分析了中国当前及今后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及挑战,详细阐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基本方略,对中国今后长远发展提出了宏伟蓝图及战略目标。中共十九大报告新颖真切,激扬人心;宏伟高昂,鼓舞斗志;理论思想,统一认识;系统战略,指引方向;全面客观,指导行动。
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论断,深刻把握了中国现实国情,提出了重大的时代课题。结合报告精神,在当前和今后的工作中,中国需要通过改善结构、全面开放,深化改革,更好地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
过去五年成就突出,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各方面继续得到了稳定快速的发展。在世界经济持续低迷,贸易保护主义日益抬头,世界绝大部分国家发展遇到严峻挑战的复杂国际环境下,2013-2016年,中国经济保持了年均7.2%的增长,比世界平均年增长速度及主要西方国家平均速度高出了许多,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30%左右,超过美国、欧元区和日本贡献率的总和,居世界第一位。
国际贸易、国家外汇储备、人均GDP继续增长。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奋斗中,中国取得了关键性的进步。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2个百分点,8000多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过去五年来,6000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發生率从10.2%下降到4%以下。
从2016年起,中国企业更多地走出去,对外投资总额首次超过了国外对中国的投资总额,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水平显著提高。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与启动,为中国企业的国际合作、投资指明了方向,进一步鼓励、促进了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多样化发展。
自从2010年中国超越日本成为第二大经济体以来,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增长,特别是过去五年的稳定、全面发展,中国已稳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位置,GDP总量现在是日本的两倍多,并且“坐二望一”,向着超越美国、一跃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的目标迈进。中国的制造业产值自2010年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之后,在短短五年后的2015年,中国的制造业增加值已经超过了美国和日本的总和。
上述巨大的进步及成就,说明中国共产党的改革开放路线的正确性及影响力。今后中国经济及其他各个领域之发展,亦需继续坚持改革开放的路线不动摇,并且要更加开放、全面开放、深入开放;要深化改革、综合改革、持续改革。
继续调整经济结构,为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筑牢坚实的经济支撑
近年来,中国经济结构得到了合理的调整,农业占GDP总额的比重持续下降,服务业的比重显著上升,并已超过50%。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继续提高服务业比重,是世界经济体发展的趋势,中国服务业的发展还有巨大的空间和潜力。但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经济发展水平仍不高,工业化过程仍在进行中。中国要避免经济空心化,制造业的加强、提高、改善是强国之本、立国之道。
为了解决城镇化比率提高产生的就业需求及大学毕业的就业,中国每年约需创造近1500万个新的就业岗位。服务业的发展可创造一定规模的就业,但总量有限,且绝大多数服务业工资报酬少,技术知识要求低,并不适合受过高等教育的就业者。只有继续巩固提高发展制造业,才能解决这样的问题。
新兴战略性产业的发展对改善、增强中国制造业及整体经济意义重大。但正如报告所说,中国不能忽视“传统制造业的升级”。产业本身没有落后、先进之分,市场需求是产业存在、发展的前提条件。美国Walmart主要销售日常、传统的产品,但其规模仍是世界零售业之冠。
大力扶持发展替代制造业是巩固、改善、发展中国制造业的另一个方向。中国的高端和高科技制造业基础仍然薄弱,发展进口替代制造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很大潜力。
制造业的技术与水平,决定了一个国家的技术与水平。制造业的不断提高与发展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前景,并决定了这个国家在国际上的发言权、作用与影响力。现在世界正面临新的工业革命,制造业正面临新的发展机会与挑战。中国既要抓住好的机会,大力发展新兴的制造业,包括新能源、新材料、新设备及新医疗与生物相关的产业,也要升级、改善、提高现有的制造业。经过这么多年技术引进、消化、创新,国家与企业对研究与开发的大量投入,中国的制造业应是上一个大台阶的时候了。
全面开放,为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创造良好的国际、国内环境
中国过去几十年所取得的突出成就,得益于对外开放政策,“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通过对外开放,吸引外资,引进了技术与管理,提高了产业水平并帮助企业开拓了世界市场。中国今后的发展,强国战略的实现,仍有赖于进一步全面对外开放,包括吸引更多国际人才,发展对外贸易,吸引外资及推进中国企业“走出去”等。同时,中国亦应提倡、鼓励、大力支持对内开放,包括地区间的开放、行业间的开放、不同所有制之间的开放,真正“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对内开放能够带来资金、技术、人员及管理经验的有效转移、分享。有差异,就需交流、转移。当前中国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过去几十年的发展,沿海地区在对外开放的前沿,先行一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企业规模、创新程度、经济规模、财政收入、居民收入、资金积累都取得了比中、西部地区更高的增长与成就,地区差异过去几十年有所扩大。通过加速扩大对内开放,使发达地区的资金、企业投资到欠发达地区,可以改善地区发展平衡,亦为发达地区资金、技术的发展找到出路。对内开放也包括同一省市内的地区间开放,即使像广东、江苏、浙江这样发达的省,仍有部分欠发达的县市。对内开放要鼓励资金、技术、人才与管理经验的转移,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政策作保证,互惠共利,共同发展。
進一步全面对内开放,也会倒逼全面深入的改革。对外开放促进改革,改革保障、巩固了对外开放。同样的,全面对内开放,对资源、价格、人才流动、市场规范、技术转移等改革提出新的要求,从而可以加快形成高效统一开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更好地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行业间的开放也是一个方向。在行业间加强竞争,允许各行业之间在合理范围内、严格监管下的互相开放,应该是今后可以考虑的改革方向。
对内开放,还包括不同所有制企业间的合作、投资、参股、合并与兼并。当前,民营经济已占中国经济半壁江山,其发展仍有巨大潜力与空间。开放更多国有企业,民营资金的投入,借助民营企业的灵活经营、企业家精神和有效管理,可以改变部分国有企业的落后状态。许多国有企业规模大、声誉好,应鼓励这些企业兼并、合并相应的民营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国有企业,更好发展规模经济。
中国的开放既要眼睛向外,继续更多、更积极有效地吸引外资,亦要眼睛向内,主动、大胆、大方地欢迎内资,更好地实现平衡发展、充分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消除地区差异,扩大中等收入人群的比例,离不开深度、全面的对内开放。
深化改革,为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
过去的改革破除了各方面体制机制的弊端,“改革全面发力,多点实现,纵深推进,增强了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当前,中国面临着艰巨的挑战和重大的机遇。只有继续解放思想,不忘初心,以人为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根本目标,破除各种障碍,深化改革,才能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全面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经济体制改革是各项改革中核心而艰难的部分。要进一步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不断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更充分地以市场及其机制来调节资源的分配、价格的变化;依靠市场优胜劣汰机制来决定产业、企业的成败。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离不开企业家与企业家精神。尊重企业家,弘扬创业、创新与企业家精神,应成为社会文化价值观的一个重要部分。要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不管是民营企业还是国有企业,都应受到平等对待。要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保障企业及企业家的权益,保护知识产权,建立公平、透明、有效的法律体系与市场、行业监管机制,是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蓬勃发展的基本条件。
全方位对内、对外开放,对经济与相关制度的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改革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加速形成开放、高效、规范、统一的市场体系与现代化经济体系,为今后中国经济社会协调、稳定、可持续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
科技体制的改革,对经济的发展非常重要。中国用于研究与实验(R&D)的年度总费用已是世界第二,R&D占GDP的比率也已达到2.08%,接近美国等发达国家,每年发表的论文、申请的专利等也位于世界前例。尽管科研成果丰硕,但其市场转化率、产品化率仍很低,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产学研结合、合作、协调存在许多体制上的问题;原创性科研成果少,基础理论研究和发明与大国身份仍不相符。加快全面深化科技体制的改革,切实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保障科研成果的专利权及其公平合理的利益分享,进一步理顺、加强产学研一体化的发展,刻不容缓。
调整经济结构,全面开放与深化改革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其最终目的是发展现代化经济体系,使发展更平衡,更充分,使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更好地得到满足,使中国的企业、行业及整个经济更有竞争力、活力与创造力,从而更好地实现中国新时代发展的宏伟目标。
中华民族历经磨难曲折而不衰。经过近四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越。现在,中国的发展已经到了新的时代,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通过不断调整结构、全面开放、深化改革,可以为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创造良好的条件。经过亿万人民的共同创造与努力,中国必将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将实现!
(作者为美国洛杉矶西来大学教授)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十九大报告全文(实录)》,新华网,2017年10月18日。
责编/周素丽 姜成(见习) 美编/于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