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斐多》——论灵魂不朽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4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柏拉图对话录之一《斐多》篇是描述苏格拉底在死之前与其门徒关于灵魂的对话。苏格拉底为了自己的信念而选择死亡,令人赞叹。在他死之前谈论的关于灵魂的问题就更值得我们探讨。本文从苏格拉底对于灵魂不朽论证的过程、论证的观点以及对其论证中的不解进行分析,从而加深灵魂不朽这个论题的认识。
  关键词 斐多 苏格拉底 灵魂不朽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柏拉图对话录中的《斐多》篇描述了苏格拉底就义的当日,与其门徒关于灵魂问题的讨论。苏格拉底于公元前399年在雅典受控被判死刑。罪名是误导青年、颠倒是非黑白以及否定希腊传统神祗。他本可以逃往其他城邦,或答应从此保持缄默,不在雅典街头与人论道,就可以免于死刑,但他不肯放弃他的思想、自由、信念,最后为了自身的信念而赴死。
  整篇文章是斐多的一个转述,对于灵魂问题的论证是哲学上的一个重要论题,而柏拉图在写这个文章的时候却是用转述这么一个不严谨的方式,说明了这个问题的无法确定性。在讨论开始之前,苏格拉底唤人送走了他的妻子任娣。在古希腊社会,认为女人是与现实的生活琐碎相联系的,与哲学无关。因此,在开始讨论之前把与哲学无关的人送走。就此开始苏格拉底与其门徒的讨论。
  苏格拉底认为“真正的追求哲学,无非是学习死,学习处于死的状态”,而“死是灵魂和肉体的分离,处于死的状态就是肉体离开了灵魂独自存在,灵魂离开了肉体独自存在”,①由死亡引出灵魂,由此开始对灵魂不朽进行论证。
  第一,灵魂与肉体。苏格拉底认为肉体对于寻求智慧是阻碍,要求得真实,灵魂就要抛弃肉体。而人只有到死,灵魂才能脱离肉体。因此,真正的哲学家,“他们探求的课题就是把灵魂和肉体分开,让灵魂脱离肉体”,灵魂独自思考时就进入纯洁、永恒、不朽、不变的状态,这个状态叫做智慧。而灵魂进入肉体后,就迷失了方向。哲学家为了得到纯粹的知识,就会对自身自我约束。
  第二,灵魂轮回说。苏格拉底认为“凡物皆从它的对立面而来”,有生则必有死,同时生者必由死而来。对立一面不相生,则将无生,世界将永死。这里依赖了一种经验感受:世界一直是以有生的状态延续下来的。然后是将这个经验感受提高到理论化的程度,即世界无生而永死是一种不可能的状况。假设生与死为“对立面”,生必得于死,死必得于生,那么,恰恰应该说灵魂是有死的,有死去的灵魂,才有活的灵魂;反之,灵魂不死,则灵魂就无法生,则连灵魂存在都不可能了。如果死亡仅仅发生在肉体上,那么至少可以从逻辑上讲,这是不彻底的死亡。对于这个,苏格拉底认为,灵魂是单一非混成,故不分解,不随死亡而灭解。
  第三,知识回忆说。《斐多》认为,我们的知识在我们的灵魂在进人生命状态之前就已获得,灵魂进入肉体后通过省悟获取已有的知识。因此,知识不是由他人从外面传授给我们的,不是后天获得的,也不是灵魂中自发产生的,而是灵魂固有的。在《斐多》中,对“回忆说”用了三个证明:第一,我们在回答问题时,若问得全便答得全。第二,我们可以由一物运用联想到相似甚至不相关的另一物,可知所有的物都先在于我们的前识当中。第三,虽然经验上我们只有相对的观念,但是我们通过经验法则还是得出了绝对的观念,如相等。
  第四,灵魂不朽。苏格拉底从灵魂不接纳死亡,故必接纳死亡的对立物——不朽,得出灵魂不朽。首先,身体是由于灵魂的原因而具有了生命;其次,灵魂是其本身带有生命的东西,它只要占有一样东西,这个东西就有了生命;再次,与生命相对的就是死亡,同时,一种事物只能生于其自身的本质,而不可能生于它的相反物的本质,因而,灵魂因其生命性就不可能接纳死亡;然后,与死亡不相容的就是不朽;最后得出,灵魂是不朽的结论。
  从古至今,对于灵魂不朽的论证几乎没有完满无瑕疵的,《斐多》也不例外。《斐多》关于灵魂不朽的论证还有一些让人无法信服的地方。首先,既然我们的知识是灵魂固有的,只是在出生之前忘记了,只要后天进行回忆就可以得知,也不由他人教导,那老师的存在就是不应该的,因为人可以凭借自己后天的回忆。若说老师是为了教导回忆的方法,那第一个回忆起自己灵魂中的人是怎么出现的?既然有人可以只靠自己回忆起灵魂中的只是,那应该人人都是可以回忆起的,老师就是不必要的。其次,灵魂既然是轮回转世的,那为何我们对于灵魂所处的地方和它之前所在的身体没有任何记忆。而且,哲学家追求死亡是因为灵魂和肉体可以分离,然后获得纯粹的知识,苏格拉底说他死后会回到天神主人那里,但按灵魂轮回转世的观点,灵魂接着还是会再次进入肉体。之前就说到我们对于灵魂之前所在都是没有记忆的,那这个再次进入肉体的灵魂,还是会忘记它所有的纯粹的知识。死亡获得的纯粹知识是无法用于现实社会,因为灵魂还是会和肉体相连,那哲学家追求的不是与灵魂转世轮回相悖的吗?哲学家追求灵魂中的纯粹知识,那就不能与肉体相连。灵魂不进入肉体就没有生命,那世界就是无生,无生则无死,那是不是就推出了灵魂不存在这个与灵魂不朽相悖的结论?
  作为哲学家,苏格拉底对于自己终生实践于哲学家的伦理原则具有充分的信念,他说:“我这一生尽我所能,做我应做的一切以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大彻大悟的哲学家。我做得够不够,成功不成功,如果天从人愿,等我不久到了那个世界便可分晓……我离开你们和离开这儿的主宰的时候,之所以不会惶惶不安,就是因为我相信那边比这儿能找到更好的主宰和朋友。”②灵魂不朽对于苏格拉底,是道德实践的必然造境;对一般人,所谓灵魂不朽只是一片虚幻之境,只对苏格拉底这样的人,灵魂不朽才是实境,因为显于他跟前的灵魂不朽的境界,是他自己用一生不懈求善而亲手打造出来的——生服膺于至善,其终必有一个灵魂不朽的事实绽现出来。这是一个长久的、真实的、不二的证明。③
  注释
  ① 杨绛.斐多[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3.
  ② 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古希腊罗马哲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③ 丁纪.柏拉图《斐多篇》论灵魂不朽[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
其他文献
注册招生制度下,民办高等院校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文分析了注册招生制度下民办高校的生源特点、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以及教学改革的几点措施,提出在注册招生制度下,民办高
生命价值观是个体对生命和生命价值的基本态度,当代年轻人生命价值观扭曲,生命意识淡薄。在医学院校开展生命教育,可以培养医学生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培育医学人文精神;可以激
高校图书馆是高校开展教学科研工作的重要基地,也是高校读者获取最新情报信息的主要途径。心理学史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高校图书馆由于特定的地理环
摘 要 阅读在外语教学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现在的外语学习对阅读量的要求、对阅读速度的要求、对阅读文章的理解深度要求都越来越高,所以在现代的外语课堂上我们要侧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本文从语篇分析入手,探讨如何在现代外语阅读课堂上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将语篇分析作为应用外语阅读教学方法的补充。  关键词 语篇分析 外语 阅读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在外语阅读教学中,常常会有学生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