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评论派与大公报之《星期论文》

来源 :新闻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w_fish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独立评论》存在于1932—1937年,是20世纪30年代最富影响力的政论性刊物。围绕着《独立评论》聚集了胡适、丁文江、蒋廷黻、傅斯年、翁文灏、任鸿隽、陈衡哲等一批被称作“独立评论派”的知识精英,他们借此刊物发表对政治的观点,以尽“文章报国”之责。新记《大公报》1926年9月由吴鼎昌、胡政之、张季鸾三人续办,标榜“不党、不卖、不私、不盲”,在中国报刊史上是一张具有“文人论政”色彩的独立报纸。新记《大公报》的《星期论文》是一个邀请学者、专家发表观点的精英论坛,曾经被称为《大公报》的四大特色之一。
其他文献
经济全球化和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正在给新闻媒体带来一场革命。世界新闻媒体出现了一些引人注目的新变化、新趋势。
国家形象一般指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认知与评价。鉴于对国家形象问题及其重要性的认识,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力图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拥有一个良好的国家形象。但是,由于各方面的
国家形象是“国际社会公众对一国相对稳定的总体评价”,是一种具有一种强大影响力的“软力量”,称之为“国家形象力”。国家形象力看似“无形”,却能产生“有形”作用。2004年9
2002年起,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在7届学生中连续推行“每人四年读100本书,专业实习和社会实践200天,写3万字以上的读书笔记,实习期间公开发表新闻稿及其他文章不少于40篇,掌握
坚持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党报的性质和宗旨要求,是提升党报舆论引导力重要途径。当前,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既处于战略机遇期,又进入矛盾凸显期,贯彻胡
2010年以来,六起“校园暴力行凶案”和“富士康员工跳楼事件”的新闻报道,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反响。由于两起事件共有的相似性和连续性特点,人们在关注事件产生
从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广播电视机构开始引进主持人节目形式以来,这种强调受众是主体,传播和接受是一个完整过程的节目形式显示出了旺盛的生命力,而构成传播者与接受者之间桥梁的
如今,“广播互动”这一概念,已从节目范围扩展为营销范围。无论是作为理论还是作为实践,它的地位和作用都越来越受到重视。“广播互动”是广播电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完
随着现代传媒手段的多样化、现代化,从而使得信息网络化,直接的结果是各种信息的过滤与传递速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大大加快了,这无疑对作为传统媒体的报纸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
秋高气爽,竹老菊黄。10月30日,“陕西人民广播电台少儿广播(FM105.5)”正式开播。这足陕西首家少儿专业频率,它的出现,填补了陕西媒体少儿类节目专业办台的空白,也为全社会关心未成年