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提升高职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是由社会、企业、学校及学生多方面的需求决定的。高职院校应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计划制定、教材和教法改革等方面,紧紧围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开展工作。
关键词:高职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措施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0)08-0109-02
高职院校是我国职业教育战线上的一支重要生力军,承担着为生产一线培养既有一定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职责。实践能力的培养应该成为高职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
提升高职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意义
从广义上讲,实践能力是指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等多方面实践能力的综合,笔者所说的实践能力主要是指专业实践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包括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运用专业知识、经验和技能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专业技术应用水平,以及解决技术问题的思维方式、方法、意志力和信念等素质。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是一种养成教育,需要长期积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由多方面的需求决定的。
社会的需求一方面,工矿企业的生产一线需要大量具有真才实学的技能型人才从事生产、设备维护、售后服务、基层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另一方面,社会上出现了大量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难的局面,究其原因,是由于我们培养的毕业生大多缺乏实践能力,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所以,高职教育教学要着力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生自身的需求大多数高职学生上高职的主要目的是在学校学到一技之长,毕业后能够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顺利就业。而实践能力是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也是学生将来参加工作以后,工作和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学校良性发展的需求能否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具有较强就业竞争力的学生,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只有持续不断地为社会输送高质量的毕业生,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才会随之扩大,才会形成良性循环的发展态势。
上述几个方面的需求是相辅相成的,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了,就能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也就能更好地促进学校良性发展,所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应成为学校教学工作的着眼点和出发点。
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五项措施
“双师”队伍要更新思想观念一支素质过硬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必要前提条件。原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先生曾有一句名言:“所谓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高职院校也同样如此。高职学生理论基础、逻辑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相对欠缺,主要依靠教师引导。要想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教师首先要有较高的专业理论和专业实践能力,这样才能将学生引领到一个较高的层次上。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首先要更新观念,提高认识,要充分认识到“双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大楼可以在短期内建造,设备可以在短期内购置,而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则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打造。“双师型”教师需要培养,需要政策的支持和激励。
教学内容要适合生产一线需求首先,教学内容要与生产实践相结合。高职学生毕业后要到生产一线从事技术性工作,他们在校所学知识技能应该与企业现有技术水平相适应,这样才会实现高职学生毕业与就业的“零距离”接轨。这就要求教师要深入了解生产一线的技术发展水平和技术应用状况,在课程开设和教学内容安排上要有针对性,要注重学以致用。否则,既浪费了教学资源,又不能让学生学到企业所需的实用技能,不利于学生的就业和发展。在这方面,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和理念值得借鉴和思考。其次,教学内容要与相关课程相结合。一个系统或者一个工程项目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学科技术才能完成。很多专业技术涵盖了多门课程的相关知识,如果孤立地讲某一门课程,学生往往不知道该门课程所学知识如何应用,如果能够将几门相关课程的内容结合起来学习,让学生形成系统的概念,进而培养系统集成的能力,则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非常重要。比如,一个单片机系统需要用到单片机技术、电子技术、C语言、EDA技术等,如果学生在学习单片机时,将几种技术融会贯通,不但可以加深对其他几门课程的理解,还可以使所掌握的技术更加接近生产实践的需求。再比如,数控机床是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典型代表,其特点是“机”加工,“电”控制,集机械技术、CAD技术、单片机技术、PLC技术、伺服驱动及测量技术等多种机电技术于一体。学生在学习这些课程的时候也要从系统的观点出发,掌握这些设备和技术的相互联系及综合运用能力。
教学计划要突出专业核心课程三年制高职教育在总课时数和培养目标上与四年制本科教育都不同,由于总课时少,加上实习、实训和毕业设计要占去不少时间,真正用于理论教学的课时数就更少了。所以,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要有侧重,要根据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确立专业核心技术和核心课程,对于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的设置及课程内容,可以根据后续专业课的需要适当筛选,以“够用、实用”为原则。这样可以节省时间,保证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课时,使学生能够有较为充裕的时间学深、学透主要专业课程。
专业课程教学要注重实例引导专业课教学直接关系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质量。在专业课教学中,教师要在教材教法等方面注重学生专业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现有的专业课教材一般知识体系全面完整,但理论性较强,实际应用方面显得不够突出,不够具体,学生学习起来往往感觉比较枯燥,教学效果并不是太好。专业课都是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为了体现高职的教学特色,便于教学和学生自学,教师可以选择或自编一些“一体化”教材,以一些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实例作为引导,将各个知识点的教学串联起来,并将所用到的理论知识和实例并行列出,实例中用到哪些理论知识就重点教哪些知识,而且要尽量简化繁杂的理论推导,把重点放在结论的理解和应用上。这样就可将抽象枯燥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化整为零,将各个知识点的理论学习逐步融入各个实例中,通过实例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这样可以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锻炼实践经验,提高实践能力。比如单片机课程,教师可以从最简单的、最小的系统,如让一盏灯亮起来的实例讲起,从中可以学习单片机的构成、引脚的作用、内存的结构及最小系统的基本电路等理论知识,然后逐步延伸到较为复杂的实例和相关知识点的学习。为了增强理论教学的直观性,提高学习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采用实物或多媒体演示。如果实验、实训条件有限,有些专业课的教学可以借助于计算机仿真手段弥补实训条件的不足,数控机床、电子技术、单片机、触摸屏、PLC课程等都有相应的仿真软件。另外,专业课程教学可以通过一些典型实用课题的课程设计进一步强化学生的专业知识应用能力。
实训教学要更加贴近生产实践实训教学既是深入学习专业理论知识所必需的,也是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所必需的,因为学生的实践能力必须在实践中培养。实训教学要紧密结合生产实践的需求和学生发展水平进行。要了解生产一线专业技术发展和应用状况,就要求教师深入生产一线调查研究,掌握生产一线技术应用的第一手资料,做到心中有数,以保证实训教学的实训课题和实训内容具有先进性和实用性。在充分了解生产一线技术应用水平的基础上,教师要熟练掌握这些技术,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这对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是必不可少的,而且是至关重要的。实训设备也是必备条件,如果教师能够自己动手设计组装一些实训、实验设备和装置,会有利于教师更加深刻地掌握专业技术。有了良好的师资和实训设备的支持,还要充分利用现有实训设备开发出符合生产实践需求、便于学生掌握的实训课题,并付诸实训教学。在兼顾一般实训项目的基础上,实训教学还要注重强化专业核心技术的实训和综合应用技术的实训。此外,校内实训要与校外实习相结合,使学生更直接地感受专业技术在生产实践当中的应用,掌握生产一线的实用技术。
总之,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教学实践活动中来,在用中学,学中用,学以致用,在实践中培养实践能力,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
参考文献:
[1]王润霞.关于培养高职学生实践能力的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7,(6).
[2]颜莉芝.论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08,(6).
[3]张磊.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路和对策[J].中国科技博览,2009,(26).
作者简介:
赵金周(1963—),男,河南新乡人,新乡职业技术学院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应用电子。
史中生(1968—),男,河南新乡人,新乡职业技术学院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自动控制。(本文责任编辑:王恒)
关键词:高职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措施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0)08-0109-02
高职院校是我国职业教育战线上的一支重要生力军,承担着为生产一线培养既有一定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职责。实践能力的培养应该成为高职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
提升高职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意义
从广义上讲,实践能力是指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等多方面实践能力的综合,笔者所说的实践能力主要是指专业实践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包括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运用专业知识、经验和技能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专业技术应用水平,以及解决技术问题的思维方式、方法、意志力和信念等素质。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是一种养成教育,需要长期积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由多方面的需求决定的。
社会的需求一方面,工矿企业的生产一线需要大量具有真才实学的技能型人才从事生产、设备维护、售后服务、基层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另一方面,社会上出现了大量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难的局面,究其原因,是由于我们培养的毕业生大多缺乏实践能力,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所以,高职教育教学要着力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生自身的需求大多数高职学生上高职的主要目的是在学校学到一技之长,毕业后能够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顺利就业。而实践能力是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也是学生将来参加工作以后,工作和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学校良性发展的需求能否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具有较强就业竞争力的学生,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只有持续不断地为社会输送高质量的毕业生,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才会随之扩大,才会形成良性循环的发展态势。
上述几个方面的需求是相辅相成的,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了,就能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也就能更好地促进学校良性发展,所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应成为学校教学工作的着眼点和出发点。
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五项措施
“双师”队伍要更新思想观念一支素质过硬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必要前提条件。原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先生曾有一句名言:“所谓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高职院校也同样如此。高职学生理论基础、逻辑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相对欠缺,主要依靠教师引导。要想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教师首先要有较高的专业理论和专业实践能力,这样才能将学生引领到一个较高的层次上。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首先要更新观念,提高认识,要充分认识到“双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大楼可以在短期内建造,设备可以在短期内购置,而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则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打造。“双师型”教师需要培养,需要政策的支持和激励。
教学内容要适合生产一线需求首先,教学内容要与生产实践相结合。高职学生毕业后要到生产一线从事技术性工作,他们在校所学知识技能应该与企业现有技术水平相适应,这样才会实现高职学生毕业与就业的“零距离”接轨。这就要求教师要深入了解生产一线的技术发展水平和技术应用状况,在课程开设和教学内容安排上要有针对性,要注重学以致用。否则,既浪费了教学资源,又不能让学生学到企业所需的实用技能,不利于学生的就业和发展。在这方面,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和理念值得借鉴和思考。其次,教学内容要与相关课程相结合。一个系统或者一个工程项目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学科技术才能完成。很多专业技术涵盖了多门课程的相关知识,如果孤立地讲某一门课程,学生往往不知道该门课程所学知识如何应用,如果能够将几门相关课程的内容结合起来学习,让学生形成系统的概念,进而培养系统集成的能力,则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非常重要。比如,一个单片机系统需要用到单片机技术、电子技术、C语言、EDA技术等,如果学生在学习单片机时,将几种技术融会贯通,不但可以加深对其他几门课程的理解,还可以使所掌握的技术更加接近生产实践的需求。再比如,数控机床是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典型代表,其特点是“机”加工,“电”控制,集机械技术、CAD技术、单片机技术、PLC技术、伺服驱动及测量技术等多种机电技术于一体。学生在学习这些课程的时候也要从系统的观点出发,掌握这些设备和技术的相互联系及综合运用能力。
教学计划要突出专业核心课程三年制高职教育在总课时数和培养目标上与四年制本科教育都不同,由于总课时少,加上实习、实训和毕业设计要占去不少时间,真正用于理论教学的课时数就更少了。所以,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要有侧重,要根据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确立专业核心技术和核心课程,对于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的设置及课程内容,可以根据后续专业课的需要适当筛选,以“够用、实用”为原则。这样可以节省时间,保证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课时,使学生能够有较为充裕的时间学深、学透主要专业课程。
专业课程教学要注重实例引导专业课教学直接关系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质量。在专业课教学中,教师要在教材教法等方面注重学生专业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现有的专业课教材一般知识体系全面完整,但理论性较强,实际应用方面显得不够突出,不够具体,学生学习起来往往感觉比较枯燥,教学效果并不是太好。专业课都是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为了体现高职的教学特色,便于教学和学生自学,教师可以选择或自编一些“一体化”教材,以一些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实例作为引导,将各个知识点的教学串联起来,并将所用到的理论知识和实例并行列出,实例中用到哪些理论知识就重点教哪些知识,而且要尽量简化繁杂的理论推导,把重点放在结论的理解和应用上。这样就可将抽象枯燥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化整为零,将各个知识点的理论学习逐步融入各个实例中,通过实例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这样可以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锻炼实践经验,提高实践能力。比如单片机课程,教师可以从最简单的、最小的系统,如让一盏灯亮起来的实例讲起,从中可以学习单片机的构成、引脚的作用、内存的结构及最小系统的基本电路等理论知识,然后逐步延伸到较为复杂的实例和相关知识点的学习。为了增强理论教学的直观性,提高学习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采用实物或多媒体演示。如果实验、实训条件有限,有些专业课的教学可以借助于计算机仿真手段弥补实训条件的不足,数控机床、电子技术、单片机、触摸屏、PLC课程等都有相应的仿真软件。另外,专业课程教学可以通过一些典型实用课题的课程设计进一步强化学生的专业知识应用能力。
实训教学要更加贴近生产实践实训教学既是深入学习专业理论知识所必需的,也是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所必需的,因为学生的实践能力必须在实践中培养。实训教学要紧密结合生产实践的需求和学生发展水平进行。要了解生产一线专业技术发展和应用状况,就要求教师深入生产一线调查研究,掌握生产一线技术应用的第一手资料,做到心中有数,以保证实训教学的实训课题和实训内容具有先进性和实用性。在充分了解生产一线技术应用水平的基础上,教师要熟练掌握这些技术,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这对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是必不可少的,而且是至关重要的。实训设备也是必备条件,如果教师能够自己动手设计组装一些实训、实验设备和装置,会有利于教师更加深刻地掌握专业技术。有了良好的师资和实训设备的支持,还要充分利用现有实训设备开发出符合生产实践需求、便于学生掌握的实训课题,并付诸实训教学。在兼顾一般实训项目的基础上,实训教学还要注重强化专业核心技术的实训和综合应用技术的实训。此外,校内实训要与校外实习相结合,使学生更直接地感受专业技术在生产实践当中的应用,掌握生产一线的实用技术。
总之,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教学实践活动中来,在用中学,学中用,学以致用,在实践中培养实践能力,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
参考文献:
[1]王润霞.关于培养高职学生实践能力的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7,(6).
[2]颜莉芝.论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08,(6).
[3]张磊.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路和对策[J].中国科技博览,2009,(26).
作者简介:
赵金周(1963—),男,河南新乡人,新乡职业技术学院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应用电子。
史中生(1968—),男,河南新乡人,新乡职业技术学院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自动控制。(本文责任编辑:王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