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高素质“双师型”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是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基础性工作.当前,我国职教教师队伍存在高层次学历教师少、“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不明确等问题.基于国内外高层次职教教师培养经验分析,应通过加大定向培养和常规引进培训相结合、独立培养和联合培养相结合、构建专门化培养模式等措施,全面提升高层次、高素质“双师型”职教教师培养能力;通过制定与类型教育相适应的“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严格实行职业院校专业教师的专业实践培训要求等措施,全面提升职业院校专业教师的双师素质.
【机 构】
: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江西 南昌 330038;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天津 30022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素质“双师型”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是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基础性工作.当前,我国职教教师队伍存在高层次学历教师少、“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不明确等问题.基于国内外高层次职教教师培养经验分析,应通过加大定向培养和常规引进培训相结合、独立培养和联合培养相结合、构建专门化培养模式等措施,全面提升高层次、高素质“双师型”职教教师培养能力;通过制定与类型教育相适应的“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严格实行职业院校专业教师的专业实践培训要求等措施,全面提升职业院校专业教师的双师素质.
其他文献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是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十八大以来,围绕技能提升这一焦点我国推出了一系列举措,主要涵盖技能培养、技能评价、技能激励三个维度.调研显示,产业工人技能提升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仍存在产教融合不深入、评价体系衔接不畅、待遇前景吸引力不强等问题,建议从加强政策协同、突出技能激励、健全公共培训体系、发挥行业协会作用等方面进行路径优化.
民办高职应对技能型社会建设,应构建适合自身发展、适应经济社会和新学情的新动力源,遵循动力进步逻辑,将产业技能形成理论平移至民办职业院校,开展“技能社会公民养成”“认知协调”“项目牵引”“数字技能”四个维度的技能形成实践探索.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趋势下,产业集群区域中的技术进步、产业组织分工演进与合作竞争关系变革深化了职业院校与集群企业开展的校企合作教育.在知识外溢效应、需求拉动机制、信任机制及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下,集群升级推动了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创新发展.集群地区的职业院校应充分利用产业集群升级的有利契机,加强新兴技术和分工网络研究,动态调整相关专业与课程设置、优化人才培养标准,实现职业教育精准育人;大力发展产学合作组织、开展现代学徒制教育,从而拓宽产业集群区域中产教融合的广度与深度,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关注学生学习投入度,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与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内在要求.对“3+4”中职阶段学生学习投入度进行调查,发现“3+4”中职阶段学生学习投入度呈中等偏上水平、学生主动学习与师生互动水平较低、学生对学习投入自评满意度尚可,学生学习投入度在年级、专业、生源上存在显著差异,学生学习收获与环境支持力度密切相关.据此,提出提高“3+4”中职阶段学生学习投入度建议:营造良好班风学风,培养优秀学习习惯;持续优化课程内容,加大师生互动水平;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激发积极学习情绪;密切关注特殊群体,全面提高学习投入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